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修行观十二因缘第十七

已说诸对治及所治。愚痴对治。是应分别。一切诸佛所设缘起。灭除痴冥生如实智。有甚深微妙随顺功德。今当略说。令诸修行功德增益。灭除愚痴观察缘起。远离断常二边诸想。知因缘和合有为法生。亦能降伏迷醉外道牵令随顺。第一空法慧眼明净无明悉灭。修行观缘起有四种。一名连缚。二名流注。三名分段四名刹那。连缚有六种。一曰生二曰分三曰趣四曰生门五曰刹那六曰成坏。生者从死阴次起中阴。中阴次起生阴。中阴众生无明昏乱愚痴所盲。造作有业。中阴众生见男女和合。无明增故生颠倒想。或生害想。或生爱想。欲与女俱者於男生害心。然後自见与彼和合。尔时欲心迷醉是名爱起身。见和合不净谓为己有。是名慢起身。因母饮食而得增长。令身敷起。是名食起身。四大与迦罗逻。俱生得报身。是名四大起身。结业为方便二支既过。次第识种生。是名种子识。始处迦罗逻时。其心沈没少所识知识不明利。是名为生得迦罗逻。已识明利故是名为识。是名生连缚也。分段者,从迦罗逻次起皰肉段。坚厚肢节。婴儿童子,盛壮衰分老分次第生。是名分连缚也。趣者,谓遍至诸趣。修行观诸趣相。是名趣连缚也。生门者,谓四生相续轮回不绝。是名生门连缚也。刹那者,观五阴。念念相续生灭不断。是名刹那连缚也。成坏者,一切境界起灭劫数始终。修行观此成坏相续。名为成坏连缚也。是则修行观缘起连缚也。流注者,谓修行观刹那流至怛刹那乃至罗婆摩睺路妒。是名流注迦罗逻分。流注七日皰肉段坚厚乃至衰老分。是名流注起分住分起缘分入分出分方便分。一切正受巧便流注次第起尽名流注。诸趣回转如旋火轮是名流注。如是一切无量流注。是则修行观缘起。流注分段者,修行观察从分至分故说分段能如是知则於缘起成就。谓无明增上,犹如盲人无有见相。如大黑冥远离光明。或於前无见。或於後无见。是则偏盲。若前後无见是二俱盲。若离二盲则舍痴冥。得明净慧眼。如是苦集灭道佛法僧宝无知。是名十种痴。十种痴灭名为十种慧。佛说无明为初因种三种业。若修行不知无明过患,则种三种业。业起已从是生识。诸识如幻种种悉现。从识相续起名色。於彼一身而有二相。譬如虚软沮烂之物。内有诸虫令外动摇。亦如野蚕初作茧膜。名色二相亦复如是,乃至诸根未成。说为名色二相。诸根既开名为六入。诸根始开未有所作。於触愚痴不知適与不適。如雨渧注水水则泡起。情尘生触亦复如是,外刺刺身触从中起。亦如然灯油炷所成。是名修行观尔炎触相。触相起已次第生受。譬如水泡三种相现。若分别诸根则有五受。受起已次生渴爱。譬如舌舐蜜涂刀。刃爱增诸烦恼名为取。取次生有。有三种业。业起当来果故名为有。已种生而未受名为未来生。生已熟谓为老死。二支说未来生时生相增上。佛说识分未来识生时名为生。名色六入触受名为老死。前世爱取有能集今有故。於此生为过去。爱取是烦恼分故说为无明。有则是行。现在三支能种来生过去二枝。转生死轮。彼众生轮转以无明覆故。八现在二过去二未来世差别故如是分别。当知转时一切皆十二。

