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卷上

宋明教辩才法师充译经三藏沙门绍德等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大菩萨摩诃萨众二千人俱。其名曰庄严菩萨。师子游戏菩萨。不动光菩萨。欢喜无垢光菩萨。日光焰菩萨。甚深离垢菩萨。莲华相菩萨。师子智菩萨。金色相菩萨。梵天音菩萨。师子慧王菩萨。无垢金光菩萨。微妙色身菩萨。放光坏魔菩萨。寂静诸根菩萨。陀罗尼王菩萨。吉祥清净相菩萨。妙吉祥摧伏坏魔菩萨等。而为上首。尔时师子游戏菩萨。在大众中。睹佛身色金光晃耀。心生爱乐。即从座起绕佛三匝。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说伽陀曰。

  如来真金色  相好端严身

  于尘沙劫中  积集诸功德

  福智悉圆满  证于无上道

  兴运大悲心  应现娑婆界

  人天八部众  瞻仰无厌足

  从于自性中  演出微妙法

  甚深难可测  唯佛乃能知

  众生性昏懵  闻说不能解

  如来大导师  方便能善巧

  诱彼诸群迷  渐次得开悟

  众生妙明心  本来常湛寂

  清净无垢染  具足诸功德

  体性如虚空  无有诸挂碍

  不生亦不灭  无去亦无来

  安住于法性  不动如须弥

  一切悉平等  真实不思议

  众生无始劫  贪著于诸欲

  堕入苦海中  不能求出离

  如来甚深法  微妙极难思

  于上中下机  随顺而演说

  如天一味雨  遍洒于十方

  草木及丛林  根茎随大小

  而于大地中  无不蒙滋益

  如来所说法  悉亦复如是

  以一微妙音  演说无量义

  根器有差殊  闻之各得解

  故于一会中  咸皆入佛慧

  是佛神通力  名为不思议

  我于往昔劫  常随佛所化

  而今此会中  亦预佛座下

  如来所说法  我悉能总持

  见在及未来  愿佛为宣说

 

  尔时佛告师子游戏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世间一切众生妙明元心。本来清净无诸垢染。圆满十方湛然寂静。犹如虚空本无尘翳寂然清净。众生眼病空华发生。华生华灭病眼所见。眼翳既消空华亦灭。清净虚空本来不动。妙明元心亦复如是。本来清净无诸垢染。众生颠倒背觉合尘。于诸尘境分别心生。眼见于色。耳闻于声。鼻嗅诸香。舌尝于味。身受诸触。意了法尘。此六根识各各自偶诸尘境界。于诸尘境妄想执著。便生爱染造种种业。业成受报堕诸苦海。生死轮回受大苦恼。如旋火轮无有休息。如来大慈怜愍一切。设诸方便说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止观法门令彼摄心渐渐熏修。证于佛果免斯恶道。善男子。诸阿阇梨。与诸世间一切众生欲求菩提。用真实心直行正道。若心行染欲谄曲不实。是行邪道希求菩提。无有是处。善男子。若诸众生心行善行除彼妄想。无诸分别了法空寂。无空见无愿见。不起妄见。无性见无相见。无佛见无菩提见。常行正见种诸善根菩提愿足。如是之人身如无价珍。乃至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尽行此道。而得菩提名为解脱。断尽疑惑无分别心。清净语业说真实法。得一切智显现自然相。显现无文字无非文字。真实相说。菩提心相说。布施说平等无贪故。持戒说无诸染欲故。忍辱说心无嗔恨故。精进说无诸懈怠故。禅定说安住寂静故。智慧说善能拣择故。如是各各开说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门。百千俱胝那庾多门。甚深无比旁生地狱诸有情等。闻说法音悉离诸恶趣。了知空无相无愿解脱。如是恭敬供养三业清净。尊重功德得心安乐犹如平地。一切声闻缘觉菩萨摩诃萨。昼夜恭敬甚深解脱最上第一。世尊如是说已。师子游戏菩萨摩诃萨。赞叹欢喜深生领解。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汝与世间  一切众生  心无有二

