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五十二    明 湛若水 撰

正朝廷下

汉桓帝延熹八年李膺复拜司隶校尉时小黄门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畏膺威严逃还京师匿于兄家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吏卒破柱取朔赴雒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不敢出宫省帝恠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时朝廷日乱纲纪頽弛而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云

臣若水通曰桓帝之时朝廷不正甚矣由权横猖獗纲纪頽弛之所致也李膺之威望诛贪残于合柱中朝纲为之一肃然不旋踵党祸兴朝纲至于扫地岂非天哉

晋惠帝元康四年司隶校尉傅咸上言货赂流行所宜深絶时朝政寛弛权豪放恣咸奏免河南尹澹等官京师肃然

臣若水通曰晋惠以暗弱之资行寛纵之政朝纲大紊堂陛頽毁矣傅咸持风裁而京师肃然朝廷一正其弛其张在人而已矣傅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

晋成帝咸和元年司徒王导称疾不朝而私送郄鉴卞壸奏导亏法从私无大臣之节请免官虽事寝不行举朝惮之时贵游子弟多慕王澄谢鲲为放达壸厉色于朝曰悖礼伤敎罪莫大焉中朝倾覆实由于此欲奏推之

臣若水通曰为国以礼礼者国之桢榦也故礼达而朝廷尊矣晋之中朝倾覆皆王谢放弃礼法之疚也然则后之人君欲正朝廷以立国者舍礼何以哉壸不畏强御言人之所不敢言忠义之气与日月争光矣

晋穆帝永和二年都乡文穆公何充有器局临朝正色以社稷为己任所选用皆以功効不私亲旧

臣若水通曰朝廷以有人而尊也晋室不纲臣之不职矣若何充者其羣鸟之孤鳯欤临朝正色社稷自任选用功能朝纲为之一振伟哉

晋穆帝升平四年燕太原王恪虽综大任而朝廷之礼兢兢严谨每事必与司徒评议之未尝专决

臣若水通曰朝廷之礼率由权豪壊之也慕容恪当国家危疑之秋而能谨礼法愽询公议可谓能尊朝廷以安社稷矣

陈宣帝太建九年梁主入朝于邺自秦兼天下无朝觐之礼至是始命有司草具其事致积致饩设九傧九介受享于庙三公三孤六卿致食劳宾还防致享皆如古礼

臣若水通曰邺后周之都周平齐故梁朝于周也积者每积有牢礼米禾刍薪也饩者腥牲也五代志曰梁主之朝周入畿大冢宰命有司致积其饩五牢米九十筥醯醢各三十五瓮酒十八壶米禾各五十车薪刍各百车既至大司空设九傧以致馆梁王束帛乘马设九介以待之礼成而出明日王朝受享于庙既致享大冢宰又命公一人冕乘车陈九傧以束帛乘马致食于宾及宾之从各有差致食讫又命公一人弁服乘车执防设九傧以劳宾王设九介迎于门外明日朝服乘车还防于公公皮弁迎于大门授防授防并于堂之中楹又明日王朝服设九介乗车以见于公事毕公致享明日三孤一人又执防劳于梁王明日王还防又明日王见三孤如三公明日卿一人又执防劳王王见卿又如三孤于是三公三孤六卿又各饩賔并属官之长为使牢米束帛同三公臣谓君臣之相觐古之制也封建废而朝觐之礼亡矣周主因梁之朝慨然复古礼之盛其亦旷世之一快覩也周之朝廷于是益尊矣

唐太宗贞观十年魏王泰有宠于上或言三品以上多轻视魏王上怒引三品以上作色让之曰隋文帝时一品以下皆为诸王所颠踬彼岂非天子儿邪朕但不听诸子纵横尔闻三品以上皆轻之我若纵之岂不能折辱公辈乎房龄等皆惶惧流汗拜谢魏征独正色曰臣窃计当今羣臣必无敢轻魏王者在礼臣子一也春秋王人虽微序于诸侯之上三品以上皆公卿陛下所尊礼若纪纲大壊固所不论圣明在上魏王必无顿辱羣臣之理隋文帝骄其诸子使多行无礼卒皆夷防又足法乎上恱曰理到之语不得不服朕以私爱忘公义向者之忿自谓不疑及闻征言方知理屈人主发言何得容易乎