复次更有馀分因缘。今当说。从迦罗逻皰肉段坚厚肢节婴儿童子壮年衰分老死分。於是十种分观察缘起。复次於起住起缘入出方便分乃至馀一切分悉观缘起。复次是事起故是事起。谓彼眼色能起眼识。三事和合触生受想思。是名修行异种观缘起。复次修行方便观诸入缘起。以明净境界。自向观诸入门。如是见已各观自相处。破诸入山无量积聚熟相现已,流注十方极智境界。到彼观察明智升进者,修住巧便。尔时闻思修慧。熟相坏相次第而起。诸馀升进义如前入处说。复次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起故是事起。谓修行者先坏内身次观外色,犹如照镜因物像现。如是所依相起外相亦起也。

复次修行於诸不净观。其缘起先於方便处。系念令坚固。然後於肢节分解观其缘起。起明相已无明相坏。依脚骨有?尃骨、髀骨、跨骨、肩骨、颈骨、头骨,充满十方。有漏业相普现。於下诸杂不净相阶级次第起。复次修行观四因能生众苦。展转因邻近因周普因不共因。复次修行观果从生因生从有因有从取因。如是乃至行从无明因。行是果亦是因。从因推果。还至老死亦如是,若於无明求因必大恐怖而起断见。无智闇冥馀明甚微犹如萤火。如是犹复求因不已,自见唯与大黑闇俱。世尊说言:由不正思惟众生。若与是俱则轮转生死。无明缚故有轮常转。无明为本馀支所作各有相现。一切有支轮无明最自在。自在力所转如奴属其主。是无故是不作。是灭故是不转。当知馀枝皆如是说。死有四种。渐渐死顿死。行尽死刹那死。又说三种无常。一刹那无常。二分段无常。三种类无常。修行了此无常则远离四魔破坏无明。明相显现如明净灯能消众冥。乃至老死灭。诸明相起亦复如是,破坏无明诸积聚已,成就一相净妙境界。行者身体柔软光泽。光泽已身极明净如明镜像。如是相现明净观己。身内众物各各自相一切显现。如是观成就名曰於界得度。何以故?有五种痴五种对治相。一界二入三阴四卑贱五垢污。是名五种痴。或观界得度。或复观阴观入观彼增功德。观第一义而得度者,是名五种对治也。

复次修行者入快净琉璃三昧。於明净境界观缘起支。观缘起枝时。便生易见想。如说。阿难白佛言:缘起易见。佛告阿难。十二缘起甚深无底难见难知。汝欲毁坏我三阿僧祇劫甚深微妙难得之果。云何欣悦而说是言:是深妙观。我今当度。汝当随我观佛境界。佛境界海浮漂。外道无智闇冥。二边愚痴离尔炎境界所不能入。声闻辟支佛虽能少入不得其底。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即入甚深微妙尔炎住三昧自在正受。正受境界有三师子王。师子王上各有七宝池。七宝池中各有七宝莲华。七宝莲花上皆有坐佛。放大光明极声闻境界。然後乃住是诸声闻。从初发心至最後身。所种善根及诸缘起一切悉现。从是复起三师子王。师子王上各有七宝池。七宝池中各有七宝莲花。七宝莲花上皆有坐佛。放大光明极辟支佛境界。然後乃住诸辟支佛。从初发心乃至究竟。所种善根及诸缘起一切悉现。从是复起无量师子王。师子王上各有七宝池。七宝池中各有七宝莲花。一一花上皆有坐佛。普放光明极菩萨境界。然後乃住是诸菩萨。从初发心至金刚座。所修善根一切功德。若业若果及诸缘起一切悉现从是复起无量师子。王师子王上各有七宝池。七宝池中各有七宝莲花。一一花上皆有坐。佛放大光明普照佛法甚深缘起一切悉现。尔时佛以神力示阿难佛之境界已,语阿难言尔炎中更有无量无边诸佛境界佛智所行如是甚深微妙境界。云何欣悦而言易见。汝智浅不及谓为易见耳。如上尔炎境界无量诸法现在前已,然後乃坏一切皆空清净寂灭。寂灭已复观胜妙。尔炎起佛法。身渐渐广大周满十方。无量法宝充满法身。法身光明无有边际。不共智慧所行境界。一切佛法甚深缘起悉现在前。然後乃坏一切皆空清净寂灭无有处所,犹如虚空无所依止。如宝入手名为得宝。修果如是名决定相。阿难如来境界不可思议。我今为汝示少少耳。阿难见佛境界欢喜踊跃。白佛言甚深世尊,世尊尔炎境界难得其底。若我先知如来境界如是深妙者,宁使我身碎如胡麻。要当究竟佛法彼岸。如是一切名修行观缘起。分刹那者,三世一刹那。一刹那三世。法未起名未来。起时名现在。已起名过去。一刹那生即一刹那。苦与无常俱故。当知众行刹那顷不住。亦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虽转亦无所去。去亦无积聚。一刹那起一刹那灭。刹那如一念。一念如刹那。前刹那聚已灭。灭时与後起。随顺四缘具足。後刹那起修行境界。观一刹那间。有无量微尘无量微尘。一一刹那次第相续犹如连珠。譬如四善射人俱放四箭。有一人健行箭未至地。能就空中接取四箭不令落地。地神迅疾复过於是。虚空神疾过於地神。日月天疾过虚空天。如是健行天疾倍过日月。当知诸行无常迅过於是不可譬喻。如修行观迦罗逻七日住分有无量刹那。当知馀一切分亦如是,如是观已离诸愚痴增益明慧。如是无量名修行观缘起刹那复次修行初入正受名为连缚境界。增长名为流注方便境界。安住名为分段境界。渐灭名为刹那。

