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八十二

嘉靖三十一年二月癸丑朔更名西苑御宫为永寿宫 宣大二镇大饥人相食兵部以闻因请量借军饷银赈济 上切责本镇守臣不先上闻令各自陈状赈济事宜命原差督饷侍郎马坤驰往经理仍发章钱二十万给之坤辞行秦举主事刘尔牧自随且言钱数不足充赈请加给十万报可

○甲寅裕王景王府第

○乙卯启蛰行祈谷礼于 玄极宝殿命成国公朱希忠代先期诸司禁封并遣御史点斋视牲悉如大报仪 上所亲定也

○丁巳祭先师孔子命大学士李本行礼虏大入改大同镇羌得胜二堡围参将孙麒军而阵虏分兵守麒而以二千骑迎冲勇潭军勇力战溃围出麒潭仅以身免虏还功二堡不不乃遁

○戊午祭 大社稷命英国公张溶行礼 狭西巡按御史程軏勘上延绥边外官军先后捣巢共斩首五十一级延安府所属新修城堡墩台共四千五百九十七处 上嘉总督王以旆功诏荫其子国子生升巡抚右佥都御史张愚右副都御史供职如故总兵吴鼎原任巡抚鲍象贤郎中王大平等赏银币有差

○己未祭 帝社稷命成国公朱希忠行礼 建春告大齐于朝天宫 虏酋俺答摆腰等纠联部落移帐并天城平虏塞驻牧牧报日夕至兵部言往时虏当冬春之交移营远徙今乃狡悍若是狄来边事大有可虞请申严军令犯临敌桡观者都总督许斩都指挥以下官总兵得斩兵士并行大将仇鸾及该镇督抚镇守等官以调到各兵分布防剿务期大捷以折虏谋得旨允行