臣若水通曰朝纲之弛自亲贵始也太宗爱宠魏王而怒及羣臣朝廷不正之渐矣向微魏征引春秋倡大义尊王人振朝纲则贞观之治不足观也巳传曰体统正而朝廷尊其斯之谓乎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十二月言事者多请帝亲览表奏以防壅蔽帝以问魏征对曰斯人不知大体必使陛下一一亲之岂唯庙堂州县之事亦当亲之矣

臣若水通曰先正有言论治者贵识体所谓体者朝廷上下之礼也元首明股肱良则庶事康是之谓朝廷正矣元首丛脞股肱惰则万事隳是之谓朝廷不正矣魏征一言而太宗乃悟此其所以成贞观之治也欤

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帝尝临朝谓侍臣曰朕为天子常兼将相之事给事中张行成退而上书以为禹不矜伐而天下莫与之争陛下拨乱反正羣臣诚不足望清光然不必临朝言之以万乘之尊乃与羣臣校功争能臣窃为陛下不取帝甚善之

臣若水通曰人主之责在任将相将相得而朝廷尊矣太宗以天子之尊乃欲兼行将相之事而犹矜巳以夸人与羣臣校功争能矣自卑孰甚焉张行成一言而朝廷之体尊其亦得尊主之道者欤

唐肃宗至德元载塞上精兵皆选入讨贼惟余老弱守边文武官不满三十人披草莱立朝廷制度草创武人骄慢大将管崇嗣在朝堂背阙而坐言笑自若时监察御史李勉奏弹之系于有司上特原之叹曰吾有李勉朝廷始尊

臣若水通曰武臣骄慢背阙坐笑是不知有朝廷之尊矣御史李勉声其罪以正体统而朝廷始尊此肃宗之所以归功于勉也虽然人君不能自尊而赖臣下以尊之亦可悲矣然则自尊之道在正心以正朝廷君人者不可不知

唐穆宗长庆元年冬十月裴度上表极陈朋比奸蠧之状以为逆竖搆乱震惊山东奸臣作朋挠败国政陛下欲扫荡幽镇先宜肃清朝廷

臣若水通曰先正有言朝廷者天下之本未有朝廷不正而可以正天下者也裴度谓陛下欲扫荡幽镇先宜肃清朝廷可谓得正朝廷以正百官之体矣有天下者其知所务哉

唐文宗太和二年春三月己夘上亲策制举人贤良方正昌平刘蕡对防其畧曰陛下将杜簒弑之渐则居正位而近正人逺刀锯之贱亲骨鲠之直辅相得以专其任庶职得以守其官奈何以防近五六人总天下之大政祸稔萧墙奸生帷幄臣恐曹节侯览复生于今日又曰威柄陵夷藩臣跋扈或有不达人臣之节首乱者以安君为名不究春秋之微称兵者以逐恶为义则政刑不由乎天子征伐必自于诸侯

臣若水通曰唐之季叶内竖弑立藩臣称兵始于朝廷之不正而纪纲废壊也刘蕡以布衣发愤一言切中时病可以为社稷之臣矣乃弃而不取胡寅所谓违天理逆人心者是也何以为朝廷哉

后唐明宗天成二年呉马军都指挥使柴再用戎服入朝御史弹之再用恃功不服侍中徐知诰阳于便殿误通起居退而自劾呉王优诏不问知诰固请夺一月俸由是中外肃然

臣若水通曰五代之世人臣恃功骄恣者良由朝廷不正而纪纲法度之不立尔知诰自劾而中外肃然所谓朝廷正而百官万民莫敢不正矣

陆防奏议曰风化之大礼让为先礼让之行朝廷为首朝廷者万方之所宗仰羣士之所楷范观而效焉必有甚者是以朝廷好礼则俗尚恭敬朝廷尊让则时耻贪竞朝廷有失容之慢则凌暴之弊播于人朝廷有动色之争则攻鬬之祸流于下圣王知其然也故选建贤德以为公卿使人具瞻不谕而化

臣若水通曰朝廷四方之极不可以不正也故体统正而朝廷尊天下化服以德宗之猜疑则朝廷何由而崇尊百官何由而承式诸侯固将以解体四方由之而起衅礼让风化之効胡可得也防之言德宗不能用至今而始验也惜哉