复次已说四种别相观缘起。佛说总缘起。今当说二支种二支熟二支起二支牵。所种二支生长二支成就二支受二支。作人二支田二支寄者二支所寄二支。受寄者是说名有支。修行观缘起。或五阴或四阴。五阴欲色界。四阴无色界无常空等诸行。於阴决定真实。决定真实已,决定相现在前。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起故是事起。是事无故是事无。是灭故是不作。譬如有钻有燧。有人方便烟火。乃出因薪炽然。亦如因树有荫因日有光因灯有焰皆从缘起。无明不言我能生行。行亦不言我从无明生。当知一切有支皆如是,是空法寂灭法无所有法。作者不可得。但有无明诸行和合有漏法生。受为轴转有支轮生诸结缚。诸结中爱支增。诸缚中取支增。诸使中识支增。诸缠中无明增。向生结增。受生缚增。诸识漂利使增。於境界愚痴烦恼增。如是烦恼业缚能转生。果有轮常转漂。无智众生随义增故。说有差别。当知诸分皆有结缚使缠复次修行六种观十二缘起。於十二支随顺义说。谓安般念观业支有支。以出息入息是身行。觉观是口行。想思是意行。是故安般念是彼对治。界方便观。观识支生支。识增上故处胎。识於诸界增上说七识界。是故界方便观是彼对治。阴方便观观名色支老死支。是故阴方便观是彼对治。破诸入出方便观。观六入支触支。是故入方便观是彼对治。缘起方便观。观无明支受支。是故缘起方便观。是彼对治。何以故受及无明。是诸烦恼根本。是故智慧是彼对治。爱取二支染著净故不净是对治。

复次修行观十二缘。或时从因度或时从果度。或从无明行乃至老死。或观识乃至老死。或三事和合生触。触生受受生爱爱生取乃至老死。或从爱取有生老死。或从老死乃至无明。或观老死乃至识。如佛城喻经说复次修行於四念处观十二支各增上。身念处观六入支。受念处观受支。心念处观识名色支。法念处总观馀支。说此义已而说赞偈曰:

