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唐大诏令集卷五十五

宋 宋敏求 编

大臣

宰相

罢免上

长孙无忌开府仪同三司制

李靖特进制

魏徵特进制

王方庆麟台监修国史制

姚元之相王府长史制

张说停中书令制

源乾曜停侍中制

裴耀卿张九龄尚书左右丞相制

陈希烈太子太师制

吕諲太子宾客制【阙】

姜公辅太子左庶子制【阙】

李勉太子太师制

卢翰太子宾客制

崔造太子右庶子制

卢迈太子宾客制

赵宗儒太子右庶子制

郑珣瑜吏部尚书高郢刑部尚书制

郑余庆太子宾客制

郑絪太子宾客制

李藩太子詹事制

权德舆礼部尚书制

韦贯之吏部侍郎制

李绦礼部尚书制

罢免上

长孙无忌开府仪同三司制

昔东汉功臣莫任机揆西京戚里或存退让故能长守富贵不惧危殆尚书右仆射齐国公无忌神识清举风彩凝映贤戚之望朝野所推比轩禁不虞衅生虑表仓卒之间厥功以茂自居枢要声实弥远然以椒掖之亲处权衡之地深知止足有戒满盈收袵之请言辞恳切宜遂其心以励贪竞可解尚书右仆射仍进散位开府仪同三司【贞观二年正月】

李靖特进制

高秩厚礼允属茂勲贵德崇让用光彝典尚书右仆射代国公靖器识恢弘风度宏邈早申期遇夙投忠欵宣力运始効绩边隅南定荆扬北清沙塞皇威远畅功业有成及参闻政本职重端副绸缪翌赞勤劳宴绩知无不为岁寒弥厉既怀冲挹以疾固辞表疏恳至情理难夺烦以吏职有乖养贤宜加优宠申其雅志可特进勲封如故并赐物一千段尚乘马两匹禄赐国官府住及亲事帐内防阁等并依旧给患若少瘳每三两日至门下中书平章事患若未除任在第摄养【贞观八年十二月】

魏徵特进制

留侯名相济北之志巳高疏傅人师东都之迹弥远後进仰其遗烈前策以为美谈谅可以砥节励行化俗弘风者也左光禄大夫侍中郑国公魏徵器识沉敏轨仪详整文史优赡学业该通自参赞机衡绸缪帷幄知无不为心力备尽格言弗隐正议日闻一德载宣四聪斯达实赖嘉猷用襄治道而深执谦逊志怀冲远词诚恳切良用怃然杼柚于怀屡移气序而固陈丹欵义在难违今便申其雅志以成厥美可特进封如故仍知门下事朝章国典参议得失自徒流以上罪详事奏闻其禄赐及国官防阁等并同执事【贞观十六年册】

王方庆麟台监修国史制

鸾台芸阁秘文蓬山奥府是为国重尤切帝艰银青光禄大夫行凤阁侍郎同鸾台平章事上柱国石泉县开国子王方庆钟鼎高门簪缨旧德学富今古才优舒向自参机密亟改寒暄蹇谔之风不忘於献替谦挹之美屡陈於衰疾西垣掌事虽藉谟猷东观属词更资通博宜掇凤凰之省俾缉麒麟之署可麟台监仍监修国史勲赐如故主者施行【圣历元年八月】

姚元之相王府长史制

忠为令德孝乃天经义着君亲道存敬爱其或兼者可不美欤银青光禄大夫行凤阁侍郎兼检校相王府长史同凤阁鸾台三品姚元之自掖垣趋走廊庙谋猷竭忠尽诚谠言正议始终无替弘益以多近以母氏衰老情兼喜惧在休沐之期阙晨昏之礼乞解所职以就闲养外奏内请志剀词勤宜遂恳请用敦孝道睠彼藩邸高选经佐俾从梁苑之游以致潘园之乐可行相王府长史一事巳上并同三品【长安四年六月】

张说停中书令制

门下特进行尚书右丞兼中书令燕国公张说往属艰难输诚於履险及兹辅相润色於告成而不肃细微之人颇乖周慎之旨朕略小任大念旧録功且法不欲屈宜罢中枢之务义亦有在更全端右之荣宜停中书令仍修国史於宅修撰主者施行