  了诸法空  而得菩提  离贪嗔痴

  无令更作  自性清净  虚妄不生

  平等一心  无有散乱  求法有情

  当如是会  观想幻梦  了知不实

  趣佛菩提  定知不远  得如是道

  得而无得  明而无明  惟契如来

  智慧明了  如是而知  世间第一

  名大丈夫  人皆敬仰  始自回心

  亲近善友  瞻仰承事  无有懈怠

  渐渐增进  了法性空  勤修诸行

  更无退转  生于胜处  获得菩提

  禅定现前  湛然不动  亦不持戒

  亦不分别  有戒无戒  体性一故

  得菩提已  心入佛乘  安住法性

  体如虚空  无有挂碍  演说正法

  度诸有情  平等一心  与佛无异

  复有比丘  贪著放逸  不学圣道

  身心散乱  一如狂人  又似巫神

  昼夜常作  三毒重罪  愚夫凶恶

  性难调伏  至极痴人  终无利益

  亲近恶友  耽恋五欲  迷惑女人

  未曾暂舍  彼人一心  造破戒罪

  愚痴不觉  毁尽尸罗  破戒人中

  斯为第一  于诸善道  无毫发许

  力行阐提  忿恨憍傲  造罪毕已

  当受苦报  于诸善法  心不好乐

  闻音乐声  欢喜踊跃  心恋不舍

  朋习恶人  身语不善  随顺贪嗔

  共相娱乐  渐渐游行  至一聚落

  彼聚落中  人多修善  闻诵佛声

  不生敬仰  唯寻恶友  共造欲乐

  堕恶趣中  失菩提路  若阿阇梨

  比丘知识  作诸功德  求大乘行

  闻小法音  不乐亲近  常行忍辱

  无憍慢心  远访法师  精求妙法

  持陀罗尼  秘密章句  书写经卷

  无数百千  智慧发明  欢喜踊跃

  如是之人  得佛功德  与佛无异

  经俱胝劫  更无退转  安住佛道

  湛然不动

 

  尔时师子游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闻佛所说甚深妙法。得未曾有心生欢喜。瞻睹威光遵仰慈诲。誓勤熏习无敢懈怠。有乐法者随为开说。是时复有天龙夜叉乾闼婆阿苏罗迦楼那紧那罗摩睺罗伽。与其眷属及世间众生皆来亲近供养恭敬。尊重礼拜咸来解脱。复有八千天子。与其眷属舍天快乐来诣佛所。听闻妙法而求解脱。复有二千药叉。与其眷属舍除暴恶。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三千大龙。亦与眷属发菩提心。来诣佛所希求出离。复有五百比丘尼众。皆来亲近恭敬礼拜。尊重赞叹欢喜踊跃。听受教法求菩提道。复有二千俱胝菩萨摩诃萨众。闻佛说法除障解脱。尔时世尊。告师子游戏菩萨言。善男子。我昔与汝。于然灯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闻说法要修忍辱行。安受苦忍无有缺犯。诸恶不生具足圆满。复闻演说六波罗蜜。所谓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智慧波罗蜜。因是得闻最上妙法。增长善根得不退转。由于彼时闻佛教法。勤行精进证于道果。获大人相尊重佛法。常当供养十方诸佛及大菩萨。事善知识了法性空。得正念现前。善男子。汝又于过去无数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须弥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彼佛寿命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岁。世界名曰琉璃金光。其佛国土地平如砥。金银琉璃[王*車]璖码瑙。众宝合成而严饰之。无诸秽恶瓦砾荆棘。善男子。尔时彼佛会中有八十百千俱胝那庾多比丘。皆是阿罗汉。一切漏尽无诸结使心得解脱。复有无数百千比丘尼众。复有无数百千优婆塞众无数百千优婆夷众。俱来会集。善男子。时彼世尊。说法教化三乘众生。为诸声闻说四谛法。为诸缘觉说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说六波罗蜜法甚深微妙诸善法要。令诸大众安住法中各得解脱。善男子。时彼琉璃金光世界宝地平正。多诸宝树行列道侧。金绳界道宝网交络。微风吹动互相掁触。出微妙音声。其声演说诸法无常苦空无我。诸妙法音。所谓空声无相声无愿声。不生声不灭声。无色声无性声。其中众生闻是种种微妙音声。心生欢喜各得解脱。善男子。汝于彼须弥王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清净法中。而作比丘名曰劝慧。爱乐正法求佛种智。无诸贪欲戒根清净。心常欢喜赞叹大乘。昼夜勤修恭敬供养。有来求法随为演说不生悭吝。种种开说令其解脱。心无希求安住平等。具足善根满菩提愿。善男子。时彼比丘为求法故。乐诵经典增长智慧。归命大乘无量功德。复事阇梨知识。尽劫供养曾无懈倦。多诸方便安乐一切。善男子。彼劝慧比丘。为利众生舍离旧止游诸聚落。次第循门而行乞食。其中众生清信男女。有来亲近。生敬重心种种供养。劝慧比丘为说法要。忍辱禅定功德难量。令其信解坚固道意。彼聚落中。复有一类下劣众生。见僧恐怖意不乐见避走远去。以其过去恶业因缘。譬诸禽畜无有异也。时劝慧比丘。见彼恶人心生慈愍。不惮辛勤渐次亲近。开诱示导为说法要。各各省己悔过归命三宝。善男子。时劝慧比丘旧住精舍。善友知识各相谓言。彼劝慧比丘。宿植善本深达法要。于其众中而为上首。今以何缘舍离精舍。远游聚落极受勤苦。教化众生而行乞食。我等比丘心生忆念。相率远去迎请归还。到于彼处遥见劝慧。咸生欢喜各各问讯。起居轻利善住安隐。我等今者远来寻访。愿还旧居。依时供养精妙饮食香华灯果长时无缺。唯愿慈悲同归旧止。是时劝慧比丘。不受其请乐居寂静。复舍聚落远行前去。遇一兰若屏弃诸缘。寂然安住精修苦行。积集功德种智增明。劝慧比丘。复于一时不乐兰若。又入深山人所不到。叹羡此境堪可安居。精持结夏修习禅观遵佛禁制。然于此中多诸走兽。虎狼师子野干飞禽皆来亲近。衔华献果种种供养。时彼劝慧心生欢喜。转更精勤无诸退转。善男子。往昔世中一类比丘。于佛教法不生爱乐。不修梵行。不护尸罗。毁谤大乘。虚食信施。无有惭愧。远善知识。常党恶人。上品贪毒人皆避见。愚痴恶作失袈裟服。堕在地狱九十俱胝百千劫受大苦恼。毕是罪已。复受六十百千俱胝劫苦中极苦。不可比喻。后遇劝慧比丘。种种开示。说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清净教乘令生信解。善男子。劝慧比丘。又复阿閦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于彼法中亦作比丘。欣乐正法求佛智慧。用真实心供养恭敬。尊重佛法书写经典作诸功德。心无懈怠近善知识。多诸方便发欢喜心。劝化有情令皆出离。时诸众生欢喜敬仰。善男子。时彼如来复为劝慧比丘。说诸法要令增种智。苦恼不生贪嗔不作。不随恶友堕诸恶趣。防护自身无诸过咎。一心供养讲说正法。昼夜常持清净法宝。渐次增进无有退转。善男子。当尔之时三千大千世界众生。闻佛所说行十善业安住法中。一切菩萨行六波罗蜜。具足功德安乐一切。尔时佛告师子游戏菩萨言。彼时劝慧比丘者。今汝身是也。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卷上

