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宝雨经卷第一

(显[禾*(ㄆ/用)]不退转菩萨记)

唐天竺三藏达摩流支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伽耶城伽耶山顶。与大苾刍众七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得真自在。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如调慧马亦如大象。已作所作已办所办。弃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明了正法。心得自在到胜彼岸。通达法界为法王子。于诸利养心无所著。善得出家成具足戒。意解圆满住涅槃路。唯除一人。谓长老阿难陀。犹居学地。

菩萨摩诃萨八万四千人皆是一生补处。于一切智现前能入随顺尊重。得无所著陀罗尼门。住首楞严三昧。游戏神通证无功用。离一切障起大慈悲。遍满十方一切世界。善摄无边诸佛刹土。空性所行安住无相。心如虚空如甚深海。如妙高山八风不动。亦如莲花无所染著。如明净宝如炼真金。为欲利益诸有情故。起无边智入佛境界。其名曰宝炽菩萨。宝手菩萨。宝印手菩萨。宝冠菩萨。宝髻菩萨。宝积菩萨。宝性菩萨。宝顶菩萨。宝幢菩萨。金刚藏菩萨。金藏菩萨。宝藏菩萨。德藏菩萨。离垢菩萨。如来藏菩萨。智藏菩萨。日藏菩萨。定藏菩萨。莲花藏菩萨。解脱月菩萨。普月菩萨。净月菩萨。观自在菩萨。大势至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莲花眼菩萨。普威仪菩萨。端严菩萨。普慧行菩萨。法慧菩萨。胜慧菩萨。上慧菩萨。金刚慧菩萨。师子游戏菩萨。大音声王菩萨。师子吼菩萨。甚深音声菩萨。无染著菩萨。离一切垢菩萨。月光菩萨。日光菩萨。智光菩萨。智德菩萨。贤德菩萨。月德菩萨。莲花德菩萨。宝德菩萨。曼殊室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等。

复有十六善大丈夫。贤护菩萨而为上首。

复有贤劫菩萨。慈氏菩萨而为上首。

复有四大王众天。四大天王而为上首。

复有三十三天众。帝释天王而为上首。

复有时分天众。时分天王而为上首。

复有知足天众。知足天王而为上首。

复有乐变化天众。乐变化天王而为上首。

复有他化自在天众。他化自在天王而为上首。

复有白分魔王众。商主罗摩而为上首。

复有梵天王众。大梵天王而为上首。

复有净居天众。摩醯首罗天王而为上首。

复有无量百千阿素罗众。毗摩质多罗阿素罗王。睒末罗阿素罗王。婆稚阿素罗王。罗怙罗阿素罗王等而为上首。

复有无量百千诸龙王众。阿那婆达多龙王。摩那斯龙王。娑揭罗龙王。和修吉龙王等而为上首。

复有无量百千诸龙王子。威光而为上首。

复有无量百千诸龙王婇女。及余无量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罗。揭路荼。紧奈罗。莫呼罗伽。人非人等。皆来集会。时伽耶山顶周四逾缮那地及虚空。无微尘许众不充满。为欲供养佛世尊故敷师子座。其师子座高一逾缮那。以无量百千绮妙缯彩宝铃宝网宝盖庄严。复有百千缯带垂下。其师子座及地方处皆以金刚所成。坚固难坏。平坦如掌洒扫清净散众天花甚可爱乐。于其地上出生无量百千叶金色莲花。琉璃为茎帝青为台。香气芬馥悦可众心。其座四边生四宝树。高半逾缮那枝条荫映三俱卢舍。

尔时如来于大众中坐师子座。以清净智转妙法轮。降伏魔怨世法不染。无有惊怖如师子王。如清净池。亦如大海。如妙高山。如日光耀。如月清凉。如大龙王普雨法雨。如梵天王超诸法众。以无量无边诸弟子等。及百千帝释梵王护世四天王等。一切大众前后围绕。瞻仰尊颜目不暂舍。

尔时世尊从于顶上放大光明蔽于众会。其所放光名曰普耀。有无量光明而为眷属。遍满十方一切世界。还于佛所右绕三匝摄入面门。然佛面门无有异相。譬如月光遍于虚空无有异相。如是光明入佛面门无有异相亦复如是。又如灌水及苏油等入于沙聚。然彼沙等无有异相。光入面门亦复如是。