源乾曜停侍中制

尚书右丞相兼侍中源乾曜十载持衡一心自牧台鼎斯重管综维繁虽勤力在公而暮年微疾俾司端揆罢剧中枢宜停侍中其尚书右丞相如故【开元十七年六月】

裴耀卿张九龄尚书左右丞相制

门下爕和隂阳仪刑端揆自非人杰孰副佥谐金紫光禄大夫侍中弘文馆学士上柱国稷山县开国男裴耀卿才实国桢望为人范怀匪躬之节竭奉上之心金紫光禄大夫中书令集贤院学士修国史上柱国始兴县开国子张九龄器识宏远文词博达负经济之量有谋猷之能自翼赞台阶彝伦有叙直道之心弥固蹇谔之操逾坚并可以仪型百寮缉熙庶绩宜回掖垣之任俾列宫师之表耀卿可守尚书右丞相九龄可尚书左丞相散官勲封如故主者施行【开元十四年十一月】

陈希烈太子太师制

门下辅道元良发明纯德朝寄之重莫此为先特进行左相兼武部尚书集贤殿弘文馆学士崇玄馆大学士太清谏曹【以下原阙】

李勉太子太师制       陆贽

勅立国之本所系於元良弘教之方必由於端士非识精前典德重当时恭敬温文其将安仿吾是以辍台阶之老选宗望之贤辅翼春闱是资教谕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平章事?国公李勉忠信孝友直方简俭达君臣父子之际知礼乐教化之端虚襟保和清明简欲求旧则德茂序亲则属尊师范国储无易其选可依前检校司徒兼太子太师【贞元二年正月十一日】

卢翰太子宾客制       陆贽

勅求贤审官以康庶绩就闲优秩以处旧臣盖欲敦始终之道全进退之礼金紫光禄大夫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范阳郡公卢翰顷因多难从我于征以其年乃老成任推先进方将求旧擢处公衡荏苒迄今再淹星岁勤劳既着衰疾有加宜徙职於春闱用优贤於暮齿可太子宾客散官勲封如故【贞元二年正月】

崔造太子右庶子制       陆贽

勅宰相之职允厘百工时惟仰成不可废阙中散大夫行给事中同平章事上柱国平安县开国男赐紫金鱼袋崔造顷在掖垣参掌枢务摠领烦重精勤弥深亦既优贤赐之长告岁聿云暮有加无瘳披诚自陈辞疏三上知止之道守之甚坚处於休闲遂其颐养可太子右庶子散官封如故【贞元二年十二月】

卢迈太子宾客制

任重谟猷道存忠谅辞疾之情既恳优贤之义斯崇中书侍郎平章事卢迈朝序公才操履端敏弼谐庶政夙夜惟寅恭恪之心每思献纳而支体未适固请优闲累表陈情恳诚弥切将遂其志予衷耿然爰举朝章式加命秩可太子宾客【贞元十三年九月】

赵宗儒太子右庶子制

任人之道必先无私求贤之宜所期适用给事中平章事赵宗儒早以文学累更职任自居枢近颇历岁时虽夙夜勤劳而政理犹欎式移秩序以叶朝经可太子右庶子【贞元十四年七月】

郑珣瑜吏部尚书高郢刑部尚书制

朕承天眷命获主兆人思致雍熙用康区夏布和缉化属在辅臣所任适宜实谓通典银青光禄大夫守吏部尚书平章事上柱国郑珣瑜银青光禄大夫守刑部尚书平章事上柱国高郢等咸以忠清累更朝列秉彜亷慎操履贞恒自参辅中枢皆能励节祗勤庶务夙夜惟寅岁月滋深缨纒疾恙衮职有阙无以弥缝况错综为选士之本刑法乃生人之命俾从专掌以尽至公宜辍台司副予所委珣瑜可吏部尚书郢可刑部尚书【永贞元年二月】

郑余庆太子宾客制

御大器者本於至公服大寮者归於衆望故上无虚授下允具瞻苟异於斯则旷邦理朝请大夫守尚书左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轻车都尉赐紫金鱼袋郑余庆常以懿文累更近侍亦以谠议出佐遐藩恭承宣室之召再处庙堂之任丞相所请朕无不从劳予虚襟亦既周月寂寥厥位不闻直声昔魏相持纲枢机周密左雄匡政朝廷肃然摠録之司轻重攸系苟云不称亦在量能俾从调护之班犹示优崇之宠可守太子宾客散官勲如故【元和元年十二月】

郑絪太子宾客制

门下王者重辅弼之任明进退之宜见可即升知否则舍兹朕所以推诚不惑与物无私者也银青光禄大夫守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弘文馆大学士上柱国赐阳武县开国侯郑絪早以令闻入参禁署永推勤绩出授台司期尔有终匡予不逮岁月滋久谋猷寖微罔清浄以慎身每因循而保位既乖素履且欎皇猷宜副羣情罢枢务朕以其久居内职累事先朝恩厚君臣贵令终始俾就优闲之秩用申寛大之恩可太子宾客散官勲封如故主者施行【元和四年二月】

