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分记卷二十三   宋 程公説 撰书五

天文书

易系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日月星辰之象见乎上而吉凶应乎下圣人因而象之盖自庖牺氏之王天下仰观象于天至帝颛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天人之际备矣尧复育重黎之后是为羲和命以出纳日月考星中以正四时舜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虽二典质略存其大法而周旋乎天理审察乎天度既精且宻其在夏世羲和掌未之有改至扵殷周二氏世司天地而制莫详扵周寅亮天地燮理隂阳属之论道经邦之三公又立六卿法天地四时以治事地与四时皆本乎天则尊之曰冢宰大司徒测景求中冯相氏掌歳月辰日星之位辨四时之序而保章氏又掌五物而诏救政访序事由是言之古之天文是有二道厯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与夫测景占候先其妖祥以备豫兹其能成天下之大顺致天下之大利使之和同无间欤占天之家牵合取应学者不道也周衰天理之学弗明圣人作春秋书日食星变以示警戒不言事应按经书鲁十二君与内大夫行事甚详扵他国君大夫兴亡治乱亦可槩见惟三辰五星灾变之异该扵天道则志内加详志外甚略春秋灾变甚矣不可胜书举鲁以见之也爲天下书非爲一鲁书也春秋虽因鲁史而作然天地乖谬万物变异岂独鲁之辠哉自灾异而言甚者莫过扵日食日者众阳之宗人君之表也而有食之则灾咎之异象也克谨天戒则虽有其象而无其应弗克畏天灾咎之来必矣凡经所书或妾妇乘其夫或臣子背君父或政权移臣下或夷狄侵中国皆阳防隂盛之证无用拘拘然泥其事应而强求合也呜呼春秋之时逺矣而推之以厯筭虽千歳之日食之正否可坐而致也不依交限者间有之焉而行有常度者居多则灾而非异矣然每食必书示后世遇灾而惧之意也若传载齐晏子止景公之禳彗星楚庄王之弗禜赤云皆知道者语此不可不识诸歳星所在传有明文考之汲冢师春纪述为详谓歳星每歳而成一分积百四十四年而满本数则为超辰之限前后推绎数之可知故余首志春秋所书日食星变以明圣人之防而采传所载附列下方以存史氏之旧用见春秋非圣人莫能修之学者得以览观焉

日食总三十六

书日书月书朔者二十有六

桓三年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据厯八月壬辰朔食星初二千

七分太】

张冑元曰当交之中月掩日不能毕尽其食反少去交五六时则月在日内掩日便尽其食乃既按大衍课春秋日食视诸厯最宻今法皆本大衍

庄二十有五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鼔用牲于

社【据厯闰六月辛未朔食井初五百九十分半】

二十有六年十有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食尾十度

少】

三十年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鼔用牲于社【据厯

日庚午朔食翼十八度少】

僖五年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食翼 大衍厯七度 九月朔】文十有五年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鼔用牲于社

【食昴九度太】

成十有六年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食毕九度半】十有七年十有二月丁巳朔日有食之【据厯十一月丁

巳在房初度】

襄十有四年二月乙未朔日有食之【食女十度半】二十年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食轸二度太】

二十有一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食翼九度太】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日在角四度弱非食限】

二十有三年春王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食女二度

少】

二十有四年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既【食井二十一度

半强】

八月癸巳朔日有食之【日在星二度弱非食限】

按厯法前月日有食之既则后月不当再食而春秋有之三传以下未有説也今以厯法推筭之二十一年九月庚戌日食翼九度二十四年七月甲子日食井二十一度则入食限庚辰日在角四度及癸巳日在星二度弱不入食限焉一行曰使日食皆不可以常数求则无以稽厯数之防宻

也若皆可以常数求则无以知政教之休咎也今不入食限而食焉政教使之然也

二十有七年十有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十一月乙

亥朔食氐七度强】

昭七年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食奎十一度太】

十有五年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据厯五月朔食冑十四度

太强】

十有七年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据厯甲戌九月朔五月丙

午朔娄四度太入食限】

二十有一年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食井十三度弱】二十有二年十有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食箕四度

半强】

二十有四年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食冑四度半强】三十有一年十有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食尾十二

度半强】

定五年王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食室四度半强】

十有二年十有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据厯十月丙寅

朔食角六度太强】

十有五年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食星三度太强】

书日书月不书朔者七

隐三年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据厯三月己巳朔食室十二度少】僖十有二年王三月庚午日有食之【据厯五月庚午朔食胃一

