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国史记卷第二十三。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零零零零

百济本纪第一。

始祖[温祚王][多娄王][己娄王][盖娄王][肖古王]。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温祚王元年

○[百济]始祖[温祚王],其父,[邹牟],或云[朱蒙]。自[北扶余]逃难,至[卒本扶余]。[扶余]王无子,只有三女子,见[朱蒙],知非常人,以第二女妻之。未几,[扶余]王薨,[朱蒙]嗣位。生二子,长曰[沸流],次曰[温祚]。[或云:"[朱蒙],到[卒本],娶越郡女,生二子。"]及[朱蒙]在[北扶余]所生子,来为太子。[沸流][温祚],恐为太子所不容,遂与[乌干][马黎]等十臣南行,百姓从之者,多。遂至[汉山],登[负儿岳],望可居之地,[沸流]欲居于海滨。十臣谏曰:"惟此[河南]之地,北带[汉水],东据高岳,南望沃泽,西阻大海。其天险地利,难得之势,作都于斯,不亦宜乎?"[沸流]不听,分其民,归[ 邹忽]以居之。[温祚]都[河南][慰礼城],以十臣为辅翼,国号[十济],是[前汉][成帝][鸿嘉]三年也。[沸流]以[ 邹],土湿水咸,不得安居,归见[慰礼],都邑鼎定,人民安泰,遂惭悔而死,其臣民皆归于[慰礼]。后以来时百姓乐从,改号[百济]。其世系与[高句丽],同出[扶余],故以[扶余]为氏。[一云:始祖[沸流王],其父[优台],[北扶余]王[解扶娄]庶孙。母[召西奴],[卒本]人[延 勃]之女,始归于[优台],生子二人,长曰[沸流],次曰[温祚]。[优台]死,寡居于[卒本]。

后[朱蒙]不容于[扶余],以[前汉][建昭]二年,春二月,南奔至[卒本],立都号[高句丽],娶[召西奴]为妃。

其于问{开}基创业, {颇}有内助,故[朱蒙]宠接之特厚,待[沸流]等如己子。及[朱蒙]在[扶余]所生[礼]氏子[孺留]来,立之为大子{太子},以至嗣位焉。于是,[沸流]谓弟[温祚]曰:"始,大王避[扶余]之难,逃归至此,我母氏倾家财,助成邦业,其勤劳多矣。及大王厌世,国家属于[孺留],吾等徒在此,郁郁如 赘,不如奉母氏,南游卜地,别立国都。"遂与第{弟}率党类,渡[浿][带]二水,至[ 邹忽{弥邹忽}]以居之。『北史』及『隋书』皆云:"[东明]之后有[仇台],笃于仁信。初立国于[带方]故地,[汉][辽东]太守[公孙度]以女妻之,遂为东夷强国。"未知孰是。]

元年,夏五月,立[东明王]庙。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温祚王零二年

○二年,春正月,王谓群臣曰:"[靺 {靺鞨}]连我北境,其人勇而多诈,宜缮兵积 ,为拒守之计。"三月,王以族父[乙音],有智识胆力,拜为右辅,委以兵马之事。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温祚王零三年

○三年,秋九月,[靺鞨]侵北境,王帅劲兵,急击大败之,贼生还者十一二。冬十月,雷。桃李华。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温祚王零四年

○四年,春夏,旱,饥,疫。秋八月,遣使[乐浪]修好。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温祚王零五年

○五年,冬十月,巡抚北边,猎获神鹿。二三卷百济本纪一温祚王零六年

○六年,秋七月辛未{辛卯}晦,日有食之。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温祚王零八年

○八年,春二月,[靺鞨]贼{兵}三千来围[慰礼城],王闭城门不出。经旬,贼粮尽而归。王简锐卒,追及[大斧岘],一战克之,杀虏五百余人。秋七月,筑[马首城],竖[甁山]栅。[乐浪]太守使告曰:"顷者,聘问结好,意同一家,今逼我疆,造立城栅,或者其有蚕食之谋乎?若不 旧好, 城破栅,则无所猜疑。苟或不然,请一战以决胜负。"王报曰:"设险守国,古今常道,岂敢以此,有 于和好?宜若执事之所不疑也。若执事恃强出师,则小国亦有以待之耳。"由是,与[乐浪]失和。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温祚王一零年

