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详解卷十五

宋 陈经 撰

咸有一德【商书】

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与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伊尹示太甲以传心之要故咸有一德之书作焉太甲克终允德则其德固一矣然人心无常苟一念之差则前日之允德安能保其不变告归之际犹以是为虑一德亦大矣在尧舜谓之执中在武王谓之皇极在夫子谓之忠恕一贯在子思谓之中庸在孟子谓之浩然之气实一物也明乎一德之理则推而至于用人已一也君民一也幽明一也古今一也始终一也无适而非一若人与已君与民幽与明今与古终与始犹有毫之未合是犹有二者存而非一也故此篇言一德必极于天人之合古今人己之合葢德之体自当如此亦如中庸之诚其用甚大其所推者甚广然必谓之咸有一德者以君臣之际皆有此一德也有尧舜为之君必有禹臯为之臣若有一德之君而无一德之臣皆不足以共治然一德之臣亦在乎有是君足以知之任之而已

伊尹作咸有一德

伊尹既复政厥辟将告归乃陈戒于德

咸有一德之书作史者既言伊尹复政厥辟告归乃陈戒于德其事已显矣故夫子直叙之曰咸有一德呜呼人臣进退之节未有如伊尹之两全者也世固有功成而身不退威权震主而卒受赤族之诛者亦有功成身退飘然长往不复为国家逺虑者观伊尹相汤伐桀出生民于涂炭保衡之寄辅导太甲卒为贤主人臣之功至此极美矣而乃复政告归前日之功一毫不有陈戒其君以一德爱君之诚惓惓不忘此其于人臣之节所以为两全欤

曰呜呼天难谌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靡常九有以亡夏王弗克庸德慢神虐民皇天弗保监于万方启迪有命眷求一德俾作神主

伊尹言一德之戒必先以天为言所以启人主之敬心天之所以难信者以其命之无常有从违向背于其间也自其从违向背者观之谓之靡常可也自人事观之常其德则位可保孰谓天之无常乎常德者即一德也不一则安能常厥德匪常则九有以亡若夏王是也夏王不能常其德则是失其本心矣失德之一者即神也即民也即天也此其理之至一者也桀既不能常其德则是不与神为一矣故慢神不与民为一矣故虐民不与天为一矣故天弗保此亦理之必然者也天既不与桀则必求夫一德而与之监观万方有开之命眷求一德之人而俾之为神主此所以假手于我成汤以伐桀也

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师爰革夏正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归于一德

此言汤与伊尹君臣之间皆一德者也夫德之一者何也其理则根诸心其用则与天地万物无间至一而无二至诚而无伪至精而不杂者是也茍有一毫之伪与杂则是二而非一矣所谓天地一元古今一时人物一理逺近一贯之一也惟尹汤君臣有此一德则感而遂通天人为一而遂能克享天心受天明命君民为一而遂能有九有之师以革夏正葢天下只有一理初无两様古之圣人斋心服形于屋漏之中而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凡有血气者莫不在此惟其至一而已易之所谓至神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者此理也非天私我有商以其所佑者在德非商求于夏民以其所归者在德当其一德时天之心在此民之心亦在此其本同也天有心于私之商有心于求之不惟不足以得天人之心而一德之体亦有矣尹有一德而自言暨汤先已后君者其不失之夸伐欤曰尹当太甲未明之时斯言未出也尹当太甲既明之后斯言未出也今其告归之际其心切于为君故直言无隐讳无藏匿必欲太甲效法成汤可也时汤既没太甲何以见知是必先已而后汤俾太甲即以知汤之一德也圣贤以公天下为心不事于形迹之意如此

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惟吉凶不僣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德

德惟一动罔不吉当其德惟一之时粹然无瑕如明月之珠如夜光之璧举动无适而不得其宜此即吉也德二三动罔不凶当其德二三之时心劳日拙动辄窒碍此即凶也然则德止有一德奚从而二三也自人为之私言之则有二三自天理之公言之即一德也吉凶之所以不差者皆在乎人非于人之外别有吉凶天之降灾祥者即在乎德非于德之外别有灾祥六经之所言吉凶祸福者皆自其己求之而非自外来也使吉凶祸福而自外至则祸可以禳而去福可以祈而得伊尹岂教太甲以幸福而苟免其祸者哉则知此言吉凶灾祥者就德而言不诬矣

