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评监督寺庙条例

──十八年十二月作──

前内政部所订二十一条之寺庙管理条例。今已由立法院改订为十三条之监督寺庙条例矣。寺庙管理条例,与监督寺庙条例之不同点,显明的、祗是管理条例乃用官署及地方团体之力量来逐加破灭,而监督条例,则一听寺庙僧道之自生自灭而已。所希望之一律平等的宗教法,固然是无,整理僧寺使佛教生长发荣,亦丝毫没有。宗教法之不能产生,大概因蒙、藏等佛教,及甘、新等回教,关系民族,天主、基督等教,关系欧美人传教,均不易施检束之故。而对于仅关汉族佛教与道教之寺院僧道,既废除用逐灭之旧条例,亦不能订成整理之使佛教生长之条例,仅成一听任寺僧自生自灭之条例,则其产生颇关于国民心理。试为分析于下:

道观道众,在今日之中国内,殆已等于佛寺僧众之附庸;故仅从国民对于佛寺僧众之心理一分析之,便可。对于佛寺僧众之国民心理,可先分两干:一、未受教育之无知识的国民心理:此类国民心理,混混沌沌,分不出信何宗教,但将佛道寺观以及汉族俗习上所祀神庙,统视为“仙佛神鬼”而崇奉之,使其心理上得著一种可以邀福免祸的安慰而即满足。但狃于宋明来之习惯心理,故对于耶、回等教,则歧视之,犹不易得其信仰同情。二、曾受教育之有知识的国民心理;此类之国民心理,甚为复杂,可析辨之如左:

    仅读儒书者──多数    三教平视者──次多数    较尊佛教者──少数┐             ├──极少数──信解佛教整理僧寺者。    略知佛教者──少数┘    专崇耶教者──次多数             ┌受中等教育者全数    反对宗教者──多数┤             └受高等教育者一分

仅读儒书者,先有韩欧文章,宋明理学横梗在胸中,称释,道为二氏,视寺观及僧道为化外之野人窝;但令寺观、僧道不妨害政治及社会,尽可听其自生自灭,此为产生监督寺庙条例之基本因子。三教平视者,其心理颇与大多数无知识的国民心理相接近,觉得听寺观僧道自生自灭,自较积极来破灭僧道者为暂能保持旧状,亦即无何不可。较尊佛教者,与略知佛教者,对于寺僧现状,虽不满意,但自无改良寺僧以发荣佛教之成见,且观专崇耶教者、及反对宗教者之欲来破灭僧寺,亦觉得暂时能听寺僧自生自灭为稳妥。极少数信解佛教而欲由整理僧寺以发扬佛教者,则屈服于多数而意不得伸,尤怵于反对佛教而欲来破灭寺僧者之势大,觉得能办到听任寺僧自生自灭,已为不容易之事。专崇耶教者,虽意存排斥佛教,消灭僧寺,但一方见尊重佛教、保持僧寺者,亦有相当势力,一方又恐由反对佛教、而助长反对宗教者之势焰根本反对宗教,而连耶教等亦概加以排斥。由此、亦遂同意于监督寺僧而听其自生自灭。视宗教为迷信,由一概反对而欲消灭僧道排斥佛教者,本占知识界多数。以曾受中小教育者,对于佛教之真价无法认明,对于佛教在旧时表现之寺僧状况觉得皆是迷信;而受高等教育之留学欧美者,唯知崇拜欧美,对于国中文化且概存排斥,何况对于佛教!然屈于前述各派合成之多数趋势,既不能积极消灭僧道,而视此条例既未扶助僧道,且已能加以监督之限制,遂亦姑听其自生自灭。

