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钦定四库全书     子部十

刘子         杂家类一【杂学之属】提要

【臣】等谨案刘子十卷隋志不着録唐志作梁刘勰撰陈振孙书録解题晁公武读书志俱据唐播州録事参军袁孝政序作北齐刘昼撰宋史艺文志亦作刘昼自明以来刋本不载孝政注亦不载其序惟陈氏载其序略曰昼伤已不遇天下陵迟播迁江表故作此书时人莫知谓为刘勰刘歆刘孝标作云云不知所据何书故陈氏以为终不知昼为何代人按梁通事舍人刘勰史惟称其撰文心雕龙五十篇不云更有别书且文心雕龙乐府篇称涂山歌於候人始为南音有娀謡乎飞燕始为北声夏甲叹於东阳东音以发殷整思于西河西音以兴此书辨乐篇称夏甲作破斧之歌始为东音与勰说合其称殷辛作靡靡之乐始为北音则与勰说迥异必不出于一人又史称勰长於佛理尝定东林寺经藏後出家改名慧地此书末篇乃归心道教与勰志趣迥殊白云霁道藏目録亦收之太元部无字号中其非奉佛者明甚近本仍刋刘勰殊为失考至刘孝标之说南史梁书俱无明文未足为据刘歆之说则激通篇称班超愤而习武卒建西域之绩其说可不攻而破矣惟北齐刘昼字孔昭渤海阜城人名见北史儒林传然未尝播迁江表与孝政之序不符传称昼孤贫爱学恣意披览昼夜不息举秀才不第乃恨不学属文方复缀缉词藻言甚古拙与此书之缛丽轻蒨亦不合又称求秀才十年不得乃发愤撰高才不遇传孝昭时出诣晋阳上书言亦切直而多非世要终不见收乃编録所上之书为帝道河清中又着金箱璧言以指机政之不良亦不云有此书岂孝政所指又别一刘昼欤观其书末九流一篇所指得失皆与隋书经籍志子部所论相同使隋志袭用其说不应反不録其书使其剽袭隋志则贞观以後人作矣或袁孝政采掇诸子之言自为此书而自注之又恍惚其着书之人使後世莫究诘亦未可知也然刘勰之名今既确知其非自当刋正刘昼之名则介在疑似之间难以确断姑仍晁氏陈氏二家之目题昼之名而附着抵牾如右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校官【臣】陆费墀

猜你喜欢
  下经丰传卷六·孔颖达
  东溪日谈録卷三·周琦
  后生可畏·孔子
  第十五章 36·辜鸿铭
  尚书考异卷一·梅鷟
  第22章·老子
  书传卷十一·苏轼
  卷三·吴廷华
  卷十五·乾隆
  卷一百一十三(北梁沙门释道龚译)·佚名
  诣菩提场品第十九·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三·唐慧琳
  卷第二十六·李遵勖
  在仰光与宇顶宇爱貌宇峇汉谈话·太虚
  佛地经论卷第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十五·彭定求

        卷15_1 【郊庙歌辞·让皇帝庙乐章·迎神】李舒   皇矣天宗,德先王季。因心则友,克让以位。   爰命有司,式遵前志。神其降灵,昭飨祀事。   卷15_2 【郊庙歌辞·让皇帝庙乐章·奠币】李舒   惟帝时若,去而

  • 巻八·刘履

    钦定四库全书风雅翼卷八元 刘履 编选诗补注八齐梁诗谢朓【他雕士了二反】字晖宋仆射景仁之从孙少有美名齐随王子隆镇荆州以为文学未防求还都除新安王记室寻兼尚书殿中郎宣城王鸾辅政以为骠骑谘议掌中书诏诰转中书

  • 卷九十九·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九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晩唐二十六 刘得仁 夏夜会同人 沈沈清暑夕星斗俨虚空?帻栖禽下烹茶玉漏中形骸忘己久偃仰趣无穷自汲泉来漱微开密筱风 和厉玄侍御题户

  • 卷二百三十七·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三十七仙观类五言古和鲍常侍龙川馆     【梁】元 帝珍台接闲馆迢逓山之旁多解三真术俱善四明方玉题书仙篆金牓烛神光桂影侵檐进藤枝绕槛长苔衣随溜转梅气入风香游匡山简寂

  • 卷八百五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五十二司马承祯司马承祯字子徵河内人好学工篆隶居天台紫霄峰则天睿宗明皇累召见问道术後居王屋山卒赠真一先生诗一首荅宋之问时既暮兮节欲春山林寂兮怀幽人登奇峰兮望白云怅缅?兮象欲纷