李藩太子詹事制

爰立辅臣以熙庶绩聿膺其任亦属难能至於明用舍之宜全始终之道兹惟大体宁忘予怀中散大夫守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弘文馆大学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李藩早以学行闻於缙绅洎升朝端克慎素履顷者拔於非次列在钧衡是宜有道以佐时匪躬而纳诲用副明奨越於常伦而授任以来再踰年序夙夜之勤虽着弼谐之效未孚将何以允至公之求成天下之务宜辍黄枢之重尚居卿尹之荣尔其勉之式钦优礼可守太子詹事散官勲赐如故【元和六年二月】

权德舆礼部尚书制

文昌六官宗伯掌礼选授之重自昔攸难非夫台衮之臣分全於终始缙绅之议素洽於羣伦则无以允是优崇膺兹名秩正议大夫守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扶风郡开国公权德舆奥学雄词冲襟旷度禀中和之气弘信厚之规夙彰厥猷历践清贯乃者逥翔省阁祗服大僚咸推镇俗之风遂致济川之望朕永惟理本宵旰在怀常期献纳之功深属辅弼之任爰徵佥论俾列鼎司勤劳亟涉於岁时谦挹每形于造次是用委春卿之职辍枢务之殷任事程能庶光会府帅属而理汝往钦哉可礼部尚书【元和八年正月】

韦贯之吏部侍郎制

朕恭己临人励精思理二三执政犹吾股肱念终始之罔亏於进退而尤重苟或将命失中辅导不专依违於怀尚慎斯举君臣之义岂不弘乎中大夫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骑都尉赐紫金鱼袋韦贯之早着淑声夙经显贯润以文藻懿其风猷爰膺选衆之举式竚弼予之美而自当钧轴屡变星霜虚襟以听未闻至论非启沃之道有所不行何燮谐之功蔑尔无效欲抑浮华之路在捐朋党之私人亦具瞻事将爰副用解枢机之务俾居衡镜之职克允斯任宜和厥心可守尚书吏部侍郎散官勲赐如故

李绦礼部尚书制

门下辅相之任所贵於纳忠进退之宜实重於由礼其有以劳奉国以疾固辞予怀谦让之风是举优崇之典朝议大夫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高邑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李绦端庄秉彜亮直循道抱凌寒之劲节标肃物之贞规尝以懿文参於内署亦以公望贰於地卿竭其智能茂着官业洎擢居衮职左右朕躬远虑必陈谠言无隐怀致君之志弘济俗之方确然贞操欎有休问而步履婴疾趋侍为难披诚上闻稽首求免乃眷毗倚久之未从星霜屡迁忠恳弥激宗伯秩礼时惟大寮宜从喉舌之班用辍盐梅之寄庶因清简俾遂颐真膺兹宠章敬服尔命可守礼部尚书散官勲赐如故【元和九年二月】

唐大诏令集卷五十五

猜你喜欢
  列传十三·薛居正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四·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二·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九十五·佚名
  ◎关外王势压李大少·宣南吏隐
  第八十五卷 文苑 一 二·缪荃孙
  第三十八册 天聪五年四月至七月·佚名
  一二四○ 文源阁总办详校全书处为移送供事朱廷玉等事致内阁移付·佚名
  第76章 逼着人民抢米大杀民主分子的蒋介石·冯玉祥
  一三五 在病院中·周作人
  八十、记余觉沈寿事·包天笑
  第一次问答节略·佚名
  何承天传·沈约
  成宗后卜鲁罕传·宋濂
  卷二十一·孔毓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十一·徐梦莘

      靖康中帙四十六。   起靖康元年十二月一日壬戌,尽四日乙丑。   十二月一日壬戌驾在青城金人遣萧庆来索降表。   宣和录并遗史曰:上在虏(改作金)寨宿郊宫与二酋(改作帅)尚未相见遣使议事索降表上命孙觌草表但言请

  • 第十九回 猛汉将营中遇刺 伪蜀帝城下拚生·蔡东藩

      却说征南大将军岑彭,自引兵下陇后,不与陇西战事,但在津乡驻兵,防御蜀军。津乡地近江关,江关为蜀兵所踞,堵塞水陆,负嵎自雄。岑彭屡督兵往攻,终因江关险阻,不能奏功。光武帝乃遣大司马吴汉,率同刘隆臧宫刘歆三将,调发荆州兵

