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九

△婆提唎迦等因缘品下

尔时长老提婆达多。见其阿难往向佛所。而告之言:长老阿难。欲何处去。尔时阿难而报之曰:我於今者,欲往见佛。尔时长老提婆达多。报阿难言:阿难。汝今若必然者,少时相待。我亦欲往谘优波陀。共汝相随。俱往佛处尔时提婆达多。即至跋?耶瑟吒僧伽之所。顶礼其足。卻住一面。而白之言:我今意欲往见於佛。唯愿尊者慈愍听许。

尔时长老跋?耶瑟吒僧伽。报彼提婆达多。作如是言:汝若知时。往至佛所。为我通传。顶礼佛足。问讯世尊,少病少恼。身安以不。起居轻利。行来化导。不损德也。身体气力。胜常以不。提婆达多。报彼跋?耶瑟吒僧伽。作如是言:如尊者教。不敢违背。遂即顶礼。围绕三匝。辞退而去。

尔时阿难。与彼长老提婆达多。二人相随。发雪山下。往向佛所。到佛所已,头面礼足。卻住一面。

尔时长老提婆达多。白佛言:世尊,我昔求请如来出家。如来而不与我出家。如来今日可不见我得出家耳。

尔时佛告提婆达多。作如是言:提婆达多。汝为何事。而出家也。愿汝得已,莫有背也时诸比丘,俱白佛言:希有世尊,世尊往昔。恒常教彼提婆达多。为利益事。提婆达多。今反投佛。以为怨雠。作是语已,佛告诸比丘,作如是言:汝诸比丘,非但今日我教彼人提婆达多。为利益事。反为其人。以我为怨。过去世时。亦复如是,我教利益。反怨於我。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此事云何。愿为论说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我念往昔。久远世时。於雪山下。有二头鸟。同共一身。在於彼祝一头名曰迦喽嗏鸟。一名优波迦喽嗏鸟。而彼二鸟。一头若睡。一头便觉。其迦喽嗏。又时睡眠。近彼觉头。有一果树。名摩头迦。其树华落风吹。至彼所觉头边。其头尔时作如是念。我今虽复独食此华。若入於腹。二头俱时得色得力。并除饥渴。而彼觉头。遂即不令彼睡头觉。亦不告知。默食彼华。其彼睡头。於後觉时。腹中饱满。咳?岁气出。即语彼头。作如是言:汝於何处。得此香美微妙饮食。而啖食之。令我身体。安隐饱满。令我所出音声微妙。彼头报言:汝睡眠时。此处去我头边不远。有摩头迦华果之树。当於彼时。一华堕落。在我头边。我於尔时,作如是念。今我但当独食此华。若入於腹。俱得色力。并除饥渴。是故我时不令汝觉。亦不语知。即食此华。尔时彼头。闻此语已,即生瞋恚嫌恨之心。作如是念。其所得食。不语我知不唤我觉。即便自食。若如此者,我从今後。所得饮食。我亦不唤彼觉语知。而彼二头。至於一时。游行经历。忽然值遇一个毒华。便作是念。我食此华。愿令二头。俱时取死。于时语彼迦喽嗏言:汝今睡眠。我当觉祝时迦喽嗏闻彼优波迦喽嗏头如是语已,便即睡眠。其彼优波迦喽嗏头。寻食毒华。迦喽嗏头。既睡觉已,咳?岁气出。於是即觉有此毒气。而告彼头。作如是言:汝向觉时。食何恶食。令我身体。不得安隐。命将欲死。又令我今语言粗涩。欲作音声。障碍不利。於是觉头。报彼头言:汝睡眠时。我食毒华。愿令二头。俱时取死。於时彼头。语别头言:汝所为者,一何太卒。云何乃作如是事也。即说偈言:

汝於昔日睡眠时,我食妙华甘美味。其华风吹在我边,汝反生此大瞋恚。凡是痴人愿莫见,亦愿莫闻痴共居。与痴共居无利益,自损及以损他身。

佛告诸比丘,汝等若有心疑。彼时迦喽嗏鸟。食美华者,莫作异见。即我身是。彼时优波迦喽嗏鸟。食毒华者,即此提婆达多是也。我於彼时。为作利益。反生瞋恚。今亦复尔。我教利益。反更用我为怨雠也。

