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书经疑贯通卷八

元 王充耘 撰

中庸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孟子曰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程子曰忠者天道恕者人道思孟以诚者言天道而程子以忠言之以诚之思诚言人道而程子又以恕言之何也程子又曰此与违道不逺异者动以天尔又兼忠恕以言天道何也

天道人道之言本于中庸孟子述中庸之言而程子又仿中庸以立言者也盖天者出于自然人者由于用力以诚者与诚之者对言则诚者自然故为天道诚之者用力故为人道以忠与恕对言则忠者尽己而无妄故为天道恕者推己以及物故为人道以圣人之忠恕与学者之忠恕对言则圣人之忠恕出于自然故云动以天学者之忠恕本于用力故云动以人大抵自然者皆可以言天道用力者皆可以言人道

中庸曰三者天下之达德所以行之者一也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言生知学知困知曰及其知之一也言安行利行勉强而行曰及其成功一也所谓一者同欤异欤

前言所以行之者一则所谓一者诚一之义后言及其成功及其知之一也则一又为齐同之义其言一也虽同而所谓一之防则异

中庸曰力行近乎仁论语曰刚毅木讷近仁孟子曰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其言近不同何欤

力行以为学言刚毅木讷以质言强恕而行以事言其所指虽不同其近仁则一也

中庸二十章言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二十九章又曰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知天知人其防何欤

因事亲而言知人则所谓人者指贤者言因知人而言知天则所谓天者专指亲亲尊贤降杀之理言后章所谓知天知人则专指天人之理而言尔

中庸二十章首言思脩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章末反身不诚不顺乎亲而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或言脩身必先事亲或言顺亲必先诚身其先后不同何欤或泝而至于知天知人或泝而至于明善其言各异又何欤

诚身与脩身不同顺亲与事亲亦异脩与事自用功处言顺与诚自效验处言究用力之始则必先尽亲亲之仁而后足以脩其身泝成功之由则凡己之爱敬一出于真实无妄而后足以顺乎亲事亲溯而至于知天知人所以知其理诚身溯而至于明善亦所以明其理盖理出于天而具于人无非至善所谓明者明乎此而已所谓知者亦知乎此而已

中庸言知者过之贤者过之先儒谓知者知之过贤者行之过论语言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先儒曰狂者知之过狷者行之过然则狂者其知者欤狷者其贤者欤

道以中庸为至而知者过之以其深求隐僻之理务欲知人之所不必知伤于凿而非所以为中庸也贤者过之以其过为诡异之行欲行人之不能行沦于怪而亦非所以为中庸也若狂狷者则异于是狂者志愿太髙而行不揜是其所行不及乎其所知故以为知之过然非知者之过也狷者知未及而守有余是其所知不及乎其所行故以为行之过然非贤者之过也然圣贤之取狷者亦取其能有所不为盖能守者耳非过于行者也

中庸言知者过之愚者不及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论语言师也过商也不及先儒谓贤知之过虽若胜于愚不肖之不及然其失中一也然则师其贤知商其愚不肖欤

道以中庸为至而人之资禀鲜有不偏贤知者必失之太过愚不肖者必失之不及子张之在圣门每好为过髙是固贤知者之流子夏每失于不及是固愚不肖者之类然中庸泛言人品有此三等自未尝学问者而言若子张子夏得圣人为之依归抑其过引其不及岂终为贤知愚不肖者哉

中庸言脩身以道则曰仁者人也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又曰仁人心也所谓仁者同欤异欤中庸则以仁者人也对义者宜也言孟子又以人心对人路言中庸既曰脩道以仁而孟子又曰合而言之道也抑有说欤

中庸因论道而及于仁孟子因言仁而及于道其实仁即所以为道道即所以为仁但谓之仁者人也则以人为仁之训谓之仁也者人也则以人之身对仁之理此为小不同耳以人训仁见仁即人所以为人之理以心言仁又以见此理不外乎心而其所以为仁则固未尝有异也中庸训其名义则以仁训人而宜训义孟子论其切于人身则以义为人路而仁为人心言有所主也孟子泛论其理则人与仁合而为道中庸论其行事则脩身必始于行仁要之仁与道其名义虽各不同贯而通之其理未尝不一

