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学大原下

    天下之富贵,假外者皆有穷已,盖人欲无餍而外物有限,惟道义则无爵而贵,取之无穷矣。

    圣人设教,便是人人可以至此。“人皆可以为尧舜”,若是言且要设教,在人有所不可到,则圣人之语虚设耳。

    慕学之始,犹闻都会纷华盛丽,未见其美而知其有美不疑,步步进则渐到,画则自弃也。观书解大义,非闻也,必以了悟为闻。

    人之好强者,以其所知少也,所知多则不自强满。“学然后知不有若无,实若虚”,此颜子之所以进也。

    (某与人论学二三十年所恨不能到人有得是人人各自体认至如明道行状后语亦甚铺(原稿已残)体认尽可以发明道理若不体认亦是“场闲言长语)

    今人为学如登山麓,方其迤逦之时,莫不阔步大走,及到峭峻之处便止,须是要刚决果敢以进。

    学之不勤者,正犹七年之病不蓄三年之艾。今之于学,加工数年,自是享之无穷。

    人多是耻于问人,假使今日问于人,明日胜于人,有何不可!如是则孔子问于老聃、苌弘、郯子、宾牟贾,有甚不得!聚天下众人之善者是圣人也,岂有得其一端而便胜于圣人也!

    心且宁守之,其发明却是末事,只常体义理,不须思更无足疑。天下有事,其何思何虑!自来只以多思为害,今且宁守之以攻其恶也。处得安且久,自然文章出,解义明。宁者,无事也,只要行其所无事。

    心清时常少,乱时常多。其清时即视明听聪,四体不待羁束而自然恭谨,其乱时反是。如此者何也?盖用心未熟,客虑多而常心少也,习俗之心未去而实心未全也。有时如失者,只为心生,若熟后自不然。心不可劳,当存其大者,存之熟后,小者可略。

    人言必善听乃能取益,知德斯知言。

    所以难命辞者,只为道义是无形体之事。今名者已是实之于外,于名也命之又差,则缪益远矣。

    人相聚得言,皆有益也,则此甚善。计天下之言,一日之间,百可取一,其余皆不用也。

    答问者命字为难,己则讲习惯,听者往往致惑。学者用心未熟,以中庸文字辈,直须句句理会过,使其言互相发明,纵其间有命字未安处,亦不足为学者之病。

    草书不必近代有之,必自笔札已来便有之,但写得不谨,便成草(原稿已残)其传已久,只是法备于右军,附以己书为说。既有草书,则经中之字,传写失其真者多矣,以此诗(原稿已残)字,尽有不可通者。

    静有言得大处,有小处,如“仁者静”大也,“静而能虑”则小也。(原稿已残)要静以入德,至成德亦只是静。

    学不长者无他术,惟是与朋友讲治,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即是养心之术也。苟以前言为无益,自谓不能明辨是非,则是不能居仁由义自弃者也决矣。

    人欲得正己而物正,大抵道义虽不可缓,又不欲急迫,在人固须求之有渐,于己亦然。盖精思洁虑以求大功,则其心隘,惟是得心弘放得如天地易简,易简然后能应物皆平正。博学于文者,只要得习坎心亨,盖人经历险阻艰难,然后其心亨通。捷文者皆是小德应物,不学则无由知之,故中庸之欲前定,将所如应物也。

    人当平物我,合内外,如是以身鉴物便偏见,以天理中鉴则人与己皆见,犹持镜在此,但可鉴彼,于己莫能见也,以镜居中则尽照。只为天理常在,身与物均见,则自不私,己亦是一物,人常脱去己身则自明。然身与心常相随,无奈何有此身,假以接物则举措须要是。今见人意、我、固、必以为当绝,于己乃不能绝,即是私己。是以大人正己而物正,须待自己者皆是着见,于人物自然而正。以诚而明者,既实而行之明也,明则民斯信矣。己未正而正人,便是有意、我、固、必。鉴己与物皆见,则自然心弘而公平。意、我、固、必只为有身便有此,至如恐惧、忧患、忿懥、好乐,亦只是为其身(虚)[处],亦欲忘其身贼害而不顾。只是两公平,不私于己,无适无莫,义之与比也。

    (勿谓小儿无记性所历事皆能不忘故善养子者当其婴孩鞠之使得所养令其和气乃至长而性美教之示以好恶有常至如不欲犬之升堂则时其升堂而扑之若既扑其升堂又复食之于堂则使孰适从虽日挞而求其不升堂不可得也)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出)庄子言“内无受者不入,外无主者不出”。

    学者不论天资美恶,亦不专在勤苦,但观其趣向着心处如何。学者以尧舜之事须刻日月要得之,犹恐不至,有何愧而不为!此始学之良术也。

    义理有疑,则濯去旧见以来新意。心中苟有所开,即便劄记,不思则还塞之矣。更须得朋友之助,日间朋友论着,则一日间意思差别,须日日如此讲论,久则自觉进也。

    [学行之乃见,至其疑处,始是实疑,于是有学]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譬之行道者,将之南山,须问道路之(出)自[出],若安坐则何尝有疑。

