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题辞

高忠宪言天下万世之心目固有渐推而愈明论久而后定者予谓如大学不必定曾子作以一引曾子曰遂谓是弟子于师之辞然则礼器亦止一引曾子内则亦一引岂此二篇亦曾氏门人所成乎且孟子七篇于颜渊或名之或字之或子之则子通称也是编乃与子说合一也大学释治国未释平天下盖天下者国之积也此国如此用人如此理财推之他国亦如是无异道也故治平条一天下字虚五国字实以为国作尔三十载前闻先师吴太易云是编又不谋而合二也至德不孤斯文尚在不意老年见此奇特太原同学弟阎若璩百诗甫识

天下之事定于一苟有二则殽而为百千亦何不可者自程朱改窜大学后乃至有十余家学者将安所适从势亦不得不仍遵古本矣语云九变复贯知言之选恕谷之谓也格物解及学规纂与人论学皆躬行心得之言非耳目剽窃者所能道也总以救静坐观空泛滥诵读之弊其足翼圣道而扶微学又何疑焉同学弟德清胡渭谨题

世道之升降在人材人材之盛衰在学术明晦呜呼学术所关一何巨也今有习斋颜先生特倡实学恕谷先生复推明而衍绎之敬闻知已久庚辰暮春携次子本良不远千里造颜先生庐请教适恕谷先生亦至喜不自禁因踵至恕谷斋见其兄弟怡怡上下得所太和在庭除间及阅所著大学辨业及学规二帙真铸人之范而指道之车也乃请学习礼乐射数以及水火诸学几二旬乃去汤阴朱敬顿首拜识

大学一篇皆言大学之道也往儒论格致一身之外至于天地鬼神舟车龙蠖皆欲穷其所以然不者又言直截顿悟矣请思大学中安有察舟车龙蠖等事乎成童入大学安能躐及天地鬼神之所以然且直截顿悟乎岂皆忘此篇是论古大学耶圣道晦极复明为之起舞仝里姻眷弟彭超顿首拜题

周孔故道如夜复旦一何快也凡有心目者试观此论尚不平乎尚或未析乎勿以门户而不返勿以愚柔而自安是所望焉武林同学弟王复礼顿首拜具

圣学失传久矣自有宋及明诸先儒辈出阐扬发明可谓不遗余力然言之不一指归莫定如格物致知为大学之始功最属肯綮而格物二字诸儒纷纷聚讼迄无成说予窃疑之春初刚主大兄告予曰格至也学习之谓也物即大学中之物格者学此而已乃恍然大悟知虚言格物与泛言格物者均无当也因谨志之不忘今读辨业学规二编辨之极其精言之极其切引之极其详证之极其明遂使圣学昭著宇宙灿若列星实而宜行确而可据津梁后学非浅鲜矣吾不禁为世道人心幸焉戊寅暮春日会稽弟维坤拜识

李子是编辩而不争故而非凿不附程朱陆王直传孔孟异哉非豪杰之士孰能为之予尝慨宋后儒者讲性命不讲经猷方幅以隘其才占毕瞑坐以柔其习自谓有得圣学而使英奇束手不能有为奸宄得以自恣而无所忌不但不及圣人之经纶且远出汉唐名臣建立之下以为何以至是今乃恍然知其于大学之道有未识而体用不全故也然则是编所关岂其细哉岂其细哉北平同学弟王源顿首拜题

予自少留意礼乐兵农诸学亦稍稍见之施行矣然未敢自信今读恕谷先生大学辨业何其先得我心欤再四披订伫见圣道之日月昭而江河流也何快如之曲阜同学弟孔尚任拜题

戊九寅月塨得陆世仪道威思辨录其一则云古者有大学之法所以教人为大学之道后世但有大学之道而无所谓大学之法故成就人材难何谓大学之法诗书礼乐是也今诗书犹十得五六然礼乐不修则学者终无持循是已先愚妄而言之矣