宋神宗熈宁三年文彦愽久居枢密以王安石多变旧典言于神宗曰朝廷行事务合人心宜兼采众论以静重为先陛下励精求治而人心未安盖更张之过也臣若水通曰镇之以静重兼之于众论恊之于人心则朝廷正矣朝廷正则政出于一而天下治矣文彦愽老成忠厚之论足以破纷更乱政之惑矣惜乎神宗之心溺于功利之说而不知大不利者在朝廷尔

宋哲宗元祐六年二月以刘摰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苏辙为尚书右丞王岩叟签书枢密院事辙除命既下右司谏杨康国奏曰辙之兄弟谓其无文学则非也蹈道则未也其学乃学为仪秦者也其文率务驰骋好作为纵横捭阖无安静理陛下若恱苏辙文学而用之不疑是又用一安石也辙以文学自负而刚狠好胜则与安石无异不报岩叟居言职五年正谏无隠及拜签枢密谢因进曰太后听政以来纳谏从善务合人心所以朝廷清明天下安静愿信之勿疑守之勿失复进言于帝曰陛下今日圣学当深辨邪正正人在朝则朝廷安邪人一进便有不安之象非谓一夫能然盖其类应之者众上下蔽不觉养成祸胎尔又曰或闻有以君子小人参用之说告陛下者不知果有之否此乃深悮陛下也自古君子小人无参用之理圣人但云君子在内小人在外则泰君子在外小人在内则否小人既进君子必引类而去若君子与小人竞进则危亡之基也两宫深然之

臣若水通曰朝廷之正不正由于用人之邪正尔故一苏辙立朝则朝廷不正何也不正之类将从之也一王岩叟立朝则朝廷正何也正人之类将从之也所谓正不正之分岂有他哉于心术焉见之也四防之于十六相其才华孰能辨之哉后之人主欲尊朝廷者当慎于邪正之择而勿贪人之文采焉可也

宋儒程頥上英宗书云朝廷纪纲汗漫离散莫可总摄本源如此治将安出

臣若水通曰朝廷之正在纪纲而已矣纪纲者何君臣父子是也礼曰圣人作为君臣父子以为纪纲纪纲既正天下自定是故纪纲壊不足以言朝廷矣程頥此言诚知治国家天下之大要也爲人君者其慎之哉

范祖禹曰朝廷者四方之极也非至公无以絶天下之私非至正无以止天下之邪人君一不正其心则无以正万事茍以术御下是自行诈也何以禁臣下之欺乎是以术行而欺愈多知用而心愈劳盖以诈胜诈未有能相一者也

臣若水通曰朝廷何以为四方之极也四方之所取正焉者也故在公正而已矣人君之道如天运于上一正以胜百邪一公以絶天下之私故孟子曰君正莫不正茍以诈术御下已自不正矣何以正朝廷而示天下之正乎

朱熹曰发号施令羣听不疑进贤退奸众志咸服纪纲得以振肃而无侵挠之患政事得以修明而无阿私之失此所以朝廷百官六军万民无敢不出于正而治道毕矣

臣若水通曰朱熹之言盖本于董仲舒正朝廷以正百官万民之意然非无其本也其要系于君心焉而已尔君心正则万化随之然其所以得此心之正者岂有他哉敬而已矣敬则天理日明人欲日消而凡施为注措皆当于义而无愆也太平之治岂不可坐而致哉

国朝礼部奏定百官常朝班次及奏事等礼仪太祖皇帝谓中书省臣曰朝廷之礼所以辨上下正名分不以贱加贵不以卑逾尊百官在列班序有伦奏对雍容不失其度非惟朝廷之尊抑亦天下四方瞻仰所在也今文武百官朝叅奏事有未闲礼仪者是礼法不严于殿陛何以肃朝廷乎自今凡新任官及诸武臣礼仪有不闲习者令侍仪司官日于午门外演习之且命御史二人监视有不如仪者纠举之百官入朝失仪者亦纠举如律

