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十三     明 湛若水 撰

敬天上

易益六二王用享于帝吉

臣若水通曰六二以虚中受益虚者诚也祭祀以诚为享王者之享帝万物本乎天也所以报本也虚中则齐一齐一则诚诚至则格矣黍稷非馨明徳惟馨吉孰大焉故曰惟圣人为能享帝

复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闗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臣若水通曰雷在地中一阳始复之时生生之机万化之本也弗静则弗养弗养则弗固先王顺天道者也闭闗于冬至之日使商旅不行后不巡狩也夫天人一气也禁乎人而安静以养乎天也养则固固则生物勃然矣仁者天地生物之心于人则为阳也人君致养于始发则发之沛然及于四海矣所以賛化育而配天者也敬天其至矣

书虞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歴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臣若水通曰此乃史臣记帝尧敬天勤民之政也羲氏和氏主歴象授时之官也若顺也昊天广大之天厯是纪数之书象是观天之器如玑衡之属是也日阳精一日而绕地一周月隂精一月而与日一防星者二十八宿众星为经金木水火土五星为纬皆是也辰以日月所防分周天之度为十二次也人时谓耕获之凡民事早晩之所闗也夫在天成象在人为时天象各有常度四时各有常运不得乖违人君代天理民者也非敬则不能顺天度以厯象不顺即不敬也不敬顺乎天以厯象故隂阳不序而寒暑反易安能定四时以敬授乎民使知耕获之候人事之序乎此尧放勲之治首汲汲于此故圣人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始终一敬尔为人君者奉天理民可不敬乎

舜典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徧于羣神臣若水通曰此乃帝舜于受终观象之后即祭祀上下神祗所以致诚敬也肆遂也类禋望皆祭名非常祀而祭告于天其礼依郊祀为之故曰类上帝天神也禋精意以享之谓宗尊也所尊祭者其祀有六谓祭时祭寒暑祭日祭月祭星祭水旱是也山川名山大川五岳四渎之属望而祭之故曰望徧周徧也羣神谓丘陵坟衍古昔圣贤之类是也人君为天地百神之主故舜于受终观象之后即祭祀上下神祗乃摄位之始事也类禋望徧其为祭之名不同而所以感格之者不越乎此心之诚敬而已人君祭天地百神可不致其诚敬乎

诗大雅板敬天之怒无敢戯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臣若水通曰序以此为凡伯刺厉王之诗渝变也王往也言出而有所往也旦亦明也及尔出王言无所往而不与天俱也及尔游衍言无一游息而不与天俱也程颢曰天人一也更不分别故人性情形体皆天也喘息呼吸皆天也饮食起居命讨典礼皆天也故此诗语敬天曰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岂人之外别有所谓天者哉曰及尔出王游衍则我之出王游衍者皆天之所为也天与人其气一也其心一也其理一也茍动静食息心有不敬焉是不敬天矣人而至于不敬天是得罪于天也可不畏哉

周颂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无曰髙髙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臣若水通曰此成王受羣臣之戒而述其戒之之辞葢羣臣之意欲王持敬以保天命也敬者主一之谓中庸所谓戒慎恐惧也即天理也言天理至为显著人君当敬之以顾諟天之明命也思语辞也不易言难保也士事也存天理则天命眷之失天理则天命去之其去就予夺之防无常而难保也是以人君与天其势虽若悬絶然事之隐显大细逺迩天无不陟降而日监视之人君当无一念而不敬以合乎天理则天命归之矣然则吾心即天也有天下者乌可谓天为髙逺忽而不敬乎于戯天人一理也伏惟圣明凝神于斯则敬立而天命自永矣

春秋隐公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臣若水通曰胡安国曰经书日食三十六行有常度然每食必书示后世遇灾而惧之意也臣谓日者众阳之宗人君之象也食则以隂乘阳君徳蔽之象故书之将以警惧乎君也为人君者果能钦若昊天用慎厥身凡权臣之窃柄内宠之扇惑隂崖寒谷之隐情不得闻于上者悉旁烛无疆则更化善治万邦惟庆亦犹日之晦而复明也故曰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焉其更也人皆仰之

庄公十一年秋宋大水

臣若水通曰左传秋宋大水公使吊焉曰天作淫害于粢盛若之何不吊对曰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臧文仲曰宋其兴乎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且列国有凶称孤礼也言惧而名礼其庶乎既而闻之曰公子御説之辞也臧孙逹曰是宜为君有恤民之心臣谓万物本乎天地人君者天地人物之宗也敬天者人君之所以事天也宋公感滛之变以不能敬事天地为罪引咎责躬其亦可谓贤矣