何文定公瑭曰儒者之学当务之为急细而言语威仪大而礼乐刑政此物之当格而不可后者也学问思辨一旦卓有所见则物格而知至矣由是而发之以诚主之以正则身可修家可齐矣至究其本原为性命而缓急先后各有次第不可紊也今曰理出于心心存则万理备吾道一贯圣人之极致也奚事外求吾恐其修齐治平之道反有所略则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于古人之道不免差矣呜呼何见之的也盖先生力躬行不尚浮言故所见高于有明一代儒者如此乃或驳其视性命为后若无与于修齐之事而专事礼乐等为本末倒置呜呼先生言物之本为性命岂视为无与欤特以性天必俟上达不可躐等耳以为倒置则孔子之教人文以礼乐不言性天亦倒置欤后儒先求上达本属倒置而反以讥人诚所谓悖者以不悻为悻也癸未阳月李塨阅明儒学案识

猜你喜欢
  提要·佚名
  六言六蔽·孔子
  春秋表记问业附録·黄道周
  卷十六·纳兰性德
  卷十六·吴澄
  卷一百五·山井鼎
  卷七十二·江永
  车舝·佚名
  卷八十四·顺治
  卷四十九·顺治
  (五)·梁漱溟
  卷九 妻下·司马光
  卷四百九十七·佚名
  卷二·佚名
  惟念品法句经第六(十有二章)·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胡德芳·唐圭璋

      水调歌   寿黄邦彦四月初八   湛湛玉清水,矗矗炼丹山。秀环侯泮,广文分得括苍仙。虞殿薰风初入。尧陛祥蓂七叶,此际庭真贤。学术瑞王国,声誉蔼人寰。   绿槐宫,丹桂殿,杏花坛。英华粲发,聊将文教布龙藩。我亦执经

  • 卷九十四·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九十四兵部主事陈焯编丁鹤年【字鹤年回回人穆尔丹官武昌因家焉鹤年遂以丁为姓其长兄吉雅摩迪音字元德次兄鄂拉实克丹字允中至正间并举进士鹤年诗典丽清醇天姿既高而学力

  • 第二回 孝妇重还·蒲松龄

    先有一个吟妇歌,歌曰: 终朝每日数他*(左口右岑),又遇着*(左口右岑)的比他狠,这一个*(左口右岑)的*(左口右岑)的紧,那一个*(左口右岑)的可才窘;上一个不*(左口右岑)你到允,只怕因着你*(左口右岑)他不肯。不说于氏受气而去,且说珊瑚听的吵闹,索

  • 潘濬陆凯传第十六·陈寿

    潘濬字承明,武陵汉寿人也。弱冠从宋仲子受学。吴书曰:濬为人聪察,对问有机理,山阳王粲见而贵异之。由是知名,为郡功曹。年未三十,荆州牧刘表辟为部江夏从事。时沙羡长赃秽不脩,濬按杀之,一郡震竦。后为湘乡令,治甚有名。刘备领

  • 卷一七二 陳紀六·司马光

      起旃蒙協洽(乙未),盡柔兆涒灘(丙申),凡二年。   高宗宣皇帝太建七年(乙未,公元五七五年)   春,正月,辛未,上祀南郊。   癸酉,周主如同州。   乙亥,左衞將軍樊毅克潼州。   齊主還鄴。   辛巳,上祀北郊。   二月,丙

  • 卷一百九十 嘉祐四年(己亥,1059)·李焘

      起仁宗嘉祐四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   秋七月丙申,太子中允王陶為監察御史裏行。初,詔中丞韓絳舉御史而限以資任,屢舉不應格。於是絳請舉裏行,以陶為之,詔可。陶辭不受,詔強之,乃就職。按景祐元年二月,中丞韓億請復置殿中

