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录三

净意说

明.罗桢

江西俞公,讳都,字良臣,嘉靖时人也。多才博学,十八岁为诸生,每试必高等。年及壮,家贫授徒。与同庠生十余人,结文昌社,惜字放生,戒淫、杀、口过,行之有年。前后应乡试七科,皆不中。生五子,四子病夭。其第三子甚聪秀,左足底有双痣,夫妇宝爱之。六岁戏于里中,失去,不知所之。生四女,仅存其一。妻以哭儿女故,两目皆盲。公潦倒终年,贫窘益甚。自反无大过,惨膺天罚。年四十外,每岁腊月终,写疏祷于灶神,求其上达。如是数年,亦无报应。至四十七岁时,除夕与瞽妻一女夜坐,举室萧然,凄凉相吊。忽闻叩门声。公秉烛视之,见一角巾皂服之士,须发半苍。长揖就座。自云姓张,自远路归,闻君举家愁叹,特来相慰。公心异其人,执礼甚恭。因言生平读书积行,至今功名不遂,妻子不全,衣食不继。且以历焚灶疏,为张诵之。张曰:「予知君家事久矣!君意恶太重,专务虚名。满纸怨尤,渎陈上帝,恐受罚不止此也。」公大惊,曰:「闻冥冥之中,忏善必录。予与同社诸生,誓行善事、恪奉规条久矣,岂尽属虚名乎?」张曰:「即如君规条中『惜字』一款,君之生徒与知交辈,多用书文旧册糊房裹物,甚至以之拭桌;且借口曰勿污,而旋焚之。君日日亲见,略不戒谕一语,但遇途间一二字纸,拾归付火,有何益哉?社中每月放生,君随班奔逐,因人成事;倘诸人不举,君亦浮沉而已,其实慈悲之念并未动于中也。且君家,虾蟹之类亦登于庖;彼独非生命耶?若口过一节,君语言敏妙,谈者常倾倒于君。君彼时出口,心亦自知伤厚,但于朋谈圆熟中,随风讪笑,不能禁止。舌锋所及,怒触鬼神,阴恶之注,不知凡几;乃犹以简厚自居。吾谁欺,欺天乎?邪淫虽无实迹,君见人家美子女,必熟视之,心即摇摇不能遣,但无邪缘相凑耳!君自反身当其境,能如鲁男子乎?遂谓终身无邪色,可对天地鬼神;真妄也。此君之规条誓行者,尚然如此,何况其余!君连岁所焚之疏,悉陈于天;上帝命日游使者察君善恶,数年无一实善可记。但于私居独处中,见君之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已卑人念、忆往期来念、恩仇报复念,憧憧于胸,不可纪极。此诸种种恶意,固结于中,神注已多,天罚日甚,君逃祸不暇,何犹祈福哉?」公惊愕惶悚,伏地流涕曰:「君既通幽事,定系尊神,愿垂救度!」张曰:「君读书明理,亦知慕善为乐。当其闻一善言时,不胜激劝;见一善事时,不胜鼓舞。但旋过旋忘。信根原自不深,恒性是以不固;故平生善言善行,都是敷衍浮沉,何尝有一事箸实?且满腔意恶,起伏缠绵,犹欲责天美报;如种遍地荆棘,痴痴然望收嘉禾,岂不谬哉?君从今后,凡有贪、淫、客气、妄想诸杂念,先具猛力,一切屏除。收拾干干净净一个念头,只理会善一边去。若有力量能行的善事,不图报、不务名、不论大小难易,实实落落,耐心行去。若力量不能行的,亦要勤勤恳恳,使此善意圆满。第一要忍耐心,第二要永远心,切不可自惰,切不可自欺,久久行之,自有不测效验。君家事我,甚见虔洁,特以此意报之。速速勉持,可回天意。」言毕,进入内室;公即起随之。至灶下,忽不见,方悟为司命之神。因焚香叩谢。即于次日元旦,拜祷天地,誓改前非,力行善事,自别其号曰净意道人,志除诸妄也。初行之日,杂念纷乘,非疑则惰,忽忽时日,依旧浮沉。因于家堂所供观音大士前,叩头流血,发誓愿善念真纯、善力精进,倘有丝毫自宽,永堕地狱。每日清晨,虔诵大慈大悲圣号百声,以祈阴相。从此一言一动、一念一时,皆如鬼神在旁,不敢欺肆。凡一切有利于人、有济于物者,不论事之巨细、身之忙闲、人之知不知、力之继不继,皆欢喜行持、委曲成就而后止。随缘方便,广植阴功。且以敦伦勤学、守谦忍辱,与夫因果报应之言,逢人化导,惟日不足。持之既熟,动则万善相随,静则一念不起。如是三年,年五十岁,乃万历二年,首辅张江陵居正为子择师,人交口荐公,遂聘赴京师。公挈眷以行。张敬公德品,为援例入国学。万历四年丙子,赴京应试,遂登科;次年中进士。一日,谒内监杨公。杨令养子五人出拜,内一子,年十六,公若熟其貌,问其籍。曰:「江右人。小时误入粮船,犹依稀记姓氏闾里。」公甚讶之;命脱左足,则双痣宛然。公大呼曰:「是我儿也!」杨亦惊愕,即送其子随公还寓。公奔告夫人。夫人抚子大恸,血泪迸流。子亦啼,捧母之面而舐其目。双瞽复明!公悲喜交集,遂不愿为官,辞江陵回籍。张高其义,厚赠而还。公居乡,为善益力。其子娶妇,连生七子皆育,悉嗣书香焉。公手书遇灶神并实行改过事,以训子孙。身享康寿八十八岁。人皆以为实行善事,回天之报云。同里后学罗祯记。