猜你喜欢
  卷二·佚名
  普贤菩萨行愿赞·佚名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一·佚名
  卷第三·雷庵正受
  信心铭译文·僧璨
  卷第一百十四·霁仑超永
  正法华经卷第一·佚名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 第二十三卷·蕴闻
  卷十四·赞宁
  问慧品第一·佚名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十一·佚名
  卷第二十九·昙噩
  大乘四法经(实叉难陀译)·佚名
  禅海钩沉·胡适
  佛说阿弥陀经义疏(并序)·元照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七十九·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七十九    明 冯惟讷 撰 梁第六 简文帝三 登城北望 登楼传昔赋出蓟表前闻灞陵忽囘首河堤徒望军兹焉聊回眺极目杳难分一水斜开岸双城遥共云 登琴台 芜阶【一作陌】

  • 山谷内集诗注卷十四·黄庭坚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山谷内集诗注> 钦定四库全书 山谷内集诗注卷十四  宋 黄庭坚 撰 任 渊 注 走笔谢王朴居士拄杖 投我木瓜霜雪枝六年流落放归时千岩万壑须重到脚底危时幸见持【诗曰投我以木瓜晋书

  • 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三·赵尔巽

      文庆 文祥 宝鋆   文庆,字孔修,费莫氏,满州镶红旗人,两广总督永保之孙也。道光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五迁至詹事。历通政使、左副都御史、内阁学士。十二年,授礼部侍郎,兼副都统。十三年,总理孝慎皇后丧仪,会奏军民

  • 殿阁词林记卷二·廖道南

    (明)廖道南 撰○殿学华盖殿大学士李贤李贤字原德河南邓州人宣德癸丑进士初授吏部验封主事歴考功文选郎中景泰初上正本十策曰勤圣学顾箴警戒嗜欲絶玩好慎举措崇节俭畏天变勉贵近振士风结民心景帝嘉纳辛未之岁额森遣使通