○十年,秋九月,王出猎,获神鹿,以送[马韩]。冬十月,[靺鞨]寇北境。王遣兵二百,拒战于[昆弥川]上。我军败绩,依[靑木山]自保。王亲帅精骑一百,出[烽岘],救之。贼见之,卽退。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温祚王一一年

○十一年,夏四月,[乐浪]使[靺鞨]袭破[甁山]栅,杀掠一百余人。秋七月,设[秃山][狗川]两栅,以塞[乐浪]之路。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温祚王一三年

○十三年,春二月,王都老 化为男。五虎入城。王母薨,年六十一岁。

夏五月,王谓臣下曰:"国家东有[乐浪],北有[靺鞨]。侵 疆境,少有宁日。 今妖祥屡见,国母弃养,势不自安,必将迁国。予昨出巡,观[汉水]之南,土壤膏 。宜都于彼,以图久安之计。"秋七月,就[汉山]下,立栅,移[慰礼城]民户。八月,遣使[马韩],告迁都。遂畵定疆 ,北至[浿河],南限[熊川],西穷大海,东极[走壤]。九月,立城阙。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温祚王一四年

○十四年,春正月,(+来)迁(+[汉山])都。二月,王巡抚部落,务劝农事。秋七月,筑城[汉江]西北,分[汉城]民。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温祚王一五年

○十五年,春正月,作新宫室,俭而不陋,华而不侈。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温祚王一七年

○十七年,春,[乐浪]来侵,焚[慰礼城]。夏四月,立庙以祀国母。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温祚王一八年

○十八年,冬十月,[靺鞨]掩至,王帅兵,逆战于[七重河],虏获酋长[素牟],送[马韩],其余贼尽坑之。十一月,王欲袭[乐浪][牛头山城],至[臼谷],遇大雪,乃还。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温祚王二零年

○二十年,春二月,王设大坛,亲祠{祀}天地,异鸟五来翔。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温祚王二二年

○二十二年,秋八月,筑[石头][高木]二城。九月,王帅骑兵一千,猎[斧岘]东,遇[靺鞨]贼,一战破之,虏获生口,分赐将士。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温祚王二四年

○二十四年,秋七月,王作[熊川]栅。[马韩]王遣使责让曰:"王初渡河,无所容足,吾割东北一百里之地,安之,其待王不为不厚。宜思有以报之,今以国完民聚,谓莫与我敌,大设城池,侵犯我封疆,其如义何?"王惭,遂坏其栅。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温祚王二五年

○二十五年,春二月,王宫井水暴溢。[汉城]人家马生牛,一首二身。日者曰:"井水暴溢者,大王勃兴之兆也,牛一首二身者,大王幷 国之应也。"王闻之喜,遂有幷呑[辰][马]之心。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温祚王二六年

○二十六年,秋七月,王曰:"[马韩]渐弱,上下离心,其势不能又{久}。 为他所幷,则唇亡齿寒,悔不可及。不如先人而取之,以免后艰。"冬十月,王出师,阳言田猎,潜袭[马韩],遂幷其国邑,唯[圆山][锦岘]二城固守不下。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温祚王二七年

○二十七年,夏四月,二城降,移其民于[汉山]之北,[马韩]遂灭。秋七月,筑[大豆山城]。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温祚王二八年

○二十八年,春二月,立元子[多娄]为太子,委以内外兵事。夏四月,陨霜害麦。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温祚王三一年

○三十一年,春正月,分国内民户,为南北部。夏四月,雹。五月,地震。

六月,又震。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温祚王三三年

○三十三年,春夏大旱。民饥相食,盗贼大起,王抚安之。秋八月,加置东西二部。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温祚王三四年

○三十四年,冬十月,[马韩]旧将[周勤],据[牛谷城]叛。王躬帅兵五千,讨之,[周勤]自经。腰斩其尸,幷诛其妻子。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温祚王三六年

○三十六年,秋七月,筑[汤井城],分[大豆城]民户,居之。八月,修葺[圆山][锦岘]二城,筑[古沙夫里城]。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温祚王三七年