笃恭而天下平者乃圣德自然之应中庸之极功也樊迟问仁章谓推而达之则笃恭而天下平子路问君子章谓脩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二章之防不同先儒皆以笃恭而天下平言何也

笃恭本乎吾身而治平之效见于天下此固非圣人不能然论其本则居处之恭脩己之敬其与笃恭之恭亦何以异哉能推而达之固可以平天下

中庸言君子之道费而隐章内专言费而不及隐正以隐在费之中至十六章又兼费隐而言然则费之外别有所谓隐欤

道无不在而无形声之可验故云君子之道费而隐而又引鬼神以明之鬼神视不见而听不闻谓之隐可也然体物如在所以见其为费虽体物而不可遗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然实未尝有声之可闻有形之可覩则固未尝不隐也谓之费而隐者葢如此而何尝谓费之外别有隐乎

中庸曰成己仁也成物知也孟子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先儒谓学不厌所以成己教不倦所以成物一则成己属仁而成物属知一则成物属仁而成己属智不同何欤

成德以仁为先进学以智为先然二者又各有所重而有賔主之分不但为成德入德之殊而已

中庸首言性道教其下即以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言而遗性教至二十一章则止言性教而不及道何欤十六章之章句则曰此前三章以其费之小者言此后三章以其费之大者言此章兼费隐包小大而言至二十章则曰包费隐兼小大以终十二章之意小大费隐以道之体用言也性之与教岂无小大费隐而何以不言欤曰兼曰包其义复不同又何欤

中庸为传道之书故一篇之中专以道为主性为道之大原本于天者也教为道之形着成于人者也故首章言性道教而其下专言道性教不外乎道也二十一章言性教而不言道以道不外乎性教也盖性而有此道者圣人也由教而入道者贤人也道无不包语大语小无不在而不可以形迹求故曰费而隐性妙于无形不可以言费教着于有迹不可以言隐此道所以言费隐小大而性教不可以费隐小大言也对举而并言之则曰兼举此以该彼则曰包十六章言费言隐而不言小大故曰兼费隐包小大二十章言小大而不言费隐故曰包费隐兼小大

中庸二十章言三知三行三近先儒曰生知安行者知也学知利行者仁也困知勉行者勇也又言三知为知三行为仁三近者勇之次也三知为知困知亦知也三行为仁勉行亦仁也于好学止言近知力行止言近仁困知勉行何以异于力行欤既曰困知勉行者勇也又言三近为勇之次好学力行果不及于困知勉行者欤困知为知勉行为仁而又谓之勇何也且好学既近知力行既近仁又皆以为勇之次又何欤

中庸之道非知无以知之非仁无以行之非勇无以强之故知仁勇三者所以造道而成德者也以其分而言则知者属知行者属仁所以造乎知行之极者为勇又以其等而言则生知安行者既为生知自能安行所重在于知而为知学知利行者既为学知必须力行所重在于行而为仁困而知勉而行知行各须致力所以为勇要知生而知之者知也学知者不及于生知近乎知而已安而行之者仁也利行者不及于安行近乎仁而已生知安行者勇也学知利行者耻不及于生知安行困知勉行者耻不及于学知利行近乎勇者也虽近乎知是亦知之属则谓困知为知亦可也虽近乎仁是亦仁之属则谓勉行为仁亦可也而非以为好学不逮于困知而力行不及于勉行也知仁兼至者为勇则近知近仁者为勇之次亦宜矣

中庸十二章曰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先儒谓此一节子思吃为人处活泼泼地又曰与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同活泼泼地何欤谢氏又引夫子与防之意何欤

道无不包而无迹可见然因其有形之粗足以得其无形之妙是故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其飞其跃是孰使之然哉飞与跃可见而所以飞所以跃者不可见然即其可见者观之而不可见者已了然于心目之间矣故程子以为此子思吃为人处活泼泼地者此譬之孟子之论气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第言用力之方而不言气得其养之效然其所不言者已跃然于心目之间矣夫子与防亦以防之所言者童冠风雩咏归之乐耳而其胷次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自见于言外其与子思鸢飞鱼跃之意何以异哉不必泥其言之异同但能即其所已言而得其所不言则思过半矣

