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法华龙女成佛讨论之讨论

悲华曰:印光法师与弘愿居士书,余未之见,不知其措词奚似也!观之弘愿之复书,似未足妨印光之说,且反可为印光师所言之明证耳。盖其所言成佛之义,应有三种区别:一、可以成佛者,二、现成是佛者,三、本体同佛者。于可以成佛者中又有二种:一、顿即不久可以成佛者,二、将来终久可以成佛者。若从可以成佛者言,则一切众生皆当成佛,且无间于蠢动蠕灵,况论女身非女身乎?若从本体同佛者言,则山河木石且皆佛之法性身土,更何论女身非女身乎?此大乘佛教大都如是,何为密教独有之义?若从现成是佛者言,虽四圆居士所引密教女身成佛──按其原意成字作是字用──之言,而密教经中于现为女身者,亦明明称之曰菩萨,曰天女使,而未尝称之曰佛;故不足以证明女身是佛之义,但反足以证明女身决定非佛。若执女身是佛,实为尽违背其所引之种种经耳!至皆从佛心而生,为佛身中之等流法身,诸尊皆同大毗卢遮那佛身,受用佛从心流出无量菩萨,皆同一性,谓金刚性。金刚界大曼荼罗三十七尊,并是法佛现证菩提内眷属毗卢遮那互体等说,是一切有情无情本体平等皆同佛法身义,或是佛受用身所起随类变化身耳;不得据之以为女身现成是佛也。或本同佛,其本来性虽同佛,而女身则女身而非佛也。或佛随化,其能化体虽是佛,而女身亦女身而非佛也。名相如是,不应混乱。故金刚顶经等,皆但云菩萨、或天使,绝不名之为佛也。夫佛法之妙,不坏名相而达法性,不碍差别行布而显平等圆融;法华之妙,正以会凡小魔外一切诸法,无不皆妙以为妙,非拣粗别妙以为妙也。然则小乘女身五障之说,亦正是法华之妙法,岂须坏是而别谈一妙法哉?至法华龙女成佛,是举众生不久顿即可以成佛之例耳;然法华经固明明言转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之身,而于无垢世界成佛,未尝言成佛时、成佛已、仍是女身也。故尤不能成立女身现成是佛之义。日本论诸法华宗师盲附会之,弘愿居士盲引据之,仁航居士盲赞助之,皆窾言无当也!尝论佛法之行,随方有异,在中华与其先有之儒道相应,故禅宗独宏,而晚唐来各宗皆带禅宗之质采也。扩充至晚明,则狂禅起,士夫皆乱谈之矣。在日本与其先有之神道相应,故密宗独宏,而宋明来各宗皆带密宗之质采也。──参观曼荼罗通解第一编第二节──扩充至今,则狂密起,士夫亦乱谈之矣。而仁航所述法华六十五不思议功德力,大都日本日莲宗之说;抑若举此足以訾傲人者,何其傎欤?章太炎居士云:以居士说佛法,得人则视苾刍为盛,不得则无绳格,亦易入于奇。是故遵道而行,昔之富郑公张安道是也;杂引他宗迤入左道,今时禅贩言佛者是也。吾窃愿仁航居士之慎之也。(见海刊二卷四期)(附注)原题弘愿仁航两居士与印光法师讨论之讨论,今改题。

  


猜你喜欢
  合部金光明经卷第一·佚名
  象田即念禪師語錄卷一·佚名
  中观论疏卷第十(本)·吉藏
  德风禅师语录卷二·佚名
  卷下(之三)·道宣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二·澄观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十(本)·窥基
  丛林校定清规总要卷下·佚名
  卷第二·霁仑超永
  卷第十三·霁仑超永
  佛说宝藏神大明曼拏罗仪轨经卷下·佚名
  再论心理学与行为学·太虚
  注维摩诘经卷第五·僧肇
  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卷第一(大幻化普通仪轨三十一分中略出二无我法)   ·佚名
  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十三·彭定求

        卷43_1 【少年行】李百药   少年飞翠盖,上路勒金镳。始酌文君酒,新吹弄玉箫。   少年不欢乐,何以尽芳朝。千金笑里面,一搦掌中腰。   挂缨岂惮宿,落珥不胜娇。寄语少年子,无辞归路遥。   卷43_2 【渡汉江

  • 卷十五·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十五 宋 陆游 撰 秋兴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大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又 暮境何堪与病遭西风落叶拥亭臯极知世上

  • 卷二百十八·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十八寝具类四言古六安枕铭        【汉】崔 骃枕有规矩恭一其德承元宁躬终始不忒瓌材枕箴        【汉】张 纮彧彧其文馥馥其芬出自幽阻升于氊茵允瓌允丽惟淑

  • 卷上·孙涛

    太宗太宗幸翠微宫,进士张昌龄献〈翠微宫颂〉,帝爱之。初昌龄与进士王公冶皆善属文,名振京师。王师旦知贡举,黜之。帝怪诘其故。对曰:『二人虽有辞华,然其体轻薄,若置高第,恐后进效之,伤陛下雅道。』帝善其言。 高宗柳公权《小

