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 足 显

呢喃声,乒乓声,惊骇惶怖声,欢笑喧哗声,于此种种肴乱声浪中,复杂以如蝴蝶之翩[迁+羽],如黑云之舒卷者,飞舞缭绕于广殿长梁间,斯何事?斯何处?咳!说起来却要笑杀人!原来这个缘故,就是道士陆修静率其徒众,与诸和尚在北齐王殿上斗法!但古来僧道斗法,也不止一次了,为何这一回却斗得这样好看,有这许多怪现象呢?

呵呵!那里晓得这个陆修静道士,是回异常流的;不但他自己已经名列天仙,即其所部徒众,亦皆法术超群,符咒灵验!何以见得呢?陆修静有一徒弟,名唤于清,生得极其潇洒风流,尝与一妇人有私,一日正在情浓之际,忽逢其夫归来,于清回避不及,被其夫捉住。于清不慌不忙,口中喃喃把咒一念,喝声急急如律令,将其夫霎时变做了一个大乌龟,伏于床下。重复与妇人行合气消灾之秘术,直至淋漓尽致而后已。而妇人之夫,虽就在床前,无如身已变做乌龟,昂头怒目,竟无如之何!后来称妻女有外遇的,便把他丈夫叫乌龟,只怕就是这个出典哩!

闲话少讲,却说陆修静及其徒众,既个个皆有法术,故而一斗法,便现出这许多怪现象、怪声音来,使我到今想起,犹觉得好笑得狠。但陆修静既已成了仙,做他的仙翁、仙丈人、仙老爷便好了,这些和尚又不去抢他的仙翁、仙丈人、仙老爷来做,无缘无故,定要同这些和尚斗法做什么呢?不晓得这里头原有大大的一个缘故,讲起来觉得很长很长,比扬子江还长哩!且喜昨日在朋友处借得一把并州剪刀在这里,且剪取一段又要紧又好笑的,拿来做个话柄。

却说释教在我中国,到汉朝东汉初头的时侯,方从印度传来的,道教却略早百把年。在西汉初头的时侯,就有一个叫做什么河上公的,会讲什么太上老君的道德经,连皇帝也都相信伊,因而就有许多好奇怪的人,跟著这河上公学。当时尚不称为教,但叫做道流。到后来,道流当中有一个叫做张道陵的,即是三国志里头所谓黄巾贼张角的老祖宗,自称太上老君诏其到鹤鸣山,亲封其做天师,排布出三十六变、七十二化、种种牛鬼蛇神的法术来,信从的人因而渐多,改道流作道教。传到南北朝的时侯,释道两教,皆一日兴旺一日,道教嫉妒释教,每构衅端,都屈于释教,愤不能泄,但犹可旗鼓相抵,未形大败。独到梁武帝的时侯,释教乃大占优胜,陆修静即是此时的人。陆修静先本在南朝的,后因梁武帝单信佛教,下旨废弃道教,陆修静始率其徒众,窜至北齐。不料北齐王亦最信释教的,陆修静不胜其恨,乃上表奏明北齐王,誓与和尚斗法,决两教胜负。意在若道教斗胜,也要北齐王废弃释教,北齐王准之。聚诸和尚、道士到金銮殿,亲看其斗法,种种怪声异象,遂如潮涌至。