尔时东方有一天子名日月光。乘五身云来诣佛所。右绕三匝顶礼佛足退坐一面。

佛告天曰。汝之光明甚为希有。天子。汝于过去无量佛所。曾以种种香花珍宝严身之物衣服卧具饮食汤药。恭敬供养种诸善根。天子。由汝曾种无量善根因缘。今得如是光明照耀。天子。以是缘故。我涅槃后最后时分。第四五百年中法欲灭时。汝于此赡部洲东北方摩诃支那国。位居阿鞞跋致。实是菩萨故现女身为自在主。经于多岁正法治化。养育众生犹如赤子。令修十善能于我法广大住持建立塔寺。又以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供养沙门。于一切时常修梵行。名曰月净光。天子。然一切女人身有五障。何等为五。一者不得作转轮圣王。二者帝释。三者大梵天王。四者阿[跳-兆+卑]跋致菩萨。五者如来。天子。然汝于五位之中当得二位。所谓阿鞞跋致及轮王位。天子。此为最初瑞相。汝于是时受王位已。彼国土中有山涌出五色云现。当彼之时。于此伽耶山北亦有山现。天子。汝复有无量百千异瑞。我今略说。而彼国土安隐丰乐人民炽盛甚可爱乐。汝应正念施诸无畏。天子。汝于彼时住寿无量。后当往诣睹史多天宫。供养承事慈氏菩萨。乃至慈氏成佛之时。复当与汝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尔时月光天子。从佛世尊闻授记已。踊跃欢喜身心泰然。从座而起绕佛七匝顶礼佛足。即舍宝衣严身之具。奉上于佛作如是言。世尊。我于今者亲在佛前得闻如是本末因缘。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已获大善利。作是语已绕佛三匝退坐一面。

尔时东方过殑伽沙世界。有世界名莲花。其佛号曰莲花眼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为诸菩萨开示正法。其所演说唯是一乘。彼佛刹中无有声闻辟支佛名。一切有情皆是阿鞞跋致。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彼世界诸菩萨等。皆以禅定法喜为食无段食等。彼佛光明清净遍满。不假日月星宿之光。地平如掌无诸草木墙壁瓦砾及以山川清净严饰。

尔时释迦牟尼佛所放光明既遍其国。而彼大众倍增欢喜。彼有菩萨名止一切盖。何故菩萨而受此名。若诸有情闻其名者。即能断除诸障结缚名止一切盖。尔时止盖菩萨。乘佛光明诣彼佛所从莲花下。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如是种种清净光明。悦乐身心从何而至。

尔时莲花眼如来告止盖菩萨言。善男子。西方去此佛刹过殑伽沙世界。有佛国土名曰索诃。其中有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若诸有情闻彼佛名。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如是种种清净光明。从彼如来之所现耳。其有众生遇斯光者身心悦乐。尔时止盖菩萨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闻彼佛名。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佛告止盖菩萨。善男子。由彼如来往昔修菩萨行时发是誓愿。若我得成佛已。一切有情闻我名者。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止盖菩萨白其佛言。世尊。若如是者彼世界中诸有情等。但闻佛名皆于菩提不退转耶。佛言不也。止盖菩萨言。世尊。彼诸众生既已预闻彼佛名号。云何于中有退不退。佛言。善男子。但使得闻如来名号。皆与彼作不退因缘。是故亦名阿鞞跋致。

善男子。譬如植种未经腐败。至彼后时水土和合。于意云何。如是种子名为生不。止盖菩萨白其佛言。世尊。如是种子无有损坏。若遇因缘而定得生。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彼诸众生由闻佛名。必定当成阿鞞跋致。得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尔时止盖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欲往索诃世界。礼拜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承事供养尊重赞叹。愿见听许。尔时世尊告止盖菩萨言。善男子。汝欲往彼今正是时。其诸菩萨又白佛言。世尊。我亦欲往索诃世界。礼拜亲觐恭敬供养释迦牟尼佛。

尔时世尊告彼诸菩萨言。善男子。汝若欲往今正是时。汝等于彼国土。莫生轻贱放逸之心。所以者何。彼国有情多诸贪欲嗔恚愚痴。不敬沙门婆罗门造作非法粗恶犷悷矫诈轻险。贡高我慢爱著悭吝嫉妒懈怠。毁破禁戒行诸不善。无量烦恼之所系缚。而彼如来能于恶世教化有情。彼诸菩萨白其佛言。世尊。释迦牟尼如来。甚为希有能为难事。