尔时长老婆提唎迦。既出家已,即於彼时。夏三月内。成就三通。摩尼娄陀。得成天眼。长老跋涪婆。长老因耆。长老难提迦。此诸人等。证罗汉果。阿难。复得须陀洹果。提婆达多。成就世间凡夫神通。

尔时长老婆提唎迦。得罗汉果。或在树林。或住在於空闲房室。或住露地。或住在於祇陀园林。昼夜三时。恒唱是言:呜呼快乐(如是三称)尔时众多诸比丘等。诣向佛所。而白佛言:世尊,其彼长老婆提唎迦乔瞿弥子。不乐在於世尊法中。不喜不乐。恒常忆昔王位时事富贵之乐。恒常忆念如此事故。或住树下。或住空房。或在露地。三时唱言:呜呼快乐(如是三称)。

尔时世尊,唤一比丘。而告之言:汝来比丘。当往诣彼婆提唎迦比丘之边。而为我语。作如是言:世尊唤汝。其彼比丘白言:如教不敢违也。即往诣彼婆提唎迦长老之所到已告言:婆提唎迦。世尊唤汝。

尔时长老婆提唎迦。闻彼语已,诣向佛所。到已顶礼。卻住一面。

尔时佛告婆提唎迦。作如是言:婆提唎迦。汝实不乐於我法中行梵行不。恒常忆昔王位乐不。由忆彼故。或在树下。或在闲房。或在露处。三时唱言:呜呼快乐。呜呼快乐。如是以不。

尔时长老婆提唎迦。而白佛言:如是世尊,如是跋檀多。佛复告言:汝见何利。或在树下。乃至三时唱如是言:呜呼快乐。呜呼快乐尔时长老婆提唎迦白佛言:世尊,我昔在家。治於王位。刹利灌顶。七重墙壁。围我宫殿。守护我等。复有象军。七重守护。复有马军。如是七重。复有车军。及以步军。皆各七重。俱被铠甲。手执戎仗。所谓弓箭刀槊矛楯。金刚大杵。及大铁棒。矛镩铁轮。三叉钺斧。诸戎仗等。周匝绕我。墙外复有七重水堑。如是守护。如是障蔽。犹於夜中。若闻诸声。心生恐怖。不得安乐。身毛皆竖。恒生惭愧。诸根变动。世尊我今。或在树下。或在闲房。或在露处。夜闻种种诸恶兽声。无有恐怖。身毛不竖。无有惭愧。诸根不变。是故我恒独坐思惟。心作是念。我今大得利益之事。今者世尊为我大师。自觉说法於彼法中。我得出家。行於梵行。多有禁戒。摄受於我。成妙行人。我於今者,善得活命。善得命终。是故世尊,我以往昔王位乐时及富贵时。比於今日出家之乐。坐空闲乐觉观之乐。寂定之乐。沙门等乐。忆念此故。或在树下。或在闲房。或在露处。知足少欲。从他乞食。身毛不竖,犹如山鹿。心得自在。坐卧去祝无有障碍。三时唱言:呜呼快乐。如是三称。

尔时长老婆提唎迦。在於佛前。对诸大众。而说偈言:我昔在於深宫里,七重墙壁甚高峻。严治楼橹及卻敌,并有七重隍堑等。军众宿卫执戎仗,无昼无夜守护我。

如是种种自防守,身意犹故不安宁。我今在於世尊前,无有一人守护我。及以在於空闲处,或在树下山林中。如我佛子婆提迦,诸人各各相守护。

行住坐卧常安乐,是故心无有攀缘。我昔宫内乘大象,身著缯采上妙衣。食啖粳粮甘美饭,羹臛调和肉味等。今者坐卧随意铺,空闲身著粪扫衣。

舍爱拔除苦根本,欲有所行随我意。尔时世尊,因此事故。复说偈言:若人知命不生恼,亦即不忧是命终。若能勇猛见真谛,虽堕苦海终无怖。

已断有爱比丘等,於一切物悉已断。生死烦恼皆灭尽,如是无复有後有。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作如是言:汝诸比丘,若知於我声闻弟子豪贵之中。舍家出家最第一者,所谓即此婆提唎迦比丘是也。