要知佛教当时得占优胜之势,原是在理不在术的,道士则每每以术取胜。况陆道士之徒,皆法术无穷的,故一到之时,不管三七二十一,道理不道理,且慢慢讲,先施一个下马威,吓吓和尚。乃各各扣牙击齿,舞手画空,即呢呢喃喃念起咒来,当时即咒得这些和尚,手中的钵,身上的衣,皆在殿中乱飞,或上或下,或东或西,一撞一击,乒乓作响,纷纷堕落,又悠悠飏上。这些和尚,不觉个个惊惶失色,而道士遂莫不手舞足蹈,欢笑雷动。即在南面殿上头坐起的北齐王,见此古怪,亦舌咋发竖,中心忐忑,不知是欢喜好、忧愁好、惊恐好!道士乃高声大呼,扬其得意之音声曰:“和尚现一,我们现二,谅你们这班菜桶饭囊的和尚,没有一个能彀同我们斗法”!北齐王到了此时,也看不过了,叫为首的和尚僧统曰:“道士如此猖狂,你为和尚之首,为何亦默如哑羊,慌如丧犬?岂当真皆是菜桶饭囊,如道士所骂的吗”?僧统和尚听得北齐王对他这样说,他却也奇怪,并不露一毫慌张的颜色,反哈哈大笑曰:“我们这班和尚,实在没有一个不是菜桶饭袋的,但他们道士,古来原叫祭酒,通是些酒瓶酒罐,醉气薰人的,我们实在不屑同其相斗。今既出于不得已,我寺里也有一个酒瓶酒罐酒醰酒缸的坏和尚。名叫昙显,今且去叫他来同道士一斗。僧统和尚因叫道士少等一等,即差数人,令去唤昙显来。


猜你喜欢
  卷第四十三·智旭
  序(御制)·佚名
  佛说树提伽经·佚名
  墨子学辨序·太虚
  十住毗婆沙论 第十七卷·佚名
  四法品第二·佚名
  佛说解忧经·佚名
  卷第三·行策
  卷第三十·昙噩
  卷三·佚名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王法正理论·佚名
  卷一百四十六·佚名
  佛说宝雨经卷第三·佚名
  卷第一百九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论引子第三十一·王骥德

      引子,须以自己之肾肠,代他人之口吻。盖一人登场,必有几句紧要说话,我设以身处其地,模写其似,却调停句法,点检字面,使一折之事头,先以数语该括尽之,勿晦勿泛,此是上谛。《琵琶》引子,首首皆佳,所谓开门见山手段。《浣纱》如范蠡

  • 卷二十五补编·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二十五补编张九龄奉和圣制南出雀鼠谷答张説【唐诗纪事帝封泰山南出雀鼠谷张説献诗帝答之仍命羣臣应制】设险诸侯地【易王公设险以守其国汉书王嘉传今之郡守重于古诸侯】承平圣主巡【汉书食货志

  • 綦毋潜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綦毋潜(生卒年不详):字孝通(一作季通)荆南(今湖北西南部)人。开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一度弃官还江东,后复任宜寿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右拾遗,复授校书,终著作郎。晚年退隐江南。他与王维、王昌龄、李欣,储光羲等人有

  • 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七十三·赵尔巽

      王掞子奕清、奕鸿 劳之辨 朱天保 陶彝任坪、范长发、邹图云陈嘉猷、王允晋、李允符、范允、高玢、高怡、赵成穮、孙绍曾、邵璿   王掞,字藻儒,江南太仓人,明大学士锡爵孙。康熙九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为掌院学士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九·佚名

    万历十八年十一月己亥朔大学士申时行奏乞假调理并请发蔡时鼎刘应秋等留中<锍-釒>以明心迹得旨蔡时鼎等无根泛辞朕以洞察虚妄本俱当发出重处因体卿雅量留中都不深究卿宜体朕至意即出任事○升楚雄知府黄大年为狭西行

  • 卷之五百五十二·佚名

    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十二月。己亥朔。上诣宁寿宫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戊辰皆如之。内记  ○湖广总督张之洞奏、遵练兵处新章。改编湖北常备军两镇营制饷章。并设立督练公所。考

  • 卷二·王明清

    ●卷二○徽宗幸高宗幄次,见金龙蜿蜒榻上宣和中,燕诸王于禁中。高宗以困于酒,倦甚,小憩幄次。徽宗忽询:“康王何往乎?”左右告以故,徽宗幸其所视之,甫入即返,惊鄂默然。内侍请于上,上云:“适