  • 卷之四百二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八十一·佚名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三月。壬子朔。命领侍卫内大臣公福善索额图等、查随驾人员内、有马羸者、着调换绿旗兵营马每匹给银五两。  ○癸丑。上驻跸孤山堡西。  ○皇子允礼生。先是、命主事萨哈连、出神木边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纪昀

    列传唐 【四十三】○唐四十三崔光远来瑱田神功侯希逸邓景山 【崔瓘】 魏少游卫伯玉崔寍李 澄韩全义严砺卢从史高霞寓崔光远来瑱田神功侯希逸邓景山魏少游卫伯玉崔寍李澄韩全义严砺卢从史高霞寓△崔光远崔光远系出博

  • 钦定执中成宪卷四·佚名

    明太祖髙皇帝洪武寳训右御史大夫邓愈等各言便宜事太祖览之谓愈等曰治天下当先其重且急者而后及其轻且缓者今天下初定所急者衣食所重者教化衣食给而民生遂教化行而习俗羙足衣食者在于劝农桑明教化者在于兴学校学校兴则

  • 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 第十二·班固

    (张苍,周昌,赵尧,任敖,申屠嘉)【原文】张苍,陽武人也,好书律历。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有罪,亡归。及沛公略地过陽武,苍以客从攻南陽。苍当斩,解衣伏质,身长大,肥白如瓠,时王陵见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赦勿斩。遂西入武关,至咸陽。沛公

  • 李乂传·刘昫

    李乂,原名尚真,赵州房子人。少年时期与其兄长尚一、尚贞都因为善做文章而闻名,考取进士。景龙年中(707),多次升为中书舍人。当时逢中宗派遣使节到江南各地分路赎生,用国家的物品充值。李 乂上书劝谏。李乂主持起草国

  • 目录·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六御选明臣奏议目録    诏令奏议类二【奏议之属】卷一【洪武】应求直言诏上书    叶伯巨太平十二策      桂彦良大庖西室封事     解 缙言九事疏       冯 坚卷

  • 有耕耘才有收获·孔子

    【原文】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①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注释】 ①民:通“人”。 【译文】 樊迟问什么是明智。孔子说:“致力于人世间该做的事情,对鬼神报敬而远之的态度

  •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十三[宋刻]·惟白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对机门南岳怀让禅师第十三世洪州黄龙山慧南禅师法嗣东京大相国寺慧林禅院佛陀禅师讳德逊。姓杨氏。福州候官人也。少习儒业。学问该博。忽厌尘纷。乃慕入道。长依东京天清寺慧

  •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九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众生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诸比丘。于意云何。若此大地一切草木。以四指量。斩以为筹。以数汝等长夜轮转生

  • 父子合集经卷第九·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睹史多天授记品第十七   尔时会中。有八十俱胝睹史多天子。见诸阿修罗王。乃至焰摩天等。于世尊所作诸供养。复闻如来与授无上大菩提记

  • 佛说幻化网大瑜伽教十忿怒明王大明观想仪轨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尔时世尊。在净光天清净大楼阁之中。于彼楼阁以金刚柱及最上珍宝种种装严。如是严饰供养悉是如来神通变化。尔时会中有如是阿閦宝生无量寿不空成就等如来。尔时大

  • 书苑菁华·陈思

    二十卷。书论。宋代陈思撰。是编集古人论书诸作,与其所著《书小史》相辅而行。卷一、二曰法,卷三曰势、状、体、旨、卷四曰品,卷五曰评、议、估、卷六曰断,卷七曰录,卷八曰谱、名,卷九、十曰赋,卷十一、十二曰论,卷十

  • 上方大洞真元图书继说终篇·佚名

    本篇记子明向李昉传道之语,并转述逍遥之训。逍遥曰:“雍也共讯兮,太洞真元兮,仙君洪慈兮。”是知逍遥即金逍遥子时雍,《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品》亦是其弟子所为,其经后序可证。子明当与时雍同时,李昉又与子明同时,皆金人。此李昉

  • 金台全传·佚名

    章回小说。作者不详。六卷六 十回。据弹词《金台传》改写。叙贝州少年金台 武艺高强,在县衙当马快,以孝义闻名遐迩。好 友张其、郑千于江口劫掠财物,捕首王则命金 台寻捕。金台寻至扬州,劝二人弃邪归正,结为 兄弟。三人入

  • 两汉刊误补遗·吴仁杰

    史书考订。南宋吴仁杰撰。十卷。对班固《汉书》邑里的差殊、姓族的同异、字画之乖讹、音训之舛逆、句读的分析、指意的穿凿及它书援引的谬陋,都一一指正。《两汉刊误补遗》是补充纠正刘攽、刘敞、刘奉世共作的《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