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集情

语云,当为情死,不当为情怨。明乎情者,原可死而不可怨者也。虽然,既云情矣,此身已为情有,又何忍死耶?然不死终不透彻耳。韩翃之柳,崔护之花,汉宫之流叶,蜀女之飘梧,令后世有情之人咨嗟想慕,讬之语言,寄之歌咏;而奴无昆仑,客无黄衫,知己无押衙,同志无虞侯,则虽盟在海棠,终是陌路萧郎耳。集情第二。 

几条杨柳,沾来多少啼痕;三叠阳关,唱彻古今离恨。 

世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 

荀令君至人家,坐处常三日香。 

罄南山之竹,写意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情不尽;愁如云而长聚,泪若水以难干。 

弄绿绮之琴,焉得文君之听;濡彩毫之笔,难描京兆之眉;瞻云望月,无非凄怆之声;弄柳拈花,尽是销魂之处。 

悲火常烧心曲,愁云频压眉尖。 

五更三四点,点点生愁;一日十二时,时时寄恨。 

燕约莺期,变作鸾悲凤泣;蜂媒蝶使,翻成绿惨红愁。 

花柳深藏淑女居,何殊弱水三千;雨云不入襄王梦,空忆十二巫山。 

枕边梦去心亦去,醒后梦还心不还。 

万里关河,鸿雁来时悲信断;满腔愁绪,子规啼处忆人归。 

千叠云山千叠愁,一天明月一天恨。 

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 

月色悬空,皎皎明明,偏自照人孤另;蛩声泣露,啾啾唧唧,都来助我愁思。 

慈悲筏,济人出相思海;恩爱梯,接人下离恨天。 

费长房,缩不尽相思地;女娲氏,补不完离恨天。 

孤灯夜雨,空把青年误,楼外青山无数,隔不断新愁来路。 

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 

蛾眉未赎,谩劳桐叶寄相思;潮信难通,空向桃花寻往迹。 

野花艳目,不必牡丹,村酒酣人,何须绿蚁。 

琴罢辄举酒,酒罢辄吟诗,三友递相引,循环无已时。 

阮籍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 

隔帘闻堕钗声,而不动念者,此人不痴则慧,我幸在不痴不慧中。 

桃叶题情,柳丝牵恨。 

胡天胡帝,登徒于焉怡目;为云为雨,宋玉因而荡心。 

轻泉刀若土壤,居然翠袖之朱家,重然诺如邱山,不添红籹之季布。 

蝴蝶长悬孤枕梦,凤凰不上断弦鸣。 

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 

妙唱非关古,多情岂在腰。 

孤鸣翱翔以不去,浮云黯_而荏苒。 

楚王宫里,无不推其细腰;魏国佳人,俱言讶其纤手。 

传鼓瑟于杨家,得吹萧于秦女。 

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玉树以珊瑚作枝,珠帘以玳瑁为押。 

东邻巧笑,来侍寝于更衣;西子微颦,将横陈于甲帐。 

骋纤腰于结风,奏新声于度曲,妆鸣蝉之薄鬓,照堕马之垂鬟。金星与婺女争华,麝月共嫦娥竞爽。惊鸾冶袖,时飘韩椽之香;飞燕长裾,宜结陈王之佩。轻身无力,怯南阳之捣衣;生长深宫,笑扶风之织锦。 

青牛帐里,余曲既终,朱鸟窗前,新妆已竟。 

山河绵邈,粉黛若新。椒华承彩,竟虚待月之帘;癸骨埋香,谁作双鸾之雾。 

蜀纸麝煤添笔媚,越瓯犀液发茶香,风飘乱点更筹转,拍送繁弦曲破长。 

教移兰烬频羞影,自拭香汤更怕深,初似染花难抑按,终忧沃雪不胜任,岂知侍女帘帏外,剩取君玉数饼金。 

静中楼阁深春雨,远处帘拢半夜灯。 

绿屏无睡秋分簟,红叶伤时月午楼。 

但觉夜深花有露,不知人静月当楼,何郎烛暗谁能咏,韩寿香薰亦任偷。 

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墻无树不栖鸾,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风阶拾叶,山人茶灶劳薪;月迳聚花,素士吟坛绮席。 