  • 三十八 江宁织造曹寅奏刊刻全唐诗集摺·佚名

    康熙四十四年五月初一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 臣寅恭蒙谕旨刊刻全唐诗集,命词臣彭定求等九员校刊。臣寅已行文期于五月初一日天宁寺开局,至今尚未到扬,俟其到齐校刊,谨当奏闻。 又闰四月二十三日,有翰林院庶

  • 何承天传·沈约

    何承天,东海郯城人,叔伯祖父何伦,是西晋时右尉将军,何承天五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徐氏,是徐广的姐姐,生性聪慧学识广博,所以何承天小时候便开始接受教义,经史百家,没有不详尽通习的。其叔父何月兮是益陽县令,他跟随何月兮一起去

  • 朱文略传·李延寿

    ..朱文略,..朱荣的第五子,承袭哥哥叉罗的爵号为梁郡王。他聪明英俊,倜傥风流,学会了多方面的技能。齐文襄帝高澄曾命章永兴在马上弹琵琶,演奏了十多支曲子,试着让他记录下来,他写下了八支。高澄跟他开玩笑说“:聪明人大多不长

  • 魏纪三 烈祖明皇帝上之下太和二年(戊申、228)·司马光

    魏纪三 魏明帝太和二年(戊申,公元228年) [1]春,正月,司马懿攻新城,旬有六日,拔之,斩孟达。申仪久在魏兴,擅承制刻印,多所假授;懿召而执之,归于洛阳。 [1]春季,正月,司马懿围攻新城,用十六天时间,攻下了城,斩杀孟达。申仪在魏兴已经很久

  • ○[蒙古、色目人第]一甲三名·佚名

    赐进士及第 【第一名授承务郎,第二名以下及第二甲皆承事郎。】 一、同同贯真定路录事司,侍卫军(广)[户] 【[一] 据文义改,参见下文明安达耳项下。】 ,蒙古□□那歹氏字同初,年卅二,十二月廿九日。曾祖□□,祖玉速歹儿,父玉速帖

  • 张子语录后录下·张载

    “心妙性情之德”,妙是主宰运用之意。朱子语录。伊川“性即理也”,横渠“心统性情”,二句攧扑不破。惟心无对,“心统性情”,二程却无一句似此切。“心统性情”,统犹兼也

  • 卷五·夏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五宋 夏僎 撰益稷益稷帝曰来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臯陶前既已陈谟帝于是呼禹使汝亦陈善言禹既承命于是拜而嗼美谓臯陶之谟既巳尽善夫何言哉惟思日孜孜奉臣职而已子云曰禹以

  • 雲峨喜禪師語錄目次·佚名

    序文卷上住霍丘大別山普濟禪寺語錄住汝寧光山縣普福禪院語錄住羅山國祥山龍池禪寺語錄住湖廣隨州落黃法興寺語錄住河南府汝州風穴禪寺語錄卷下住陝西長安大興善寺語錄再住風穴禪寺語錄問荅入室機緣拈古頌古讚偈佛事雜

  • 天玉经内传·杨筠松

    《天玉经内传》三卷、《外编》一卷,旧本题唐杨筠松撰。考郑樵《通志·艺文略》、陈振孙《书录解题》,杨、曾二家书无《天玉经》之名。相传杨氏师弟秘之,不行於世。至宋,吴见诚遇真人,始授以此经,其子景发乃鸾明其义。然则是

  • 达生编·亟斋居士

    产科著作。1卷。清·亟斋居士撰。刊于1715年。内容有原生、临产、真诀条辨等14篇及格言、方药等。作者主张临产时沉着镇静,掌握“睡、忍痛、慢临盆”六字诀,尽可能不服药或少服药,所论多为经验之谈。本书文字通俗,内

  • 断鸿零雁记·苏曼殊

    言情小说,二十七章。苏曼殊著。1912年5月12日至8月7日刊于《太平洋报》。1919年4月,上海广益书局出版单行本。192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梁社乾译的《英译本断鸿零雁记》。主人公三郎幼年倍受欺凌,孤苦伶仃,长大以后又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