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论语卷十

宋 朱子 集注子张第十九〈此篇皆记弟子之言而子夏为多子贡次之盖孔门自颜子以下颖悟莫若子贡自曽子以下笃实无若子夏故特记之详焉凡二十五章〉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致命谓委致其命犹言授命也四者立身之大节一有不至则馀无足观故言士能如此则庶乎其可矣〉○子张曰执德不

猜你喜欢
  卷第十五·董仲舒
  卷四 墬形训·刘安
  提要·孙奇逢
  正己篇 第五 凡百十七条·范立本
  与其空想,不如学习·孔子
  卷二十五·夏僎
  第九章 11·辜鸿铭
  卷三·项安世
  卷二十三·吕祖谦
  卷六十·乾隆
  左传折诸卷二十七·张尚瑗
  卷五·董鼎
  论语序说·朱熹
  卷三百九十二·佚名
  ○劝友人书第九·玄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吴之振

    <集部,总集类,宋诗钞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十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余靖武溪诗钞余靖字安道韶州曲江人举进士与尹师鲁同应拔萃科靖为冠累官至秘书丞充集贤校理天章合待制时范仲淹以言事触宰相得罪靖疏救之坐贬监筠州酒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凤城品花记》·张次溪

    (清)香溪渔隐 撰●目录《凤城品花记》序凤城品花记●《凤城品花记》序香溪渔隐于余为总角交,又同时被辟北上。公退之暇,常与戴折角巾,冲风雪,觅醉长安市上。声伎满前,觥筹交错。酒后抵掌谈时事,歌呼呜呜,泣数行下,旁若无人。尝

  • 列传第三十四 武十三王 元四王 简文三子·房玄龄

    武帝二十六男:杨元后生毗陵悼王轨、惠帝、秦献王柬。审美人生城阳怀王景、楚隐王玮、长沙厉王乂。徐才人生城阳殇王宪。匮才人生东海冲王祗。赵才人生始平哀王裕。赵美人生代哀王演。李夫人生淮南忠壮王允、吴孝王晏。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五·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沂阳日记·佚名

    ●武皇 武皇南征,驻跸留都,大将江彬等统领边军数万扈从,屯处京城。彬恃恩跋扈,权侔至尊,下视公卿,怀不轨心。乔公白岩,时为大司马,独任留守之重,持正镇静,每事裁抑,彬亦敬惮,不敢肆,隐然虎豹在山之势。一日晚,彬遣官兵索各城门锁钥,

  • 卷八十八·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八十八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索隐骜音

  • 卷一百三十二下·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三十二下 朱批宪德奏摺 雍正八年正月二十二日四川巡抚【臣】宪德谨 奏为遵 旨覆奏事窃【臣】於前奏明事一摺内奉有 朱批遵查得提【臣】

  • 卷三百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十五八旗大臣年表六部院大臣年表二<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十五>

  • 卷十·陈大章

    <经部,诗类,诗传名物集览钦定四库全书诗名物集览卷十   庻吉士陈大章撰草菁菁者莪朱莪萝蒿也尔雅莪萝陆疏莪蒿也生泽田渐洳之处叶似邪蒿而细科生三月中茎可生食又可烝香美味颇似蒌蒿广志莪蒿防蒿本草唐注叶似

  • 卷三百八十九·佚名

    △初分不可动品第七十之四善现,以色不异本性空。本性空不异色。色即是本性空。本性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不异本性空。本性空不异受想行识。受想行识即是本性空。本性空即是受想行识。善现,以眼处不异本性空。本性空不异眼

  • 添品妙法莲华经卷第五·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共笈多译  安乐行品第十三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是诸菩萨。甚为难有。敬顺佛故。发大誓愿。于后恶世护持读诵说是法华经。世尊。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云何能说是经。佛

  • 究竟一乘宝性论 第四卷·佚名

    究竟一乘宝性论 第四卷后魏中印度三藏勒那摩提译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论曰。偈言向说如来藏  十种义示现次说烦恼缠  以九种譬喻此偈明何义。向依如来藏说无始世界来彼法恒常住法体不转变。明如来藏有十种义

  • 大唐内典录卷第三·道宣

    京师西明寺释氏撰历代众经传译所从录第一之三&middot;东晋&middot;前秦&middot;后秦&middot;西秦&middot;北凉东晋朝传译佛经录第五序曰。经云。三界无常有为非久。晋氏之基。魏室远系。高标。诛曹爽而绝其宗。设帝策

  • 禅门锻炼说·戒显

      江西南康云居山真如禅寺晦山戒显着坚誓忍苦第一夫为长老者。据佛祖之正位。则应绍佛祖之家业。作人天之师范。则应开人天之眼目。人天眼目者何。佛性是已。佛祖家业者何。得人是已。为长老而不能使众生开悟佛性。

  • 卷八·佚名

    嘉兴大藏经 山晖禅师语录荆南开圣院山晖禅师语录卷八住余庆县钟灵门人心庆录嵩山首座龙光法孙宗上编法语示本源明教授嵩少不立文字是入道要门亦可谓至简切者今人不察尚浮华虚习琢句雕章谓如此可张大教法其好事者又

  • 卷第七·寒松智操

    嘉兴大藏经 寒松操禅师语录寒松操禅师语录卷第七嗣法门人德麟编录住湖州弁山龙华禅寺语录师于康熙戊午年在洞山礼庵受请上堂拈疏云此是浙江护法向毛锥子头上转大法轮了也然虽文彩已彰莫若当阳拈示。法座一着高一着

  • 长乐六里志·李永选

    吾少孤未学,及龄稍稍具智识,即喜闻长者谭里中掌故,爱诵忠孝节烈文章。迨更事,怀登涉之志,所至大江南北,流连光景,考文献,莫不期于自达其性情而止。今忽忽年五十矣,念于时无补,愧厕身士林耳。

  • 钦定大清会典·佚名

    一百卷。亦称《清会典》,清奉敕官修。康熙三十五年 (1694) 初修。雍正五年(1727)续修。这两次编撰是依《明会典》的体例,将事例分散于各条之下。乾隆十二年 (1749) 始命 《会典》与《事例》各修一书,于乾隆二十九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