○三十七年,春三月,雹大如 子,鸟雀遇者死。夏四月,旱,至六月乃雨。[汉水]东北部落饥荒,亡入[高句丽]者一千余户,[浿][带]之间,空无居人。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温祚王三八年

○三十八年,春二月,王巡抚,东至[走壤],北至[浿河],五旬而返。三月,发使劝农桑,其以不急之事扰民者,皆除之。冬十月,王筑大坛,祠{祀}天地。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温祚王四零年

○四十年,秋九月,[靺鞨]来攻[述川城]。冬十一月,又袭[斧岘城],杀掠百余人,王命劲骑二百,拒击之。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温祚王四一年

○四十一年,春正月,右辅[乙音]卒,拜北部[解娄]为右辅。[解娄],本[扶余]人也。神识渊与{奥},年过七十,旅{ }力不愆,故用之。

二月,发[汉水]东北诸部落人年十五岁以上,修营[慰礼城]。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温祚王四三年

○四十三年,秋八月,王田[牙山]之原五日。九月,鸿 百余集王宫。日者曰:"鸿 ,民之象也,将有远人来投者乎!"冬十月,[南沃沮][仇颇解]等二十余家,至[斧壤]纳款。王纳之,安置[汉山]之西。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温祚王四五年

○四十五年,春夏大旱,草木焦枯。冬十月,地震,倾倒人屋。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温祚王四六年

○四十六年,春二月,王薨。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多娄王元年

○[多娄王],[温祚王]之元子。器宇宽厚,有威望。[温祚王]在位第二十八年,立为太子,至四十六年,王薨,继位。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多娄王零二年

○二年,春正月,(+王)谒始祖[东明]庙。二月,王祀天地于南坛。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多娄王零三年

○三年,冬十月,东部[屹于],与[靺鞨]战于[马首山]西,克之,杀获甚众。王喜,赏[屹于]马十匹租五百石。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多娄王零四年

○四年,秋八月,[高木城][昆优],与[靺鞨]战,大克,斩首二百余级。九月,王田于[横岳]下,连中双鹿,众人叹美之。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多娄王零六年

○六年,春正月,立元子[己娄]为太子。大赦。二月,下令国南州郡,始作稻田。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多娄王零七年

○七年,春二月,右辅[解娄]卒,年九十岁。以东部[屹于]为右辅。夏四月,东方有赤气。秋九月,[靺鞨]攻陷[马首城],放火,烧百姓庐屋。冬十月,又袭[甁山]栅。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多娄王一零年

○十年,冬十月,右辅[屹于]为左辅,北部[眞会]为右辅。十一月,地震声如雷。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多娄王一一年

○十一年,秋,谷不成,禁百姓私酿酒。冬十月,王巡抚东西两部,贫不能自存者,给谷人二石。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多娄王二一年

○二十一年,春二月,宫中太槐树自枯。三月,左辅[屹于]卒,王哭之哀。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多娄王二八年

○二十八年,春夏旱。虑囚,赦死罪。秋八月,[靺鞨]侵北鄙。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多娄王二九年

○二十九年,春二月,王命东部,筑[牛谷城],以备[靺鞨]。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多娄王三六年

○三十六年,冬十月,王拓地至[娘子谷城]。仍遣使[新罗]请会,不从。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多娄王三七年

○三十七年,(+秋八月)王遣兵攻[新罗][蛙山城],不克,(+冬十月),移兵攻[狗壤城]。[新罗]发骑兵二千,逆击走之。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多娄王三九年

○三十九年,攻取[蛙山城],留二百人,守之,寻为[新罗]所败。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多娄王四三年

○四十三年,遣兵侵[新罗]。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多娄王四六年

○四十六年,夏五月戊午晦,日有食之。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多娄王四七年

○四十七年,秋八月,遣将侵[新罗]。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多娄王四八年

○四十八年,冬十月,又攻[蛙山城],拔之。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多娄王四九年

○四十九年,秋九月,[蛙山城]为[新罗]所复。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多娄王五零年