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终始惟一时乃日新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其难其慎惟和惟一

此伊尹指示太甲以一德之要至为亲切者也今嗣王新服厥命谓即政之始服此天命矣当维新厥德可也新者对旧而言之旧则有委靡因循而不振之意新则纯一不已日进无疆也伊尹又虑太甲不知所以新厥德而徒以纷更改为者谓之新故又曰终始惟一时乃日新所以谓之新非其纷更改为者之谓也终始惟一之中自有新之理存焉盖体常尽变之理自当如此终始惟一者诚而不变者也时乃日新者其变愈出而其应愈不匮也虽日新之功千变万状而吾之至一者未尝分明乎此则所存者神而所过者化实未始有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实未始为也至是则德之盛矣非躬行之至者不足以尽此非理明义精者不足以知此惟人君既有此一德则人臣之有一德者自然能知之知而必能任之故任庶官者必惟贤才选左右之大臣者必谨择其人则人臣之有一德者皆为我用矣然则人臣之所以贵乎一德者盖其任甚重其责匪轻岂可以非德而居之臣之所以为上者以其为君之德期于致君者也臣之所以为下者以其为民期以泽乎民也君民之责聚于人臣之身则君之择人难于未用之先不可以为易而妄进之也谨之于己用之后不可以为忽而使小人或间之也既尽其难与谨则所与者必君子矣所与者皆君子则自然君臣之间可否相济而为和道同志合而为一此一篇大抵言有一德之君者斯能用一德之臣也

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俾万姓咸曰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心克绥先王之禄永底烝民之生

上章既言一德之见于用人矣犹以为未也此章又言一德之见于择善犹以为未也又言一德之效騐见于万姓咸曰大哉一哉人君不可以任官贤才左右惟其人而遂自止也必当广而求之惟善是从审而择之惟一是合德亦何常师之有茍主于善吾从而师之人莫不各有所长能其一不能其二工于此或拙于彼惟主于善则寸长者皆在所师其求善者无有不广矣善无常主善有似仁而不为仁似义而不为义似忠信而非忠信者自其近似者观之亦谓之善非善之正也必当详择而审之以求合于纯一不变然后可以为善之至其择善者无有不精矣择善而至于恊于克一自非在已者先有一德安能如是俾万姓咸曰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心此言一德之效騐也君与民同此一也吾有一德则民安得不称颂之大哉王言以王言之出皆公天下为心则如之何而不大一哉王心因其言以探其心所言在是而所行亦在是终始不变如之何而不一咸曰以见同然之心又曰以见不已之情使人君自谓有一德而百姓不称颂之百姓虽称颂之而未至于咸称颂之百姓咸称颂之而未至于又称颂之皆未足以言一德之至也克绥先王之禄永底烝民之生先王之禄如之何而绥安之斯民之生如之何而底致之当其一德之时先王之禄与烝民之生皆在其中矣宗庙享之子孙保之而先王之禄自吾一德而安各安其居各乐其业而斯民之生自吾一德而致一德之效顾不大哉

呜呼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无自广以狭人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

纯一不已而已者非纯至诚无息而息者非诚一德者纯诚之德也茍有自怠自足之意则不足为一德矣求之于七世之庙又当求之于万夫之长又当下至于庶民匹夫匹妇之微无不各使之尽其情此则不已不息者也七世之庙谓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有德之主则为祖宗其庙不毁故曰可以观德是古今为一者也万夫之长谓居民之上为诸侯智足以整齐万夫者故曰可以观政是人与已为一者也君得民以使民得君以事君民之势其相须如此之切其可不使人尽其情若以己为广若以人为狭自谓有余而他人莫己若则訑訑声音拒人千里匹夫匹妇苟有寸长者安得自尽乎匹夫匹妇既不得尽其情则人主孤立寡闻谁与共成其功乎是君与民又故其为一者也此章所言岂以人主既有一德必须观德于七庙观政于万夫之长求善于匹夫匹妇哉葢一德之体无往而非一古今人己君民犹有二者存焉则不足以为一德之至矣此伊尹因太甲悔过之后可与言而言之与尧舜授受执中箕子为武王陈洪范一意也

