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尽心(尽,从聿从火从皿)

天何以生烧人乎?生而累,累而死,不如不生;而必生而烧之,故怜之曰可怜生。请怜而烛之。

以死烧生,生本不生。当知生所以烧,烧所以生;何以有生?何以生心?其始生魄,其阳曰魂。气生血肉而有清浊,气息心灵而有性情。本一气耳,缘气生“生”;所以为气,呼之曰“心”。清浥浊中,性将情迎。生与习来,习与性成。哀彼刍狗,青黄其文,惟焱有舌,桑烘于煁。谁其破泥瓦,烧魂衣,而受用此慧炬哉?

东西圣人千百其法,不过欲人性其情而已。性其情者,不为情所累而已。情至生死而尽,故言生死。出生死者,不为生死所累而已;出世者,不为世所累而已;舍身者,不为身所累而已;心空者,不为心所累而已。累因此身,身为世累;世无非物,物因心生。

生死即此心也,故烧之则能尽,尽之则能空,空之则能舍,舍之则能出;心空一切空,能出则可以入而无碍矣。以顺为逆,逆以为顺,是谓随顺。

然心何以得空?故从而缚之,爇之,煅之,淬之,此不得已用《大过》之薪也。本自无别,不坏世相,而《大过》偏胜,又焦芽灰死矣。

要以质言,但燎不为所累之烛,则何生死可出乎?无生死,不求脱离,累亦不累,此天酒也。怖生死,求脱离,此黄、礜(音“预”,矿质毒性)也。不能不为生累,而以学问化之,此枳、苓也。随生死,空生死,而贯生死,一心三谛,莫方便于此矣。在世出世:忘身以适,游心无心;明而不恃,系而不缠;方步康庄,践轹荆棘;唱平水调,裂石遏云。不尽,岂知此哉?

上者解悟,其次证悟。不能,必大困而后彻;不至悬崖,又安有重苏之事哉?此虽謰謱,听者无益。虽听识之,所遇被转,不能主也。深造深于自得,得綮乎肯,内揵外韄,诅盟厌缄,肯乎哉?

死心者,甚甚之烛即也。人先不知自心,自心本无真妄,故使之觅真真;真真者,不生灭者也。人生而不生灭者,旅生灭矣。淑匿也,泾渭也,不得不立之名也。真真不可得见,以知见见,谓之识神。于是教人参天地未分前,而天地未分前者泯于日用,则日午三更,无二无断无别者也。上根者,随流见得,岂不撩起便行哉?

人有心而有知:意起矣,识藏矣,传送而分别矣。本一而歧出,其出百变,概谓之知(有本觉之知,有始觉之知,有真觉之知,有妄觉之知。有曰: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有曰:知见无知,斯即涅盘;有曰:知是空花,即无轮转;有曰:知幻即离,不作方便;有曰:知得是事便休;有曰:不知最亲切。《肇论》曰:“般若无知者,无有取相之知也。经云:圣心无知,无所不知。斯则知自无知矣,不待忘也。永明曰:心是明,以知为体,不同妄识仗缘作意而知,又不同太虚廓断无知。”)。何何氏曰:至此惟如饮水,冷暖自知而已,非言可诠,强诠之曰:心以无知之知为体。曰“无知”者,祛妄觉也;曰“无知之知”者,祛廓断也。知以天统,良以德泯,致以法随;“致良知”固三谓之表,而两不谓之衡也。

众妙之门即众祸之门,昼好夜丑,可无分别;为生所累,不得不循绳正晷耳!故圣人知而无知,以无知知。《齐物》曰:“知止其所不知,至矣。”问曰:知否?答曰:不知。则能知此不知者为谁?知此为谁,则知止其所不知矣。亲见自心者,知即无知,何染何净?何真何妄?又何分心与识神也乎?

若未能灼知大始而作息合莫,必未亲见自心也。熇熇曰“我无知也”,妄矣;曰“我闻道也”,更妄矣。铔鍜良知者,瞂芮无意者,礛诸识神者,刮摩习气者,矻矻惟有老洫,乌能从心而纵横自在耶?旷达自然者,则知其难知而任之,便计哉!以为便计,隔别故远。知犹无知,不作圣解。其尊知而火驰者,矜其一察,以纵横自遁,则反不如浸死水者为无害天下矣。

嗟乎!人心幽而烈,讂而充,诇而谲,窖而缦,骈而鹜,俄顷而腾九霄极九野,上下千年,其旋无休。寤,缘其所见而薰以为奥;寐,衍其所狎而魂传其所不习。阴贼乐斗,汗漫善惊。厌常而喜新,循之又懈;昵于所便,所至成所。不投不入,投之即黏;不激不出,一出即横。直告之则不信,详嘱之则反疲。日日造成生死,不特不亡待尽为可悲也,其阳化,其阴不化,悲何及乎?