方便治地行,乃至究竟处。无上法施主,说是传至今。我从彼胜闻,撰说深妙义。章句庄严集,欲令法久住。

佛法深无底,修行亦无边。以我少智力,宣扬无量法。是深非所测,如蚊尝大海。唯彼已度者,然後乃究竟。

六十二界六种六情六尘六识六界六觉。谓贪恚痴三不净觉反是三净觉也。苦乐不苦不乐忧喜舍六。

三欲色无色界。又色无色灭界三世法。软中上法。善不善无记法。学无学非学非无学四。二者食非食漏无漏。依欲依出要有为无为。三十六不净。次第发毛爪齿薄皮厚皮筋肉骨髓脾肾心肝肺小肠大肠胃胞屎尿垢污泪涕唾脓血黄白痰癊肪?册脑膜刹那数。百二十刹那名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名一罗婆。三十罗婆名一摩睺路妒。三十摩睺路妒名一日一夜。一岁中唯二时二日。三十摩睺路妒昼夜等。谓羯提月白分八日八月名羯提。後半月名为白分。陛舍佉月白分八日二月名陛舍佉。後半月名白分。此二时二日昼夜。各十五摩睺路妒。从是後罗婆流或昼减夜增。或夜减昼增。名为流昼夜等。各三十摩睺路妒。

(谓羯提月白分八日。陛舍佉月白分八日。羯提月者,谓七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是八月名後半月名白分。陛舍佉月者,正月十六日。至二月十五日。是二月名後半月。名白分此二时二日。昼夜各三十摩睺路妒。从是後罗婆流或昼减夜增。或夜减昼增。名为流)。

猜你喜欢
  法演禅师语录卷上·法演
  卷十八·佚名
  宗镜录卷第十一·延寿
  大唐内典录卷第三·道宣
  阿阇梨大曼荼攞灌顶仪轨·佚名
  诸菩萨学成品第四·佚名
  卷二百二十二·佚名
  成唯識論卷第七·欧阳竟无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圆晖
  佛说俱枳罗陀罗尼经·佚名
  叙·道霈
  菩提道次第心论卷第一·宗喀巴
  修行本起经卷下·佚名
  卷第四·佚名
  檀弥离缘品第四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吴千能·唐圭璋

      千能,新郑人。绍定间,知永州。   水调歌头   澹氏人安在,缥缈九霄间。我来唯有石屋,周览百寻宽。一曲中分夷险,两牖空光平布,满洞贮清寒。高歌自堪仰,何必论金丹。   周贤士,知此意,薄秦官。一床一枕,依然犹伴白云闲

  • 鸿庆集补钞·吴之振

    孙觌栖霞洞飞仙巢三山,弱水环四溟。谁知黄茅岭,自有白玉京。独曳一枝筇,梯空上青冥。蟾飞堕八桂,石陨化七星。幽幽炬火然,异状不可名。垂天紫云盖,插地翠羽屏。已无俗士驾,尚有迁客经。敢言居夷陋,妙绝冠平生。题洞庭山观音院

  • 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六十二·赵尔巽

      格尔古德金世德 赵士麟 郭世隆 傅腊 塔马如龙   格尔古德,字宜亭,钮祜禄氏,满洲镶蓝旗人。自笔帖式授内院副理事官。康熙三年,从定西将军图海平湖广茅麓山李自成馀部。师还,迁弘文院侍读,进翰林院侍读学士,充日讲起居

  • 卷四十五 漢紀三十七·司马光

      起重光作噩(辛酉),盡旃蒙大淵獻(乙亥),凡十五年。   顯宗孝明皇帝永平四年(辛酉、六一年)   春,帝近出觀覽城第,欲遂校獵河內;東平王蒼上書諫;帝覽奏,卽還宮。   秋,九月,戊寅,千乘哀王建薨,無子,國除。   冬,十月,乙卯,司徒郭

  • ●崇禎長編卷之四十一·汪楫

      崇禎三年十二月   ○崇禎三年十二月   三年庚午十二月乙巳朔嘉定伯周奎援例乞給贍地七百頃併隨從尉軍三十名   帝諭向緣東事倥偬履畝增賦豁寢無日久軫朕懷乃邇來邊患靡寧軍興益急戶部諮奏再三請於每畝除

