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僧恶什么?
【原文】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①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②而讪③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①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⑤以为知者,恶不孙(6)以为勇者,恶讦(7)以为直者。”
【注释】
①恶:厌恶,憎恶。②居下流:指处于低下的地位,晚唐以前的《论语》没有“居下流”中的“流”字,所以一般认为是衍文。③汕:毁谤。④窒:阻塞不通,这里指顽固不化,固执到底。⑤徼(jiao):抄袭。6)孙:同“逊”。(7)讦(jie):揭发检举别人的隐私或过错。
【译文】
子贡问:“君子也有僧恶吗?”孔子说:“有憎恶。憎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憎恶身居下位却毁谤上司的人,憎恶勇敢却没有礼义的人,憎恶果敢却刚愎自用的人。”
孔子问:“赐啊,你也有憎恶吗?”子贡回答:“恶把抄袭当作有学问的人,憎恶把傲慢当作勇敢的人,憎恶把揭发别人隐私当作直率的人。”
【读解】
老师和学生的憎恶加起来,一共是七种。这七种憎恶在一般意义上说都不难理解,但也有几种值得引起我们特别的注意。
一是憎恶宣扬别人坏处的问题,在《颜渊》篇里,孔子已经说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在《季氏》篇里,孔子又强调过”乐道人之乐善”。其实,这些也就是《中庸》里面所说的“隐恶而扬善”的品质。这种品质,正如我们在《中庸》的讲解里已经说过的那样,需要有博大的胸襟和宽容的气度才能修炼得成。对于一般人来说,容易犯的,恰恰是称人之恶的毛病。
二是憎恶把抄袭当作有学问的问题。所谓“千古文章一大抄”,“剪刀加浆糊”居然也可以使人“著作等身”。稿酬、学位、职称,专家、学者珠头衔都可从中诞生,欺世盗名,那可真是“盗亦有道”啊!
三是憎恶把揭发别人的隐私当作直率的问题。在《子路》篇里,我们已经读到过叶公与孔子关于“直”的问题的讨论。叶公认为,那种过父亲犯了过错儿子都要起来揭发的行为就是直率坦白,孔子却认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率坦白也就在其中了。所以,孔子并不认为揭发别人的隐私或短处是直率,而是主张隐恶扬善,说人家的好而不说人家的坏。
至于说到毁谤上司,勇而无礼,刚愎自用等等,其弊病不言而喻,也就勿需我们多嘴饶舌了罢。
猜你喜欢 道體第一卷·朱熹 卷十一·陈祥道 卷二十三·程公说 卷四上·王应电 比论孟庄两家论人生修养·钱穆 人间训(下)·刘安 隐公·隐公二年·左丘明 卷十五·佚名 卷三十·佚名 大雲初分神通健度第二十二·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七·玄奘 (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卷第七·陈梦雷 致湖北教育厅长书·太虚 答 某 师 书·太虚 第九十三則 大光因齋慶讚作舞·胡兰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