  • 卷三十二·连横

    列传四海寇列传王得禄列传谢、郑列传吴沙列传姜、周列传许尚、杨良斌列传姚、徐列传张丙列传方振声列传李石、林恭列传郑勒先列传郭光候、施九缎列传海寇列传台湾固海上荒岛:当明中叶,林道干作乱闽海,都督俞大猷征之,遁入

  • 卷六十九·元·蒋一葵

    【刘秉忠】 〔字子晦。邢台人。因从释氏,又名子聪。〕 刘太保自号藏春散人,每以吟咏自适,其诗萧散闲淡,类其为人。有《有怀》绝句云:“雨过幽庭长绿苔,东风时为扫尘埃。无人曾见春来处,门外桃花只自开

  • 卷之二百三十八·佚名

      洪武二十八年夏四月甲子朔享太庙○旌表平阳府稷山县民裴思孝妻董氏怀庆府修武县民江彦深妻秦氏宁国府宣城县民吴贤生妻张氏山西汾州民郭世玉妻陈氏贞节○乙丑填星退行出氐宿○戊辰辽东义州千户邓铭以徵歛部卒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十二·佚名

    万历元年四月庚戌朔 上享 太庙○云南巡抚邹应龙<婠勶-釒>荐逸贤佥都御史严清参政万文彩行太仆卿邵惟中副使张烈文凡四人○兵部覆提督殷正茂<婠勶-釒>言广东沿海地方十余年来倭患接冲民不聊生盖繇防守不严以致乘虗肆毒虽

  • 通志卷一百七十六·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文苑传第二南齐邱灵鞠 檀超【熊襄 吴迈逺超叔父道鸾】卞彬【诸葛最 袁嘏 世爽孙抱】邱巨源【孔广 孔逭 虞通之 虞龢司马宪 袁仲明 孙诜】王智深崔慰祖 祖冲之【子暅

  • 卷之一百一  雲中紀變(明)孫允中 撰·邓士龙

    (雲中紀變一卷,明孫允中撰。孫允中,安徽合肥人。嘉靖二年進士,官至山西按察司僉事。) 嘉靖甲申,雲中撫臣建議添五堡禦虜,處置乖宜。參將賈鑑督工苛刑,以營私犯眾怒,殺鑑於工所。分必死,謀叛入虜,凡三日,未決。撫臣命大同知縣往諭

  • 卷二·袁燮

    <经部,书类,絜斋家塾书钞钦定四库全书絜斋家塾书钞卷二    宋 袁燮 撰臯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帝舜申之作大禹臯陶谟益稷尧舜曰典大禹臯陶曰谟典者道之常行者也谟者言之至嘉者也典即谟谟即典本一也臯陶大略是论思献

  • 左传折诸卷十三·张尚瑗

    <经部,春秋类,三传折诸__左传折诸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折诸卷十三 兴国县知县张尚瑗 撰成公穆姜出于房元女之贵待傅之贞宋伯姬之在春秋贤女首称也穆姜为之母拜韩奕则嫺于诗筮艮之随则精于易亦贤女之不可及者矣然妇人而

  • 卷五十四·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五十四天子之孝重学校【臣】按古者教胄子于国学教万民于乡学教法有所不同而孝德纪于三德孝行首于六行是则同也故孟子曰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

  •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二·宗喀巴

    下至唯从闻一偈颂,虽犯戒等,亦应就其功德思惟,莫观过失,悉无差别。《宝云经》云︰「若知由其依止尊重,诸善增长不善损减,则亲教师或闻广博或复寡少,或有智解或无智解,或具尸罗或犯尸罗,皆应发起大师之想。如于大师信敬爱乐,于亲教

  • 汤子遗书·汤斌

    清初学者汤斌所撰杂著。斌之学源出孙奇逢,治程朱理学,也不废陆王之说,虽以宋儒为主,亦不废汉唐儒者之所长。主张“身体力行” ,以正心诚意,讲求实用为本。尝谓: “圣贤义理,载于五经四书,而其要在于吾身,若舍目前各人

  • 天口篇·张三丰

    先民有言:“圣为天口。”愚非圣,安能代天立言?特以维皇上帝,阴骘下民。发聩振聋,本照临之美意!劝善规过,亦普度之良因。舌端艾艾期期,不辞根钝;天下林林总总,恳听吾言。爱作训体文若干篇,名曰《天口》,盖以报碧翁崇褒之意云尔。洞

  • 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佚名

    本书(六册一、○一四面六○八、四○○字)不分卷,据赵尔巽、柯劭忞等撰修「清史稿」关内本选辑。原书依史例分本纪、志、表及列传四门,凡五百三十六卷。本书就中选集关系明郑与台湾之史料,仍依纪、志、表、传列目:「本纪」分

  • 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佚名

    梵名Bhais!ajya -ra^ja bhais!ajya samudgata bodhisattva su^tra 。全一卷。刘宋■良耶舍译。又称观药王药上菩萨经、药王药上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本经内容乃叙述佛在毗耶离国青莲华池精舍,说药王、药上二菩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