沃丁既葬伊尹于亳咎单遂训伊尹事作沃丁伊陟相太戊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伊陟赞于巫咸作咸乂四篇太戊赞于伊陟作伊陟原命仲丁迁于嚣作仲丁河亶甲居相作河亶甲祖乙圯于耿作祖乙

此数篇皆逸其书其书亡而其序存沃丁太甲之子也伊尹既殁则沃丁以三公之礼葬之其臣咎单遂训述伊尹平生之事守之弗失如曹参守萧何故事然咎单作明居盖司空之官也唐虞以司空宅百揆意者商朝亦然则咎单者继伊尹而相者也伊陟伊尹之子也为太戊之相亳有妖祥桑谷之木共生于朝朝非木之所生此妖也君臣之间谋所以恐惧修省以销天变故伊陟赞告巫咸谋之于同列而咸乂四篇之书作咸乂者以巫咸能作乂王家也太戊赞告于伊陟谋之于臣而伊陟原命之书作原命者原臣名既以告伊陟又以告原也惟其君臣恐惧更相告戒如此此所以能销大变而太戊伊陟巫咸卒为商之贤君贤臣也仲丁迁于嚣河亶甲居相祖乙圯于耿歴世未乆而累迁都盖所居近河世有河患则其迁也亦视民利而迁不获已者也

尚书详解卷十五

猜你喜欢
  地员第五十八·管仲
  名教·方以智
  卷四·李衡
  理学类编卷一·张九韶
   四 老猾俏皮·林语堂
  卷三十一·毛奇龄
  卷二十九·秦蕙田
  雄雉·佚名
  卷十三·吕祖谦
  卷十八·吕祖谦
  卷三·佚名
  叹定光佛品第二十四·马鸣
  不思议品第十三·佚名
  佛入涅槃密迹金刚力士哀恋经全文·佚名
  上天竺观音大士殿重建碑·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丁卯(同治六年)·林占梅

    书歎惹恨牵愁总不禁,秋霜两鬓渐相侵;仰人事少垂青眼,娱己诗多写素心。半世诗书閒岁月,百弓园墅小山林。何时得脱维摩疾,第四禅天行始深。读刘苍石广文(松年)「半亩轩草」,题词二首絃歌此日乍闻韶,家世青田溯匪遥;梦得诗篇多典丽

  • 列传第一百四十 文苑·刘昫

    ○孔绍安  子祯 孙若思袁朗  弟承序 利贞 孙谊  贺德仁 庾抱 蔡允恭 郑世翼 谢偃 崔信明 张蕴古 刘胤之  弟子延祐 兄子藏器张昌龄 崔行功 孟利贞 董思恭 元思敬 徐齐聃 杜易简从祖弟审言 卢照

  • 内篇 表历第七·刘知几

      盖谱之建名,起于周代,表之所作,因谱象形。故桓君山有云:"太史公《三代世表》旁行邪上,并效周谱。"此其证欤?   夫以表为文,用述时事,施彼谱牒,容或可取,载诸史传,未见其宜。何者?《易》以六爻穷变化,《经》以一字成褒贬,《传

  • 建康实録卷二十·许嵩

    陈高宗孝宣皇帝高宗孝宣皇帝讳顼字绍世世祖母弟始兴昭烈王第二子梁中大通二年七月辛酉生于乡里产夕有赤光满室帝少寛大多智略及长美容仪身长八尺埀手过膝有勇力善骑射高祖平侯景梁元帝使徴高祖子侄入侍帝赴江陵累官至

  • 石匮书后集卷第四十四·张岱

    熊汝霖、孙嘉绩、钱肃乐、郑遵谦列传(阙)陈万良、徐龙达、潘国绪、罗腾蛟、王祁、王翊、王兴列传(阙)

  • 卷之三百二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九七八 军机大臣奏列入全书存目之《问山集》字句谬妄请卽撤毁片·佚名