○庚申礼部上裕王景王冠礼仪注一吉期以三月初一日卯时一前期一日遣大臣以特牲告 奉先殿行一献一前期三日各执事官于奉天门东庑演礼一前期一日鸿胪寺设 二王冠所于奉天门东庑左顺门之北正中设香案二于节案前设冠席二于香案之东稍南西向设醴席二于香案之西稍南东向内侍设帷幄二于冠席之后稍北西向帷中设座椅几案各一别设案二于东阶之南具翼善冠皮弁冠九旒冕各二皆以盘盛红袱覆之置于案具袍服衮服圭带写等物各二皆以箱盛置于帷中案上光禄寺设盥洗所一于冠冕案之南西向设司尊所一于醴席之西南东向司尊者各实醴于侧尊加勺罩设坫于尊东置爵于坫进馔者各实馔设于尊北执事者皆立于其所教坊司设乐于盥洗所之南北向一前期一日鸿胪寺设节案于奉天殿是日早 皇上具皮弁服御华盖殿鸿胪寺奏执事官行叩头礼毕请升殿 上御奉天殿文武百官具朝服先行叩头礼左右侍班序班引各持节掌冠官及赞官宣敕戒官俱就拜位行四拜礼候执事官举节案至丹墀中道置定传制官奏传制出至丹陛上西向立称有制鸣赞赞跪各官皆跪传制官宣制日皇子裕王景王冠命卿等持节行礼各官俯伏兴四拜礼毕持节掌冠官捧节及赞冠官宣敕戒官执事官俱随诣冠所行礼一至期内侍导 裕王景王各先于帷幄中坐候将将至礼部官启二王迎节乐作礼部官同鸿胪寺卿导 二王俱出阶下节至持节官各捧节入置于案乐止 二王随节入持节官立于节案之东赞冠宣敕戒等官立于盥洗所之南礼部官同鸿胪寺卿导 二王俱诣香案序前立乐作鸣赞赞行四拜礼毕乐止持节官出与赞冠等官同立俟行冠礼一礼部官启 二王就冠席乐作礼部官同鸿胪寺卿导 二王同诣冠席序坐乐止内侍各二人侍立王左右一鸣赞赞行初加冠礼乐作序班引各宾赞诣盥洗所各搢笏以次盥手讫乐止各宾升自东阶稍西向立乐作内侍揭盖袱各以盘捧翼善冠升各宾俱降阶一等受之乐止各宾以右手执冠后左手执冠前诣 二王席前稍东面序立同祝曰惟兹吉日冠以成人克敦孝友福禄来臻祝讫乐作各宾俱跪进冠讫兴复位各赞者俱跪正冠讫兴复位乐止礼部官启易服 二王各入帷幄易新袍服出礼部官启复坐一鸣赞赞行再加冠礼乐作内侍揭盖袱各以盘捧皮弁升各宾俱降阶二等受之乐止各宾捧皮弁如前仪同祝曰冠礼斯举寔由成德敬慎威仪维民之则祀讫乐作内侍各释翼善冠各宾俱跪进皮弁讫兴复位各赞者俱跪正皮弁讫兴复位乐止礼部官启易服 二王各入帷幄易皮弁服舄出礼部服坐一鸣赞赞行三加冠礼乐作内侍揭盖服各以盘捧九旒冕升各宾俱降陛三等受之乐止各宾捧冕如前仪同祝曰冠至三加命服用章敬神事上永固藩邦祝讫乐作内侍各释皮弁各宾俱跪进冕讫兴复位乐止礼部官启易服 二王各入帷幄易衮服出礼部官启复坐一鸣赞赞行釂礼礼部官启 二王诣醴席乐作礼部官同鸿胪寺官引 二王俱降自东阶由西阶升醴席东向序坐乐止光禄寺官各举醴案置于前乐作序班引各宾赞诣盥洗所各搢笏以次盥手讫升自西阶各赞者取爵诣司尊所酌醴授宾各宾执爵同诣席前立乐止同祝曰旨酒嘉荐载芳载芳受兹景福百世其昌祝讫各宾俱跪进爵鸣赞赞搢圭 二王搢圭各受爵置于案教坊司启乐奏喜千春之曲次启进酒 二王各案举爵饮讫奠爵于案各宾兴乐止光禄寺官各进馔乐作各馔讫乐止赞出圭撒卓各宾复位一鸣赞赞授敕戒礼部官启 二王诣受敕戒位礼部官同鸿胪寺卿引 二王俱降自西阶升诣拜位序立乐作序班引宣敕戒官立于拜位之东西向乐止宣敕戒官称有制鸣赞赞跪 二王皆跪宣敕戒曰孝于君亲友于兄弟亲贤爱民率由礼义毋溢毋骄永保富贵乐作鸣赞赞俯伏兴四拜兴乐止鸿胪寺卿启礼毕持节官捧节出礼部官同鸿胪寺卿导 二王送节出门外节行至阶下内侍引 二王还帷中各释衮冕具礼善冠服回宫各持节掌冠及赞冠宣敕戒官复命一是日 二王各具冕服同竭祭于 奉先殿用乐行礼如常仪毕 二王仍各具冕服同诣 上前谢行五拜三叩头礼次各谒 母妃行四拜礼皆用乐次景王谒 裕王行四拜礼一次日早 上常服御奉天门百官吉服称贺致词云 裕王景王冠礼已成理当称贺行五拜三叩头礼候朝罢司礼监请 二王各具常服同诣奉天门东庑序坐百官吉服行四拜礼制曰可惟御殿门贺俱免 贵州宣慰使司吉仓宋镐差人进马补贺 万寿圣莭给赏如例 举岁例大祈命英国公张溶等分祭各宫庙先期谕礼部曰朕承 上天大命主宰夏裔惓惓夙夜岂自放逸惟罢一视之仪文 郊庙资以代摄洪荷 天地下鉴 祖宗垂歆诸他么末奚足为言独北贼欺犯本因内逆勾引近得一二种蔓末除况人心咨一忠怀者少臣劳君逸徒空言耳又岁例大祈所关切重其自八日始诸司罢常封停刑禁屠五日

○辛酉虏二千余骑寇大用威虏等堡奇兵营坐营指挥佥事王恭师众御干平川墩战死参将张腾驻兵助马堡相去两舍许闭垒不去虏遂由高山城甎窑儿南下大掠怀仁县石井村等处而去

○壬戌 孝贞纯皇后忌辰遣玉田伯蒋荣祭 茂陵 赐宁河王奇法书院额名明教从其请也

○癸亥直隶凤阳府地震有声 上以虏患为虑谕辅臣日锦等曾面卿否有河运谋辅臣以示尚书赵锦锦乃奏言臣智识寡昧不能仰副 陛下靖虏安边至意廑宵旰之忧今大将鸾所调入卫兵如殴阳安领宣府三千麻隆孙麒朱汉领大同九千余洪领延绥三千刘大章领辽东三千戴纶时领陈延绥四千又督发京营中军官胡悦领前锋尖儿手一千把总官张后领家丁三百参将卢冒领选锋三千又催调京营游佐等官崔麒郑纪领甘肃三千总三万八千各路枭锐略尽于此害宣大额兵又十二万余不在此数若此可以震兵威矣但运筹着调兵食揣虏情审戎机臣不敢不竭其愚若简徒搜乘建牙临军固封守先士卒绝殄凶类则大将事也 上曰中言士马甚多大将其分布逐剿无后事机虚糜粮饷诸将有观望退缩者御史以名闻