中庸二十一章曰诚者天之道是诚与道为一二十五章曰诚者自成道自道又分诚与道为二何欤十六章鬼神之德曰诚之不可揜是诚与鬼神为一至二十四章曰至诚如神又分诚与鬼神为二何欤【原缺】

中庸十二章言君子之道费而隐二十七章言大哉圣人之道其下皆言大无不包小无不贯而一以为君子之道一以为圣人之道何欤且前章及其至也虽圣人有所不知不能后章继之以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然则君子之道圣人有所不能尽而圣人之道君子反能之何欤

详味此书之防前章泛以道之在天下者言之乃众人所公共故云君子之道明君子而后能中庸小人则反之矣后章则自成德而言乃君子能体此道于身大无不包小无不备而可以为圣人矣故云圣人之道是故极其远大而言则发育万物以圣人体道之至而能使万物遂其生其峻极于天以圣人有道而能使天地安其所也是其大也何所不至自其近小言之则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皆充足有余葢圣人动容周旋中礼无少欠缺是其小也何莫不有此所谓大小皆自道有于身者言非前章泛言大小莫不有道之比也是故泛言道在天下无不有则圣人或有所不能尽若圣人以身体道大小各极其至则君子亦可以企而及之盖言学圣之事也故继以君子尊德性道问学之条目

猜你喜欢
  序·戴震
  卷五十二·湛若水
  四书通旨目録·朱公迁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孔子
  卷四十·程公说
  卷十七·李廉
  第十二章 4·辜鸿铭
  卷七十·程川
  卷四十·高闶
  卷一·高闶
  目录·杨复
  第21章 杂记下·戴圣
  卷七·王引之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朱棣
  卷第十一·道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东堂词·毛滂

    一落索月下风前花畔,此情不浅。欲留风月守花枝,却不道、而今远。樯外鹭飞沙晚,烟斜雨短。青山只管一重重,向东下、遮人眼。七娘子山屏雾帐玲珑碧。更绮窗、临水新凉入。雨短烟长,柳桥萧瑟。这番一日凉一日。离多绿鬓多时白

  • 甲集第四之中·钱谦益

    高太史启《缶鸣集五言今体一百八首、七言今体五十首、五言绝句六【咏夏冰】寒收疑冻井,晚荐纳凉宫。抱洁存天质,销炎夺化工。气蒸金碗润,色映玉盘空。弱藻含犹在,纤尘隔未通。非山宁可倚,是水复当融。

  • 卷一百九十九·徐世昌

    神一神一,字荆隐,一字龙隐,华亭人。原名淑吉,字美南,明吏部考功司郎中夏允彝长女,嘉定侯洵室。有《龙隐遗草》。悼亡萧萧鉴玄夜,幽室生微凉。眷言念君子,沈痛迫中肠。音徽日以杳,翰墨犹芬芳。灵帷空萧条,斋奠直

  • 卷八百三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三十贯休闻徵四处士一诏羣公起移山四海闻因知丈夫事须佐圣明君白酒全倾瓮蒲轮半载云从兹居谏署笔砚几人焚送友人下第游边失意穷边去孤城值晩春黑山霞不赤白日鬼随人角咽边风紧沙昏碛月新

  • 第三回 喜成佳偶·蒲松龄

    且不说文箫日日思想,单表彩鸾领了娘娘令旨,一路寻思,这借书是男子做的,怎么叫我去取,我待怎么样借法?一行寻思着,巳到了栖贤山。 [劈破玉]每日家不离娘娘左右,忽叫俺向凡间露面出头,这意思好叫人参想不透。人生面不熟,见了人先

  • 卷十七·许及之

    钦定四库全书 涉斋集卷十七      宋 许纶 撰七言絶句 车行诗 稳如江海迎潮上险似虚空逐电行纵使中原平似掌我车只作不平鸣 陈留道中 雍丘纡路到陈留积雨弥漫涨畎畴道左流民形似鬼能无百里为分忧 灵璧道傍石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六·徐乾学