佛告诸菩萨。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于恶世中若诸有情。一弹指顷能生净信。或持禁戒或离悭贪或起大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过于清净国土百千劫行。

尔时止盖菩萨及诸菩萨。承佛教已顶礼佛足。彼本住处将欲往诣索诃世界。为欲供养释迦牟尼佛故。即以种种神通变化。示现宝树花树果树劫波树等。皆以真金琉璃颇胝迦宝而严饰之。高广微妙枝条扶疏。或复示现种种衣服严身之具。妙香宝盖诸天音乐如云而下。现如是等无量变化。谓众菩萨言。诸仁者。彼索诃世界多诸苦恼。汝等各现神变。令彼有情获最胜乐。时诸菩萨皆曰唯然。

尔时止盖菩萨及诸菩萨。身出种种清净光明。其光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其中所有地狱傍生琰魔鬼界蒙光触身。皆得离苦悉获安乐。慈心相向远离贪嗔。如父母想。又于世界暗冥之中日月光明所不能及。而皆大明各得相见。威光照耀充满世界。所有诸山。铁围山。大铁围山。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并余黑山。上至梵世。下至阿鼻地狱。靡不周遍。威光至处一切有情。求食得食求衣得衣。求乘得乘求财得财。盲者得视聋者得闻。狂者正念苦者得乐。怀孕之者自然平安。

尔时止盖菩萨与诸菩萨。到索诃世界已诣伽耶山。以诸菩萨威神力故。三千大千世界宝网弥覆庄严显现。于虚空中遍布大云。雨天妙莲花杂花妙果。或雨天花鬘好香末香袈裟衣服珠盖幢幡。现如是等种种供具之时。索诃世界一切有情。皆得最上无量快乐。尔时伽耶山顶及诸方国。所有株杌一切丛林。由菩萨威神力故悉不复现。又复显示一切宝树花树果树栴檀沉水劫波树等。枝叶花果次第庄严甚可爱乐。于虚空中奏天伎乐供养赞叹。

尔时止盖菩萨摩诃萨。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向佛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我欲少问如来应正等觉。唯愿听许。佛告止盖菩萨言。善男子。随汝所问当为汝说。一切如来皆同许可。今汝应当善自摄心。止盖菩萨闻佛许已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得施圆满。云何净戒圆满。云何住忍圆满。云何精进圆满。云何静虑圆满。云何般若圆满。云何方便善巧圆满。云何大愿圆满。云何胜力圆满。云何得智圆满。世尊。诸菩萨云何等于地。云何等于水。云何等于火。云何等于风。云何等于空。云何得如月。云何得如日。云何如师子。云何善调伏。云何性寂静。云何如莲花。云何广大心。云何清净心。云何无犹豫心。云何而得智慧如海。云何而得微妙智善巧。云何成就应理辩才。云何而得解脱辩才。云何而得清净辩才。云何能令一切众生欢喜满足。云何言说令他信受。云何名为能说法者。云何而得随顺法行。云何而得诸法善巧。云何而得法界善巧。云何行于空。云何行无相。云何行无愿。云何得慈自性。云何得悲自性。云何得喜行。云何得舍行。云何能得游戏神通。云何能得离八无暇。云何住菩提心而不退转。云何而得宿住智通。云何而得近善知识。云何而得远离恶知识。云何证得如来法身。云何修得金刚之身。云何而得为大商主。云何于道而得善巧。云何演说得不颠倒。云何常得诸三摩呬多。云何菩萨受粪扫衣。云何而得受用三衣。云何而得不随他行。云何常乞食。云何得一坐。云何得一食。云何得阿兰若。云何得树下坐。云何露地坐。云何冢间住。云何得常坐。云何随敷坐。云何修瑜伽者。云何能持素怛缆藏。云何能持毗奈耶藏。云何而得轨则所行境界具足威仪。云何得离悭吝嫉妒。云何于一切有情得平等心。云何得善巧供养如来。云何降伏我慢。云何多净信。云何于世俗而得善巧。云何于胜义而得善巧。云何深入缘起善巧。云何自了知。云何能知于世。云何得生清净佛土。云何得处胎尘垢无染。云何乐出家。云何得净命。云何无疲倦。云何奉顺如来教敕常不违越。云何和颜微笑永无颦蹙。云何具足多闻总持。云何善巧摄受正法。云何为法王子。云何而得释梵护世之所随从。云何了他意乐随眠。云何成熟有情善巧。云何得随顺住。云何共安隐住。云何而得摄事善巧。云何成就相好端严。云何而得依止所作。云何而得如药树王。云何精勤修福德业。云何修证变化善巧。云何速证无上菩提。