立法院的委员数十人,即足为全中国知识界的缩团,由上述有知识的国民心理之推演,遂产生出听寺僧自生自灭的监督条例。在如此的国民心理下,政府对于佛教只能产生出如此结果,佛教徒若不能自动的努力以整理僧寺而发扬佛教,则国民中无知识的与旧知识的日少一日,新知识的日增而渐加倾向为破宗教迷信的反对佛教者;僧寺终究须趋于自灭,而亦甚非国民之福!代表佛教的全国寺僧,若能一致团结成系统之组织,为适当之整理,昌明佛教之救世学理,振兴佛教之济人事业,则在此不妨害寺僧自求生路的监督条例之下,亦尽有发荣滋长的机会,且可造成为国民的信仰中心,建立人类与国民的新道德标准,造福全国全世界,此实为听我汉族寺僧自灭自生之一关键。故特举其自寻生路的荦荦大者,为全汉寺僧告:

一、速为各县各省以至全国之佛教会的严密组织。

二、由各县佛教会,速为严密之寺产调查与僧徒调查,制成统计,以为整理之所本。

三、条例之监督,注重于由官署对于住持之革除与逐出及究办。住持之职务,在于宣扬教义,修持戒律,及其他正当设施与兴办公益或慈善事业等。如此之住持,非明教理持戒行及有能办公益教育及慈善等之才德不能。故任为各寺院庵堂之住持,非由佛教会公订分别等级之考取选任方法,精选适宜之住持人才不可。否则、寺僧将随住持之革除与逐出究办而消灭。

四、尤须注重者,则为速办各县各省以至全国之佛学苑,编成系统之教育程度,造成寺院住持之僧,方能实行宣扬教义等。(见海刊十一卷第一期)

  


猜你喜欢
  众护法宰官请启·如玺
  卷第二·佚名
  佛说净饭王般涅槃经·佚名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智旭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七·欧阳竟无
  玉泉祖印宗法师塔铭并序·太虚
  卷三十七·彭绍升
  佛说五无返复经·佚名
  卷第一(天字号)·朱时恩
  水鉴海和尚天王语录序·水鉴慧海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九·澄观
  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亦名文殊师利菩萨八字三昧法)·佚名
  评善之研究·太虚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下·佚名
  卷十六(竺法护译)·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狮吼记目录·汪廷讷

    第一齣 提宗第二齣 敍别第三齣 访友第四齣 住锡第五齣 狭游第六齣 书招第七齣 归讌第八齣 谈禅第九齣 奇妬第十齣 赏春第十一齣 谏柳第十二齣 训姬第十三齣 闹祠第十四齣 赠妾第十五齣 赤壁第十六齣 

  • 第二折·佚名

    (外扮王伯清上,云)家业消乏命运乖,父丧不举意悲哀。读书万卷青灯下,晓夜凄凄不放怀。小生姓王,名澄,字伯清,乃江右王原举之子。小生年幼,不想父亲亡化过了,止有老母在堂。家私穷薄,停柩在家,无钱埋殡。父亲生前时,说有张公艺,此人

  • 第五十二回 争棋局吴太子亡身 肃军营周亚夫守法·蔡东藩

      却说邓通进谒申屠嘉,听他开口便是一个斩字,吓得三魂中失去两魂,只好免冠跣足,跪伏地上,叩首乞怜。甲屠嘉却厉声道:“朝廷是高皇帝的朝廷,一切朝仪,无论何等人员,均应遵守,汝乃一个小臣,擅敢在殿上戏玩?应作大不敬论,例当斩首?

  • 卷第一百九十·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太中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二百户食实封九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唐纪六〔起玄黓敦牂(壬午),尽阏逢涒滩(甲申)五月,凡二年有奇。〕高祖神尧

  • 卷第六·徐鼒

    壬寅(十五日),明福王即皇帝位于南京。戊戌(十一日),群臣劝进笺三上,王许之。礼部请祀地祇,命俟郊天日一并举行。己亥(十二日),修奉先殿。壬寅(十五日),王即位武英殿。诏曰:『我国家受天鸿祚,奕世滋昌,保大定功,重熙累洽。自高皇帝龙飞奠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五·佚名

