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唯識二十論〈不分品〉

  唯識者.詮如實法界之一大法門也。此如實法界超乎世間乃克談.非世間見所能

  及.世見之所以不及者.狃於故常習非成是.涅目辨色夫豈堪能.如以爲能.則凡卽

  是聖.習卽是悟.又安用學。一鄉之迷不足傾一國.一國之迷不足傾天下.天下之迷

  孰傾之哉.大覺世尊超乎世間.立三法印傾天下迷.所謂無常故苦苦故無我.法界

  無我而唯是識是也。世見執常執樂執我.焉能唯識.諸於唯識不嫻不信入而復出

  者.皆展轉於四倒中而不能自拔故也。世親菩薩成立唯識.詳其所成作三十論.略

  其所成作二十論.略其所成者.但使袪世見認真法而已.未遑唯識內藴曲盡其致

  也。世見有二.一食息俗人.二外小學者.其所繫於唯識者今擧其七.一明明實色.二

  現量所得.三並不了於覺境非有.四明明友教善惡業成.五覺時業果大異夢時.六

  爲他所殺得殺他罪.七他心是有有智知他。解此七執.卽超世見而了真法.是則所

  謂略成唯識也。解實色執者.俗人執識是虚.無實地實時同境異心不生實用.而不

  ********************

  知夢於某時見彼村落業同受等夢感精流也.又復不知同處同時衆多相續共被

  獄卒爲逼害事也。大衆正量獄卒是實.然獄必苦寜天同樂。有部非實.然計業造形

  而不許識。經部雖許造業在識.而執受果又復在形。所以必執識外有形者.不了契

  經.依種及現密說十處.而實無我故無色也。究色邊際.名曰極微。超世見者.識轉變

  時頓呈全相.爲破執實令析至微.復析便空卽證無色。執世見者.從微而起積微成

  聚.聚不必真微非無實.不徹極微遂證色有。勝論執色一.中有分微名有分色.然以

  總離分不可取也。有部執色多.色中各微是眼等境.然彼相隱不可取也。經部和合

  實隨於假.雖相非隱而無體也。正理和集微各相資.雖體非無又相不可取也。一實

  極微.有合無合不成.有分無分不成也。眼等現境青等實體.設多亦有過.設一亦有

  過也。反覆明辨微乃非實.微且非實.色實之執渙然解矣。解現量執者.夢無外境現

  覺非無.境已不留意寧了現.憶昔似境豈憶其真。解覺境執者.生死淪迷無非大夢.

  涅槃寂照方乃覺知。解友教執者.托友爲緣變成自境.無非增上邪正攸生。解業果

  ********************

  執者.夢劣覺強不關境事。解殺業執者.增上違緣相續自斷.意成罪大豈必形交。解

  他心執者.如知自心皆不如實.不了佛智稱量離言。如斯七解.唯識洞然.如彼七迷.

  烏知唯識.悲乎唯識不明.亦遂長夜漫漫何時旦也。二十唯識略示方隅.若欲精詳

  應探三十。一立宗無因.應探四量也。二種豈卽根.應探俱有依也。三他身亦識.應探

  所變第九難也。四於他疏緣.佛但稱量.應探所變第八難也。總之汲深修綆.引而申

  之可也。因論生論.略陳數義.用探唯識.或杜歧途。曰能義.曰用義.曰因緣實義.曰如

  幻有義。凡學.先必有本根.有取證.而後乃能樹義。創唯識學者既已超出世界.現見

  如實法界.是故法爾分明演以悟他.其爲本根取證樹義皆現見事.不假分別曲意

  推求.凡所辨論.無非以世所通攻其所不通.如是所擧皆非詮自也。所謂現見事者.

  現見法界爲物變之爲物也.刹那不變毫髮不變卽成死物.法界造物非造死物也。

  唯變則堪任克擧故立能義.非頑然不靈而有所義.刹刹塵塵能之結撰能之呈露

  也.有時談所亦將能作所也.而世見則執所。唯變則遷流不住故立用義.非冥然不

  ********************

  動而有體義.一切一切用之發生用之得果也.有時談體亦用之出體也.而世見則

  執體。唯變有能有用.凡所謂實.無非有能有用而已.能用之爲因緣而已.無因緣者

  謂之爲虚而已.而世見則執自性之實。唯變但能但用.凡所謂有.無非但能但用而

  已.能用之爲幻相而已.並幻而無謂之爲無而已.而世見則執決定之有。皆世執迷

  不嫻數義.立義興論過尤叢集.斯亦所謂長夜漫漫何時旦也。

  ********************

猜你喜欢
  旧新思潮之变迁与佛学之关系·太虚
  石头狮吼·佚名
  成唯識論後序·欧阳竟无
  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观门大教王经卷第二·佚名
  佛性论 第二卷·世亲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六·佚名
  书 赠 海 定·太虚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二卷·佚名
  卷第一·如卺
  宗镜录卷第二十一·延寿
  续高僧传卷第第二十一上·道宣
  卷第十五·佚名
  (附)宗门杂录四条·费隐通容
  庐山莲宗宝鉴念佛正愿卷第七(七章)·优昙普度
  卷第一百二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七十二·吴景旭