是故单提之家,奇语、玄语、冷语、毒语、颠倒语,棒之、喝之、刺之、忤之、疑之、误之,不迷不悟,不误不迷,绝乎蹊径,出其意表,短其所长,犯其所怪,夺其所恃而穽之以必不及,钓以所亲而顿之于所不能禁。搀入阻隘而伏起,引上高峰而推之。孤者使平,平者使孤。县度烧栈,线不通风。遮塞以使之穷,剽忽以试其不及措。或徇其所偏而折,或听其自穷而归。或已入也而未坚,则故挫之以深其括;或已合也而未化,则故罪之以征其转。吹毛涂毒,石激电拂,皆烧人尽心之法也。

佛心,佛也;佛法,魔也。魔者,佛之先锋也;及乎无魔,并无佛矣。本无实法,非可执一法也。后世相传,执其玄秘,以为市肆,安得不叹私心横行、尊知火驰之弊哉?

圣人无言、雅言、无隐之灯早已照此,知人心之绝非道心也,而道心在其中,舍危无微,惟精乃一,故表道心以用人心,使人信而执之,久而忘其执,然后知无不在“执即不执”之安乐场也。其余,已甚语也,贱弃古今以自荡其襟者,敌人心之捷方耳。

圣人烛乎无中、边之“厥中”,而尝立乎适可之中道,能使人心自尽,而不居其烈;使人人心行其光,而可以束缊。莫阘茸于毫,而使之自煽于其身;莫委琐于物,而使之供爨于礼乐。鼎济匋埴,各安生理,以化釜鬲(上有两先字)之累;主其大体,容诸爝火纸烛,以新万世樵采之心,此天地之所以大也。

不塞不窕,入郗穴而不逼。行远疾速而不可托讯,往来惛惫而不可为固塞。暴至杀伤而不臆忌,功被天下而不私置。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请归之云。

其物倮倮,为万世纹。名号不美,与暴为邻。功立而身废,事成而家败。弃其耆老,收其后世。屡化而不寿,前乱而后治。三伏三起,事乃大已。是之谓蚕。

始生巨,成功小。长其尾,锐其剽。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反覆甚极,尾邅事已。簪以为父,管以为母。无知无巧,不盗不窃。时用则行,不用则已,是之谓针。

何何氏曰:荀况何取乎三者而赋之乎?云也者,起而无碍者也;蚕针也者,舍身利世者也;箴也者,引而不享其成者也。锋则必弃,用则必丧,缘则无端。不以弃而不锋,不以丧而不用,不以无端而不缘。知后不知先者,畏弃也;知屈不知伸者,畏丧也;知齐不知畸者,畏无端也;非能尽变化者也。

尽心者雅似而知,知则尽之尽矣。始乎引,中乎变,究乎随,有而不居。引善入矣,变善舍矣,随则无不可矣──无不可者,本无可也。尽诱其入,入诱其舍,舍尽则出,出则随;随则云,云则天,天以人尽。

诱之巧者訹,訹者,针工刺绣,不见其紩者也;诱之拙者固,固者,以锥为针,猛不惜漏者也。尽之尽者,无巧无拙,乃拙乃巧:熟烂之甚,斯无之矣;无之无者,还其应有。有之矣,应之也者,若不得已而有也。若不得已而有,若得已而无,应而不宿者也。不宿者鉴,鉴曰平公,其神曰常无有,而无有一无有。夫所谓无有者,非不有也,不固有者也;当其有,有无之用。睾睾而涫涫,勿勿而儃儃,尽之矣而若未尽,知之矣而若未知,故能以不存存,以不养养,不二若二,俟若不俟,──若之云者,本相即也。世有知者,乐其缗缗,厌其纳纳,彼乌知其不可厌乎?

游舆之辐,遗遗其辙。不先不后,时乎先后;不次不第,时乎次第。无声无臭,有伦有脊。缘督知养,以知养其不知,谓之养生。以死养之,死其心,所以心其心之主也。生即无生,无生长生。生生于不生,死死于不死。惟送死可以当大事。人能送生,乃以送死。日舍一日,舍以为送,送以为养,尽则知送。朝迭迭,夕逃逃,朝不能送夕而夕可乎?观我生,观其生,即以观天下之生。我虽欲不舍,日已见舍,何如先舍之而目送之之为豫乎?观我非我,观非我之我其我,尽变化其我,尽变化其生矣。

水可析可合,精无人也;火因膏因薪,神无我也。《艮》背无我,行庭无人。时行者止,时止者行;忘身于谦,敦可以动。必有事者,行无事也;化者,无事而有事也;且者,初有事而若无事也。