尔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今此长老婆提唎迦。往於昔日。造何善根。今生释种大豪贵家。乃至多饶资财产业。无所乏少。复作何业。承继释种。得昇王位。复作何业。便得出家。受具足戒。获罗汉果。世尊复记。汝诸比丘,若於声闻弟子之中。舍彼豪望。而出家者,婆提唎迦。最为第一。

尔时佛告诸比丘僧。作如是言:汝诸比丘,我念往昔久远之时,有一贫人。以乞自活。从一城至波罗奈城。至彼城已,其城所有乞人见者,皆呵责言:汝从何来。而至於此。遂遮不听游行告乞。

尔时彼人。见有障碍。作是思惟。我於彼辈。无有过失。何故障我而乞告也。於时波罗奈城有一长者,遗失铜钵。时彼长者求觅铜钵。所在不获。因求钵故。至馀一村。时彼乞人。於粪聚中。得彼铜钵。挂於杖头。将来往入波罗奈城。从街至街。从巷至巷。从此交巷。至彼交巷。从此隅角。至彼隅角。口唱是言:此之铜钵。是谁之物。识者收龋而彼游历处处东西。求觅其主。了不能得。既不得主。便即往至付梵德王。乃至长者,後闻有人从彼粪中。得一铜钵。挂於杖头。将来入彼波罗奈城。从街至街。从巷至巷。而口唱言:是谁铜钵。处处游访。不知主处。既不得主。便付梵德。既闻是已,到梵德边。到已白言:大王当知。前者乞人。所奉铜钵。是我之物。

时梵德王。遣使往唤彼之乞人。而语之言:汝於前者,所送铜钵。今此长者云是我许。其事如何。彼人即白梵德王言:如是大王。我本不知彼之铜钵是谁之物。在粪聚中。我既得已,即挂杖头。将来往入波罗奈城。东西访问不知主处。以不得主。遂即将来奉与大王。任王所用。

尔时梵德。闻彼语已,心大欢喜。而告彼言:仁者,汝今欲於我边乞何等愿。我当与汝。而彼铜钵。还其长者,

尔时彼人。白梵德王。作如是言:大王。今若必欲欢喜与我愿者,愿王於此波罗奈城。所有乞人。用我为王。时梵德王。复告彼言:今者何用与彼乞儿而为王也。但当更乞诸馀好愿。或金或银。或索国中最胜村落。用为封邑。我即与汝。时彼乞人。复白王言:王若欢喜。与我愿者,我今止欲得前所愿。王遂报言:任汝所乐。随汝作耳。

尔时在彼波罗奈城。合有五百乞儿依祝彼乞愿者,悉唤令集。而告之言:我今得与汝等为王。汝等必当听我处分。时诸乞人。问彼王言:汝今云何处分我等。令作何事。时彼人言:汝等相共。或有捉我置髆上者,或有取我而背负者,自馀皆悉为我左右。围绕而行。而彼五百诸乞儿辈。闻彼语已,即从处分。或有舆者,或背负者,处处游行。所有饮食坐席之所。即往彼乞。乞已将向一处分张。而共食啖。如是方便。多时活命。