当场笑语,尽如形骸外之好人;背地风波,谁是意气中之烈士。 

山翠扑帘,卷不起青葱一片,树阴流径,扫不开芳影几重。 

珠帘蔽月,翻窥窈窕之花;绮幔藏云,恐碍扶疏之柳。 

幽堂昼深,清风忽来好伴,虚窗夜朗,明月不减故人。 

多恨赋花风瓣乱侵笔墨,含情问柳雨丝牵惹衣裾。 

亭前杨柳,送尽到处游人;山下蘼芜,知是何时归路。 

天涯浩缈,风飘四海之魂;尘士流离,灰染半生之劫。 

蝶憩香风,尚多芳梦;鸟沾红雨,不任娇啼。 

幽情化而石立,怨风结而冢青,千古空闺之感,顿令薄幸惊魂。 

一片秋山,能疗病容,半声春鸟,偏唤愁人。 

李太白酒圣,蔡文姬书仙,置之一时,绝妙佳偶。 

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 

缘之所寄,一往而深。故人恩重,来燕子于雕梁;逸士情深,托凫雏于春水。好梦难通,吹散巫山云气;仙缘未合,空探游女珠光。 

桃花水泛,晓妆宫里腻胭脂;杨柳风多,堕马结中摇翡翠。 

对妆则色殊,比兰则香越,泛明彩于宵波,飞澄华于晓月。 

纷弱叶而凝照,竞新藻而抽英。 

手巾还欲燥,愁眉即使开,逆想行人至,迎前含笑来。 

逶迤洞房,半入宵梦,窈窕闲馆,方增客愁。 

悬媚子于搔头,拭钗梁于粉絮。 

临风弄笛,栏杆上桂影一轮;扫雪烹茶,篱落边梅花数点。 

银烛轻弹,红妆笑倚,人堪惜情更堪惜;困雨花心,垂阴柳耳,客堪怜春亦堪怜。 

肝胆谁怜,形影自为管鲍;唇齿相济,天涯孰是穷交。兴言及此,辄欲再广绝交之论,重作署门之句。 

燕市之醉泣,楚帐之悲歌,岐路之涕零,穷途之恸哭。每一退念及此,虽在千载以后,亦感慨而兴嗟。 

陌上繁华,两岸春风轻柳絮;闺中寂寞,一窗夜雨瘦梨花。 

芳草归迟,青骢别易,多情成恋,薄命何嗟;要亦人各有心,非关女德善怨。 

山水花月之际,看美人更觉多韵。非美人借韵于山水花月也,山水花月直借美人生韵耳。 

深花枝,浅花枝,深浅花枝相间时,花枝难似伊;巫山高,巫山低,暮雨潇潇郎不归,空房独守时。 

青娥皓齿别吴倡,梅粉妆成半额黄;罗屏绣幔围寒玉,帐里吹笙学凤凰。 

初弹如珠后如缕,一声两声落花雨,诉尽平生云水心,尽是春花秋月语。 

春娇满眼睡红绡,掠削云鬟旋妆束,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琵琶新曲,无待石崇;箜篌杂引,非因曹植。 

