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解深密經品目

  序品第一

  勝義諦相品第二

  心意識相品第三

  一切法相品第四

  無自性相品第五

  分别瑜伽品第六

  地波羅蜜多品第七

  如來成所作事品第八

  解深密經.攝大乘論.爲無著學。窺基有言.經中之論.阿毗達磨經.解深密經是。攝大

  乘論者.阿毗達磨之所出也。論有二體.二百二法門種種刊定.佛時軌式.大小咸依.

  此體爲阿毗達磨體。但集經律.一切法義都以類萃.而染淨不淆.此體爲摩[口*旦]理迦

  ********************

  體。解深密經者.經中之摩[口*旦]理迦也。應以境行果三讀其文.而以深義密意之解玩

  其義。境行果三讀其文者.攝論淨土引菩薩藏百千契經序品十八相.攝論法釋引

  佛二十一德.又聲聞十三事.菩薩十大.合之以讀序品。無二超思非一異徧一味之

  勝義境.八識唯識學三性法相學之世俗境.合之以讀勝義諦相品.心意識相品.一

  切法相品.無自性相品。攝論以四尋四實入所知相.以六波羅蜜見彼入因果.以十

  地見彼修差别.夫是之謂菩薩行.如是以讀分别瑜伽品.地波羅蜜多品。攝論彼果

  智分詳談三身.此經則十二分别法身功德.大覺大果無住涅槃.如是以讀如來成

  所作事品。深義密意之解玩其義者.一者幻有義.有爲無爲決定無實.非分别所起

  其相亦無。二者唯識義.恐分别執我不演陀那.非此識亦無。三者法相義.依相生勝

  義說三無性.非三自性亦無。四者種姓義.三乘有情共一妙道安隱涅槃而言一乘.

  非有情根性差别亦無。五者事法義.法界理趣乘無差别.非聖道事法上中下亦無。

  六者了義經義.無性有上二時說經爲不了義.自性無上三時說經乃爲了義。七者

  ********************

  知法知義義。八者佛地二愚及麤重義。九者精進徧於一切義。十者契經四事九事

  二十九事.調伏七相.本母十一相義。多聞熏習.如理作意.是無著學最初方便。地前

  菩薩.舉足下足在十法行。此經分别瑜伽品者.乃瑜伽師辨釋瑜伽修習差别至精

  且要之作者也。曰依法爲住。曰於經善達.思得輕安.名奢摩他。曰緣别契經所受思

  惟.名緣别法.緣一切契經隨順真如小大無量.名緣總法。曰五相知法.十相五義四

  義三義以知其義。曰緣總爲智.緣别爲見。曰緣總止觀入地通達.初業菩薩亦堪隨

  學。是亦可以知所止矣。大乘有四三昧攝於一切。一曰大乘光.小大無量.經光弘世。

  二曰集福王.聞法善巧.十王大業以大其用。三曰賢守.大無量總任持不失.以陀羅

  尼而說於法。四曰首楞嚴.名決定行.其於說法亦名獅吼。因地修習.果地功德.皆以

  言音爲大王路.是顧可以棄教而别行方便也哉。晚近學定有二大弊.一執定一門

  深入.二徒矜形式修習。執一深入者.數息持名.乃至般若三三昧.唯識四尋思.種種

  非一。然龍樹智論.觀真人先有無量布施持戒.心柔結薄.然後得空.邪見人但以憶

  ********************

  想分别邪心取空。瑜伽師地.種姓發心.自利利他.覺分無量.而後四尋四實.加行入

  地.行六度行.通達唯識。此經瑜伽屬在聞思.然曰有十種相空能除遣.曰空治一切

  就勝說此.曰於三性中都無所得是則名爲總空性相.是故非可執一而不通也。形

  式修習者.但舉止捨.瞑目趺坐。豈知龍樹舉止捨修.小以爲近.大以爲遠.反以戒慧

  爲定近門。世親六門.亦傳作具.而别有作業.定固在彼不在此耳。冥行孤往者流.初

  乏資糧.中無主伴.後缺賅攝。莽莽蕩蕩.覆轍喪輪.呼無將伯。殃禍甚矣乃猶不悟.豈

  不哀哉。

  ********************

猜你喜欢
  解深密經卷第三·欧阳竟无
  卷第一百五十三·佚名
  玄奘译·佚名
  利益存亡·佚名
  佛说无畏陀罗尼经·佚名
  卷第十一·元来
  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下·佚名
  第三十九卷·佚名
  卷第一百三十八·佚名
  维摩经略疏卷第五·智顗
  庐山牯岭创设佛教讲演所募捐启·太虚
  卷第十九·雷庵正受
  卷第五·函昰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三(论本第六第七第八)·窥基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六·智顗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丁绍仪

    【杂歌谣辞】【歌辞】【平城歌】〖《汉书》曰:高祖自将兵三十二万。击韩王信。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精兵三十馀万。围帝於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救饷。樊哙时为上将军。不能解围。天下皆歌之。后用陈平秘计

  • 独醉亭集卷下·史谨

    (明)史谨 撰○五言絶句兰竹图采采石上兰萧萧水边竹各抱夷齐心清风激流俗题竹窻户昼萧森空阶凝緑阴不縁冰雪里焉识岁寒心题画树拥溪边阁山浮雨后岚白头归未得画里看江南题玩月仕女独立长门里徘徊无所亲可怜前殿月不照后