    学者只是于义理中求,譬如农夫,是穮是蓘,虽在饥馑,必有丰年,盖求之则须有所得。

    道理须(义)从[义]理生,集义又须是博文,博文则利用。又集义则自是经典,已除去了多少挂意,精其义直至于入神,义则一种是义,只是尤精。虽曰义,然有一意、必、固、我便是系碍,动輙不可。须是无倚,百种病痛除尽,下头有一不犯手势自然道理,如此是快活,方真是义也。孟子所谓“必有事焉”,谓下头必有此道理,但起一意、必、固、我便是助长也。浩然之气本来是集义所生,故下头却说义。气须是集义以生,义不集如何得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义集须是博文,博文则用利,用利即身安,到身安处却要得资养此得精义者。脱然在物我之外,无意、必、固、我,是精义也。然立则道义从何而生?洒扫应对是诚心所为,亦是义理所当为也。

    凡所当为,一事意不过,则推类如此善也;一事意得过,以为且休,则百事废,其病常在。谓之病者,为其不虚心也。又病随所居而长,至死只依旧。为子弟则不能安洒扫应对,在朋友则不能下朋友,有官长不能下官长,为宰相不能下天下之贤,甚则至于狥私意,义理都丧,也只为病根不去,随所居所接而长。人须一事事消了病则常胜,故要克己。克己,下学也,下学上达交相培养,盖不行则成何德行哉!

    大抵人能弘道,举一字无不透彻。如义者,谓合宜也,以合宜推之,仁、礼、信皆合宜之事。惟智则最处先,不智则不知,不知则安能为!故要知及之,仁能守之。仁道至大,但随人所取如何。学者之仁如此,更进则又至圣人之仁,皆可言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犹可谓之仁。又如不穿窬已为义,精义入神亦是义,只在人所弘。

    在始学者,得一义须固执,从粗入精也。如孝事亲,忠事君,一种是义,然其中有多少义理也。

    学者大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气轻则虚而为盈,约而为泰,亡而为有,以未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人之有耻于就问,便谓我好胜于人,只是病在不知求是为心,故学者当无我。

    圣人无隐者也,圣人,天也,天隐乎?及有得处,便若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但通得处则到,只恐深厚,人有所不能见处。以颜子观孔子犹有看不尽处,所谓“显诸仁藏诸用”者,不谓以用藏之,但人不能见也。

    虚则事物皆在其中,身亦物也,治身以道与治物以道,同是治物也。然治身当在先,然后物乃从,由此便有亲疎远近先后之次,入礼义处。

    只有责己,无责人。人岂不欲有所能,己安可责之?须求其有渐。

    世儒之学,正惟洒扫应对便是,从基本一节节实行去,然后制度文章从此而出。

猜你喜欢
  间传·戴圣
  杂卦卷十一·孔颖达
  张子抄释卷四·吕柟
  名正言顺·孔子
  春秋辨义卷三·卓尔康
  卷六上·吴澄
  惇伦·魏裔介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五·欧阳竟无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十九、平常是道·慧开
  大乘教义序·太虚
  中锡佛教应有密切的联合·太虚
  出国宏化临别之演辞·太虚
  新的唯识论·太虚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翻译之记·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江顺诒

    ◎六曰法○南宋多堆积周琢之弊莲子居词话云:“词忌堆积,堆积近缛,缛则伤意。词忌周琢,周琢近涩,涩则伤气。”[诒]案:南宋以后诸家,率多此弊。此白石、玉田所以独有千古也。○词宜浑成俞仲茅云:“遇事命意,

  • 辍锻录·方贞观

    (清)方南堂 撰 有诗人之诗,有学人之诗,有才人之诗。才人之诗,崇论闳议,驰骋纵横,富赡标鲜,得之顷刻。然角胜於当场,则惊奇仰异;咀含於閒暇,则时过境非。譬之佛家,吞针咒水,怪变万端,终属小乘,不证如来大道。学人之诗,博闻强识,好学深思

  • 卷五十七·志第三十八·百官三·脱脱

        ◎百官三   ○内命妇 宫人女职 东宫官属 亲王府属 太后两宫官属 大兴府 诸京留守司 诸京城宫苑提举等职 按察司 诸路总管府 诸府 诸节镇防御刺史县镇等职 诸转运泉谷等职 诸府镇兵马等职 诸猛安部族

  • 卷九十九·志第七十五·艺文四·张廷玉

        ◎艺文四   集类三:一曰别集类,二曰总集类,三曰文史类。   《明太祖文集》五十卷,《诗集》五卷   《仁宗文集》二十卷,《诗集》二卷   《宣宗文集》四十四卷,《诗集》六卷,《乐府》一卷   《宪宗诗