  • 卷之七百九十·佚名

    乾隆三十二年。丁亥闰七月壬辰朔谕据定长奏、湖北黄梅广济等州县。六月间雨水过多江湖陡涨。堤垸受冲。田庐间有淹浸现在亲往查勘等语。该处州县滨临江湖每遇夏秋盛涨易致浸溢此次黄梅。广济等处。被灾稍重。朕心深

  • 卷一百六十七·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六十七明 杨士奇等 撰选举宋哲宗元佑元年平章军国重事文彦博上奏曰臣闻於诗思皇多士生此王国济济多士文王以宁从古来为国治民者多士则兴乏

  • 卷三十二厘金三·冯煦

    米捐芜湖设立米捐局一所,抽收军饷、偿款两捐。皖省出产米为大宗,光绪二十一年,署江督张之洞奏设米厘局于芜湖,抽收江苏下游大胜关、大河口、泗源沟三卡。厘金。二十六年六月,巡抚王之春因练兵需饷援案,奏请抽收芜湖落地米厘

  • 卷十三 王制第五·郑玄

    司徒?六礼以节民性,明七教以兴民德,齐八政以防淫,一道德以同俗,养耆老以致孝,恤孤独以逮不足,上贤以崇德,简不肖以绌恶。(司徒,地官卿,掌邦教者。逮,及也。简,差择也。○防,本又作坊,音同。恤,辛律反。逮音代,又大计反。肖音笑。绌,敕

  • 孟子杂记卷三·陈士元

    ○校引【诸书多引孟子校其异者记之】孟轲至梁梁惠王曰叟不逺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庭将何以利吾国孟轲曰君不可以言利若是夫君欲利则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则庶人欲利上下争利国则危矣为人君仁义而已矣何以利为【史记魏世家】孟

  • 卷七·魏了翁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要义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七宋 魏了翁 撰士相见礼经亦有见君见大夫独以士相见名士相见礼第三 郑目録云于五礼属賔礼大小戴及别録皆第三 释曰郑云士以职位相亲始承挚相见释经亦有大夫及

  • 指物论·公孙龙

    【原文】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天下无指,物无可以谓物。非指者天下,而物可谓指乎?指也者,天下之所无也;物也者,天下之所有也。以天下之所有,为天下之所无,未可。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也。不可谓指者,非指也?非指者,物莫非指也。天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一·念常

      ⊙陈(都建康) 雷氏曰(陈高[栗-木+(革  月)]先文废宣后合为五主三十三年)  (丁丑) 高祖武皇帝(姓陈。讳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成下里人。受梁敬帝逊禅即位。年五十七。崩于璇玑殿。在位三年)  改

  • 卷第七·通云

    嘉兴大藏经 雪窦石奇禅师语录雪窦石奇禅师语录卷第七嗣法门人行正等编录机缘上僧问。没奈何时如何。师云。山僧更没奈何。云。争奈目前何。师云。目前是甚么。云。推不向前。约不退后。师云。何不礼拜。僧礼拜师便

  • 第八 伽陀集·佚名

    一以衣覆于一肩而合掌,如愿求,汝[优波离]为何来此?两种律制,于布萨诵出,有多少学处?彼于多少城市制之耶?汝之质问是贤善,汝如理遍问,我(佛)尽善巧实为汝说示。两种律制,于布萨读诵,有三百五十,彼等制立于七城市。制立于何处之七城市耶

  • 建康集·叶梦得

    一作《石林居士建康集》。诗文别集。宋叶梦得(号石林居士)著。八卷。其著述,《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石林总集》一百卷《年谱》一卷;《石林建康集》十卷;《石林审是集》八卷。今《总集》及《审是集》俱不传,唯《建康

  • 左氏博议·吕祖谦

    二十五卷。宋吕祖谦撰。此书又名《东莱左氏博议》或《东莱博议》。据吕氏《自序》,此书是其居东阳之武川时,与从学者议论《左传》之语及课试之文,“予思有以佐其笔端,乃取《左氏》书理乱得失之迹,疏其说于下,旬储月积,浸就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