臣若水通曰朝廷之礼主于严君臣之分主于敬若无严敬则上下不辨名分不正岂足以谓之朝廷哉岂足以成天下之治正天下之民哉伏覩我圣祖谕中书省臣之言可谓能正心以正朝廷矣臣愿圣明法祖以正朝廷以正百官万民而天下正矣

诸司职掌朝仪凡朝班序立公侯序于文武班首次驸马次伯自一品以下各照品级文东武西依次序立风宪纠仪官居下朝北纪事官居文武第一班之后稍近上便于观听不许搀越如有事奏须要从班末行至御前跪奏不许于班内横过奏毕即便入班序立

臣若水通曰朝廷礼法之所在朝仪不肃则礼法隳矣故必有拜立之节劾奏之仪夫然后上下之间截然名分之不易而礼法行矣礼法行而朝廷焉有不正者哉

礼仪定式凡朝叅遇有圣谕敎诫须当专心致意拱听分明即便省身克己不许放肆驰心外想

臣若水通曰臣子对君之言当尊之如天而不可少忽也是故专心致意诚也拱听恭也省身克己敬也戒放肆驰心立信也诚敬恭信所以尊君如尊天以尊朝廷也朝廷尊则莫不出于正矣

永乐二年十一月刑部尚书郑赐等奏奉天征讨官有以罪系狱者请论功定议太宗皇帝曰朝廷大公至正之道有功则赏有过则刑刑赏者治天下之大法不以功掩过不以私废公此辈征讨之功既酬以爵赏矣今有犯而不罪是纵恶也纵恶何以治天下其论如律臣若水通曰刑赏者朝廷之大法也所以为朝廷者以其有刑赏之正也刑赏废纪纲弛焉足以为朝廷哉伏覩太宗文皇帝谕郑赐之言朝廷大公至正之道不以功而可废矣仰惟圣明法祖图治公道大行私恩尽黜则帝王之治可致矣

宪纲凡有朝防行礼失仪听纠仪御史举劾常朝官奏事理有未当及失仪者听侍班御史并给事中劾奏依律罚俸

臣若水通曰朝廷以礼而尊也故叔孙制礼而汉尊李勉一言而唐尊李纲一入而宋尊非礼仪不足以肃之也然欲使朝廷之尊岂徒声音笑貌为之哉盍亦反其本矣

格物通卷五十二

猜你喜欢
  慎行论第二·吕不韦
  目录·佚名
  经典稽疑原序·陈耀文
  卷四十五·朱熹
  原序·王昭禹
  第6章 月令·戴圣
  燕礼第六·佚名
  齐大饥(1)·戴圣
  嘱累品第六十七·佚名
  空行品第十二·佚名
  大智度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跋 寰 游 记·太虚
  父子合集经卷第十七·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二·佚名
  十住毗婆沙论 第七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四十九·彭定求

        卷449_1 【太和戊申岁大有年诏赐百寮出城观稼谨书盛事以俟采诗】白居易   清晨承诏命,丰岁阅田闾。膏雨抽苗足,凉风吐穗初。   早禾黄错落,晚稻绿扶疏。好入诗家咏,宜令史馆书。   散为万姓食,堆作九年储。

  • 卷二十九·阮阅

      ●卷二十九·书事门  唐高宗承贞观之后,天下无事,上官仪侍郎独持国政,尝凌晨入朝,巡洛水堤,步月徐辔,咏诗云:“脉脉广川流,驱马入长洲。鹊飞山月晓,蝉噪野风秋。”  音韵清亮,群公望之,如神仙焉。〔《小

  • 卷四十九·志第二·天文二·宋濂

        ◎天文二   ○月五星凌犯及星变下   顺帝元统元年正月癸酉,太白昼见。二月戊戌,亦如之。己亥,填星退犯太微东垣上相。丙辰,太阴犯天江下星。三月戊寅,太阴犯太微东垣上相。五月丁酉,荧惑犯太微垣右执法

  • 隆武遗事·顾炎武

      乙酉五月,南都失守。总兵官郑鸿逵、郑彩退师回闽,会唐王从河南来,奉之至福州;与巡抚张肯堂、巡按吴春枝、原任礼部尚书黄道周、南安伯郑芝龙等,共议唐王监国。王太祖后,封南阳。初失爱于祖父,两叔谋夺嫡,未得请名;及祖端王

