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杭闻之先师曰论孟二书孔门传授心法是古之学者其始即此以为学其卒非离此以为道穷理尽性修已治人内外一致盖取诸此而已噫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圣人盛徳大业日新而富有其存神过化固有在言语之外者子贡所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者此也至若语之而不惰于吾言无所不説非顔氏子其谁能之故自曽子之徒会集以为论语孟氏传得其宗著书七篇有以广其所未发以此见圣人之精蕴与天地相为无穷非大贤成徳何足以蠡测而管窥之哉自汉以来及我有宋训释论孟凡几家求其得圣贤之意盖鲜天不爱道濂溪周子生焉为民先觉絶学赖以复续再传而得河南二程子然后孔孟之教复明其书稍稍尊信于世迨及紫阳朱子防流泝源集诸儒之大成洞四书之蕴奥天下学者翕然宗之若论孟二书则有集义以发其所疑有或问以别其所异于是尽平生之力兼众説之长而集注出焉盖至于今家传人诵学者有所标的其羽翼斯文之功顾不大欤噫朱子之心即周程之心孔孟之心能言者不可复加矣抗之王父西山府君在师门最久朱子固以老友称之尝引以自匹则曰翁季二书之会稡也取舍决择与有闻焉先伯父节斋府君先君子九峰府君克世师学易箦不离左右得于问辨讲明为尤详先君子谓杭兄弟曰学二书者求诸集注固也集注气象涵蓄语意精密至引而不发尤未易读尝欲取集义或问及张吕诸贤门人髙第往复问答如朱子所谓搜辑条流附益诸説者类聚缕析期于语脉分明宗防端的而已不幸赍志以往嘉熙己亥杭需次家食伯氏觉轩相与语及过庭旧闻慨然旁搜博取以就先志越明年重罹陟屺之戚庐墓东原对牀读礼之暇益繙阅诸书参伍考订至忘寝食伯氏不以杭无似俾共商确焉朝夕玩味稽合盖亦有年杭以随牒四方不获执笔砚从伯氏卒业嵗在丙午备员册府伯氏以书诲杭曰集疏成编今九年矣吾未敢脱藁尚冀有进试为我序所以会集之意杭闻伯氏究心于是也参或问以见同异采集义以备缺遗文集则以剖决而无隠语録则以讲辨而益精以至两世之所见闻门人之所敷绎有足以发越朱子言外之意及推广其余説者会而通之间以评论附焉故观集疏者集注之意易见观集注者论孟之指益明恍如侍席于竹林精舍间虽千载犹一日也然则集疏之作有助于学者不既多乎抑先君子有言书之成也不易读其书者可以易而得之乎不敢僭书篇端姑述其槩于后与同志共之是年九月朔旦弟宣教郎秘书省校书郎兼枢宻院编修官兼诸王宫大小学教授杭谨识

猜你喜欢
  贫富第十七·桓宽
  卷第十三·朱熹
  卷七十二·陈祥道
  春秋辨义卷首七·卓尔康
  卷十五·陈经
  第十九章 20·辜鸿铭
  卷四十三·江永
  万章上·孟子
  卷十四·敖继公
  卷十八·李钟伦
  制分·韩非
  论语卷十·朱熹
  解深密經品目·欧阳竟无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三·唐慧琳
  中国建国的根本要事·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出 言怀·汤显祖

    【真珠帘】〔生上〕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论星宿,连张带鬼。几叶到寒 儒,受雨打风吹。谩说书中能富贵,颜如玉,和黄金那里?贫薄把人灰,且养就 这浩然之气。〔鹧

  • 道园遗稿序·虞集

    自昔文章家著述之盛其集有内外前后续别之分葢由其体制有同异嵗月有早暮故其编纂彚次之法各有所存然其文之可传者虽片言半简皆不得而弃置又复有所谓拾遗者焉国朝一代文章家莫盛于阁学蜀郡虞公公之诗文曰道园学古录者其

  • 卷十·胡文学

    钦定四库全书 甬上耆旧诗卷十 监察御史胡文学编 行太仆卿陈石亭先生沂 字鲁南先世徵入太医院遂居南京先生体短疎眉目风神朗秀五岁能属对八岁能摹古人画十岁能诗十二岁作孔墨解赤宝山赋传诵人口名?然起时野亭刘公白岩

  • ●卷三·佚名

      ★元帅府书  大金固伦尼伊拉齐贝勒、左副元帅致书于大宋皇帝阙下:  “近日恭依宣旨,遣使问罪,来意虽以委任不当为辞,然未肯服罪,致令重兵河北、河东两路齐进,所经州县军府服者抚之,拒者攻之,今月初六日已到泽州