时有一人。屏处独食摩呼荼迦(隋言欢喜丸)。尔时乞王。从其人边。夺取彼食摩呼荼迦。夺已将走。其王徒众五百乞儿。逐彼王走至於远处。皆悉疲乏。既疲乏已,悉各回还。其彼乞王。身力壮剑走而不乏。更至远已,回头望看。五百乞儿。悉皆不见。既不见已,入一园内。取水洗手。坐於一边。欲食彼食。未食之间。便生悔心。我今不善。我今何故。於彼人边。夺取其食。更复诳我随从人辈。此食既多。我食不荆若世间内。有诸圣人。愿知我意。而来此者,我即分与。发是心已,有辟支佛。名曰善贤。从虚空里。飞腾而来。在彼人前。从空直下。去其不远。其人遥见彼辟支佛。威仪庠序。行步齐停。举动得所。不缓不急。见如是已,於彼辟支。心得净信。得净心已,作如是念。由我往昔所受贫贱。及以现在。皆悉不值如是福田。於如是人。不行布施恭敬供养。我昔若值如是福田。今日应不遭斯困顿。亦应不被他人逼切而得活命。我今将此摩呼荼食。奉上仙人。未审此仙受纳已不。若蒙受者,愿我将来免此贫贱困厄之身。作是念已,即将此食摩呼荼迦。奉此仙人。然辟支佛。有如是法。唯现神通。教化众生。更无别法。时辟支佛。受取彼食摩呼荼迦。愍斯人故。从彼地方。腾空而去。其人见彼辟支世尊腾空去已,欢喜踊跃。遍满其体。不能自胜。以欢喜心。顶戴指掌。遥礼彼尊辟支佛足。作是礼已,心发是愿。愿我此身。於未来世。恒常值遇如是世尊,或胜此者,而彼世尊所说之法。愿我一闻速得证解。又愿我於未来世中。在大威德豪族姓家。为王治化。更莫在彼贫儿之内。复作是愿。生生世世。不堕恶道。佛告诸比丘,作如是言:汝诸比丘,若有心疑。於彼之时,波罗奈城。乞儿之王。施辟支佛摩呼荼迦。此是谁者,莫作异见。婆提唎迦比丘是也。时乞儿王。施辟支佛摩呼荼食。因彼业果。今生释种。大豪贵族。乃至资财。无所乏少。复於彼时。作如是愿。愿我来世。於大威德豪族种姓。为王教化。因彼业报。今於释种。得受王位。又时乞愿。愿我当来。生生世世。不堕恶道。因彼业报。不曾生堕恶道之中。恒生入天。流转往反。多受快乐。又时复乞如是愿言:愿我来世。恒值如是辟支世尊,或胜此者,彼之世尊所说经法。愿我闻已,速知速解。因彼业报。今值於我。而得出家。受具足戒。得罗汉果。我又授记。於我声闻弟子之中。豪姓出家最第一者,婆提唎迦比丘是也。

汝诸比丘,婆提唎迦。昔造如是善根因缘。以造如是善根因故。今生豪姓释种之家。大富大贵。乃至资财无所乏校於释种中。得绍王位。舍其王位。而得出家。受具足戒得罗汉果。故我授记。於我声闻弟子之中。豪姓出家。婆提唎迦比丘第一。

其彼长老婆提唎迦。乃至已得阿罗汉果。恒住兰若。乞食活命。著粪扫衣。常坐不卧。随宜铺设。唯持三衣。更无畜积。

至於一时。依住在彼舍婆提城。於阿兰若树林之内。时彼长老。求觅诸草及以树叶。了不能得。即时求觅乾白象粪。聚以为铺。上铺坐具。结加趺坐。端身正直。即得正念。过於一夜。

尔时长老婆提唎迦。於晨朝时。著衣持钵。欲往入彼舍婆提城。往来乞食。於彼之时,城内多有乞食诸人。乞得食已,从其城出。去城不远。各各别欲食所得食。

尔时长老婆提唎迦。遥见如是诸乞食人从城乞食。既得彼食。去城不远。别坐欲食。遂往彼边。默然而祝

尔时一切诸乞人等。作如是念。此之比丘。必於我等。欲有怜愍。故来乞食。作是念已各各自於所食之内。减取少分。与彼长老婆提唎迦。

尔时波斯那憍萨罗国其王。乘骑一大白象。其象名曰一分陀利。从其彼城舍婆提出。共一大臣。其臣名曰尸利跋陀(隋言彼贤)。时波斯那憍萨罗国其王。遥见婆提唎迦从彼乞儿乞食而食。即告大臣尸利跋陀。作如是言:尸利跋陀。此何比丘。乃从乞儿。乞食而吃。尔时大臣。审更熟看婆提唎迦。知是不虚。而白王言:大王当知。此是释王婆提唎迦。其王即告彼大臣言:若如此者,汝驱白象。向彼婆提唎迦之边。尸利跋陀。闻王敕已,而白王言:如王教敕不敢违也。受王敕已,将此白象。王乘其上。诣向长老婆提迦边。