○五十年,秋九月,王薨。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己娄王元年

○[己娄王],[多娄王]之元子。志识宏远,不留心细事。[多娄王]在位第六年,立为太子,至五十年,王薨,继位。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己娄王零九年

○九年,春正月,遣兵侵[新罗]边境。夏四月乙巳,客星入紫微。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己娄王一一年

○十一年,秋八月乙未晦,日有食之。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己娄王一三年

○十三年,夏六月,地震,裂陷民屋,死者多。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己娄王一四年

○十四年,春三月,大旱,无 {麦}。夏六月,大风拔木。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己娄王一六年

○十六年,夏六月戊戌朔,日有食之。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己娄王一七年

○十七年,秋八月,[横岳]大石五,一时陨落。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己娄王二一年

○二十一年,夏四月,二龙见[汉江]。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己娄王二三年

○二十三年,秋八月,陨霜杀菽。冬十月,雨雹。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己娄王二七年

○二十七年,王猎[汉山],获神鹿。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己娄王二九年

○二十九年,遣使[新罗]请和。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己娄王三一年

○三十一年,冬,无氷。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己娄王三二年

○三十二年,春夏旱,年饥民相食。秋七月,[靺鞨]入[牛谷],夺掠民口而归。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己娄王三五年

○三十五年,春三月,地震。冬十月,又震。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己娄王三七年

○三十七年,遣使聘[新罗]。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己娄王四零年

○四十年,夏四月, 巢于都城门上。六月,大雨浃旬,[汉江]水涨,漂毁民屋。秋七月,命有司,补水损之田。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己娄王四九年

○四十九年,[新罗]为[靺鞨]所侵掠,移书请兵,王遣五将军,救之。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己娄王五二年

○五十二年,冬十一月,王薨。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盖娄王元年

○[盖娄王],[己娄王]之子,性恭顺,有操行。[己娄]在位五十二年薨,卽位。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盖娄王零四年

○四年,夏四月,王猎[汉山]。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盖娄王零五年

○五年,春二月,筑[北汉山城]。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盖娄王一零年

○十年,秋八月庚子,荧惑犯南斗(一)。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盖娄王二八年

○二十八年,春正月丙申晦,日有食之。冬十月,[新罗]阿 [吉宣]谋叛,事露来奔。[罗]王移书请之,不送。[罗]王怒,出师来伐。诸城坚壁,自守不出,[罗]兵絶粮而归。

○论曰:[春秋]时,[ 仆]来奔[鲁]。[季文子]曰:'见有礼于其君者,事之如孝子之养父母也;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 之逐鸟雀也。观[ 仆],不度于善而在于凶德,是以去之。'今[吉宣]亦奸贼之人,[百济]王纳而匿之,是谓掩贼为藏者也。由是,失 国之和,使民困于兵革之役,其不明,甚矣。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盖娄王三九年

○三十九年,王薨。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肖古王元年

○[肖古王][一云[素古]。],[盖娄王]之子。[盖娄]在位三十九年薨,嗣位。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肖古王零二年

○二年,秋七月,潜师袭破[新罗]西鄙二城,虏获男女一千而还。

八月,[罗]王遣一吉 [兴宣],领兵二万,来侵国东诸城。[罗]王又亲帅精骑八千继之,掩至[汉水]。王度[罗]兵,众不可敌,乃还前所掠。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肖古王零五年

○五年,春三月丙寅晦,日有食之。冬十月,出兵侵[新罗]边鄙。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肖古王二一年

○二十一年,冬十月,无云而雷。星 于西北,二十日而灭。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肖古王二二年

○二十二年,夏五月,王都井及[汉水]皆竭。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肖古王二三年

○二十三年,春二月,重修宫室。出师攻[新罗][母山城]。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肖古王二四年

○二十四年,夏四月丙午朔,日有食之。秋七月,我军与[新罗]战于[狗壤],败北,死者五百余人。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肖古王二五年

○二十五年,秋八月,出兵袭[新罗]西境[圆山乡],进围[缶谷城]。[新罗]将军[仇道],帅马兵五百,拒之。我兵佯退,[仇道]追至[蛙山],我兵反击之,大克。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肖古王二六年

