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深密經品目
勝義諦相品第二
心意識相品第三
一切法相品第四
無自性相品第五
分别瑜伽品第六
地波羅蜜多品第七
如來成所作事品第八
解深密經.攝大乘論.爲無著學。窺基有言.經中之論.阿毗達磨經.解深密經是。攝大
乘論者.阿毗達磨之所出也。論有二體.二百二法門種種刊定.佛時軌式.大小咸依.
此體爲阿毗達磨體。但集經律.一切法義都以類萃.而染淨不淆.此體爲摩[口*旦]理迦
********************
體。解深密經者.經中之摩[口*旦]理迦也。應以境行果三讀其文.而以深義密意之解玩
其義。境行果三讀其文者.攝論淨土引菩薩藏百千契經序品十八相.攝論法釋引
佛二十一德.又聲聞十三事.菩薩十大.合之以讀序品。無二超思非一異徧一味之
勝義境.八識唯識學三性法相學之世俗境.合之以讀勝義諦相品.心意識相品.一
切法相品.無自性相品。攝論以四尋四實入所知相.以六波羅蜜見彼入因果.以十
地見彼修差别.夫是之謂菩薩行.如是以讀分别瑜伽品.地波羅蜜多品。攝論彼果
智分詳談三身.此經則十二分别法身功德.大覺大果無住涅槃.如是以讀如來成
所作事品。深義密意之解玩其義者.一者幻有義.有爲無爲決定無實.非分别所起
其相亦無。二者唯識義.恐分别執我不演陀那.非此識亦無。三者法相義.依相生勝
義說三無性.非三自性亦無。四者種姓義.三乘有情共一妙道安隱涅槃而言一乘.
非有情根性差别亦無。五者事法義.法界理趣乘無差别.非聖道事法上中下亦無。
六者了義經義.無性有上二時說經爲不了義.自性無上三時說經乃爲了義。七者
********************
知法知義義。八者佛地二愚及麤重義。九者精進徧於一切義。十者契經四事九事
二十九事.調伏七相.本母十一相義。多聞熏習.如理作意.是無著學最初方便。地前
菩薩.舉足下足在十法行。此經分别瑜伽品者.乃瑜伽師辨釋瑜伽修習差别至精
且要之作者也。曰依法爲住。曰於經善達.思得輕安.名奢摩他。曰緣别契經所受思
惟.名緣别法.緣一切契經隨順真如小大無量.名緣總法。曰五相知法.十相五義四
義三義以知其義。曰緣總爲智.緣别爲見。曰緣總止觀入地通達.初業菩薩亦堪隨
學。是亦可以知所止矣。大乘有四三昧攝於一切。一曰大乘光.小大無量.經光弘世。
二曰集福王.聞法善巧.十王大業以大其用。三曰賢守.大無量總任持不失.以陀羅
尼而說於法。四曰首楞嚴.名決定行.其於說法亦名獅吼。因地修習.果地功德.皆以
言音爲大王路.是顧可以棄教而别行方便也哉。晚近學定有二大弊.一執定一門
深入.二徒矜形式修習。執一深入者.數息持名.乃至般若三三昧.唯識四尋思.種種
非一。然龍樹智論.觀真人先有無量布施持戒.心柔結薄.然後得空.邪見人但以憶
********************
想分别邪心取空。瑜伽師地.種姓發心.自利利他.覺分無量.而後四尋四實.加行入
地.行六度行.通達唯識。此經瑜伽屬在聞思.然曰有十種相空能除遣.曰空治一切
就勝說此.曰於三性中都無所得是則名爲總空性相.是故非可執一而不通也。形
式修習者.但舉止捨.瞑目趺坐。豈知龍樹舉止捨修.小以爲近.大以爲遠.反以戒慧
爲定近門。世親六門.亦傳作具.而别有作業.定固在彼不在此耳。冥行孤往者流.初
乏資糧.中無主伴.後缺賅攝。莽莽蕩蕩.覆轍喪輪.呼無將伯。殃禍甚矣乃猶不悟.豈
不哀哉。
********************
猜你喜欢 解深密經卷第三·欧阳竟无 卷第一百五十三·佚名 玄奘译·佚名 利益存亡·佚名 佛说无畏陀罗尼经·佚名 卷第十一·元来 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下·佚名 第三十九卷·佚名 卷第一百三十八·佚名 维摩经略疏卷第五·智顗 庐山牯岭创设佛教讲演所募捐启·太虚 卷第十九·雷庵正受 卷第五·函昰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三(论本第六第七第八)·窥基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六·智顗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