时波斯那憍萨罗国其王。去彼婆提唎迦住处不远。从其象上下。礼长老婆提唎迦。礼彼足已,卻住一面。

时波斯那憍萨罗国王。启白长老婆提唎迦。作如是言:阿梨耶。今者何故乃发如是贫贱之意。乃於如此贫人等边。乞食而食尔时长老婆提唎迦。告波斯那憍萨罗王。作如是言:大王我今不以贫故。而从彼乞。我今自有七种宝财。但我意乐。从於贫人而乞食耳。又欲令彼诸贫儿辈。断贫穷故。而从乞也。大王当知。我已有眼。但欲为彼无明众生开眼目故。而来从乞。

复次大王。我今已脱一切系缚。但以为彼贪欲瞋恚所缚众生得解脱故。而从乞食大王我今已度彼岸。但为拔脱烦恼淤泥所溺众生故。从彼乞。

复次大王。我已获得无病之处。但欲治彼烦恼所病诸众生故。而从彼乞。时波斯那憍萨罗国其王。复白婆提唎迦。作如是言:阿梨耶。我亦贫无七种财宝。我亦幽冥。住於黑闇。我亦被於烦恼淤泥之所沈溺。我今亦有贪欲之玻愿阿梨耶。怜愍我故。唯悕数数来至我家。

尔时长老婆提唎迦。告波斯那憍萨罗王。作如是言:大德大王。不须如此。作是语已,舍王而去。佛本行集经摩尼娄陀品第五十九上。

又时世尊,为诸比丘,演说诸法。於时长老摩尼娄陀。睡眠不觉。

尔时佛告摩尼娄陀。作如是言:摩尼娄陀。汝何於此法义之内。如是睡眠。汝於此事。深为不善。汝起莫睡。从此已後。摩尼娄陀。更不睡卧。正以多时。不得睡故。坏其肉眼。唯以天眼。观世间色。

尔时世尊,告比丘言:汝诸比丘,於我声闻诸弟子中。清净梵行。最第一者,所谓摩尼娄陀是也。又於一时。摩尼娄陀。数数缝绽诸衣裳等。又时五指总持五针。

尔时长老大目揵连。诣向其所。而语之言:摩尼娄陀。汝今共我游行去来。尔时长老摩尼娄陀。报目连言:长老目连。且住且祝待我衣成。

尔时目连。复语长老摩尼娄陀。汝今若以神通缝者,愿速成就。若以今意所欲成者,亦愿早成。摩尼娄陀。缝此衣时。其针綖脱。尔时长老。摩尼娄陀。独自唱言:世间谁乐欲作功德。与我穿针。

尔时世尊,独在房内。摄心坐禅。及以清净天耳。闻此摩尼娄陀作如是语。闻是语已,譬如壮士屈申臂顷。即於本处。不现其身。往至长老摩尼娄陀。住於前已,取针而贯尔时长老摩尼娄陀问言:是谁为我穿针。佛告之言:摩尼娄陀。是我为汝贯穿针耳。

尔时一切诸比丘等。传闻此语云道。世尊为彼长老摩尼娄陀。以綖穿针。既闻此语。各各思惟。世尊犹尚为彼清净梵行之人。佐助不办。况复我等。何故默然。不相助也。因尔已後。诸比丘僧。有所作者,各各相助。

时诸比丘,以此因缘。往诣佛所白言:世尊,其彼长老摩尼娄陀。往於昔日。种何善业。今得出家。受具足戒。得罗汉果。世尊复记言:诸比丘,於我声闻弟子之中。得净天眼。最第一者,所谓长老摩尼娄陀比丘是也作是语已,佛告一切诸比丘言:汝诸比丘,我念往昔。过去久远。超於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曰然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彼佛世尊,为诸比丘,说法之时,种种赞叹天眼之事。