  • 第七回 接驾·德龄

    太后无论到什么地方去,总得带着伊的乐队同走;虽然这种习惯确有许多不便利,不经济的地方,甚至会发生种种困难,但是伊却一概置不问!好在无论有什么困难发生,自会有人去出力料理,绝对不致惊动伊自己的。我和庆善两个人所担

  • 卷四十一·佚名

    十月二十四日(戊午),福康安奏言:十一日清晨,臣见风势略平,强令放船,行未十数里,仍被逆风打回。至台湾情形,日来总未据常青、柴大纪、恒瑞等具奏,殊不可解。适有自鹿仔港放回船只,即传船户蔡顺利询问,据供:『闻得总兵普吉保于九月半

  • 卷之一百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目录·黄瑜

    双槐岁钞叙 (刘节)双槐岁钞序 (黄衷)双槐岁钞序 (黄瑜)修省直言第一卷圣瑞火德讲经兴感御制逸诗醉学士诗歌春王正月辩宋元通鉴何左丞赏罚风林壬课嘉瓜祥异文华堂肄业尊孔卫盂贵妃礼制礼仪尚左禁水火葬宋复元仇朝云

  • 提要·句延庆

    臣等谨案锦里耆旧传四卷一名成都理乱记宋勾延庆撰延庆字昌裔自题称前荣州应灵县令其书乃纪王氏据蜀时事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皆作八卷陈振孙书録解题称开寳三年秘书丞刘蔚知荣州得此传请延庆修之起咸通九载迄干徳乙丑云

  • 七七、申不害考·钱穆

    《史记 申不害传》:“申不害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为相十五年,国治兵强,无侵韩者。”《索隐》:“王劭按《纪年》,韩昭侯之世,兵寇屡交,异乎此言。”今按:《史记 韩世家》,申不害相在昭侯八年,至二十二年

  • 奏谳书十二·佚名

    原文:河東守讞:郵人官大夫內留書八日,詐更其徼書避留,疑罪。.廷報:內當以為偽書論。译文:河东郡郡守呈请审议断决。邮人官大夫内负责传送的文书。延误八日送到。于是擅自更改檄书上的日期,以逃避滞留文书的处罚。应该如何定罪

  • 独善真身与用行舍藏·孔子

    【原文】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①,见不善如探汤②;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注释】 ①如不及:好象赶不上似的,形容急切追求。②探汤:探,用手试;汤,滚烫的热水。 【译文】 孔

  • 卷首—像赞传图·周梦颜

      像赞  昆山安士先生,所著数种书,尔旦读而受其益者,诚非浅鲜矣!昔世尊为半偈故,犹舍身供养。若先生之恩,尔旦则茫然不知何以报也。汪子石心,以绘像索题,惊喜瞻礼之余,敬为四言二十韵,不足道先生之万一,惟欲推广著书之意,重为

  •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五(本)·窥基

    譬喻品第三三门分别。一叙来意。二解品名。三释妨难来意有二。一鹙子上根闻法说而已悟。四人中性必假况而方知。上已化于上根。下将晓于中性故此品来。二论云自此已下为七种具足烦恼性众生。说七譬喻。对治七种增上慢

  • 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卷第五·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 诏译  一切持诵者  志心归命礼  摩里支菩萨  分别如意轮  八辐秘密相  能断诸烦恼  若人依法行  一切皆成就  此成就法。于素帛上或桦

  • 卷第十四(宿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十四(宿字号) 甲子(周赧王十八年起)丙午(秦昭襄王元年)壬子(秦庄襄王元年)乙卯(秦始皇元年)癸亥(秦始皇九年止) 秦嬴姓。起昭襄王丙午。止子婴甲午。共六主。合四十九年。 (壬辰)十三祖迦毗摩罗传法龙树

  • 太公兵法·吕尚

    一卷。旧本题周吕望撰。此书首见于《隋书·经籍志》著录,为二卷。考此书内容,首列“天阵”、“地阵”、“人阵”之名,其说出 《六韬》。而“风”、“云”、“日”、“星”等占,皆以七言诗句为歌诀。可知书出《六韬》之后,

  • 老舍诗选·老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以小说和话剧驰名,写新诗,亦工旧体诗,有《老舍诗选》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