休文腰瘦,羞惊罗带之频宽;贾女容销,懒照蛾眉之常锁。 

琉璃砚匣,终日随身;翡翠笔床,无时离手。 

清文满箧,非惟芍药之花;新制连篇,宁止葡萄之树。 

西蜀豪家,讬情穷于鲁殿;东台甲馆,流咏止于洞萧。 

醉把杯酒,可以吞江南吴越之清风;拂剑长啸,可以吸燕赵秦陇之劲气。 

林花翻洒,乍飘飏于兰皋;山禽啭响,时弄声于乔木。 

长将姊妹丛中避,多爱湖山僻处行。 

未知枕上曾逢女,可认眉尖与画郎。 

苹风未冷催鸳别,沉檀合子留双结;千缕愁丝只数围,一片香痕才半节。 

那忍重看娃鬓绿,终期一遇客衫黄。 

金钱赐侍儿,暗嘱教休话。 

薄雾几层推月出,好山无数渡江来;轮将秋动虫先觉,换得更深鸟越催。 

花飞帘外凭笺讯,雨到窗前滴梦寒。 

樯标远汉,昔时鲁氏之戈;帆影寒沙,此夜姜家之被。 

填愁不满吴娃井,剪纸空题蜀女祠。 

良缘易合,红叶亦可为媒;知己难投,白璧未能获主。 

填平湘岸都栽竹,截住巫山不放云。 

鸭为怜香死,鸳因泥睡痴。 

红印山痕春色微,珊瑚枕上见花飞,烟鬟潦乱香云湿,疑向襄王梦里归。 

零乱如珠为点妆,素辉乘月湿衣裳,只愁天酒倾如斗,醉却环姿傍玉床。 

有魂落红叶,无骨锁青鬟。 

书题蜀纸愁难浣,雨歇巴山话亦陈。 

盈盈相隔愁追随,谁为解语来香帷。 

斜看两鬟垂,俨似行云嫁。 

欲与梅花斗宝籹,先开娇艳逼寒香,只愁冰骨藏珠屋,不似红衣待玉郎。 

从教弄酒春衫涴,别有风流上眼波。 

听风声以兴思,闻鹤唳以动怀,企庄生之逍遥,慕尚子之清旷。 

灯结细花成穗落,泪题愁字带痕红。 

无端饮却相思水,不信相思想杀人。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杏子轻纱初脱暖,梨花深院自多风。 

猜你喜欢
  小雅·毛公
  困知记序·罗钦顺
  卷八十·湛若水
  春秋辨义卷十七·卓尔康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1)·戴圣
  将仲子·佚名
  卷十八·张廷玉
  卷十九·吕祖谦
  卷七·李光地
  结论·胡适
  发心与立志·梁漱溟
  卷五十九·佚名
  如来无过功德品第八之四·佚名
  唯識二十論〈不分品〉·欧阳竟无
  频毗娑罗王诣佛供养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从橐·唐圭璋

      摸鱼儿   寿贾师宪   指庭前、翠云金雨。霏霏香满仙宇。一清透彻浑无底,秋水也无流处。君试数。此样襟怀,顿得乾坤住。闲情半许。听万物氤氲,从来形色,每向静中觑。   琪花落,相接西池寿母。年年弦月时序。荷衣

  • 夕堂永日绪论内编·王夫之

      兴、观、群、怨,诗尽于是矣。经生家析《鹿鸣》、《嘉鱼》为群,《柏舟》、《小弁》为怨,小人一往之喜怒耳,何足以言《诗》?“可以”云者,随所“以”而皆“可”也。《诗三百篇》而下,唯《十

  • 卷三·陈邦彦

    <集部,总集类,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三目录地理类观华夷图【唐伍乔】观华夷图【唐曹松】观舆图有感【元金渭五首】河山形胜图【金雷渊】河山形胜图【金冯璧】东山老人河山形胜图【金赵

  • 御选明诗卷八十四·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八十四七言律诗十七魏裳题白雪楼郢调凄凉思转幽卜居还倚鲍山丘初疑海气能成市不道仙人独有楼乘兴好看明月上登高长啸白云秋琴心自在谁堪识且听巴人下里讴送万章甫兵宪滇南仙郎拥传出燕闗开府西

  • 卷五百二十 元符三年(庚辰,1100)·李焘

      起哲宗元符三年正月盡其月   春正月戊辰朔,不受朝。   己巳,故蕃官皇城使、果州防禦使李藺氊納支贈客省使,皇城使、賀州刺史李世恭贈引進使,雄州防禦使、西京左藏庫副使烏當,供備庫副使色明魏釗並贈客省使,內殿承制