○二十六年,秋九月,蚩尤旗见于角亢。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肖古王三四年

○三十四年,秋七月,地震。遣兵,侵[新罗]边境。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肖古王三九年

○三十九年,秋七月,出兵攻[新罗][腰车城],拔之,杀其城主[薛夫]。[罗]王[奈解]怒,命伊伐 [利音]为将,帅六部精兵,来攻我[沙岘城]。

冬十月,星 于东井。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肖古王四零年

○四十年,秋七月,太白犯月。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肖古王四三年

○四十三年,秋,蝗,旱, 不顺成,盗贼多起,王抚安之。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肖古王四四年

○四十四年,冬十月,大风拔木。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肖古王四五年

○四十五年,春二月,筑[赤岘][沙道]二城,移东部民户。冬十月,[靺鞨]来攻[沙道城],不克,焚烧城门而遁。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肖古王四六年

○四十六年,秋八月,国南,蝗害 ,民饥。冬十一月,无氷。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肖古王四七年

○四十七年,夏六月庚寅晦,目{日}有食之。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肖古王四八年

○四十八年,秋七月,西部人[茴会{荀会}]获白鹿,献之。王以为瑞,赐 一百石。

二三卷百济本纪一肖古王四九年

○四十九年,秋九月,命北部[眞果],领兵一千,袭取[靺鞨][石门城]。冬十月,[靺鞨]以劲骑来侵。至于[述川]。王薨。

三国史记卷第二十三。

二四卷零零零零零零

猜你喜欢
  卷三·常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二·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九十·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九·佚名
  第四二○禀光绪四年四月十三日一二二一八--一一·佚名
  卷四十一·郝经
  通志卷八十五下·郑樵
  二一 河南巡抚何煟奏遵旨采办刊书梨板解京折·佚名
  卷二十三·温达
  一七五 日本管窥续·周作人
  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司马迁
  五〇 “六个人是一个人”·邹韬奋
  卷一百八十五·佚名
  卷一百七十七·佚名
  第三节 藩镇及内乱·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零一·彭定求

        卷601_1 【书边事(一作边行书事,一作塞上行)】李昌符   朔野烟尘起,天军又举戈。阴风向晚急,杀气入秋多。   树尽禽栖草,冰坚路在河。汾阳无继者,羌虏肯先和。   卷601_2 【远归别墅(一作秋晚归故居)】李昌符

  • 卷三百四十六·彭定求

        卷346_1 【享惠昭太子庙乐章(送神)】王涯   威仪毕陈,备乐将阕。苞茅酒缩,膋萧香彻。宫臣展事,   肃雍在列。迎精送往,厥鉴昭晰。   卷346_2 【望禁门松雪】王涯   宿云开霁景,佳气此时浓。瑞雪凝清禁,祥烟

  • 巻十四·史简

    钦定四库全书鄱阳五家集卷十四鄱阳史简编明刘炳春雨轩集三长短句题买文彬耕乐堂前年戍醹口关去年来利阳镇花隂卧犬喜官闲沙际饭牛饶野兴江村寒食落花初水满平田宿雨余凝尘懒拂雕翎箭负耒归来夜读书题昆仑雪晓图自有宇

  • 卷四百三十二·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三十二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六十六 蒋冕 送焦亚卿奉使宗藩兼便道过家焚黄 肃肃奉皇命驾言往藩方朱衣炫朝暾玉节明秋霜从容使事毕昼锦过故乡貤封及二

  • 卷九·陈镒

    钦定四库全书 午溪集卷九 元 陈镒 撰 七言絶句 游南明山次周子符韵 萧萧落叶委空山幽磴添苔护石阑一自三平骑虎去至今龛洞白云寒 再次韵畣海翁上人 为爱石梁担负山照心亭上久凭阑松篁不动云飞尽清磬一声山月寒 红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九十五·杨仲良

      哲宗皇帝   用旧臣上   元丰八年三月庚申[1],诏以登位,赐致仕前宰相守太师潞国公文彦博、前执政宣徽南院使太子少师张方平、观文殿学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孙固、资政殿大学士知扬州吕公著、资政殿学士知太原府