度】

文元年二月癸亥日有食之【三月癸亥朔食危八度太】

宣八年七月申子日有食之既【杜厯甲子七月晦日食失据大衍厯

十月甲子朔食角五度半】

十年夏四月丙辰日有食之【据厯四月丙辰朔食壁七度少】十有七年六月癸卯日有食之【据厯五月癸卯晦不入食限五

月乙亥朔食胃十三度少】

襄十有五年秋八月丁巳日有食之【据厯八月无丁巳七月一

日也食井三度强】

书月书朔不书日者一

桓十有七年十月朔日有食之【据厯十一月庚午日食氐四度】

书月不书日不书朔者二

庄十八年三月日有食之【据厯五月壬子朔食胃十二度少不日不朔焉

厯失之也】

僖十有五年五月日有食之【四月癸丑朔食壁六度半】

星灾緫四

陨星一

庄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恒星不见月之霸也月霸常在望之中是月也以厯法推之大余二十三命丁亥五日辛卯月未霸也而恒星隐焉其大星也星陨如雨其防星也汉成帝元延元年四月丁酉星陨如雨天文志曰王者失势诸侯图霸之象

星孛三

文十有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孛与彗相似而不同彗如帚而芒直上孛如彗而圜其芒四出而气孛孛然彗与孛固二也传者一之非也孛水星之变也五星不书而孛书五星正而孛变书其变不书其正也有星孛兵逆之证以李淳风秘筭推之孛日行六十二分度之七凡三千二百三十四日有竒而周天文公十四年七月丙子朔孛歴二百二十八度六十二分度之四十五起室初除之孛在角十度四十五分角去北斗之杓近焉是以孛在角而入于北斗孛循二十八宿而伏行其伏正也其见变也循二十八宿而行正也入于北斗变也

昭十有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

士文伯曰日月之会是谓辰然东方独以寅卯辰名焉有星孛于大辰是孛于东方寅卯辰之辰也东方之辰角亢位焉以李淳风秘筭歩之昭公十七年冬十月癸卯朔孛歴二百一十八度六十二分度之十二入角一度十二分以其在角是以谓孛于大辰也终冬之月犹在角十一度诸传皆谓孛于大火然夀星之次角亢居辰为大辰大火居卯非辰名也诸传之误李淳风厯法足以证之

哀十三年冬十有一月有星孛于东方

星孛不以天纪而以东方纪焉用春秋厯十一月癸巳朔孛歴一百七十度六十二分度之二十三入张六度六十二分度之二十三其朔日在角一度一百分度之十五其旦井十一度南方中自丁夜至旦孛皆见于东方故公羊曰见于旦是也以大衍厯推之癸巳乃十月朔而十一月朔为癸亥孛歴一百七十三度六十二分度之四十七入氐九度亦爲东方云

彗星

昭二十六年传齐有彗星【出齐之分野】齐侯使禳之晏子曰无益也祗取诬焉天地不謟不贰其命若之何禳之且天之有彗也以除秽也君无秽德又何禳焉若德之秽禳之何损诗曰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君无违德方国将至何患扵彗诗曰我无所监夏后及商用乱之故民卒流亡若德回乱民将流亡祝史之爲无能补也公説乃止

赤云

哀六年是歳也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三日楚子使问诸周大史周大史曰其当王身乎【日为人君妖气守之故以为当王身云在楚上唯楚见之故祸不及他国】若禜之可移扵令尹司马王曰除腹心之疾而寘诸股肱何益遂弗禜

歳星所在

春秋歳星所在传有明文今欲求之别为新术按三统厯法歳星一年而行一次一次分为一百四十四分其实歳星一年而行一百四十八分然则每歳而成一分一百四十四年而满本数所以每一百四十四年而超一次也

按春秋襄十八年传董叔曰天道多在西北杜云歳在豕韦是歳星在亥也又襄二十八年传梓慎曰今兹歳在星纪而淫扵枵杜云襄十八年晋董叔曰天道多在西北是歳歳星在亥至此十一年知在星纪曰明年乃枵今已在枵滛行非次也然则歳星今在丑而滛行在子歳星虽在子二年星纪为实沈故求之术曰歳星逆行是每歳行一次也今以襄二十八年歳在星纪为之定次前后覆逆数之即可知十二公元年歳星所在之次也大较每一百四十四年即是超辰之限按昭十五年有事扵武宫先儒以爲超辰之年其昭元年歳在大梁至十五年依次合在鹑首而超在鹑火若从昭十五年逆推至庄二十三年为一百四十四歳其时庄元年歳在鹑尾至二十三年合在实沈而超在鹑首凖此而推虽百代亦可知也犹恐歩筭非词义所能尽更为图术扵后