      癸集上之上  明诗  实字  刘伯温雪鹤篇云鸾鹓鳬鸿鹑鹄翚鹭鹗鹳鹊鷢与鵗吴旦生曰沙中金集载唐宋人有叠用七实字为句者岷峨之山中巴江桂椒柟栌枫柞樟又异人间出骇四方严王陈李司马杨又骓駓骃骆骊骝騵白鱼赤兎

  • 台湾诗乘卷四·连横

    澎湖为海中群岛,地瘠民贫,故其人习俭耐劳,颇有唐魏遗风。余读陈刺史廷宪澎湖杂诗,亦可以知其概。廷宪不知何许人,嘉庆八年任澎湖通判,厅志称其能诗,为录于下:“为避尘埃到海滨,海中依旧有黄尘。风波满眼才登岸,又打惊沙乱

  • 第一折·李好古

    (外扮东华仙上,诗云)海东一片晕红霞,三岛齐开烂熳花。秀出紫芝延寿算,逍遥自在乐仙家。贫道乃东华上仙是也。自从无始以来,一心好道,修炼三田,种出黄芽至宝,七返九还,以成大罗神仙,掌判东华妙严之天。为因瑶池会上,金童玉女有思

  • 卷七十六·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七十六翰林院检讨朱彛尊编黄端伯【五首】端伯字元公建昌新城人崇祯戊辰进士除宁波推官改杭州厯礼部郎中南京既下死于市有瑶光阁集【静志居诗话元公近体浏亮虽注意逃禅都无蔬笋之气絶命辞云欲识分

  • 卷三·连横

    经营纪康熙二十二年秋八月,清人既得台湾,廷议欲墟其地。靖海侯将军施琅不可,疏曰:『台湾北连吴会,南接粤峤,延袤数千里,山川峻峭,港道纡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隔澎湖一大洋,水道三更。明季设水师标于金门所,出汛至澎湖

  • 卷之二百五十九·佚名

    成化二十年十二月甲寅朔 上视郊祀牲○乙卯预度天下僧道六万人时山西狭西饥许浙江等处愿为僧道者输粟赈济给以度牒已万人矣户部言狭西饥尤甚乞再度六万人各输银十二两下礼部覆奏僧道十年一度宜以前后所度七万准后二十

  • 卷之二百三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五百三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富弼传·脱脱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起初,他的母亲韩氏身怀有孕,梦见旌旗鹤大雁降落在庭院中,说是上天赦免,不久生下富弼。年轻时坚持学习,气量大度,范仲淹见到他后十分惊奇,说:“帝王的辅佐之才。”将他所写的文章拿给王曾、晏殊看,晏殊将女儿

  • 卷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十三户口考户口丁中元初算赋之制中原以户西域以丁蒙古以马牛羊至世祖定户籍之制则有元管户交参户漏籍户协济户於诸户之中又有丝银全科户减半科户止纳丝户止纳钞户又有摊丝户储伊苏岱尔所

  • 卷二十一、鸿博经学诸特科·黄鸿寿

    圣祖康熙十七年春正月,诏举博学弘儒,备顾问著作之选。时海内新定,明室遗臣多有存者,居恒著书言论,常概然有故国之思,帝思以恩礼罗致之。至是,谕吏部,凡有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士,不论已仕未仕,令在京在品以上,及科道,在外督抚、布

  • 提要·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 苏氏诗集传     诗类 提要 【臣】等谨案苏氏诗集传二十卷宋苏辙撰其说以诗之小序反复繁重类非一人之词疑为毛公之学卫宏之所集录因惟存共?端一言而以下余文悉从删汰案礼记曰驺虞者

  • 龙猛受南天铁塔金刚萨埵灌顶为密宗开祖之推论·太虚

    密法由龙猛菩萨从南天竺铁塔传出,与华严之由彼自龙宫诵出,同为佛史上相传之一不思议事。但龙宫虽莫可稽考,而所谓南天铁塔,则依日本梅尾祥云教授之理趣经研究,已可推测而知。摩诃僧祇律第三十三云:‘有舍利者名塔,无舍利者名

  •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六卷·佚名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六卷东都沙门(宝臣)集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月光妙眼如是等 因上觉二无我等法名为佛。过去诸佛已觉此法。故名为佛。以过去故。世尊今觉此法亦名为佛。觉道虽一。过现不同。云何言我是过去

  • 卷第十三·佚名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十三姚秦罽宾三藏昙摩耶舍共昙摩崛多等译非问分念处品第六行一道。众生清净。远离忧悲。灭尽苦恼。得证涅槃。断除五盖。修四念处。何谓一道。独处闲静乐于精勤。不乐诸业。不乐非业。不行无义语。

  • 缁门警训卷第一·如卺

    沩山大圆禅师警策夫业系受身未免形累。禀父母之遗体。假众缘而共成。虽乃四大扶持。常相违背。无常老病不与人期。朝存夕亡刹那异世。譬如春霜晓露倏忽即无。岸树井藤岂能长久。念念迅速。一刹那间转息即是来生。何乃

  • 食鉴本草·宁原

    食疗著作。2卷。清·宁原撰。李时珍评曰: 《食鉴本草》, 嘉靖时京口宁原所编。取可食之物, 略载数语, 无所发明。

  • 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补助仪·湛然

    一卷,唐荆溪湛然撰。补助智者大师法华三昧忏仪之式法也。运想者,作香华等偈而运想供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