尔时有一居士之子。名曰大财。来集彼会。坐於众内。听说其法。彼居士子。既听法已,作是思惟。我今虽复不谘父母舍家出家。我今但可为未来世得天眼故。造诸善根。作是念已,备办脂油。得其百斗。於然灯佛无上正真等正觉所。然灯供养。心起是愿。愿我来世。值如是佛。彼佛说法。速得证解。於彼世尊声闻弟子所有天眼。愿我第一。又发是愿。生生世世。不堕恶道。尔时然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告彼居士子大财言:於未来世有佛。名曰释迦牟尼多他伽多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十号具足。於彼世尊声闻弟子。得天眼者,汝当第一。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等比丘。或有心疑。彼时然灯佛边。大富居士子大财者,此即摩尼娄陀是也。

尔时佛复告诸比丘,作如是言:我念往昔。久远之时,有一贼人。於闇夜中。行在小径。欲为窃盗。至於半路。其鞋纲断。

尔时彼处。有一辟支佛舍利塔。於其塔所。时有一人。然灯求福供养承事。而彼灯油。将欲尽灭。其贼至彼。见灯欲尽为欲续彼。断鞋纲故。遂益其脂。又以箭镞。挑出灯炷。尔时彼灯还得明炽。

尔时彼贼。见灯明已,去边不远。续彼鞋纲。因彼明故。得见彼塔。见彼塔已,遂得心净。得心净已,发如是愿。此塔是谁。愿我来世。当值此塔本体世尊,或胜此者,若彼世尊所说之法。愿我闻已,速得知解。於彼世尊所有声闻弟子之中。得天眼者,最为第一。又愿当来。生生世世。不堕恶道。

猜你喜欢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十六·净挺
  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卷下·佚名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三十四卷·湛然
  卷第九十四·李通玄
  大慧普觉禅师书 第二十七卷·蕴闻
  入大乘论卷下·佚名
  羯磨仪式凡例(十则)·书玉
  宗镜录卷第二十二·延寿
  卷第四十七·佚名
  卷一百七十四·佚名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佚名
  九 布吒婆楼经·佚名
  卷第二十一·雷庵正受
  卷十一·佚名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二十七卷·圆照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白朴

    (高力士上,云)自家高力士是也。自幼供奉肉宫,蒙主上抬举,加为六宫提督太监。往年主上悦杨氏容貌,命某取入宫中,宠爱无比,封为贵妃,赐号太真。后来逆胡称兵,伪诛杨国忠为名,逼的主上幸蜀。行致中途,六军不进。右龙武将军陈玄礼奏

  • 第一折·关汉卿

    (旦儿扮白姑姑上,云)贫道乃白姑姑是也。从幼年间便舍俗出家,在这清安观里做着个住持。此处有一女人,乃是谭记儿,生的模样过人。不幸夫主亡逝已过,他在家中守寡,无男无女,逐朝每日到俺这观里来,与贫姑攀话。贫姑有一个侄儿,是白士

  • 卷四百三十七·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三十七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卷七十一 樊阜 田间杂咏八首 嘉树?衡门鸣鸠徧村墅薄言农务兴力作无男女晨爨烟未起驱牛理田圃兹时若宴嬉争得好禾黍清晓闻雨过春流涨溪渚小儿学把犁小

  • 中兴间气集原序·高仲武

    诗人之所作本诸心心有所感而形于言言合典谟则列于风雅暨乎梁昭明载述已往撰集者数家榷其风流正声最备其余着録或未至正焉何者英华失于浮游玉台陷于淫靡珠英但纪朝士丹阳止録吴人此繇曲学专门何暇兼包众善使夫大雅君子

  • 列传第九十八 裴度·欧阳修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贞元初,擢进士第,以宏辞补校书郎。举贤良方正异等,调河阴尉。迁监察御史,论权嬖梗切,出为河南功曹参军。武元衡帅西川,表掌节度府书记。召为起居舍人。元和六年,以司封员外郎知制诰。田弘正效魏、博六

  • 卷第二百三十二 唐紀四十八·司马光

      起旃蒙赤奮若(乙丑)八月,盡強圉單閼(丁卯)七月,凡二年。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貞元元年(乙丑、七八五年)   八月,甲子,詔凡不急之費及人宂食者皆罷之。   馬燧至行營,與諸將謀曰:「長春宮不下,則懷光不可得。長春宮守備甚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纪昀