○乙丑 诏掣回大同大边二边墩军是时虏并塞驻牧边墩反在虏外而人月给粮二石仇鸾言徒费无益弟滋交通漏泄等毙不如尽数掣之惟守三边近墩传报烽火便报可

○○丁巳以是日太上道诞兼逢初度景辰建醮于永寿宫九日先期谕礼部停常封仍传示百官勿谓弗经欺玄谤上 命延绥参将署都指挥佥事李梅充副总兵官协守延绥

○己巳昨岁 上既更定营制命改旧内教场名曰内戈□用营欲以团掺内使谕所司建一祀所并营舍数间中立一台备御视至是工部遵照请营建 上许之乃遣公朱希忠告 庙尚书殴阳必进祭司工之神

○辛未春分祭大明于朝日坛命成国公朱希忠行礼 恭仁康定景皇帝忌辰遣彭城伯张熊祭 陵寝

○壬申 诏修太和山玄帝宫湖广抚按官会计工费当用银拾万四千二百五十余两 上命发内帑银十一万两给之 敕原任侍郎陆杰提督工程 大将军鸾奏上京城内外分军战守之数京城九门九千城外八营二万肆十城上巡者四千出战一万二千五百转弱为强军一万八十昌平州截杀六千护粮二千西山防守三千听调一万二千推拽火车备兵三万城上坐铺外卫官军五千七百二十五人得旨如拟其京营出边转弱为强军仍候临时奏遣

○乙亥发太仆寺马价银二万三千两于辽东市马

○丙子 上谕礼部朕见春半土燥布种恐难兹为农借雨于各宫庙其命文武大臣成国公朱希忠等各具青衣角带行礼 湖广守备太监陈德计奏都督蒋华当大祀不敬下抚按官勘不如德言礼部请反坐德诬奏之罪 上命镇抚司逮德讯状以闻华贳不问 大风杨尘四塞

○丁丑祭历代帝王命公张溶行礼驸马邬景和伯陈圭尚书万镗赵锦分献 召新差保定督饷主事二员回部时给事中李幼滋御史李一瀚各奏言部臣承遣威令不行于有司不如专责巡抚兵备等官令其自行督理而以收掌委之易州主事纠察委之巡关御史事尤易集从之 河南抚按官以宗室禄粮缺乏奏乞量留德州仓粮二万石每折银六钱补之其本年应解京边粮草余银及本省各项事例银俱乞暂免解部报可 兵部上裁革武职条例一各卫所官有升至都督都指挥以上后坐事革任者但许食祖职俸流职俸尽革其起废官亦如今职支俸冒前俸者革一内外卫所试职署职官惟遇例实授者如故有署职获功止宜实授而冒升者有传乞越升者皆减革一武举署职遇例实授加俸后来所升职级遇于所加反折色改支本色者皆改正一内外卫所官有年六十以上或例无承袭或功支宗枝未明而匿不以言者一体查革一旧制斩获北虏一人南贼三人者升一级以诈得者革一腾骧等卫力士旧有定额间有因事发充又若兄为校尉而弟为力士则一家三五役及二三辈者军有因缺年久吏书以奸徒冒名者革报可