  • 卷三十四·宇文懋昭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三十四 旗帜 金以水德王凡用师行征旗皆尚黑虽五方皆具必以黑为主寻常车驾出入止用一日旗与后同乘则加月旗二旗相间而陈或数百队或千余队日旗即以红绡为日刺於黄旗上月旗即以素帛为月

  • 卷二之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二之二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闵公【名开】

  • 进新唐书纠谬原表·吴缜

    ●进新唐书纠谬原表臣缜言凖尚书省劄子节文资政殿学士太中大夫守吏部尚书兼侍读胡宗愈奏昨蒙恩命侍读迩英窃虑将来当次读唐书按新唐书乃欧阳修宋祁据旧史所撰修与祁皆当世名儒所撰唐书亦杂采诸家异说修撰帝纪表志而祁

  • 哲宗昭慈圣献孟皇后传·脱脱

    哲宗昭慈圣献孟皇后,氵名州人,是眉州防御使、马军都虞候、赠太尉孟元的孙女。当初,哲宗成人后,宣仁高太后遍选官宦世家女儿百余人入宫。皇后年十六岁,宣仁高太后及钦圣向太后都喜爱她,教给她女仪。元..七年(1092),谕令宰相“

  • 卷一百三(达摩笈多译)·佚名

    △善住意天子会第三十六之二开实义品第二尔时大集众中。有上首天。所谓善住意天子。善寂天子。惭愧天子。与如是等九十六亿诸天子俱。一切皆行菩萨之道。咸共往诣文殊师利所。至其门外右绕七匝。绕七匝已,然後雨天曼陀

  • 新编林间后录 全文·惠洪

      释迦出山画像赞  秦越人之於医。望见知生死。老潘之於墨。摸索知精粗。盖其不传之妙。无地寄语默也。欧阳文忠公曰。小字遗教经虽不着书者之名。然非羲之莫能作也。予阅钱乐道家所蓄释迦文佛出山像。虽不主名。

  • 世苑图书馆馆员之修学方针·太虚

    一 修学的宗旨二 全部佛法之鸟瞰三 研究的方针 甲 五三共法系 乙 小大律藏系 丙 法相唯识系 丁 般若中论系 戊 中国台贤禅净系 己 印华日藏密法系四 结论  一、修学的宗旨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三·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禅定波罗蜜多品第十之三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得不退转神通。或以意想或以事业。皆是所作游戏神通。复于处处广大安住。现诸所作。彼有所作。

  • 卷四·佚名

    嘉兴大藏经 古雪哲禅师语录古雪哲禅师语录卷四嗣法门人传我等编住翠岩寺语录受建州黄岩寺请。上堂。师至法座前。拈帖云。文彩未彰。家音已达。文彩既彰。弩牙顿发。弩牙既发。且道箭头落在甚么处。递帖与维那云。便

  • 此夜绵绵·阿加莎·克里斯蒂

    《长夜》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她的后期作品之一,作品中并没有出现侦探的角色。吉卜赛庄,美丽宁静的山庄,却被传言是一所遭受了诅咒的住所。这里曾发生过诸多的不幸,没有人能逃过悲惨的命运。然而英俊潇洒的

  • 醉思乡王粲登楼·郑光祖

    元杂剧剧本。简名《王粲登楼》。郑光祖撰。末本。剧情梗概为:汉末,书生王粲父卒于官。父执丞相蔡邕数次来信叫他进京,王粲于是辞别母亲去长安。蔡邕曾与王粲之父指腹为婚,准备将女儿桂花嫁与王粲。因见王粲满腹文章,只是胸

  • 尊前集·佚名

    词总集。编者不详。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张炎《词源·原序》均称“唐人《尊前集》”。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古今词话》称“吕鹏《尊前集》”,吕鹏为唐人,则此集当为唐末五代人编。然书中李煜称李王,考李煜

  • 曾公遗录·曾布

    大臣日录。北宋曾布撰。残本3卷。布字子宣,曾巩弟,嘉祐进士。元祐八年(1093)六月同知枢密院事,元符三年(1100)十月入相,崇宁元年(1102)六月罢相,先后在政府9年。宋制,皇帝有日历、实录,大臣有日录,记每日之行事、奏对,是编即曾

  • 文昌杂录·庞元英

    北宋庞元英撰。庞元英于宋元丰五年(1082)入尚书省为主客郎中,元丰八年罢职,本书即是这3年多时间的日记随笔。尚书省旧有“文昌天府”之称,故名。六卷,补遗一卷。主要记载有关宋代朝章、典故材料。于元丰年间初行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