    宋纪一百六【起着雍涒滩正月尽屠维作噩三月凡一年有三月】髙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徳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建炎二年春正月丙戌朔帝在扬州 金尼玛哈谍知邓州将为行在所令宁珠可急攻之知州范致虚遁安抚使刘汲分兵守要害自以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五十四·陈厚耀

    曹史曹叔世家曹叔振铎者周武王弟也武王已克殷纣封叔振铎于曹叔振铎卒子太伯脾立太伯卒子仲君平立仲君平卒子宫伯侯立宫伯侯卒子孝伯云立孝伯云卒子夷伯喜立夷伯二十三年周厉王奔于彘三十年卒弟幽伯彊立幽伯九年弟苏杀

  • 一○○三 军机大臣奏夹签进呈全书内圣祖申谕阿哥挞辱大臣侍卫一条片·佚名

    一○○三 军机大臣奏夹签进呈全书内圣祖申谕阿哥挞辱大臣侍卫一条片乾隆四十八年十一月十六日臣等遵旨于四库全书内,恭查圣祖仁皇帝圣训申谕阿哥挞辱大臣侍卫一条,谨夹签进呈。谨奏。(军机处上谕档)

  • 韩果传·令狐德棻

    韩果字阿六拔,代州武川人。从小就勇猛雄杰,善于骑马射箭。贺拔岳西征时,让他随侍左右。进攻万俟丑奴及其党羽,转战数十次,全部取胜。他体力过人,穿着甲胄,手持兵器,翻山越岭,如走平地。即使连续跋涉数十天、上百天,也不感到疲倦

  • 武宗本纪·张廷玉

    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名叫朱厚照,孝宗长子。其母孝康敬皇后。弘治五年(1492),立为皇太子。厚照天性聪颖,好骑马射箭。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孝宗死。十八日,朱厚照即皇帝位。以明年为正德元年,大赦天

  • 礼记析疑卷四十四·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乡饮酒义郑注乡大夫饮国中贤者乡宜作卿周官乡大夫兴贤能之后退以乡射之礼五物询众庶乃所以终前事为后举张本不得为饮国中贤者尹吉甫饮御诸友而张仲在焉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以路堵父为客是为卿大夫

  •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四·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四摄决择分中闻所成慧地如是已说无心地决择。闻所成慧地决择我今当说。谓由五处观察所归乃可归依。一由身业清净故。二由语业清净故。三由意业清净故。四由于诸有情起大悲故。五由

  • 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序·佚名

    终南山丰德寺律师道宣撰  观夫。法王利见。权巧殊途或声光动人。或开智摄物。立仪列相兴像。设之机缘。聚砂涂香表乘。时之净养。斯德有归。可略言也。有师子庄严王菩萨者。学周八藏。智越五乘。籍胜报而开教端。寄

  • 金薤琳琅·都穆

    二十卷。著录。明代都穆撰。穆(1458—1525年),字玄敬,吴县(今属江苏)人。弘治己末进士,援工部主事,历礼部郎中,加太仆少卿。一生好学不辍,搜访金石遗文。是编取金石文字,搜集编次,各为辨证;计周刻二、秦刻六,汉刻二十三、隋刻

  • 重订三字经·章太炎

    《三字经》世传为宋代著名学者王应麟所著,千百年来,相沿作为启蒙教材之一.明清两代续有增补.降及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以此书"所举人事部类,其切者犹有未具",1928年季春重为增订,"其所增者三分之一,更定者亦百分之

  • 痧疹辑要·叶霖

    以“痧疹”为名,为记述小儿麻疹的专著,但不少地方亦每痘疹并论,且引进西医新知。这一时期对麻疹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防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 金雀记·无心子

    传奇剧本。明无心子作。二卷三十出。叙晋时潘岳貌美,每出,妇人必投之以果。元宵灯市,井王孙之女文鸾遇潘岳,以一对金雀投之。井王孙为女择婿,甚爱潘岳诗,以女许之。潘岳以金雀为聘礼,两人成亲。后潘岳往河东谋职,临别,两人各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