首页 / 正文

第二篇 道的教训 第十一章 “无”的用处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语译

三十根车辐汇集到一个毂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否则车轴便无处安插,车也不能转动了。糅合陶土成为器具,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否则器具便失去了用处,连一点东西也不能包容。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否则也就毫无用处可言了。如果明白这种道理,就知道“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真正有用的所在,还是在于虚空的“无”。

“无”的用处

《庄子》之《外物》

眼睛明敏便看得清楚;耳朵灵敏便听得明白;鼻子通畅可以闻气息;嘴巴通彻可以尝美味;心里通达,思路便畅行无阻;智慧透彻,便已到达德的境界。

道是不可以壅滞的,壅滞了就要梗塞,梗塞不止,结果行为必定狂妄,终致互相践踏,互相攻击,祸害从此生起。凡物有知觉的,都靠气息周转不停;假使气流不畅,并不是天的过失,因为天生万物,都以孔窍通气息,又怎会阻塞气流?是人的声色嗜欲,阻塞了那条通道啊!

人肚里是空虚的,所以能容纳胎儿;心地必须空虚,方可安容天机。比如房屋没有空余的地方,婆媳难免有所争吵。人也是一样,心地若不空虚,六情自会互相争夺。至于看见深山丛林就觉得清爽可喜,则是由于平日心胸狭窄,心神不适所致。

“无用”的用处

《庄子》之《外物》《徐无鬼》

惠子对庄子说:“你所说的话毫无用处可言。”

庄子回答说:“知道无用就可以和他谈有用的道理。广大无边的地,人所使用的,不过一块立足之地而已,其余没有用到的地方还多着呢!若将立足以外之地尽掘到黄泉,那么对于那块有用的地而言,还有用吗?”

惠子道:“没有用了。”

庄子说道:“那么,没有用处的用处不是就很明显了!”

脚所踩的地方虽然只是像鞋那么大的一块地,但他还必须靠他没有踩着的地方继续远行。

不知的安慰

《庄子》之《达生》

精于手艺的人,不用规矩就可以画圆或直线,那是因为他的手指和使用的工具已化合为一,可以专心致志而不受拘束。因此,忘记了有脚的存在,鞋子穿起来就舒适了;忘记了腰的存在,皮带束上也舒适了;忘记了是非的存在,心情自然也随之舒畅起来。

心志不变,便不会受外物的影响,所在之处则无不安适。一旦觉得安适,就再也不会觉得不安适了,那是因为“它”——道,是忘记了安适的“安适”。

讨论“无用的树之有用”的思想,请参阅第二十二章之三的说明。

猜你喜欢
  大学疏义·金履祥
  尧曰第二十·孔子
  公是七经小传卷中·刘敞
  第九章 23·辜鸿铭
  卷二百四十六·秦蕙田
  卷一百五十二·秦蕙田
  卷二·黄度
  卷十·魏了翁
  大学古本质言·刘沅
  白云端禅师·惠洪
  笃信品第四·佚名
  ○戒憍奢意第二·玄觉
  跋 寰 游 记·太虚
  入楞伽经卷第二·佚名
  第四十二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六回 苏乳母王府安身·陈端生

    第三十六回苏乳母王府安身诗曰:推恩念及存贞母,王府安身足养之。玉食锦衣娱晚景,恒思贫苦在家时。启上王爷得知:苏奶奶迎接到了,已在东辕门进来。复爷的钧旨。东平千岁笑颜开,女伯相同接出来。行过一层宫院外,已观苏母入庭

  • 第十三折 蜡丸密询·冯梦龙

    【仙吕引剑器令】[贴]思想便心焦,要甚的夫人封号?算风情年来缺欠,总然错嫁南朝。生不嫁左贤,空自偕婚媾。莫代王昭君,懊恨毛延寿。奴家王氏,王次山之女,当日在金国与四太子有枕席之欢,情好甚浓,别他南来,至今想念。可恨岳飞每定

  • 卷二十八·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二十八目录名胜类阁下观岘山图【宋孔武仲】题陈主管东墙三岘图【宋陈造】岘山秋晚图【元王恽】题岘山图【元戴表元】岘山秋晚图【元杨果】题周耕云为萧元恭画龙虎仙岩图【元李孝光】九

  • 本纪第十一 代宗·刘昫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讳豫,肃宗长子,母曰章敬皇太后吴氏。以开元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生于东都上阳宫。初名俶,年十五封广平王。玄宗诸孙百余,上为嫡皇孙。宇量弘深 ,宽而能断。喜惧不形于色。仁孝温恭,动必由礼。幼而好学,尤专《