隐元年歳在豕韦一名陬娄之口

桓元年歳在枵   庄元年歳在鹑火二十三

年超在实沈     闵元年歳在大梁

僖元年歳在鹑首   文元年歳在降娄

宣元年歳在夀星   成元年歳在降娄

襄元年歳在夀星   昭元年歳在大梁

定元年歳在枵   哀元年歳在大梁

按襄十八年董叔曰天道多在西北【歳在豕韦】二十八年梓慎曰歳在星纪而滛扵枵【嵗在枵之年】三十年子蟜之卒也【在十九年】将公孙挥与禆灶晨徃会事焉过伯有氏其门上生莠子羽曰其莠犹在乎扵是嵗在降娄降娄中而旦禆灶指之曰犹可以终嵗【指降娄世十二年嵗星终】嵗不及此次也已及其亡也嵗在陬訾之口【二十八年嵗星纪淫在枵三十载歳在陬訾是歳停在枵】其明年乃及降娄昭公八年传史赵曰今在析木之津【箕斗之间有天汉故谓之析木之津】九年郑禆灶曰嵗五及鹑火而后陈卒亡楚克有之天之道也【是歳歳在星纪五嵗及大梁而楚复封自大梁四嵗而及鹑火后四周三十八嵗凡五及鹑火五十二年也】十年郑禆灶言扵子产曰七月戊子晋君将死今兹嵗在颛顼之墟【谓枵也】十一年传景王问扵苌曰今兹何实吉何实凶对曰蔡凶蔡侯般弑其君之嵗也歳在豕韦【襄三十年蔡世子弑其君嵗在豕韦至今十二嵗复在豕韦般即灵侯也】嵗及大梁蔡复楚凶天之道也【楚灵王弑之歳在大梁至昭公十三年歳在大梁美恶周必复故知楚之防也】十五年经书有事于武宫籥入叔弓卒去乐卒事以法求之是此年歳星超次之年依次合在鹑首而超居鹑火服防以为有事武宫之年龙度天门虔之意以歳星为东方青龙之象此年歳星超辰故言龙度天门乃一时臆説非通论也何以言之歳星之行每年止行一次至超辰之歳即是龙度天门是每年依次而行亦可言龙顺天门乎不寜惟是昭三十二年传史墨曰越得嵗而吴伐之必受其凶此年歳在星纪呉之分歳星所在其国有福呉先用兵反受其殃昭十五年所推可以参考云图列于左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二十三

歳星每一年而行一次积一百四十四年而嵗星超一辰此理数之自然更无余术但入春秋至庄二十三年歳星合在实沈而超居鹑首即知庄二十三年还数满之年又从庄二十三年至昭十五年积一百四十四年歳星合在鹑首而超居鹑火又是限满之嵗又从昭十五年已后积一百四十四年嵗星合在鹑火而超居鹑尾是每超辰而一移非但在鹑火以此参论理若循环故曰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哀十四年西狩获麟其后十三年非夫子所终故不緫矣

春秋分记卷二十三

猜你喜欢
  卷十三下 尽心章句上·孙奭
  丧纪·张载
  卷第十四·朱熹
  卷三十·程端学
  提要·黄道周
  第三章 8·辜鸿铭
  卷十七·胡广
  阳门之介夫死(1)·戴圣
  卷三·魏了翁
  第6章 八佾篇第三(2)·孔子
  周书·周官·佚名
  第十章&nbsp;道家第三阶段:庄子·冯友兰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三·欧阳竟无
  大般若經第二分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佛教徒与国民外交·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八出 渔色·许自昌

    【秋蘂香】〔小旦上〕金井辘轳历乱。浑惊觉珊枕捱残。手揽寒衾窗内见。败叶萧萧风翦。〔蝶恋花〕庭院碧苔红叶遍。黄菊开时。已近重阳宴。日日露荷凋绿扇。粉塘烟水明如练。试倚凉风醒酒面。雁字来时。恰自层楼见。

  • 提要·褚藏言

    【臣】等谨案窦氏聫珠集五巻唐西江禇蔵言所辑窦常窦牟窦羣窦庠窦巩兄弟五人之诗人为一巻每巻各有小序详其始末常字中行官国子祭酒弟牟字贻周官国子司业羣字丹列官容管经畧庠字胄卿官婺州刺史巩字友封官秘书少监五人皆

  • 列传第二十三·刘昫

    ○薛收 兄子元敬 收子元超 从子稷 姚思廉 颜师古 弟相时 令狐德棻 邓世隆 顾胤 李延寿 李仁实等附 孔颖达  司马才章  王恭马嘉运等附 薛收,字伯褒,蒲州汾阴人,隋内史侍郎道衡子也。事继从父孺以孝闻。年十

  • 列传第九·刘昫

    ○屈突通 子寿 少子诠 诠子仲翔 任瑰 丘和 子行恭 行恭子神勣许绍 孙力士 力士子钦寂 钦明 绍次子智仁 少子圉师 李袭志 弟袭誉子怀亻严 姜謩 子行本 行本子简 简子晞 简弟柔远 柔远子皎 晦 皎男庆初