尽有专门。尽何专门?门不一门:能入为门;能出为门;不出不入,无门一门。与贾且者,久而善贾;与道且者,渐而顿开。几何直尽,姑与之且。锐身者少之,逡逡者引之。发然受线,且惟患其不且。稚子入楚则楚些,入吴则吴趋,夷、由不得与之争能,易始引也。久与之处,则所假者应有而有矣。

优之应有也,倐且君臣矣,倐且父子矣,倐且仇雠矣。处其地不怪其怪,故能人怪其不怪。人之于世,尊其一倏且而已矣。参军、苍鹘、末泥、孤装,时且乎尊者也。且乎尊者,即其常倏者也。常倏者,常无有者也。尊之所假,还其应有,足以使观者嘘唏呜唈而悇惮痒心,况真见乎常无有以还其应有,应而不宿者乎?

假以为物而相与物之,假以为人而相与人之,假以为心而相与心之,假以为人即我而相与即之,“或之使,莫之为,疑之所假”。不假何入?假之者谁?入则何假?不知其所来,不知其所去,寐假也。知其来,知所去,寤假也;尽其所以来而不知所来,尽其所以去而不知所去,天假也。果假乎哉?无假乎哉?有即假矣,无即无假矣。尽至此,莫无假于假,莫假于无假矣。

三军得意,则下亡卤;穷溪之兽,不避兕虎;进退不得,乃入其入。知无所逃于常与应,汤火何加焉?冰化雾散,适此风日;割水吹光,任其过矣。

有者无端,无者有端。乌乎知之?醅之醇也知之。覆烂自破,破中自萌,其始也,水土湿之,湿而蒸之,雪葬阳而为雷。雷之奋也,蛰无不惊,物与《无妄》而日新其《畜》矣。

外疑征内,内有公符;内疑征外,外有公符。合公并平,符符应几。几无内外而有内外,符其内外。征无内外,镂空雕影,而火焚其符,则省力耳。偏外征者荡,偏内征者芒。徇芒亦荡,徇荡亦芒。两徇既免,两征亦免。征征可免,固征不免。荡与芒穷,穷亦自免。必不可免,求免何为?不得不言求免,是故贵合,是故贵分而合;是故贵无,如其无也,则无不分、无不合矣。

无也者,化也。野之与野,畛之与畛,概之苍然,历之棱然。何为以棱然而嗤苍然?何为以苍然而嗤棱然?道犹春也,艺犹花也。地为天车,月者日之鬼,死为生影。棼无不一,尽人见天。既已见矣,化其所见,无无不有,有无不无。无适而非化,无适而非天,则随有而已,随假而已,又何天乎人乎?符乎征乎?

委委然,颙颙然,愉愉然,旋旋然,豆豆然,《灵枢》谓之平人。故曰:始乎引,中乎变,究乎随。有而不居,不居是其居;惟变所适,是其不变;不可为典要,是其要也。

尽即古烬字,从聿从火从血(皿)。今加人为尽,而尽为去声。其实尽心之声义用心之至矣:有知而无知之义焉,有成人究竟之义焉,有勇猛到头之义焉,有薪尽火传之义焉。愚以“尽变化”三字明荀子之针蚕云,明孟子之“尽心”九句;即孔子之“志知从”六句,亦可了然矣。

变字从丝从攴,以莫乱于丝、莫乱于言,故使人恋;攴所以治之。

化字古作匕,从倒人,人终必化;后加人于旁作化,则生死之道尽此。便就字义,亦足会心。

猜你喜欢
  第六卦 讼 天水讼 乾上坎下·佚名
  卷八 八之一·孔颖达
  卷七·韩婴
  序·刘智
  读书续録卷十二·薛瑄
  卷二十五·佚名
  卷首十五·严虞惇
  卷五十八·江永
  卷十二·王樵
  卷八十六·秦蕙田
  中匡第十九·管仲
  卷三十三·高闶
  石碏大义灭亲(隐公三年、四年)·佚名
  卷九·道世
  萨陀波伦品第八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陈衍

    一、曾刚甫有《壬子八九月间所读书题词》十五首,实论诗绝句也。《穆天子传》云:“《黄竹》三章悔可追,周家仁厚有流遗。君王寡乐吾真信,不待归途哭盛姬。(‘我徂黄竹’三章眷念民痪,其词甚哀,又继以自数其过,

  • 卷429 ·佚名

    谢景初 送唐介南迁五首 郁郁炎海旁,气蒸雾露毒。 得罪入投畀,幸贷吭颈戮。 彼心学圣贤,於义无不足。 奈何角主威,未尝有是辱。 谢景初 送唐介南迁五首 身任言责地,眼见公路埋。 胡宁包心颜