  • 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四十六·宋濂

        宋子贞   宋子贞,字周臣,潞州长子人也。性敏悟好学,工词赋。弱冠,领荐书试礼部,与族兄知柔同补太学生,俱有名于时,人以大小宋称之。金末,潞州乱,子贞走赵、魏间。宋将彭义斌守大名,辟为安抚司计议官。义斌殁,子

  • 卷第一百四十八·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梁纪四〔起旃蒙协洽(乙未),尽着雍阉茂(戊戌),凡四

  • 第五章 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十一)·陈寅恪

    顺治十三年丙申秋冬间牧斋往松江游说马进宝反清告一段落,次年复往金陵,盖欲阴结有志复明之人以为应接郑延平攻取南都之预备,其流连文酒、咏怀风月不过一种烟幕弹耳。此年之诗前已多引证,茲择录有学集诗注捌长干塔光集中顺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二·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张文定公齐贤传实録张齐贤曹州寃句人也生三岁值晋乱徙家洛阳居城南之海角村孤贫力学有大志慕唐李大亮为人故字师亮太祖时举贤良方正又献下并汾富民封建敦孝举贤太学籍田选良吏惩奸慎刑十策皆报罢颇为赵普

  • 三 树·周作人

    会馆里的住人要驱逐逃难的官僚,本来也是小事,但是这与补树书屋很有关系,所以要说一下。旧日记云:“七月六日晴,下午客来谈。傍晚闷热,菖蒲溇谢某携妾来住希贤阁下,同馆群起责难,终不肯去,久久始由甘某调停,暂住一夕。”大家反对

  • 范绍传·魏收

    范绍,字始孙,敦煌龙勒人。少年聪敏。年十二,父命学习,师从崔光。因父亲去世废弃学业,母亲又告诫他说:“你父亲去世那天,令你远就崔生,希望你有所成就。而今已过丧期,你应遵照父亲成命。”孙绍又去赴学。太和初年,范绍充任太学生

  • 二年·佚名

    (丙申)二年清道光十六年春正月1月1日○乙酉,上親行別茶禮晝茶禮于魂殿。1月2日○丙戌,以尹秉烈爲吏曹參議。1月4日○戊子,召見,時原任大臣閣臣于熙政堂。左議政洪奭周啓言:「聞故承旨任長源妻貞夫人丁氏,今年恰滿百歲,堂上命婦

  • 国风·齐风·佚名

    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还子之还兮,遭我乎狃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子之茂兮,遭我乎狃之道兮。并驱从

  • 卷二十八·真德秀

    <子部,儒家类,西山读书记钦定四库全书荟要西山读书记卷二十八宋 真德秀 撰尧舜禹汤文武授虞书允执厥中帝王心之要典也语尧曰咨尔舜天之厯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朱子曰此尧命舜而禅以帝位之辞厯数帝

  • 良冶之子(1)·戴圣

    ——循序渐进才匝得下根 【原文】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2)。良弓之子,比学为箕(3)。始驾者反之(4),车在马前(5)。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注释] (1)本节选自《学记》。(2)冶:冶铸金属的工匠。裘:皮衣。(3)弓:这里指

  • 第二十六卷·佚名

    观天品第六之五(三十三天之二)时天帝释告诸天曰。以善业故生此天中。业尽则退。业果因缘而生此天。我于此天必有退没。当自勉力以求安隐。时诸天众。闻天帝释说是语已。白帝释言。如是天王。我等于此善业乐处。不敢复

  • 卷第二十八·普瑞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二十八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疏未知圆义等者问既云圆义岂有分齐既云分齐岂得称圆答下说四门皆随其一门摄义无遗故各立十门以显无尽乃至一尘何所不具故回向品云得解义趣无尽藏善知诸法理趣分齐等

  • 唐朝新定诗体·崔融

    诗格著作。唐崔融撰。崔融(653—706),字安成,齐州全节(今属山东)人。年二十四以词弹文律科登第。历任崇文馆学士、太子侍读、著作佐郎、内史、凤阁舍人等职,兼修国史。神龙二年(706),奉敕撰《则天实录》,又奉敕为《则

  • 日涉园集·李彭

    宋诗别集。李彭撰。《直斋书录解题》卷20著录此书为10卷,但世间久无传本。清代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各韵检出李彭诗720余首,校订讹谬,重编为10卷,以还其旧貌。前4卷为五言古诗,卷5、卷6为七言古诗,卷7为五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