    九七八 军机大臣奏列入全书存目之《问山集》字句谬妄请卽撤毁片乾隆四十八年四月十七日*前蒙发下丁炜所著《问山集》四本,臣等详细阅看,其中字句谬妄之处,谨逐一签出呈览。查是书经两淮采进,现在四库全书内列入存目。前

  • 卷之六十二·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六十二 传第四十六 扎萨克多罗郡王朋素克喇布坦列传【今系扎萨克图汗兼袭】 朋素克喇布坦喀尔喀部人姓博尔济吉特元太祖裔格哷森扎扎赉尔珲台吉之六世孙曾祖崆奎号车臣济

  • 闽事纪略·华廷献

    华廷献乙酉八月,贼逼沙县。县属延平府,与归化县接壤为紫霞山,萧族最盛。邑有娘娘庙,以灭贼成神;载邑志:祈祷辄应。卜云:此番无恙,后益甚。贼约二十日破一镇,萧、陈诸生被掠入营。询是在庠,与坐饮食,勒令赎身;或四、五十金,少至数金

  • 代宗本纪·欧阳修

    代宗,名豫,肃宗的长子。母亲是章敬皇后吴氏。玄宗的孙子一百余人,代宗年岁最长,是嫡皇孙。他天姿聪明,为人宽厚,喜怒不形于色,又好学强记,通晓《易》理卦象。起初名..,受封为广平郡王。安禄山反叛,玄宗去往蜀郡,肃宗留下讨伐叛贼

  • 拜降传·宋濂

    拜降,北庭人。其父忽都,原为南宿州镇将,分守蕲县,后从世祖南征,虽年近七十,在战斗中还是身先士卒,伤数十处亦不退后,战功累累,死后,赠广平路总管,封渔阳郡侯。拜降出生数月,父亲去世,母徐氏全力抚养教诲,送到大名城去求拜名师。拜降

  • 逯中立传·张廷玉

    逯中立,字与权,聊城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由行人提为吏科给事中。遇事敢于发表意见。行人高攀龙,御史吴弘济,南部郎谭一召、孙继有、安希范都由于为赵用贤罢官辩护而遭到斥退,逯中立上疏说:“这些大臣都是修有德行的人

  • 周经传·张廷玉

    周经,字伯常,是刑部尚书周蠧的儿子。天顺四年(1460),考中进士。为庶吉士,授检讨职。成化年间,历任侍读、中允等官职,侍奉东宫太子即后来的孝宗。讲解《文华大训》,太子站立听讲,阁臣怕太子劳累,商议坐着听。周经与诸讲官都不同

  • 卷十三·纪昀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厯代职官表卷十三刑部表<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十三<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十三<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十三刑部国朝官制刑部尚书满洲汉人各一

  • 礼记集説卷八·陈澔

    元 陈澔 撰丧大记第二十二疾病外内皆埽君大夫彻县士去琴瑟寝东首于北牖下废牀彻防衣加新衣体一人男女改服属纩以俟絶气男子不死于妇人之手妇人不死于男子之手【病疾之甚也以賔客将来候问故埽洁所居之内外若君与大夫

  • 卷二·佚名

    (四)复次夫听法者,有大利益增广智慧。能令心意悉皆调顺。我昔曾闻。师子诸国。尔时有人。得摩尼宝大如人膝。其珠殊妙世所希有。以奉献王。王得珠已谛视此珠而说偈言:往古诸王等,积宝求名称。聚会诸宾客,出宝自矜高。舍位命

  • 潘氏沈阳纪程·潘祖荫

    清潘祖荫撰。1卷。潘于同治六年 (1867)以工部侍郎奉命赴盛京勘验福陵牌楼工程,以往返途中日记成是书。其中多有满族兴起时之史事轶闻。有同治刊本及《辽海丛书》本。

  • 玉交枝·张恨水

    《玉交枝》,连载于上海《新闻报》副刊《新园林》,1948,11/21--1949,5/25(上部为作者所写。因病,下部由左笑鸿整理续写) 。上海远东出版社初版单行本。讲述了地主蔡为经及其佃户王好德之间的纠葛。王好德本欠蔡为经的地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