    列传唐 【七十六】○唐七十六 藩镇魏博(臣)等谨按藩镇关唐室盛衰新书特为别传深合史法郑志于列史别传标目相沿者如忠义循吏之类俱从汇编其一代特见他史 所无者如后汉书党锢则仍编入列传中存其名次藩镇一传独采李唐今依

  • 十国春秋卷七十三·吴任臣

    检讨呉任臣撰楚七列传彭玕唐世旻刘昌鲁厐巨昭彭玕【江南野史作玕又作旰九国志亦作玕今从通鉴唐书】世为庐陵人【通鉴云赤石洞蛮今从江南野史】当唐末时天下阻兵以门籍为胥吏有大志常怏怏不乐于吏事同曹多心厌之一日同

  • 樊山政书卷三·樊增祥

    恩施樊增祥嘉父批潼关厅详批咸宁县民妇张刘氏呈词批李令士珍禀批大荔县张令禀批客民乔世祥呈词批富平县禀批汉中厘局刘守树德禀批韩城县详批雒南县禀批沔县禀批朱令组绶陈令维藻会禀批海典史禀批城固县生员赵丛蔚呈词

  • 四十年·佚名

    (甲午)四十年清康熙五十三年春正月1月1日○朔癸卯,上下御製五言絶三首于海昌尉吳泰周。其一曰:新年何以祝,燕氣願廓淸。泰運從今啓,皇朝業復明。其二曰:新年何以祝?邦國願年豐。調順從今始,慶成八域同。其三曰:新年何以祝?朝著願

  • 公是七经小传卷中·刘敞

    宋 刘敞 撰周礼太宰以八柄诏王驭羣臣三曰予以驭其幸幸者王所亲幸也可赐予之不可爵之者也四曰置以驭其行置者耆老废退之人虽当废退其素行贤明特置之若公族穆子辞疾晋侯使掌公族大夫者也五曰生以驭其福福者其人本坐死

  • 原序·梁益

    诗传旁通原序夫诗六经中之一经也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六义以该之曰风赋比兴雅颂盖其言之羙恶劝焉惩焉使人各正其性情也自圣人删之后分而为四曰齐曰鲁曰韩曰毛校之三氏独毛与经合学者多宗之故曰毛诗由汉而唐诸大名

  • 俱舍论疏 第二十六卷·法宝

    俱舍论疏 第二十六卷沙门法宝撰分别智品第七之一分别智品者。惠于曾见决断名智。或求见境意乐止息。加行奢缓说名为智。智类不同不过十种。此品广明故名分别。智即是道。道是灭因。前贤圣明道所成人。此品明智

  •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序·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序华严大经者。乃毗卢遮那佛称法界量显现自性因果本妙庄严究竟圆顿总持法门也。文丰义富。事渺宗玄。要而收之。不出四法界而已。盖四法界者。一理法界。此界也。以真性法中本无生佛名言。岂有自他

  • 和靖集·尹焞

    宋代诗文别集。尹焞撰。尹焞由宋高宗赐号为“和靖处士”,因以名集。此集有8卷、10卷、4卷、3卷等不同版本。《四库全书》所著录为江西进呈的8卷本:卷1、2为奏札,卷3为诗、杂文、书,卷4为壁帖,卷5至7为师说,卷8为年谱

  • 四六鸳鸯谱·佚名

    明阴化阳,苏紫盖汇辑明崇祯间刻本《禁书总目》《违碍书目》《禁毁书目·补遗一》载:查鸳鸯谱系明阴化阳辑,皆所摘四六活套之语,殊为狠鄙不堪,中间悖碍处甚多,应请销毁。框20.5*15厘米,四周单边,九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

  • 包公案·佚名

    又名《龙图公案》、《龙图神断公案》。公案小说。明人无名氏作。有繁简两个系统的版本,繁本10卷100则,有清初刊本等;简本66则,有清乾隆乙未书业堂刊本等。《包公案》实际上是一部有关包公故事的短篇小说集,每篇写一则

  • 李太白全集·李白

    唐李白撰。李白,字太白。清王绮辑注,中华书局1977年9月据王注的较晚本子校点排印刊行。此是李白诗文集中最完备的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