○戊寅贵州宣慰使安万铨差官贡马贺 万寿圣节以过期给半赏

○己卯更定南北直隶印马御史接差之例北直隶如屯田御史前后更代管事南直隶定以三年一差事毕不必候代

○庚辰赠故思州府知府李允简为贵州按察司副使给造坟费仍荫一子为国子生录其守思州死事也初虏虏之由威虏犯怀仁也坐营官王恭既败死关南震动总督苏祐言虏骑且三万兵部请行蓟保二镇戒严并令大将仇鸾选拨人马防获城门 陵寝 上允其奏而心虑之令遣飞骑侦虏犯何地又诸将有能抗御与战者否因问旧时塘马报事今如何也盖是时无以王恭死事奏者俄大同巡抚何思以虏退闻 上亟览其则亦不言虏入所在且不言虏骑众寡及出边驻营远近 上益疑之趣兵部疾遣人驰视至是返报言本月初五日虏以千骑犯弘赐堡初九日虏复由榆沟八掠怀仁川十三日虏二千骑复犯平虏奶河堡因备述王恭平川墩死事之烈及游击吕勇刘潭参将张腾孙麒焦泽副总兵王怀邦等诸抗御不力及逗抗退缩收 上乃切责兵部曰虏前后无过二千骑耳尔等乃言□求于苏祐言谓且三万其侦报不言之效明矣轻率若此岂不有误军机警疑远迩耶已兵部遂分别地方诸将前后失事状因言今边方多事将臣观望若不申严法宪恐无以革偷玩故习以作忠勇之心请从重典 上曰虏近猖獗甚实由将官怯懦退缩纵之侯然孙麒刘潭其令锦衣卫差官校械击来京问王怀邦吕勇焦泽各革去职役令姑冠戴罪自效后防秋毕日别行奏处仍切责总督苏祐令其调度官军血战破虏不许仍前怠玩 大同自弘赐堡拒虏市后日苦侵暴虏屡传言求开市如初无敢应者至是复遣前开市时夷使了头智来求市且云不允则大举入寇通事官林丛兰者故与了头智善乃诱入境缚之智曰杀我易耳弟恐中国自是无宁期矣于是总督侍郎苏祐以擒获功问丛兰时以他事充军诏释其罪斩了头智于大同市枭首各镇

○壬午兵部覆总督宣大侍郎苏祐等勘上正月中大同失事诸臣罪状谓虏自初四日犯边分掠左右威远高山怀仁山阴等处攻屠堡塞杀掳人畜不可胜计延至十五日乃始出边据报虏仅万骑且散漫抢掠无复营部而我主客兵马屯集二万有余我众彼寡我逸彼劳若使将士同心奋勇方气盈欲餍殄戮可期乃各择便自全恬不畏法以致骄虏凭陵若蹈无人之境荧荡蹂惨不可言朝廷平日竭民膏血以养兵将将安用哉除巡抚何思副总兵王怀邦参将尚表焦泽孙麒刘泽等已奉旨降罚逮门外其参将尚腾贼犯乃其信地逗遛观望不发一矢千户王举奉檄摆守闻警先逃此二臣者当寘显戮参将麻隆朱云汉李桂佐击朱汉等掺守曹雄等或拥兵备寇或弛备殃民当以轻重定罚得旨张腾王举命锦衣即行前去官校一并逮京问麻隆等革去职级姑许冠带曹雄等降实级二级仍停俸俱令戴罪自效俟有功奏闻

猜你喜欢
  卷四十五·毕沅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十二·焦竑
  卷二十三 肃宗·王夫之
  卷第九十二·胡三省
  宋史全文卷九下·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二·佚名
  卷之六百三十三·佚名
  卷之四百九十六·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纪昀
  第十七章 剿白狼·冯玉祥
  卷三·杨大雅
  纳哈出传·张廷玉
  第三十五章 总司令下野,宁汉息兵·李宗仁
  第九章 大唐帝国自此亡·吕思勉
  卷二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米友仁·唐圭璋

      友仁字元晖,自称懒拙老人。芾子。生于熙宁五年(1072)。力学嗜古,亦善书画,世号小米。仕至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绍兴二十一年(1151)卒,年八十。有阳春集,知不足斋丛书自宝真斋法书赞录出。   临江仙   昨夜扁舟沙外

  • 古诗镜卷五·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五 明 陆时雍 编 魏第二 陈思王植【字子建太祖子文帝同母弟也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寻徙封临淄文帝即位命诸侯并就国黄初二年贬安乡侯改封鄄城二年立为鄄城王四年徙封雍丘明帝太和元年改封浚仪

  • 淳熙稿卷五·赵蕃

    钦定四库全书 淳熙稿卷五 宋 赵蕃 撰 七言古诗 永丰令括苍章君尉上蔡谢君以淳熙改元二月晦日劝农於负郭祖印院事已率蕃为泛舟之役 前村後邨桃李空牡丹酴醿当春风令君无暇问许事亲率僚吏行劭农清晨小队东郊出宿雨初

  • 卷三十四·志第十五·礼七·脱脱

        ◎礼七   ○社稷   贞元元年闰十二月,有司奏建社稷坛于上京。大定七年七月,又奏建坛于中都。社为制,其外四周为垣,南向开一神门,门三间。内又四周为垣,东西南北各开一神门,门三间,各列二十四戟。四隅连饰

  • 卷一百五十二·毕沅

      ◎宋纪一百五十二 ∷起上章掩茂正月,尽玄黓困敦十二月,凡三年。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讳惇,孝宗第三子也,母曰成穆皇后郭氏,绍兴十七年九月乙丑,生于藩邸。孝宗即位,封恭王。及庄文太子