  • 卷八·常璩

      大同志   古者国无大小,必有记事之史,表成著败,以明惩劝。稽之前式,州部宜然。自刘氏祚替而金德当阳,天下文明不及曩世,逮以多故。族祖武平府君、汉嘉杜府君并作《蜀后志》,书其大同,及其丧乱。然逮在李氏,未相条贯,又其

  • 卷四十八·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四十八 【起辛巳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尽戊戍唐宪宗元和十三年】凡十八年 【辛巳】十七年夏五月朔日食质实【日食注见新莽天凤元年

  • 卷之四百四·佚名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夏四月。庚申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外记注  ○诣颐和园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翌日如之。外记注  ○谕军机大臣等、任道镕、刘树堂奏、兰仪县境内黄河坐

  • ◎旧人魂附新人体(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怨气所郁当有此变)·李定夷

    江西某处长之眷属,寓观音巷某号门牌。近日发现一种奇事,言之令人骇异。某籍隶巴蜀,宦游燕京。其原配某氏,在京身故。殡殓既毕,停柩于寺。未几,琴弹一曲,复换新弦。过门之后,相安无异。及来赣寓居,亦安静如常。新年,家人皆向某氏

  • 稽古録卷七·司马光

    宋 司马光 撰殷下王武丁思复兴殷道亮隂三年不言羣臣咸諌王曰予恭黙思道梦帝赉予良弼【梦天与我良佐】乃以形求于天下傅説筑傅岩之野惟肖【傅岩在今陜州平陆界傅説贤而隠代胥靡刑人筑此道以供食肖似也】王召与语果圣

  • 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三 北洋元老·溥仪

    这个退位诏并没有发出去,当时公布的只有裹夹在大总统命令中的一个内务府的声明。 大总统令 据内务部呈称:准清室内务府函称:本日内务府奉谕:前于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因全国人民倾心共和,特率皇帝将

  • 卷十八下·沈枢

    <史部,史钞类,通监总类> 钦定四库全书 通监总类卷十八下    宋 沈枢 撰名臣之後门 汉成帝封萧何六世孙爲酇侯 永始元年初酇侯萧何之子孙嗣爲侯者无子及有罪凡五絶祀高后文帝景帝武帝宣帝思何之功辄以其支庶绍

  • 卷一 一之一·孔颖达

    ◎周南关雎诂训传第一陆德明《音义》曰:《周南》,周者,代名,其地在《禹贡》雍州之域,岐山之阳,于汉属扶风美阳县;南者,言周之德化自岐阳而先被南方,故《序》云“化自北而南也”。《汉广序》又云“文王之道,被于南国”是也。○《

  • 卷四十七【起昭公十四年尽十六年】·杜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四十七【起昭公十四年尽十六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达疏经十有四年春意如至自晋注书至者喜得免三月曹伯滕卒注无传四同盟【疏】【注正义曰曹伯负刍以襄十八

  • 孟子纂笺卷十四·詹道传

    元 詹道传 撰尽心章句下凡三十八章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所谓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也公孙丑曰何谓也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

  • 崇正辩·胡寅

    南宋哲学家胡寅著。作者站在维护儒家正统思想的立场上,针对自晋迄唐宋高僧佛徒之言行,一一加以驳斥。认为佛设此教,“反以利乐害其心”。佛教是“离天性之自然而对立其德。”佛法入中国,“有以惑人之耳目而移人之心意”。

  • 皇明名僧辑略·祩宏

    一卷。明代云栖比丘释袾宏(1535—1616)辑。袾宏,俗姓沈,字佛慧,号莲池,仁和 (今浙江省杭州)人。为明代 “四大高僧”之一。出身名族,其父人称 “明齐先生”。袾宏生而颖异,幼习帖括,十七岁入县学,学冠名扬,后因子亡妻死父丧母

  • 龙施菩萨本起经·佚名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与《佛说龙施女经》同。而皆龙施自说。初说昔为毒蛇,供事道人,因道人去,悲哀登树,投身命过,生兜率天。从天来下,作须福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