尔时世尊告止盖菩萨言。善男子。善哉善哉。汝为利益无量有情故。为安乐无量有情故。为哀愍一切世间故。问如是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尔时止盖菩萨闻是语已白佛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佛言。善男子。有十种法。诸菩萨摩诃萨若能成就。即得施波罗蜜多。何等为十。一者成就法施。二者成就无畏施。三者成就财施。四者成就无悕望施。五者成就慈愍施。六者成就不轻慢施。七者成就恭敬施。八者成就供养施。九者成就无所依施。十者成就清净施。善男子。云何菩萨成就法施。所谓摄受正法。受持读诵。无所悕求。不为利养恭敬故。不为名闻胜他故。唯为一切苦恼有情令罪销灭。演说妙法无所悕望。如为王王子及旃陀罗子演说妙法心尚无二。况为一切大众说法心不平等。虽复行施而不恃此心生我慢。善男子。是名菩萨成就法施。善男子。云何菩萨成就无畏施。所谓菩萨自舍离科罚及一切器仗。亦教他学舍离科罚及一切器仗。又复观察一切有情。如父母想。如男女想。如亲属想。何故菩萨作如是念。如佛所说。一切众生未有不曾为我父母男女眷属。于微细虫犹割身肉而布施之。何况广大有情而令惊怖。是名菩萨成就无畏施。善男子。云何菩萨成就财施。所谓菩萨观见一切有情。造极恶业施财摄取。令彼远离所作恶业安置善处。复起思惟。佛说布施是菩萨菩提。由布施故得断三种不善之法。所谓悭吝嫉妒恶思。是故我应学于如来随所有财常行布施。虽复施与不起慢心。是名菩萨成就财施。善男子。云何菩萨成就不悕望施。所谓布施终不为自身故。不为财物故。不为眷属故。不为利养故。然诸菩萨行布施时其心清净。由是因缘远离一切希望报恩而行布施。是名菩萨成就不希望施。善男子。云何菩萨成就慈愍施。所谓菩萨见诸有情受于苦恼饥渴贫露衣服垢弊。孤独无怙无所依止。远离福业无所趣向。由此菩萨作是思惟起慈愍心。我为利益彼有情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此诸有情受于苦恼。无归无怙无所依处流转生死。我当何时为诸有情。为归为怙为所依处。由是菩萨慈愍缠心。于常常时于恒恒时。随所有物施彼有情。虽有饶益众生善根。终不恃此起于高慢。是名菩萨成就慈愍施。善男子。云何菩萨成就不轻慢施。所谓施时终不弃掷轻欺而与。曾无嗔嫌要颉之意。不恃富贵自在慠慢。非求多闻名称憍逸。所施与时欢喜恭敬尊重赞叹自手授与。是名菩萨成就不轻慢施。善男子。云何菩萨成就恭敬施。所谓菩萨见阿遮利耶邬波驮耶。及修梵行所有尊者。恭敬顶礼问讯起居。但是所作种种善根。愿我同作所作成就是名菩萨成就恭敬施。善男子。云何菩萨成就供养施。所谓菩萨供养三宝。云何供养佛。谓于如来制多之中。若花若香若散若烧及涂扫地。若制多破坏应当修理。是名菩萨善供养佛。云何供养法。谓诸菩萨听闻正法。若书写受持读诵通利思惟修习。不颠倒思惟不颠倒修习。是名菩萨善供养法。云何供养僧。谓供给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下至水器众具皆足。是名菩萨善供养僧。如是供养佛法僧时。是名菩萨成就供养施。善男子。云何菩萨成就无所依施。所谓菩萨行布施时。终不为求天王位果及生余天。亦不求人王及小王等。是名菩萨成就无所依施。善男子。云何菩萨成就清净施。所谓菩萨行施之时。观察施物及能所施皆非实有。离诸障碍贪染过患。是名菩萨成就清净施。善男子。若能成就此十种法。是名菩萨成就施波罗蜜多。