  • 第五十三回 五公使警告外交部 两刺客击毙镇守官·蔡东藩

      却说蔡锷至总统府,当由朱、王二人,先行入报,并谈及蔡寓情形。袁总统道:“我道他有干练才,可与办国家大事,谁知他尚未能治家呢。”慢着,你也未必能治家。当下传见蔡锷,锷入谒后,老袁也不去问他家事,但云:“早晨进来,我尚未起,

  • ●东征集卷二·蓝鼎元

      漳浦蓝鼎元玉霖稿  天长王者辅近颜评  檄查壆甲流民  檄擒旧社红毛寮余孽  檄施恩陈祥谕抚杜君英  檄南路营剿捕百壁寮  檄诸将弁大搜罗汉门诸山  檄北路将弁分搜小石门诸山  檄查大湖崇爻山后余

  • 五九 讲西游记·周作人

    义房的事情还有一部分没有讲到,现在来补说一下。义房第十二世亲兄弟共有九个,但是我们所能见到的后来只有四位罢了,末了的一个便是“九老爷”,号叫藕琴,这二字不知是什么意思,大概或者是后来改的同音字吧。他从小在外边,大约

  • 道释二·徐松

    开坛受戒【宋会要】凡童行得度为沙弥者,每岁遇诞圣节,开坛受戒。坛上设十座,释律僧首十阇梨说三百六十戒,授讫,祠部给牒赐之。东京于太平兴国寺置坛,大中祥符三年赐名奉先甘露戒坛。后慈孝建大乘戒坛。诸州各置坛,听从地便往

  • 卷45·陈邦瞻

    ○洛蜀党议哲宗元祐元年三月辛巳,以程颐为崇政殿说书。颐在治平、元丰间,大臣屡荐,皆不起。至是,司马光、吕公著共疏其行义曰:“伏见河南处士程颐,力学好古,安贫守节,言必忠信,动遵礼度,年逾五十,不求仕进,真儒者之高蹈,圣世之逸民

  • 志愿真诚·梁漱溟

    刚才时济云先生对于此次毕业分发出去服务的同学讲话,提出志愿真诚四字来勉励大家。志愿真诚四个字,话很平常,谁都会说;因为大家常说这个话,便几乎没有味道了。可是实在说,我们往前做事情,都要依靠这点,我想是对的。第一因为我

  • 续沩仰宗派记·太虚

    沩仰宗派,可稽考者裁五代而止。民国十一年,余接沩山于瓦砾堆中,辞谢临济五房,决复沩仰一脉,宝生、潜影继之。二十余载来修建渐备,法众渐增,住持潜影与两序了照等,均殷殷以传法字成派请。乃依祐祖至邃祖之五传,承以余与宝、潜,各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广演品第三(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已修行一法。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

  • 苏悉地羯罗供养法卷中(通三部次第)·佚名

        大唐中印度三藏善无畏译  次作护身。法明王手印。诵此真言。印顶等五处。便成坚固护身真言曰。  唵嚩日啰(二合)只宁(上二合)钵啰(二合)你(去)钵多(去二合)也莎(去)诃(去)  五遍诵之此是护身真言。  

  • 卷第二十二·雷庵正受

    嘉泰普灯录卷第二十二 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 (正受) 编 圣君 太宗皇帝 以 圣极真谛而 广辟度门。 间发元机。鲜克如对者。如 幸相国府。见僧看经。 上问。看底是甚么经。云。仁王经。 上曰。既是朕经。

  • 蒙斋中庸讲义·袁甫

    四卷。南宋袁甫撰。甫字广微,鄞县(今属浙江)人,嘉定七年(1214)进士,官至吏部侍郎兼国子祭酒,谥正肃。此书散见于《永乐大典》中,不见记载,只有朱彝尊《经义考》著录袁甫所撰《中庸详说》二卷,并且称已佚,可能指的就是此书。该

  • 沙门日用·弘赞

    律学著述。清康熙十年(1671)弘赞编。二卷。门人开定序称,原名《毗尼日用》,因书中采集之偈颂“多出华严诸经,咒语载之密部”,实名不符实,故弘赞重订其书时题为现名。弘赞在前言中说:此前诸《日用》本,皆此方编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