文公十五年齐侯侵我西鄙遂伐曹入其郛

臣若水通曰左传齐侯侵我西鄙谓诸侯不能救也遂伐曹入其郛讨其来朝鲁也季文子曰齐侯其不免乎已则无礼而讨于有礼者曰女何故行礼礼以顺天天之道也已则反天而又以讨人难以免矣诗曰胡不相畏不畏于天君子之不虐防贱畏于天也在周颂曰畏天之威于时保之不畏于天将何能保以乱取国奉礼以守犹惧不终多行无礼弗能在矣臣谓天者理而已矣大之字小小之事大顺天之所为理而已矣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齐鲁隣国也懿公不能脩殷聘世朝之礼又怒曹而伐之是弃天防天矣弃天我之罪也防天亦我之罪也不弃不防而畏天乐天固保国保天下者之责也

成公五年梁山崩

臣若水通曰梁山者韩国之镇天下之具瞻也崩者纪纲沦替法度废弛之象匪天之警乎一国也将以警乎天下也天将以警乎天下御天下者因之而自警若成汤六事自责髙宗克正厥事宣王侧身脩行使三纲不至于沦九法不至于斁则梁山之崩不能为国家之灾矣当时君臣无畏天之心不知出此惜乎

礼记月令曰日长至隂阳争死生分君子齐戒处必掩身毋躁止声色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节嗜欲定心气百官静事无刑以定晏隂之所成

又曰日短至隂阳争诸生荡君子齐戒处必掩身身欲宁去声色禁嗜欲安形性事欲静以待隂阳之所定臣若水通曰静事无刑者不以隂助隂也定犹顺也夫天人一也人之气天之气也故隂阳消长之际君子必谨于身谨于身所以事天也吾身即天也仲夏日长极矣阳尽午中隂重渊故争焉于是乎阳死而隂生矣是以君子斋戒有五事焉所以调阳躁而备隂疾也仲冬日短极矣隂往而阳来之交也故争焉于是乎万物之生机动矣是以君子斋戒有五事焉易所谓先王以至日闭闗养微阳也文言曰后天而奉天时此之谓也

郊特牲曰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又曰祭之日王被衮以象天

臣若水通曰人君事天莫大乎郊是故圣人之制郊也有质以示内心之敬有文以示外心之勤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者所以尚质也祭之日被衮以象天者所以尚文也圣人之心一而已矣何有内外之别盖质以示内天之性也文以示外天之象也其实一也故事天者因丘以坛扫地以位藁秸以席素车以乗皆以广内心之质也镇圭以执缫借以采旂龙以章黄钟以钧皆以广外心之文也故曰事天者内外合一情文兼备然后敬天之事毕矣

玉藻曰若有疾风迅雷甚则必变虽夜必兴衣服冠而坐

臣若水通曰君子之事天如子之事父母父母怒而不畏者非孝子也天怒而不畏者非仁人也故疾风迅雷甚者天之怒也昼则必变其容貌夜则必兴而衣冠所以致敬也昔者舜于大麓烈风雷弗迷孔子于迅雷风烈必变以其敬心存也后之人君欲事天者必以存心为本

祭法燔柴【加牲玉于上欲气通于天】于泰坛【即圆丘】祭天也瘗埋于【埋牲币也】太圻【即方丘】祭地也用骍犊【句】埋少牢【羊豕】于太昭【坛名】祭时也相近【当作祈禳】于坎坛祭寒暑也王宫【坛名】祭日也夜明【祭月之坎】祭月也幽宗【星之隠也】祭星也雩宗【求之处】祭水旱也四坎坛祭四方也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见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诸侯在其地则祭之

臣若水通曰祭法此言祭天地六宗山川羣神之礼敬天之道也何以为敬天也凡地之所载皆天也是故祭天而燔尚升阳也祭地而瘗尚降隂也然而天地之祀正矣四时不忒则于太昭寒暑不时则于坎坛王者日之象也祭日于王宫夜明月之坎也祭月于夜明幽宗之隠以祭星也雩宗之祷以祭水旱也然而六宗之祀正矣祭四方则于坎坛以至山林川谷丘陵所谓百神者天子皆得祭之诸侯在其地则祭之然而山川羣神之祀正矣若此者皆天也气之所贯无一而非天也敬也者通乎天地而无不贯者也是故敬则诚诚则郊而天神格庙而人享而敬天之事尽矣伏惟圣明为天地神人之主惟圣教日跻以尽事天之道则保佑命之自天申之于无疆矣