  • 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九·赵尔巽

      ◎儒林三   马宗梿子瑞辰 孙三俊 张惠言子成孙 江承之 郝懿行 陈寿祺子乔枞 谢震 何治运 孙经世 柯蘅 许宗彦 吕飞鹏沈梦兰 宋世荦 严可均严元照 焦循子廷琥 顾凤毛 锺怀 李锺泗 李富孙兄超孙 弟遇孙 胡承珙胡

  • 卷二百九十四 元豐元年(戊午,1078)·李焘

      起神宗元豐元年十月盡其月   十一月辛未朔,以翰林學士兼侍讀、知審官西院兼提舉在京諸司庫務許將權發遣開封府,以蘇頌干涉孫純等獄事,且自請罷職故也。尋詔:如頌當參對,特免追攝。免追攝乃癸酉詔,今并書。   新知潤

  •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二·杨士奇

    宣德三年闰四月壬午朔命少师吏部尚书蹇义礼部尚书胡濙为正副使持节册南城兵马指挥吴昇女为越王瞻墉妃赐皇妹嘉兴公主册命行在礼科给事中井田子源为驸马都尉赐之诰命○以平松潘番蛮功升都督同知陈怀为右军都督府右都督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五十五·佚名

    弘治四年九月甲戌朔掌詹事府事太子太保兼礼部尚书丘浚上疏乞休致 上曰卿年德老成已升重职当勉就任不允所辞既而浚复两申前请俱优诏勉留之○乙亥○中都留守司都指挥佥事董昂赴京操备官军未至者十之一下刑部狱赎杖还职

  • 卷之一百六十九·佚名

      康熙三十四年。乙亥。十一月己未朔。日食。  ○庚申。奉差盛京散赈兵部侍郎朱都纳学士嵩祝。回奏臣等遵上□日、以盛京仓米计口给散兵丁执事人等均沾实惠。报闻。  ○直隶巡抚沈朝聘疏言、宣化府龙门等县、

  • 徐闇公先生年谱·陈乃干

    海宁陈乃干、江浦陈洙纂辑明万历二十七年己亥(一五九九)十一月二十五日,先生生。先生名孚远,字闇公,晚号复斋,江南华亭人,家住华亭南门内河曲(华亭县志)。始祖德成耕于华亭之小蒸(「五茸志逸」云:吾松地名大蒸、小蒸,在积水中,草树

  • 厍狄士文传·李延寿

    厍狄士文是厍狄干的儿子,他性情孤高正直,即使是邻居和至亲好友,没有人与他嬉戏耍笑的。在北齐,他继承了章武郡王的爵位,官至领军将军。周武帝宇文邕平定北齐,山东的缙绅官宦都出来迎接,惟有他闭门在家。周武帝很器重他,封他为

  • ●附录·高宇泰

    全序明故兵部员外郎檗庵高公墓石表高武部宇泰传何跋傅跋张跋张序校例全序前武部高公檗庵「雪交亭集」十二卷,桑海间着述也。自甲申以后,分年为纪,至于癸巳而止;又有「特纪」、「附纪」。凡忠臣、义士、烈妇皆有小传,并录其

  • 钱法例·佚名

    目录 严禁富户、典铺、盐商囤积钱文,稽察奸商私收贩运出境 新到鹰番与捧番一体通行通用 闽省捐收铜觔制钱酌议章程 严禁富户、典铺、盐商囤积钱文,稽察奸商私收贩运出境 一件再申积钱病民之禁、以平市价、以利民用事。

  • 卷九·熊过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明志録卷九     明 熊过 撰襄公名牛成公妾定姒之子在位三十一年諡法因事有功曰襄辟土有德曰襄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仲孙蔑会晋栾黶宋华元卫甯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莒邾滕薛会多称人小

  • 卷六十九·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六十九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十七僖公二十九年传春介葛卢来朝谨按宋板正嘉无介字非 冬介葛卢来以未见公故复来朝谨按嘉万二本以下有其字非补遗释文好呼报反下同【四叶】下

  • 卷一百八十·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八十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五十三巡狩宋史礼志巡幸之制唐开元礼有告至肆觐考制度之仪开寳通礼因之太祖幸西京所过赐夏秋田租之半真宗朝诸陵乃举大礼途中皆服折

  • 卷七·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七     元 王天与 撰征第四         夏书羲和湎滛废时乱日往征之作征【汉孔氏曰羲和自唐虞至三代世职不絶承太康之后沈湎于酒过差非度废天时乱甲乙朱子曰湎饮酒色变也○

  • 大清国籍条例·佚名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颁布,共五章二十四条。详细规定有关固有籍、入籍、出籍、复籍的各项原则。并制订《大清国籍条例施行细则》十条,具体规定出籍办法及有关问题的处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