    万历二十三年五月癸酉朔升山东佥事周应治为广东左参议福建佥事张桥松为云南左参议原任狭西右参议李弘道起补河南右参议原任福建调简副使张斗调补贵州副使升山东清州府知府卫一凤为狭西副使○御史吴楷请 圣驾躬祭 方

  • 卷之三百五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第六十六册 天命十年八月至十月·佚名

    第六十六册 天命十年八月至十月十七日,汗曰:“饮酒之人自古有之。曾闻有因饮酒而得何物、习何艺之说乎?然因饮酒或与人殴斗,以刀伤人而抵罪,或坠马伤手足,折颈而亡,或为鬼魅所魇而死,或患闷气噎食之症,或失欢於父母兄弟,

  • 六七九 陕甘总督勒尔谨奏续缴违碍书籍板片折·佚名

    六七九 陕甘总督勒尔谨奏续缴违碍书籍板片折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初六日陕甘总督臣勒尔谨跪奏,为续缴违碍书籍板片,恭折奏闻事。窃照甘省查缴违碍书籍一案,前据各属呈缴到臣,业经臣于上年四月内恭折奏缴在案。惟查甘省幅员辽

  • 三八四 谕内阁所有《明史 本纪》着英廉等将原本逐一考核添修·佚名

    三八四 谕内阁所有《明史 本纪》着英廉等将原本逐一考核添修乾隆四十二年五月十三日乾隆四十二年五月十三日内阁奉上谕:前因《明史》内于蒙古人、地名昔译未真,特命馆臣照辽金、元,三史例查核改订,并就原板扣算字数刊正,

  • ●皇朝通典總目·佚名

    食貨典 【 凡十七卷】卷一至十七選舉典 【 凡五卷】卷十八至卷二十二職官典 【 凡十八卷】卷二十三至卷四十禮典 【 凡二十二卷】卷四十一至卷六十二樂典 【 凡五卷】

  • 征收例·佚名

    目录 征收本色一斗以下,本折兼收;一斗以上,不许高价折收 岁有余闰,征输粮米务于五月底停征 禁经征钱粮浮征重耗 征收小户钱文不许转发典商易换章程 慎重解粮 折收小户钱粮详候核示征收章程 严禁浮收短发 推收粮额因地、因

  • 卷六十二·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六十二   宋 程公说 撰宋世本第一子姓公爵其先出自殷帝乙之首子纣之庶兄曰微子啓纣为不道微子抱祭器奔周武王诛纣立纣子武庚武庚以三监畔成王诛之中分其地封微子为宋公以奉汤祀周二王后也

  • 卷四十·真德秀

    <子部,儒家类,西山读书记钦定四库全书荟要西山读书记卷四十宋 真德秀 撰鬼神书大禹谟帝曰朕志先定询谋佥同鬼神其依筮协从叶氏曰卜筮以稽疑而曰朕志先定询谋佥同鬼神其依此所以先天而天弗违也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

  • 天请问经·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国。住誓多林给孤独园。时有一天。颜容殊妙。过于夜分。来诣佛所。顶礼佛足。却住一面。是天威光。甚大赫奕。周遍照曜誓多园林。尔时彼天。以妙伽他。而

  • 释氏要览卷下·道诚

    钱塘月轮山居讲经论赐紫沙门释道诚 述&middot;说听&middot;躁静&middot;诤忍&middot;入众&middot;择友&middot;住持&middot;杂纪&middot;赡病&middot;送终说听说毗奈耶律云。说者。彰表开导之义也。今称讲者。说文云

  • 周礼注疏删翼·王志长

    三十卷。明王志长撰。王志长(生卒年不详),字平仲。明代“三才子”之一,王志坚(1576-1633)之弟,昆山(今江苏昆山)人,万历中举人。事迹见于《明史·文苑传》其兄志坚传中,称其亦深于经学,尤精“三礼”。除着有《周礼注疏删翼》

  • 佛说沙弥十戒仪则经·佚名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摄颂沙弥戒品威仪,共计七十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