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即能圆满戒波罗蜜多。何等为十。一者守护波罗提木叉律仪。二者守护菩萨净戒律仪。三者远离一切热恼。四者远离不如理思惟。五者惊怖所作诸业。六者惊怖所作违犯。七者怖见他物。八者要期坚固。九者得净尸罗而无所依。十者尸罗三轮清净。善男子。云何菩萨守护波罗提木叉律仪。所谓菩萨善学如来所说素怛缆毗奈耶法。善受学处。菩萨修学及以学处。不著种族故。不执异见故。不著徒众故。不见补特伽罗过患生尊重心故。是诸菩萨所修学处。是名菩萨守护波罗提木叉律仪。云何守护菩萨净戒律仪。所谓菩萨如是思惟。若但学波罗提木叉。终不令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由是菩萨于诸如来素怛缆中所说菩萨学处及菩萨律仪戒。我应修学。何者是菩萨学处。何者是菩萨律仪戒。谓诸菩萨不住非处。顺时而语知时知方。菩萨若不如是即令有情不生敬信。由是菩萨随顺一切诸有情故。令至菩提及为己身菩提资粮速圆满故。成就具足威仪行法。音声柔软辩才简要无所执著。恒修寂静颜貌熙怡。是诸菩萨于如来所说素怛缆中。成就学处修律仪戒。是名守护菩萨净戒律仪。云何菩萨远离一切缠障热恼。所谓菩萨不为贪嗔痴等毒火所烧。亦复不为阙缘众具热恼所烧。以诸菩萨修习贪欲能对除法。及远离能起贪欲缘故。何者是贪欲对除。何者是起贪爱缘。谓修不净观是贪对除。世间妙色是贪起缘。云何修习观不净法。谓诸菩萨观察自身发毛爪齿皮肤血脉筋肉骨髓脾肾心肺肝胆肠胃生熟二藏肪膏脑膜洟唾涎泪脓汗脂痰疮。及尘垢大小便利流溢种种臭秽不净。如是观察不净体性。深生厌离不起贪心。设有顽嚚痴迷狂乱幼无了解。见是事时尚不起贪。何况智者。由是菩萨修不净观。云何远离起贪爱缘。谓诸菩萨见于世间端严妙相可爱色像。便生染著适悦身心。即自思惟。如世尊说爱欲境界犹如幻梦悟已即无。云何智者于幻梦境而起贪心。是名菩萨修习对除贪欲自性及彼起缘。云何菩萨修嗔对除。云何远离能起嗔缘。所谓菩萨于诸有情多修习慈。由是因缘对除嗔恚。若起嗔恚于因于缘有执著时。彼诸菩萨由是伏灭嗔恚随眠。是名菩萨修习对除嗔及起嗔缘。云何菩萨修痴对除。云何远离能起痴缘。由彼菩萨如是观察便得离痴。由离痴故无诸热恼。远离乐欲及众资具。是名菩萨修习对除痴及起痴缘。云何菩萨而得远离不如理思惟。谓诸菩萨静处独坐终不思惟。云我居静处不杂乱住。我顺如来毗奈耶法。其余沙门婆罗门等。皆杂乱住多所执著。不顺如来毗奈耶法。是名菩萨远离不如理思惟。云何菩萨怖畏所作诸不善业。谓诸菩萨起正思惟修诸善法。以如来说诸苾刍等应当恭敬守护净戒。专修定业习学般若。何以故。以恭敬心作福德业。能招端正可爱果报殊胜果报。菩萨如是远离一切诸不善业。是名菩萨而能怖畏所作诸业。云何菩萨惊怖违犯。所谓菩萨见违犯中如微尘量深生怖畏。下至少罪心怀大惧。况多违犯而生随喜。何以故。由知如来说苾刍当知。多服毒药能令人死。少服毒药亦令人死。苾刍当知。若多犯罪即生恶趣。若少犯罪亦生恶趣。菩萨如是正思惟时惊怖违犯。是名菩萨惊怖违犯。云何菩萨怖见他物。谓此菩萨与城邑聚落诸婆罗门刹帝利等。心相体信彼。婆罗门刹帝利等。或以金银末尼真珠珂贝珊瑚璧玉吠琉璃宝及资身具而寄菩萨。菩萨受时独一无二虽无忌惮。菩萨于彼终无恶思而辄受用。又复菩萨执知众事。若窣堵波物。若四方僧物及僧祇等物。于诸物中亦不受用。何以故。由世尊说。若他饮食资生之具一切物等。他不与时皆不应用。菩萨如是起思惟已。宁自割身肉而自食之。然于他物终无侵犯。是名菩萨怖见他物。云何菩萨誓愿坚固。所谓菩萨若为恶魔及魔天众。以诸妙欲来娆菩萨令起贪爱。菩萨于彼心无惑著而不生退。是名菩萨誓愿坚固。云何菩萨于净尸罗心无所著。谓诸菩萨善护禁戒终不起心。以此尸罗令我生天及王等家。是名菩萨于净尸罗心无所著。云何菩萨三轮清净。谓诸菩萨于身口意皆得清净。云何身得清净谓身所有一切恶行皆得永离。何者是身恶行。所谓杀生及不与取欲邪行业。常远离故。是名身得清净。云何菩萨语得清净。谓语恶行皆得永离。何者是语恶行。谓虚诳离间粗恶杂秽等语。常远离故。是名语得清净。云何菩萨意得清净。谓意所有一切恶行皆得永离。何者是意恶行。谓贪染嗔恚邪见。皆远离故。是名意得清净。是名菩萨三轮戒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成就此十种法。得尸罗圆满。