  • 庄氏史案 全文·佚名

      庄廷龙《明史》案,又称《庄氏史案》,系清顺治、康熙时文字狱之一。  清顺治年间,南浔富户庄廷龙购得明大学士、首辅朱国桢生前的部分明史稿后,聘请了一批江浙学者,对尚未刊刻的《明史概。诸臣列传》等稿本进行重编,增

  • 建康实録卷十五·许嵩

    齐太祖高皇帝太祖高皇帝姓萧讳道成字绍伯小名鬬将汉相国何二十四代孙何初居沛何孙侍中彪免官居东海兰陵县中都里晋元康元年乃分东海为兰陵郡中朝乱帝四世祖淮隂令整过江居晋陵武进县寓居江左者侨置本土加以南名扵是为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四十六·佚名

    万历四十四年六月庚子朔○辛丑兵部左侍郎魏养蒙再疏引疾不允○壬寅礼科给事中余懋孳上言 皇长孙出阁讲学一事臣等请之五年礼部请之百疏乃纶音杳然臣窃惑之乞诹吉日与 储讲一并举行不报○予定国公徐希皋祖母王氏祭葬

  • 三五、曾子居武城有越寇考·钱穆

    《孟子 离娄下》:“曾子居武城,有越寇,曾子去之,寇退而返。”焦氏《正义》引周柄中《辨正》云:“或云:越寇季氏,非寇鲁,此并无所据。《左传》哀二十一年,越人始来。二十三年,叔青如越,越诸鞅来报聘。二十四年,公如

  • 亨人/兽医·佚名

    亨人掌管供给鼎、镬,掌握[烹煮时]用水的多少和火候的大小。负责将外饔和内饔[所供食物]在灶上烹煮,辨别所烹煮的各种牲肉和美味。祭祀时供给大羹和铡羹。款待宾客时也这样。甸师负责率领下属耕种王的借田,按时进献收获物

  • 大乘起信论卷上(实叉难陀译)·马鸣

    马鸣菩萨造大周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归命尽十方  普作大饶益  智无限自在  救护世间尊  及彼体相海  无我句义法  无边德藏僧  勤求正觉者  为欲令众生  除疑去邪执  起信绍佛种  故我

  • 大乘止观法门释要卷第一·智旭

    明古吴沙门智旭述夫佛祖授受。不过以心印心。此心之体。即是大乘。欲证大乘。莫若止观。止则不随妄想。而一相永净。观则不滞空寂。而妙用恒兴。顿了诸法。触处皆通。可谓成菩提于弹指。功越僧祇。入法界于微尘。理绝

  •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二·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一一四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波斯匿王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应施何等人。佛言。大王。随心所乐处。波斯匿王复白佛言。应施何处。得大果报。

  • 重刻菩萨戒本疏序·义寂

    梵网经菩萨戒本者。盖三世出兴之鸿规。七众入位之要门也。以故注疏节分殆十有余家。今之存者唯法藏天台明旷太贤也已。余皆成废典。於戏可惜矣。四家之述作兰菊擅美。即世戒子多附贤师也。然彼疏中往往引法藏义寂两疏

  • 易冒·程良玉

    十卷,清程良玉撰。《系辞传》说《易》能冒天下之道,故其书命名《易冒》。因作者是一位职业卜者,所以《周易》“四尚”,此书集中发挥“以卜筮者尚其占”。全书介绍和讨论的占法基本不同于《春秋》内外传所载古占法,多秦汉之

  • 北狩行录·蔡鞗

    杂史。宋蔡鞗提点,王若冲纂修。1卷。鞗,蔡京子,靖康元年从徽宗北行。绍兴三年,徽宗欲录北迁以来所历风俗异事,鞗荐随行宦官若冲为之。是书自靖康二年(1127)二月初七日徽宗初出青城起,详记其北迁过程中思念故土、以衣易书、

  • 群牛譬经·佚名

    佛说群牛譬经,一卷,西晋法炬译。以群牛譬好比丘,以驴譬恶比丘。

  • 解深密经·佚名

    梵名Sam!dhinirmocana -su^tra 。凡五卷。略称深密经。唐朝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同本异译尚有南朝陈代真谛所译之佛说解节经(一卷)、北魏菩提流支所译之深密解脱经(五卷),西藏亦有译本。别生经有刘宋求那跋陀罗之

  • 泉州千佛新著诸祖师颂·佚名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载:《泉州千佛新著诸祖师颂》,斯坦因劫经录1635。终南山僧慧观撰序,招庆省登著。题记沙州三界寺沙门道真记。斯1635号卷是斯坦因盗去的敦煌写本之一,现存大英博物馆。该卷名《泉州千佛新著诸祖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