祭义唯圣人为能飨帝

臣若水通曰飨帝谓祭天也天人一理也圣人之诚纯亦不己与天一也与天一故不违不违故感之而能应记曰祭则受福又曰郊则天神格匪夫神之格也精诚之极也后之人君欲事天者可不素养其诚敬乎

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

臣若水通曰易曰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徳与日月合其明言其公也圣人公天下之心故与之合是故三王之治天下者亦惟奉若天道而已葢以其至公无私之心发而为兼临溥照之徳而万物得所故三光全寒暑时天地位万物育矣后之有志于三王之治者盍于兹乎法焉

表记子言之昔三代明王皆事天地之神明无非卜筮之用不敢以其私防事上帝

臣若水通曰人君无时而非事天也郊社祭祀特其事之显著者尔是故三王之祀天地其心足以有享矣而犹不敢不卜日焉言无一而不禀之于天地神明而不敢以己私主之也不敢防也不敢也者不敢也敬天之至也虽然后之人君之于天匪徒卜日之为敬也当无时而不敬则无时而非事天然后谓之敬天焉

表记曰天子亲耕粢盛秬鬯以事上帝

臣若水通曰粢盛谓黍稷也秬者一稃二米和气所生者鬯郁金香草以秬鬯作酒以祭也以天子之尊耕非无人也而必亲耕者以力养也夫天子者天之宗子也天子之事天犹子之养父母也舜曰我竭力耕田以养父母知人子以力养亲之道则知天子亲耕之义乃敬天之至者也惟圣明其留神焉

周礼地官救日月则诏王鼓

臣若水通曰日月天之精也天人一体欣戚相通者也日月薄蚀天之大变如痛之切身人君于此能不动心乎故诏告之者欲其恐惧脩省亲伐鼓以救之所以致敬于天也

孟子曰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

臣若水通曰天者理而已矣大事小小事大皆天之所为乃天理也仁智之乐天畏天虽有保国保天下之殊然而一于敬天矣诗曰敬天之怒无敢戯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此为人君者所宜三复以养之于素也

左传僖公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非礼也犹三望亦非礼也礼不卜常祀而卜其牲日牛卜日曰牲牲成而卜郊上怠慢也望郊之细也不郊亦无望可也

臣若水通曰四卜凡四卜也不从不吉也免牲不郊也望谓祭山川也鲁之郊也其非礼矣牲成而卜郊又非礼也四卜不从而后止之又非礼也不郊而犹三望又非礼也是之谓渎故渎礼斯渎天矣宜春秋书之以为人君事天之戒也

格物通卷十三

猜你喜欢
  第七卦 师 地水师 坤上坎下·佚名
  晏子死景公驰哭往哭哀毕而去第十六·晏婴
  卷四十·程公说
  第十七章 19·辜鸿铭
  卷一·真德秀
  提要·杨简
  卷十二·姜宝
  战权第十二·尉缭
  昭公·昭公二十三年·左丘明
  圆满一切愿金刚宝仪轨分第十九·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五·玄奘
  唯佛法能对治二障·太虚
  勉行人努力·印光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二卷·宝亮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六·湛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四·徐世昌

    申涵光申涵光,字孚孟,一字和孟,号凫盟,永年人。贡生。有《聪山诗集》。岁晏岁晏百物息,草木随风沙。松柏惨不舒,况彼园中花。层阴昼萧条,微霰时复加。林中常鸣狐,屋上常鸣鸦。岂不思远游,负手还咨嗟。阳气动飞

  • 卷三十五·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三十五钱起起字仲文呉兴人天寳十年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大厯中与韩翃李端辈十人俱以能诗出入贵游之门号十才子形于图画位终尚书考功郎时郎中元亦以诗名人为之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朝廷

  • 卷二十八·志第四·五行一·张廷玉

        ◎五行一   史志五行,始自《汉书》,详录五行传说及其占应。后代作史者因之。粤稽《洪范》,首叙五行,以其为天地万物之所莫能外。而合诸人道,则有五事,稽诸天道,则有庶徵。天人相感,以类而应者,固不得谓理之所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三十一·徐乾学

    宋纪一百三十一【起着雍困敦正月尽黓掩茂十二月凡五年】宁宗法天备道纯徳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庆元四年春正月己亥朔日有食之【宋史不书今据金史章宗纪书之】癸卯金谕有司凡馆接伴并奉使者毋以语言相胜务存大体

  • 提要·罗泌

    路史四十七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罗泌撰。泌,字长源,庐陵人。是书成于干道庚寅。凡《前纪》九卷,述初三皇至阴康无怀之事;《后纪》十四卷,述太昊至夏履癸之事;《国名纪》八卷,述上古至三代诸国姓氏地理,下逮两汉之末;《发挥》六卷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五·佚名