篇中云:「收拾干干净净一个念头,只理会善一边去。」此未能无妄,而得除妄之法也。盖惟至人为能无思无虑,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若学者,定不能无思;思不善用,遂游移浮动,触处牵惹,而发之为妄想。欲屏浮游,必须使心先有归着。归着便是定,定即生静。只理会善一边去,正归着处也。今学者遽欲返之于静而使无,不若且实之于动而使有。无则摇摇荡荡,极难把捉。这妄拒住,那妄复乘。有心不思,即此便是思;纵强得来,亦是一个枯寂。有则专意致志,要做好人,要行善事,真切圆满,何等实落!到得念念皆善,自然一念不起矣。然则学者亦止有求诚法耳,岂别有除妄法哉?宜兴史洁珵识。

猜你喜欢
  虞书·益稷·佚名
  景公问古者离散其民如何晏子对以今闻公令如冦仇第二十五·晏婴
  民數第二十·徐干
  论语集注考证卷八·金履祥
  春秋管窥卷四·徐庭垣
  卷十三·毛奇龄
  卷四十七·山井鼎
  订鬼篇第六五·王充
  学蔀通辨卷之二·陈建
  评议 原文·洪应明
  阿含正行经·佚名
  大智度論卷第十五·欧阳竟无
  大乘宗地图释序·太虚
  梦·太虚
  佛说鹿母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爱山·隋树森

    爱山,姓氏、生平均不详。曲家有李爱山、王爱山,此人或为其一。 小令 【南吕】四块玉 美色 杨柳腰,芙蓉貌。袅娜东风弄春娇,庞儿旖旎心儿俏。挽乌云叆叇盘,扫春山浅淡描,斜簪着金凤翘。 知足 两鬓秋,今年

  • 秋之末日·闻一多

    和西风酗了一夜的酒,醉行颠头跌脑,洒了金子扯了锦绣,还呼呼地吼个不休。奢豪的伙,自然的浪子哦!春夏辛苦了半年,能有多光的积蓄,来供你这般地挥霍呢?如今该要破产了罢!(原载 1923 年 2 月 15 日(清华周刊》第 269 期《文艺增刊》

  • 第九十五回 襄王煴窜死河中 杨行密盗据淮甸·蔡东藩

      却说朱玫与襄王煴俱还凤翔,即与凤翔百官萧遘等,再行会奏行在,请诛田令孜,且对遘宣言道:“主上播迁六年,将士冒矢石,百姓供馈饷,或战死,或饿死,十减七八,仅得收复京城。主上但将勤王功绩,属诸敕使,委以大权,终致纲统废坠,藩镇扰

  • 春秋别典卷十四·薛虞畿

    鲁哀公鲁人烧积泽天北风火南倚恐烧国哀公惧自将众趣救火者左右无人尽逐兽而火不救乃召问仲尼仲尼曰夫逐兽者乐而无罚救火者苦而无赏此火之所以无救也哀公曰善仲尼曰事急不及以赏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请徒行罚