佛说宝雨经卷第一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七十三·佚名
  卷一百六十·佚名
  卷九十四(罗什译)·佚名
  卷第十八·佚名
  林间录卷上·惠洪
  第四章 第一第二结集·佚名
  禅林宝训卷第三·净善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卷·佚名
  佛说乳光佛经·佚名
  卷第九·佚名
  卷第八·佚名
  大金色孔雀王咒经之二·佚名
  玄沙广录序·玄沙师备
   第四十則 南泉一枝花·胡兰成
  卷十七·彭绍升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五出 筹婚·李渔

    〖一剪梅〗(小旦扮夫人上)孀鬓从来易得霜,风烛难防,婚嫁宜忙。(旦扮小姐上)眼前谁可效鸾凰?偌大名邦,没个才郎。〖长相思〗(小旦)髻飞蓬,鬓飞蓬,羞对菱花理旧容。呼儿课女红。(旦)爱眉峰,惜眉峰,欲画修蛾又苦慵。阿谁堪代侬?(小旦)妾身曹

  • 卷二十二·唐圭璋

    【任询:词作1首】○永遇乐月已中秋,菊还重九,夜久凉重。满地清霜,半天白晓,孤唱闻耕垅。萧萧窗几,依然琴砚,但觉鼠窥风动。悔生平趋前猛甚,晚退却成无勇。兴衰更换,妍媸淆混,造物大相愚弄。三衅羞人,五交贾鬻,侯

  • 卷254 ·佚名

    梅尧臣 莫登楼 莫登楼,脚力虽健劳双眸, 下见纷纷马与牛。马矜鞍辔牛服輈, 露台歌吹声不休。腰鼓百面红臂韝, 先打六幺後梁州。棚帘夹道多夭柔, 鲜衣壮仆狞髭虬。宝挝呵叱倚王侯, 夸妍斗艳目已

  • 卷四·吴雯

    钦定四库全书莲洋诗钞卷四蒲州吴雯撰七律霁公次壁刻金释重公韵索和即荅年华忽忽髩丝秋下泽常思马少游高咏喜闻清似鹤好山惊见翠如虬名心难遣千年妄世事谁为第一流今日追陪龙象後髻珠可许付裴休魏惟度留饮即赠汴柳当门

  • ●崇禎長編卷之六十五·汪楫

      崇禎五年十一月  ○崇禎五年十一月  五年壬申十一月乙未朔河南道御史王道純上言張國臣恃周延儒熊明遇輩為盟主通賊慘殺目無三尺臣於前月十三日具罪樞堂属通叛作奸失陷封疆十罪一疏中省有造意主使之人適犯延儒

  • 第五十四回 京邸被搜宵来虎吏 津门饯别夜赠骊歌·蔡东藩

      却说蒋士立被刺东京,也因鼓吹帝制的缘故。当筹安会发生以后,不特中国内地,分设支部,就在日本国中,亦派人往,设分会。蒋士立即为东京支部的头目,信口鼓吹,张皇帝政。看官!你想日本里面,是民党聚集的地方,他们统反对袁氏,自然