    万历四年十月庚戌朔钦天监官进万历五年大统历上御皇极殿受之分赐文武群臣颁行是日 上躬享 太庙○封瑞昌王府奉国将军多炅生母王氏为淑人多燉生母钟氏为恭人○辛亥 上御经筵赐辅臣及讲官等制钱○壬子 穆庙安妃杨氏

  • 题今献备遗后·项笃寿

    是编凡四十有二卷计二百四人所可考信者仅仅有此他所遗佚良不知其几也诸君子者勲名徳业即人人殊要之皆以心术为本而以正直忠厚行之故其立朝也有蹇蹇谔谔师师之风其居乡也有雍雍肃肃温温之度而卑卑庸庸赫赫可喜者不与焉

  • ●郑氏史料续编卷八目录·佚名

    二九五、福建巡抚刘汉祚揭帖(汇报投诚事)顺治十六年正月二十七日(九二五)二九六、福建巡抚刘汉祚揭帖(谨陈目击地方情形)顺治十六年正月二十七日(九二六)二九七、浙江巡抚陈应泰揭帖(为紧急军需事)顺治十六年二月初八日(九三○)二

  • 薛莹后汉记·周天游

    周天游辑注光武帝纪○○一光武征伐,尝乘革车羸马。公孙述破,益州送乐器、旅车〔一〕、乘舆,(什)〔法〕物然后备〔二〕。──书钞卷一三九 〔一〕范书光武帝纪作「葆车」,是。 〔二〕据范书光武帝纪改。 ○○二王莽之际,天下

  • 卷三十五 耶律伊都之叛·李有棠

    天祚帝天庆九年春二月,帝至鸳鸯泺。贼张萨巴诱中京射粮军,僭号,南面军帅伊都讨擒之。伊都,一名伊都古,国族之近者也。慷慨尚气义。历官副都统。其妻为帝文妃之妹。文妃生晋王,最贤,国人皆属望。时萧奉先之妹为帝元妃,生秦王。

  • 卷一百七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七十六人物志五十六大臣传四十二【满洲正蓝旗二 伊拜 寜古理费扬武 乌达礼 对哈纳哈克三 觉罗豁特 穆赫林 勒贝 ?图哈占 雅赉 满丕】伊

  • 卷二十三·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二十三钱塘程川撰易二十三下经三先生举无所徃其来复吉程传以为天下之难已解而安平无事则当修复治道正纪纲明法度复先代明王之治夫祸乱既平正合修明治道求复三代之规模却只便休了两汉以来人

  • 筠州九峰玄禅师·惠洪

    禅师名通玄。生程氏。其先郢州长寿人也。幼依郢之仁王寺沙门惠超。超阴察之。外纯深。中颖悟。超奇之。为落发受具。即游洛中。听毗尼部。弃去至武陵。谒德山鉴禅师。鉴时已腊高。门风益峻。门下未有遘之者。而鉴独以

  • 勉居心诚敬·印光

    ●入道多门, 唯人志趣, 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 曰诚, 曰恭敬。此二事, 虽尽未来际诸佛出世, 皆不能易也。而吾人以博地凡夫, 欲顿消业累, 速证无生, 不致力于此, 譬如木无根而欲茂, 鸟无翼而欲飞, 其可

  • 第六·宗鉴

    释门正统第六良渚沙门 宗鉴 集中兴第一世八传则全字叔平。四明施氏。十岁师保国光相塔院。行缘进具。造法智轮下。未几悉了其义。居十大弟子之冠。述四明实行录。犹蔡邕作。郭有道碑也。有置气善品藻。遇事不合於心

  • 卷第二十一·雷庵正受

    嘉泰普灯录卷第二十一 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 (正受) 编 南岳第十六世(临济十二世杨岐五世) 大沩月庵善果禅师法嗣 荆门军玉泉穷谷宗琏禅师 合郡云门人。族董氏。儿时有异言。幼师广化了达。试法华。凡两奏名。

  •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徐兢

    域外地理著作。宋徐兢撰。四十卷,附录《宋故尚书刑部员外郎徐公行状》。有清《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丛书》本等,商务印书馆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据《知不足斋丛书》本出版了《丛书集成》本,是目前较常见的版本。兢

  • 素灵微蕴·黄元御

    综合性医书。4卷。清黄元御(坤载)撰。成书于嘉庆五年(1800年)。为作者研究《内经》的心得。前2卷论述病因、病理、治法,按胎化、脏象、经脉、营卫、脏候、五色、五声、问法、诊法、医方十解论述。后2卷论16种病证,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