  • 九十 江宁织造曹寅奏办理五关铜斤八年限满摺·佚名

    康熙四十八年二月二十八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窃臣系家奴,自幼荷蒙圣恩豢养,涓埃莫报。缘于康熙四十年启奏,情愿承办各关铜斤,为皇上节省,以效犬马之力。蒙圣恩赏办龙江、淮安、临清、赣关、南新

  • 卷二十六·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二十六乾隆二十一年春三月庚辰命陜甘两省满洲各营借垫银两分年扣还上谕大学士曰陜甘两省办理军需以来所有驻防满营办解马匹及裹带料草等项颇多借垫例应于饷银内扣还但念陜甘上年收成

  • 孔颖达传·刘昫

    孔颖达字冲远,冀州衡水人。他的祖父孔硕,是北魏南台丞,父亲孔安,北齐时任青州法曹参军。颖达八岁从师学习,每天诵读千多字的书籍。到成年后,他更加明悉《左氏传》、郑玄注的《尚书》、王弼注的《周易》、《毛诗》、《礼记》

  • 卷二百八十七·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八十七明 杨士奇等 撰巡幸鲁庄公二十三年公如齐观社非礼也曹刿谏曰不可夫礼所以整民也故会以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朝以正班爵之义率长幼之序征伐以讨其不然诸侯有王王有廵守以大习之

  • 马名海·周诒春

    马名海 字仙峤。年二十八岁。生于直隶濮阳。父鹤岭。初学于濮阳学堂。大名府中学堂。毕业于直隶高等学堂。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威斯康心学校。宣统三年。入威斯康心大学。习物理及数学。民国四年。得学士学位。

  • 卷六 五刑章第十一·邢昺

    [疏]正义曰:此章五刑之属三千.案舜命皋陶云:“汝作士,明于五刑。”又《礼记·服问》云:“罪多而刑五,丧多而服五。”以其服有亲疏,罪有轻重也,故以名章。以前章有骄乱忿争之事,言此罪恶必及刑辟,故此次之。子曰:“五刑之属三千

  • □□第六十五(阙)·墨子

    (阙)

  • 卷二○·邱濬

    △制国用 ▲总论理财之道(上) 《书》:禹曰:“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暨稷播(布谷种),奏庶艰(难也)食鲜食(血食曰鲜),懋(勉也)迁有无化居。烝(众也)民乃粒(米食曰粒),万邦作乂(治也)。” 蔡沈曰:“水平播种之初,民尚

  • 真正的自己·佚名

    一所寺院的监院师父,参加法眼禅师的法会,法眼禅师问:“你参加我的法会有多久了?”监院说:“我参加禅师的法会已经有三年之久。”法眼:“为何不特别到我的丈室来问我佛法呢?”监

  • 卷第三十六·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三十六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足食学处第三十四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告诸苾刍曰。我为一坐食时常得少欲无病。起居轻利气力康强安乐而住。汝等亦应为一坐食。由一坐食故亦得

  • 卷第八十二·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八十二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六世随录潭州大沩慧山海禅师福建上杭林氏子。年十五。随父经商河南。因穷途投宿庵。僧劝令出家

  • 肯堂医论·王肯堂

    又名《新镌医论》。医论。明王肯堂撰。三卷。肯堂有《证治准绳》已著录。集平时所积医论、临证治验、杂记心得等编辑成帙,成书于万历三十年(1602)。约万言。卷上首为痘疹发微,论述痘疹病因、病机、预防、诊治及辨虚实

  • 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四库本]·叶隆礼

    二十七卷。旧题南宋叶隆礼撰。隆礼字士则,号渔林,嘉兴 (今属浙江) 人。淳琇七年(1247)进士,历官建康府西厅通判,国子监簿。此书所附进书表题“淳熙七年三朋秘书丞叶隆礼上”,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认为是假托叶隆礼之名,但

  • 仪礼译注·佚名

    儒家经典之一。简称《礼》,亦称《礼经》或《士礼》。春秋、战国时代一部分礼制的汇编。十七篇。相传为周公制作,或谓孔子订定。实为战国初至中叶成书。《十三经注疏》中收东汉郑玄《仪礼注》、唐贾公彦《仪礼义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