  • 延平二王遗集·陈匪石

    &middot;郑成功&middot;诗春三月至虞谒牧斋师同孙爱世兄游剑门西山何其峻,巉岩暨穹苍。藤垂涧易陟,竹密径微凉。烟树绿野秀,春风草路香。乔木倚高峰,流泉挂壁长。仰看仙岑碧,俯视菜花黄。涛声怡我情,松风吹我裳。静闻天籁发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一·佚名

    废帝郕戾王实附录第七十九景泰六年十二月壬寅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帝省郊祀牲岷王徽煣奏先父庄王洪武中之国云南及永乐中召还其所赐乐工部伎遂隶教坊臣今奉藩武冈凡拜表迎诏时节庆贺之礼音乐未具乞赐颁给不允○甲辰升守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九·佚名

    万历元年正月壬午朔 上御皇极殿百官朝贺以未及小祥免宣表文先期并免习仪○甲申 上御皇极殿太常寺奏孟春时享 太庙○是日 宣宗庄皇帝忌辰遣怀柔伯施光祖祭 景陵○丙戌户科都给事中贾三近参新推湖广总兵平江伯陈王

  • 史记集解卷六·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六秦始皇本纪第六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徐广曰 作正宋忠云以正月旦生故名】姓赵氏年十三歳庄襄王死政代立为

  • 卷二十六·李天根

    江阴云墟散人李本天根氏辑丙申(一六五六)、大清顺治十三年(永明王永历十年、鲁王十一年)春正月庚辰朔永明王在安龙,鲁王在金门。十三日(壬辰)大清庶子王自泉州出攻两岛,风不利,引还。李定国遣传宣参将杨祥进密疏,署云「藩臣李定

  • 虞愿传·李延寿

    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祖父虞赉,作过给事中,被封为监利侯。父亲虞望之早死。虞赉院子里有棵桔树冬天成熟,家里的孩子们都争着来摘,虞愿才不过是几岁的孩子,却独独不去摘取,虞赉和家里人都觉得他很怪。宋元嘉年间,虞愿作湘东

  • 宋孝武昭路太后传·李延寿

    孝武昭路太后名叫惠男,丹陽建康人。以颜色和容貌选入后宫,生了孝武帝,封为淑媛。后来年长了,不被宠爱,常常随着孝武帝外出藩国。孝武帝即位,有关部门奏请给她上尊号称为太后,她的宫殿名为崇惠。太后住在显陽殿,皇上在闺房以内

  • 野史无文卷五·郑达

    永历皇帝本纪前朝永历皇帝讳由榔,乃神宗万历皇帝之孙、桂恭王常瀛之少子。神宗五子,长光宗泰昌皇帝,次福王常洵,次瑞王常浩,次惠王常润,而常瀛最幼,与惠王同出李贵妃。万历二十九年冬十月己卯,俱受封。至四十二年,福王先就国洛

  • 孟子集编卷十三·真德秀

    宋 真德秀 撰尽心章句上【凡四十六章】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性则心之所具之理而天又理之所从以出者也人有是心莫非全体然不穷理则有所蔽而无以尽乎此心之量故

  • 卷十一·高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地名攷畧卷十一詹事府詹事高士竒撰秦国于西垂【国语曰嬴伯翳之后也史记秦之先伯翳佐禹平水土赐姓嬴氏后有大骆生非子非子居犬丘为周孝王主马汧渭之间分土为附庸邑之秦号曰秦嬴诗谱曰秦陇西谷名徐广曰

  • 卷第四十六·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四十六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十六世育王裕禅师法嗣福州清凉坦禅师有僧举大慧竹篦话请益。师示以偈曰。径山有个竹篦。直下则无道

  • 咆哮了的土地·蒋光慈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蒋光慈著。1932年湖风书局出版单行本时易名为《田野的风》。作品描写了大革命前后广大农村中剧烈的阶级斗争,反映了党领导下早期农村革命运动的面貌,显示了中国农村革命斗争的伟大力量。作品描写了大

  • 诗筏·贺贻孙

    诗论著作。清贺贻孙著。一卷。先立总论以阐明其诗学观,然后依时代先后评议历代诗人诗作。论诗以“化境”为极则,又以养气为基本前提。其语云:“清空一气,拢之不碎,挥之不开,此化境也。然须厚养气始得,非浅薄者所能侥

  • 金光明经玄义·智顗

    二卷。隋代智顗口述,门人灌顶笔录。略称金光明玄义、光明玄义、光明玄。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为天台五小部之一。就昙无谶所译之金光明经叙说其玄义,共立释名、出体、明宗、论用、教相等五重。释名分教义释、观行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