  • 巻十二·文珦

    宋 释文珦 撰七言絶句云泉吟此心长是爱云泉平澹相亲六十年纵使流归沧海去清声祗在屋头边落花昨日名园锦万丛一宵风雨树头空浮华往往皆如此谁不看花似梦中嵗晚自沙溪买舟归社桥酬李秋崖送别韵嵗暮溪头欲雪天思归频问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二·佚名

    正德二年十一月庚子朔钦天监进正德三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遂赐文武群臣颁行天下○辛丑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焦芳既得诰赠三代自陈前此讲读有劳父母没时官未及三品不获祭葬乞特赐以光泉壤诏有司如式

  • 四十 曹寅奏陈清黄交涨河水甚大摺·佚名

    康熙四十四年七月初一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今年清、黄交涨,河水甚大,较之往年,大水微逊。目下已退数尺,沿江圩田虽淹,山田大熟,亦系收成之年。 臣蒙恩高厚,惟有实心办事,以效犬马。近因勤于割引,而江广各处盐

  • 第三十五册 天命七年二月·佚名

    第三十五册 天命七年二月二月初四日,汗谕都堂曰:&ldquo;汗往山海关处看得十三山至大凌河、小凌河、松山、杏山和塔山,皆被抢夺焚毁。至塔山时,有一骑马人、一步行者,先后自山海关逃来,并告称前屯卫、宁运卫皆被抢夺焚毁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纪昀

    元纪 【六】成宗 【一】○成宗一成宗皇帝讳特穆尔世祖之孙太子珍戬第三子也母鸿吉哩氏至元二十二年太子薨二十五年世祖命帝讨叛王哈坦削平辽左诸部 三十年受皇太子宝抚军北边明年甲午春正月世祖崩诸王大臣遣使如军中

  • 姚希孟传·张廷玉

    姚希孟,字孟长,吴县人。出生十个月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文氏立志养育他。年纪稍大点,与舅舅文震孟同学,同时享有名气。考中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进士,改任庶吉士。座主韩火广、馆师刘一火景器重他。韩、刘两人一起执政,遇上大事

  • 第二节 南方诸国·吕思勉

    唐中叶后,中原虽云扰攘,南方则尚称安靖,惟五溪稍有波荡耳。开元十二年(724年),五溪首领覃行璋反,遣杨思勖讨平之。德宗时,溪州向子琪又反,黔州刺史郗士美讨平之。元和六年(811年),辰、溆州首领张伯靖反。辰州见第二章第七节。溆州

  • 外篇·王夫之

      绘太极图,无已而绘一圆圈尔,非有匡郭也。如绘珠之与绘环无以异,实则珠环悬殊矣。珠无中边之别,太极虽虚而理气充凝,亦无内外虚实之异。从来说者,竟作圆圈,围二殊五行于中;悖矣。此理气遇方则方,遇圆则圆,或大或小,絪缊变化,初

  • 提要·戴溪

    【臣】等谨案春秋讲义四卷宋戴溪撰溪有续吕氏家塾读诗记已著录开禧中溪为资善堂说书累转太子詹事景献太子命类易诗书春秋论语孟子通鉴各为説以进此即其春秋说也书中如有齐襄迫纪侯去国为托复雠以欺诸侯以秦与楚灭庸为

  •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九·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四意断品第二十六之余世尊告阿难曰。汝今授舍利弗舍利来。阿难对曰。如是。世尊。是时。阿难即授舍利在世尊手。尔时。世尊手执舍利已。告诸比丘。今此是舍利弗比丘舍利。智慧聪明高才之智

  • 称叹如来品第二·佚名

    今欲昇清虚,翔佛无外法。適欲称发言,心为之沈疑。吾心之羽翮,势弱不能强。佛之空无慧,包博虚空外。假令有力士,尽力射虚空。箭行过劫数,不能至空际。若干贤圣明,於佛大空慧。以无量辩才,不叹尽佛德。已度苦海岸,枯竭爱欲河。塞

  • 金刚经校勘记·江味农

    此本一依炖煌石室唐人写经。而柳公权所书,即石室藏经之一。久有影印本行世。可以覆按。故校勘记中,首列柳书。次列参校诸本。兹将所据各本名目,及有无单行本流通,一一详载于校勘记前。以便检校。柳书 经后题云:长庆四年四

  • 发菩提心经论·世亲

    凡二卷。天亲著,鸠摩罗什译。全称发菩提心经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共分十二章。内容系就发菩提心而论,据大乘经论、小乘阿毗达磨论书,而详细注释、分类,并说明法数。劝发品第一。发心品第二。愿誓品第三。檀那波罗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