  • 卷170 ·佚名

    李曾伯 送子倅宜春 爱子喜能仕,恋亲犹欲留。 肯堂斯室就,不稼曷禾收。 持此一廉往,绰然千里游。 彼邦存学记,熟复勿贻羞。 李曾伯 宿江州药王寺 指点烟林正午钟,亭亭楼阁有无中。 铺张翠盖

  • 在哀克刹脱(Exeter)教堂前·徐志摩

    这是我自己的身影,今晚间 倒映在异乡教宇的前庭, 一座冷峭峭森严的大殿, 一个峭阴阴孤耸的身影。 我对着寺前的雕像发问: “是谁负责这离奇的人生?” 老朽的雕像瞅着我发愣, 仿佛怪嫌这离奇的疑问。 我又转问那冷郁郁的大星

  • 卷之三百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二百八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资治通鉴考异卷十一·司马光

    宋 司马光 撰唐纪三则天皇后光宅元年三月丘神勣杀故太子贤【则天实録贤死在二月丘神勣往巴州下旧本纪在三月唐厯遣神勣举哀追封皆有日今从之】九月薛仲璋收陈敬之系狱【实録作薛璋御史台记云薛仲璋矫使杨府与徐敬业

  • 第二十二卷 元·缪荃孙

    光福寺铜观音象记拓本高一尺八寸,广一尺七寸,行书十二行,行二十字,字径六分许。铜菩萨银冠者,赵宋知府邹公创也。岁月斤两间饰珠珍,殿阴之碑刻焉。至元乙亥,大势兵至,村落寇生,住持成师,惧失迁避,舟行出湖,乃付豪客。后续以木,木弊

  • 五三五 军机大臣于敏中等为遵旨派令缮录金元诸史事致金简函·佚名

    五三五 军机大臣于敏中等为遵旨派令缮录金元诸史事致金简函乾隆四十三年九月十二日径启者:十二日召见,面奉谕旨:钟音现在病故,其承办缮写三通馆金、元诸史,自应撤回。至应给纸张,如尚未发给,即不必发,若已发亦卽收回。现在四

  • 卷二十六·李天根

    江阴云墟散人李本天根氏辑丙申(一六五六)、大清顺治十三年(永明王永历十年、鲁王十一年)春正月庚辰朔永明王在安龙,鲁王在金门。十三日(壬辰)大清庶子王自泉州出攻两岛,风不利,引还。李定国遣传宣参将杨祥进密疏,署云「藩臣李定

  • 第四章会员之权利义务·孙中山

    二十五节会长之义务会长为全体之公仆,非为一部分或一人而服务,是故彼虽为一会之长,而非一会之主人翁也。彼以事体之秩序,而纠率会众,使一切皆循公正平等而行。彼维持秩序及额数,如遇秩序紊乱之时,当立呼“秩序!”及

  • 卷一百二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二十艺文志谨案儒林列传始自马迁所录皆传经之士也范蔚宗作後汉书增立文苑一传於是训诂之学与词赋之学歧为两家诸史相沿虽称名互异而大旨不殊元托克托等【案托克托原作脱脱今改正】作宋

  • 原序·蔡清

    四书蒙引原序国家以经术造士其法正矣第士之所以自求于经者浅也葢不务实造于理而徒务取给于文文虽工术不正而行与业随之矣举子业之闗于世道也如此清之始业是也承父师之教指自谓颇知所用心者故有三年不作课而无三日不

  • 卷三十·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三十    元 王天与 撰多士第十六        周书成周既成迁殷顽民周公以王命诰作多士【成周説见召诰洛诰○汉孔氏曰殷大夫士心不则德义之经故徙近王都教诲之吕氏曰迁洛之事召诰则经

  • 原叙·王应电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传__周礼图说  周礼图说原叙古称左图右书凡书所不能言者非图无以彰其形图所不能画者亦非书无以尽其意此古人所以不偏废也旧尝有周礼图矣如冕服则类爲男女之形而章服仍不明井邑则类爲大方隔

  • 第五卷·圆瑛

    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弘悟述 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卯九 显见超情 分四  辰初 正遣自然  二 正遣因缘  三 迭拂妄情  四 责其滞情 辰初分二  巳初 阿难约遍常义疑自然  二 如来约随

  •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莎士比亚

    英国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的早期喜剧。剧本写约翰·福斯泰夫爵士是一个贪财好色之徒。他知道温莎地方的两个绅士福德和培琪都很有钱,便设法勾引他们的妻子。他同时向福德夫人和培琪夫人都送了求爱信。这两个夫人交换情

  • 南唐近事·郑文宝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宋初郑文宝著。二卷。有《续百川学海》本、《宝颜堂秘笈》本、 《四库全书》本、《唐宋丛书》本等。另明刊本及《荥阳杂俎》本则作三卷。本书前有作者太平兴国二年(977),即南唐亡后二年所作自序,谓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