  • 卷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六周世系表畧姬姓始祖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姜嫄为帝喾元妃出祀郊禖履巨人迹而生弃弃为儿时游戏好种树麻菽及长遂好耕农帝尧举为农师敎民稼穑有功封於邰别姓姬氏号曰后稷稷生不窋不窋生

  • 绎史卷十六·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太戊盘庚之贤史记沃丁崩弟太庚立是为帝太庚【纪年小庚名辨五年陟】 帝太庚崩子帝小甲立【○世表小甲太庚弟 纪年小甲名髙元年丁巳十七年陟】帝小甲崩弟雍已立是为帝雍已殷道衰诸侯或不至【纪年雍已

  • 吴处厚传·脱脱

    吴处厚,邵武人,考中进士。仁宗屡次丧失皇子,吴处厚上奏说:“臣曾读《史记》,考察赵氏的兴废本末,在屠岸贾之难时,程婴、公孙杵臼都以死来保全赵氏孤儿;宋有天下后,不见对他二人忠义的表彰,应该访察他们的墓地,建成他们的祠堂。”

  • 陈纪二 世祖文皇帝上天嘉元年(庚辰、560)·司马光

    陈纪二 陈文帝天嘉元年(庚辰,公元560年) [1]春,正月,癸丑朔,大赦,改元。 [1]春季,正月,癸丑朔(初一),陈朝大赦天下,改换年号为天嘉。 [2]齐大赦,改元乾明。 [2]北齐大赦天下,改换年号为乾明。 [3]辛酉,上祀南郊。 [3]辛酉(初九),陈文帝在

  • 景公见道殣自惭无德晏子谏第八·晏婴

    景公赏赐及后宫,文绣被台榭,菽粟食凫雁;出而见殣,谓晏子曰:“此何为而死?”晏子对曰:“此餧而死。”公曰:“嘻!寡人之无德也甚矣。”对曰:“君之德着而彰,何为无德也?”景公曰:“何谓也?”对曰:“君之徳及后宫与台榭,君之玩物,衣以文绣

  • 卷三十五·王与之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订义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三十五   宋 王与之 撰典瑞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一人徒十人郑康成曰典瑞若今符玺郎○郑锷曰瑞也器也俱用玉以为之同掌于此名官特曰典瑞者盖器以礼神不忧臣

  • 卷二十五·佚名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之十五善现,汝复观何义言:即眼界若有为若无为增语非菩萨摩诃萨。即耳鼻舌身意界若有为若无为增语非菩萨摩诃萨耶。世尊,若眼界有为无为。若耳鼻舌身意界有为无为。尚毕竟不可得。性非有故。况有眼界

  • 印度之佛教无常与无我·梁启超

    佛教三法印:&ldquo;(一)诸行无常,(二)诸法无我,(三)涅磐寂静。&rdquo;什么是无常?佛说:&ldquo;凡世间一切变异法、破坏法皆无常。&rdquo;世界所有一切现象都是变异的破坏的,显而易见,地球乃至恒星系,天天在流转变迁中,再经若干千

  •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九·湛然

    天台沙门湛然述五教相中二。先明来意。次开章解释。初文中又二。初正明来意。次但圣下述开章意。初文云若弘法华至有阙者。法华前经但。当文判释于义未失。当文辨教于理易明。若弘法华须辨一期五时教相。说佛本意意在

  • 出口成章·老舍

    文艺论文集。写于1955年至1963年。1964年2月作家出版社初版。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收录了作者的《序》和文艺论文22篇。

  • 叶紫文论·叶紫

    本书收叶紫写的文艺杂感,包括编辑日记、作品序跋、作家印象、新作评论、文艺随笔之类;收作者以汤咏兰(叶紫夫人)之名出版的《现代女子书信指导》的节选;收作者最后一年(1939年)的日记,即系据北京图书馆藏作者自题为《回忆·感

  • 武宗逸史·佚名

    《武宗逸史》作者是齐秦野人。本书以明武宗朱厚照为主角,主要讲述了明武宗荒诞奇葩的一生以及和他相关的民间野史、绯闻艳事,并展现了明朝中后期百姓起义的历史。全书以明武宗朱厚照三十一年的人生历程为总纲,以刘瑾、张

  • 黄龙慧南禅师语录·九顶惠泉

    全一卷。南宋惠泉编集。系集录黄龙派宗祖黄龙慧南之语要、偈颂等。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内容首为黄龙初住于同安崇胜禅院之上堂语十一条,次为迁住归宗寺语录十三条、筠州黄檗山法语十四条、黄龙山语录十四条,并包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