  • 第七回 请瓜代再开选举会 迓专使特辟正阳门·蔡东藩

      却说清内阁总理袁世凯,已奉隆裕太后懿旨,令他组织临时政府。上加清内阁总理五字,义微而显。后由南京临时总统孙文,交伍代表电达老袁,老袁心满意足,即日复电云:  南京孙大总统黎副总统各部总长参议院同鉴:共和为最良国

  • 卷之八百八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九 江苏巡抚萨载奏再陈续购书籍一百三十二种缮单呈览折·佚名

    一○九 江苏巡抚萨载奏再陈续购书籍一百三十二种缮单呈览折乾隆三十八年九月十六日江苏巡抚臣萨载谨奏,为再陈续购书目,仰祈圣鉴事。窃臣钦遵谕旨,采访遗书,所有各属陆续收缴及绅士自行呈献,均经开列书目,节次奏进在案。兹

  • 志第六 礼仪下(原文)·范晔

    大丧 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薨不豫,太医令丞将医入,就进所宜药。尝药监、近臣中常侍、小黄门皆先尝药,过量十二。公卿朝臣问起居无间。太尉告请南郊,司徒、司空告请宗庙,告五岳、四渎、群祀,并祷求福,疾病,公卿复如礼。登遐,

  • 广度·孔鲋

    跬,一举足也。倍跬,谓之歩。四尺,谓之仞;倍仞,谓之寻。寻,舒两肱也。倍寻,谓之常。五尺,谓之墨;倍墨,谓之丈。倍丈,谓之端。倍端,谓之两。倍两,谓之疋。疋有五,谓之束。

  • 卷一○五·邱濬

    ▲明流赎之意 《舜曲》曰:流宥五刑。 孔颖达曰:“流谓徙之远方,放使生活,以流放之法宽纵五刑也。据状合刑,情差可恕,全赦则太轻,致刑则太重,不忍依例刑杀,故完全其体,宥之远方,应刑不用,是宽纵之也。” 臣按:

  • 卷八·胡广

    钦定四库全书诗传大全卷八     明 胡广等 撰豳一之十五豳国名在禹贡雍州岐山之北原隰之野虞夏之际弃为后稷而封于邰及夏之衰弃稷不务弃子不窋【迍入声】失其官守而自窜于戎狄之间【孔氏曰韦昭以为不窋当太康之

  • 卷十四·佚名

    △兜率天宫菩萨雲集赞佛品第二十尔时佛神力故。十方各过万佛世界尘数刹外。彼有世界。名坚固宝。次名坚固乐。次名坚固宝王。次名坚固金。次名坚固摩尼。次名坚固金刚。次名坚固莲华。次名坚固青莲华。次名坚固栴檀。

  • 生命之研究·太虚

      宇宙间形形色色,变化万千,要其指归,无非有生命与无生命两种现象而已耳。观夫山木之欣欣向荣,江水之滔滔东下,就其表面论之,固似有长大变化之能力存乎其中。然吾不以水木为有生命现象,吾之所谓为有完全生命现象者,厥为人类

  • 法华义记卷第三·法云

    光宅寺释法云撰尔时世尊而说偈言。因叹二智仿佛开宗中有二。长行与偈颂。此下是第二正明偈颂。但且长行中本二。一者寄言以叹二智二者明寄绝言叹二智。今者十七行半偈亦分为二。第一有四行偈正颂上寄言叹二智。第二从

  • 钦定四书文·方苞

    四十一卷。清方苞 (1668—1749)等奉敕编撰。方苞,字凤九,号灵皋,晚号望溪。安徽桐城人。康熙进士,雍正时曾充一统志馆总裁。乾隆时累官至礼部右侍郎,系桐城派创始人,与刘大櫆、姚鼐并称 “桐城三大家”,著述颇多。有 《方望

  • 兰亭考·桑世昌

    十二卷。宋桑世昌撰。桑世昌,南宋时人。陆游的外甥。淮海人,世居天台山。此书系考证晋王羲之所作《兰亭序》书帖。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载,《兰亭考》原名《兰亭博议》,共十五卷。刊行时经高似孙删改,存十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