  • 卷二十三·毕沅

      ◎宋纪二十三 ∷起玄黓摄提格正月,尽昭阳单阏六月,凡一年有奇。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咸平五年辽统和二十年   春,正月,庚子,辽主如延芳淀。   壬寅,帝谒启圣院太宗神御殿。初,太祖,

  • 第五十五回 平叛军太尉建功 保孱王邻封乞命·蔡东藩

      却说吴楚两王,闻得粮道被断,并皆惊惶,欲待冒险西进,又恐梁军截住,不便径行。当由吴王濞打定主意,决先往击周亚夫军,移兵北行。到了下邑,却与亚夫军相值,因即扎定营盘,准备交锋。亚夫前次回驻昌邑,原是以退为进,暗遣弓高侯韩

  • 春秋战国异辞卷三十七·陈厚耀

    呉夫差王夫差元年以大夫伯嚭为太宰习战射常以报志二年呉王悉精兵以伐越败之夫椒报姑苏也越王句践乃以甲兵五千人栖于防稽使大夫种因吴太宰嚭而行成请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昔有过氏杀斟灌以伐斟寻灭夏后帝相

  • 卷之一千二百六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七·王当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臣传卷七      宋 王当 撰僖公 晋子犯【名狐偃】 子犯名偃狐突之子也文公之舅又曰舅犯为晋卿初公子重耳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顚颉魏武子司空季子里克杀奚齐卓子使屠岸夷告

  • 金佗稡编卷二十·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稡编卷二十宋 岳珂 撰吁天辨诬通叙臣闻天下之不可泯没者惟其理之正也藏於人心散於事情虽或晦而未彰抑而未扬暧昧而未白然是理之在人心自有隐然而不可厚诬者是故伸屈有时而不同荣辱既久而自判昔日之

  • 卷五十三·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五十三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 孝景皇帝十四男王皇后生孝武皇帝栗姬生临江闵王荣河间献王德临江哀王阏【师古曰阏

  • 卷十一·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十一雍正元年九月上谕十六道初一日工部奏康熙二十六年起五十八年七月止曾任木仓监督人员所亏木植一概着落追赔照律治罪奉上谕木植事件举国皆知此内亦有屈枉者亦有实在可恨者该部应分

  • 陈介卿·佚名

    陈介卿先生小传陈先生名其寿字介卿浙江海宁人海宁陈氏为累叶世家冠盖文章倾动海内先生生而奇慧幼撷芹香文字之外擅场书画遨游都下名动公卿供职京曹屡跻清要旋以情殷菽水改官南旋大吏倾其丰采争相刮目历任吴县江阴金山

  • 大学衍义卷二十四·真德秀

    格物致知之要二辨人材憸邪罔上之情【佞幸之臣】齐桓公末管仲病公问羣臣谁可相者管仲曰知臣莫若君公曰易牙何如对曰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曰开方何如对曰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公曰竖刁何如对曰自宫以适君【宫腐刑也】非

  • 书传卷十二·苏轼

    宋 蘓轼 撰周书康诰第十一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余民封康叔作康诰酒诰梓材康叔封文王子封为卫侯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四方民大和会侯甸男邦采卫百工播民和见士于周百工百官也播民和布法也周礼正月之

  • 去欧讲学及经过之一斑·太虚

    ──十八年五月在上海印心精舍讲──佛法大旨,不外真俗二谛,二谛非二,即一实谛,在观察上及趋向上,可说有二。凡是立体之物,均有两面,虽有两面,实即一体。如吾人虽只见月球一面,固知仍有反面,然两面即一月,因观察及趋向有二。真俗

  • 古赋辨体·祝尧

    总集名。元代祝尧编撰。祝尧曾表明,他编此书,“其意实欲因时代之高下而论其述作之不同,因体制之沿革而要其指归之当一,庶几可以由今之体以复古之体云。”可见他是本着“由今之体以复古之体”的主张,从赋体源流着眼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