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教义序
佛法难言矣!以本非言之所能构也。虽经律论疏所传越二万卷,渺如一尘之寄太空,无以相喻。顷年世变弥剧,人之思力才智益奋出若不可竭,顾放滥平流,寻厥归墟之未得,吾国际兹繁会,发愤以求其志者,经种种尝试,彼既行潦,此亦断港,辗转得佛法大海,而后乃今望之兴叹,以为真得吾知无涯之归墟!观迩者佛书流通之广,抑可觇其趋向已。夫得诚得之矣,而与未尝得无以异。何者?未见本真心性,未履贤圣道迹,而按之佛祖言说,且茫然罔措。经亦有言:虽蒙天王锡之华屋,无门径终末由入。故皇皇以求一能通佛法之书为急务。予尝有佛乘导言之作,简略已甚。坊间刊行之佛学大纲与佛学易解,皆取材邻译,前者浮休寡要,后者又浅率易尽。继此引以益进,俾知天竺、中华、日本于佛教传承之要领兼其系统,由之得读诸乘诸宗之书,了然有途可程,则刘笠青、史裕如二居士之作此书,独当其选矣!佛学易解与此书,皆出净土家言,故佛学易解可为读此书之阶。此书由佛教而小乘、大乘,由大乘而相对大乘、绝对大乘,于绝对大乘而显教、密教,而教门、禅门,而圣道门、净土门,次其高下,应倒置如左:
华严 唯识 ┌─净土门 ┌─禅门 ┌─密教 ┌─绝对大乘 ┌─大乘 │ │ │ │ 天台│ 三论 佛教─┤ │ │ │ │ └──圣道门┴──教门┴──显教┴──相对大乘─┴──小乘
虽标指终极于净土门,然于绝对大乘以上,显、密教与禅、净门,许相融贯;独至相对大乘而下,则厘然若有所区别焉。予意今且不然,第因斯矩矱以通诸宗堂奥,而发见大乘诸古德方便之妙用,了知大乘诸宗皆应病与药,随机设化,同一佛乘,实无优劣,而又各有其特胜之一点。于平等佛乘,随摅其特胜之一点,以是上悟下化,应施无方,则他日当更进之以佛乘宗要尔。佛二九四六年秋尽之日,释太虚。(见海刊一卷一期)
猜你喜欢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三卷·湛然 卷第九·霁仑超永 卷第五十九·佚名 胜鬘义记·佚名 十地经论 第三卷·佚名 忏悔品第六·释法海 卷第九十·佚名 撰集百缘经卷第十·佚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上·佚名 嘱福善书(二通)·太虚 顿渐品第八·释法海 昙无德部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序·道宣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五卷·灌顶 宗镜录卷第三十七·延寿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三·法藏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