  • 卷三百七十一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起哲宗元祐元年三月己未盡是月辛未   三月己未,左司諫王巖叟言:「臣聞聖人不貴無過而貴改過,明主不貴好諫而貴從諫。成湯之所以為三代盛王者,惟曰改過不吝;高祖之所以為兩漢英主者,惟曰從諫如流。伏惟陛下聰明睿智,超

  • 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四之一·佚名

    列传一(诸王)二(诸王)三(诸王)四(诸王)五(诸王)六七一穆尔哈尔(子务达海、汉岱)舒尔哈齐(子济尔哈朗、费扬武、济尔哈朗子济度、费扬武子尚善、傅喇塔、诸孙屯齐、洛托)穆尔哈尔(子务达海、汉岱)诚毅壮勇贝勒穆尔哈齐,显祖第二子。骁勇

  • 一○六一 军机大臣奏查各书依限完竣议叙情形片·佚名

    一○六一 军机大臣奏查各书依限完竣议叙情形片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查十一月初四日吏部议叙一本,系因《满洲源流考》、《日下旧闻考》各书依限完竣,特旨议叙。内《唐桂二王本末》、《河源纪略》、《契丹国志》三

  • 萧岐传·张廷玉

    萧岐,字尚仁,泰和人。五岁时就成了孤儿,事奉祖父母以孝顺闻名。有司多次举荐而不就。洪武十七年(1384),诏令征召贤良,强制起用他。他上十便书,大意是说皇上的刑罚过重,讦告风炽,请求禁止实对以杜绝诬告,依法定刑,以忠实诏令,奏章

  • 卷一百·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宋 宋敏求 编政事官制上致仕官在见任官上诏定三品至九品服色诏置三师诏厘革伎术官制择拣刺史诏令御史録奏内外官职事诏命新除牧守面辞勅诫百官与供奉人交通制诫励御史制简京官为都督刺

  • 春秋详説原跋·家铉翁

    至元丙子宋亡以则堂先生归置诸瀛者十年卒成此书书成自瀛寄宣托于其友肃斋潘公从大藏之盖久而纲目十篇学士大夫已盛传于世矣泰定乙丑宣学以廪士之赢刋大学疏义等书取诸潘氏锓梓于学凡三十卷其曰春秋集传详説盖俟夫説约

  • 卷十一·高攀龙

    <经部,春秋类,春秋孔义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孔义卷十一    明 高攀龙 撰定公元年春王当以春王三月为句正二月无事可书也昭公既薨定公未立鲁国五月无君无政固不以不书正月见也三月晋人执宋仲几于京师众城成周宋不受

  • 卷十四·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埤卷十四吴江朱鹤龄撰周官朱子曰汉自古文尚书出方有周官伏生所口授无此篇故汉只置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而无周三公三少葢未见古文尚书故也古者诸侯之国只置司徒司马司空三卿惟天子得置三公三少六卿三

  • 卷一·吕本中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解卷一宋 吕本中 撰隐公【名息姑惠公之子諡法不尸其位曰隐杜预释例諡法隐拂不成曰隠】左氏传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隠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生桓公而

  • 卷九·佚名

    △拥护品之馀唯置作五逆者诽谤正法者谤无贤圣者,身口意业所作之恶业及果报一切皆灭。若此法门乃至经卷。若但书持置於宅中。彼等所有诸业烦恼能为障碍量等须弥皆悉消灭。一切善根悉得增长。一切善分皆悉满足。意所悕望

  • 续高僧传卷第十七·道宣

      习禅篇之二 本传十一人附见九人。   周湎阳仙城山善光寺释慧命传一(戴逵 慧朗 慧晓)   陈南岳衡山释慧思传二。   隋国师智者天台山国清寺释智顗传三。   隋京师清禅寺释昙崇传四。   隋慧日内道场

  • 一起活埋·佚名

    临济义玄禅师有一次与大众出普坡(劳动)时,看到黄檗禅师远远地走过来,就拄着锄头不动地站在那里。黄檗禅师看到后就问:&ldquo;你是不是太累了?&rdquo;临济禅师:&ldquo;我还没有开始工作,怎么就说累了呢?&rdquo;黄

  • 卷之二·纪荫

    宗统编年卷之二 佛纪(下) 穆王己亥二十年。 佛在六欲天说大集经。 如来成佛十六年。知诸菩萨。堪能住持大乘法藏。即於欲色二界中间。大宝坊内。说大集经。 祥符荫曰。四十九年。三转法轮。五时八教。总不出剎那际三

  • 手绢上的花田·安房直子

    日本儿童文学作家安房直子的中篇童话。1972年由茜草书房出版。在一个寒冷的黄昏,邮递员良夫去送一封寄到菊屋酒店的信。这家酒店在20年前便被烧光了,只剩下一座破旧的酒库。不可思议的是破旧的酒库里竟住着一位老奶奶

  • 帝京景物略·刘侗

    明刘侗、于奕正撰。八卷。侗字同人,号格庵,湖北麻城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外放南直隶(今江苏)吴县知县,未到任,卒于途中。奕正初名继鲁,字司直,宛平(今北京)人。崇祯初年秀才,喜结交,好游名山。七年至九年(1634—16

  • 问辨录·高拱

    十卷,明高拱著。批评程朱理学思想的专著。此书取《四书章句集注》疑义,逐条辨驳。其说不免有有意推求之处,但又确有所见,足以备参考而广见闻的地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郑汝谐《论语原意》,颇与朱子异同,而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