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孔颖达传

孔颖达字冲远,冀州衡水人。他的祖父孔硕,是北魏南台丞,父亲孔安,北齐时任青州法曹参军。颖达八岁从师学习,每天诵读千多字的书籍。到成年后,他更加明悉《左氏传》、郑玄注的《尚书》、王弼注的《周易》、《毛诗》、《礼记》这五部儒家经典,还擅长算术和历法,会写文章。同郡刘焯是名扬海内的学者,颖达上门求教,刘焯起初很轻视他不以礼相待,等到颖达请教质疑答难问对,多出人意料,刘焯立即改变了态度,以礼相待。孔颖达坚决告辞回家,刘焯本想留他共同磋商学问,他也没有答应,回家从事教学授徒的工作。隋炀帝大业初年,颖达应举明经科获及第,授任河内郡博士。当时隋炀帝召集各郡儒学官吏到东都洛阳,命令他们与国子监的秘书学士一起论辩经学中的问题。颖达论难答对舌战群儒而一举夺魁。那时颖达最年轻,那些先辈宿儒因被他驳倒羞愤怀恨,暗中派刺客谋害颖达,礼部尚书杨玄感把孔颖达藏匿在府中,因此才幸免于难。不久颖达补太学助教。接着隋朝大乱,颖达避难到武牢。太宗平定王世充后,召颖达为秦府文学馆学士。武德九年(626),提升颖达授他国子博士。贞观初年(627),颖达受封曲阜县男,转任给事中。

当时太宗刚刚即位,留心各种政务,颖达多次进谏忠言,更加受到太宗亲近信任。太宗曾经问他说“:《论语》说‘: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是说什么?”颖达回答说“:圣人设施教化,是想使人因谦让而愈有光辉。自己虽然有才能,不骄傲自大,依旧向没有才能的人求访能做到的事。自己的才艺虽然多,仍然认为少,却向才艺少的人求教更多的。自己虽然有知识却像没有知识的人一样,自己的知识很充实却像知识空虚的人一样,不仅仅匹夫庶人要这样,帝王的德行,也应该像这样,帝王内心蕴藏着神明,外表却需表现得沉静无为,使别人感到深不可测,度不可知。《易经》称这是‘以蒙养正,以明夷莅众’,如果处在极其尊贵的地位,炫耀聪明,凭才势压人,文过饰非拒不纳谏,那么上下就会感情隔阂,君臣之间思想相互背离,自古以来国家的灭亡,没有不是因为这样而造成的。”太宗非常满意他的回答。

贞观六年(632),颖达接着被任命为国子司业,过了一年多,又迁升为太子右庶子,依旧兼国子司业。与群儒到明堂议论礼历、经义,都采用他的意见。又与魏征撰成了《隋史》,被加位散骑常侍。贞观十一年(637),又与朝中贤德的人修订《五礼》,所有疑难不通晓的问题,都经商议做了定论。书成之后,晋爵为子,朝廷赏赐绢帛三百段。由太子废为庶人的承乾命令孔颖达撰《孝经义疏》,颖达根据文章表达意理,更加发扬光大以正言讽谏的方法,学者都颂扬他。太宗因为颖达在东宫多次纠正劝谏太子,太宗给他和于志宁各赐黄金一斤、绢百匹。贞观十二年(638),拜他为国子祭酒,仍旧在东宫给太子讲学。贞观十四年(640),太宗亲自到国学观举行祭祀先师的释奠大礼,命孔颖达主讲孝经,讲完了,颖达进献《释奠颂》,太宗手诏褒奖赞美他。后来承乾不遵循法度,颖达常常冒犯太子的威严直言规劝他。承乾的乳母遂安夫人对孔颖达说:“太子成长,怎么适宜多次受到人在当面斥责他的过失。”颖达回答说“:蒙受国家的厚恩,即使死也没有什么遗憾的。”直言谏劝更加恳切,承乾不能接受。

这以前,孔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等群儒受诏命撰定《五经》义训,共一百八十卷,名叫《五经正义》。太宗下诏令说:“卿等博识通达古今,经义名理详备广博,考证前辈儒家的不同学说,符合圣人精深的主张。确实是不朽的。”交给国子监施行,赐给颖达绢帛三百段。这时又有太学博士马嘉运驳颖达所撰的《五经正义》,太宗下诏命颖达重新审定。审定正义的事终究没有完成。贞观十七年(643),颖达因为年老辞官归居,贞观十八年(644),在凌烟阁上为他画像,颂扬他说:“儒学修养很高,有当年孔子之风。讲经时见精义,像彩霞满天,演说辩驳像狂飚骤起。”贞观二十二年(648),颖达去世,太宗特许他陪葬昭陵,赠封太常卿,谥号为宪。

猜你喜欢
  前汉高祖皇帝纪卷第二·荀悦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三·焦竑
  卷之一百三十六·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四十二·佚名
  西征随笔·汪景祺
  第二○八札光绪十八年闰六月初九日一一四一○—四四·佚名
  卷三十八·宇文懋昭
  学史卷四·邵宝
  悲士不遇赋·司马迁
  何妥传·魏徵
  赵良嗣传·脱脱
  职官三○·徐松
  卷十四·长孙无忌
  户部·佚名
  卷第四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炎·唐圭璋

      炎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张俊诸孙。本西秦人,家临安。生于淳祐八年(1248)。宋亡,落魄纵游。有山中白云词、词源。   南浦   春水   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鱼没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荒桥断

  • ◆栲栳山人岑安卿(栲栳山人集)·顾嗣立

    安卿,字静能,余姚人。自号栲栳山人,以所居近栲栳峰也。与李著作季和、危学士太朴相善。尝作《三哀诗》,吊宋遗民之在里中者。寄托深远,有俯仰今昔之思焉。岑氏昆季多以科名显者,而静能独沦落不偶。其《简王子英诗》云:「平生

  • 卷一百十二·列传第四十二·逆臣上·脱脱

        ◎逆臣上   ○耶律辖底(迭里特) 耶律察割 耶律娄国 耶律重元(涅鲁古) 耶律滑哥   《易》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贵贱位而后君臣之分定,君臣之分定而后天地和,天地和而后万化成。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十九·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八年夏四月丙辰朔辅臣奏以尚书比部员外郎周聿刑部员外郎周三畏并为大理少卿上曰须仁恕老成者为之宣政间作此官者皆观望以成狱事深可戒也 龙图阁待制邓襄追夺职名先是有诏襄弟直龙图阁齐直徽猷阁高并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六·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年秋七月己未朔芜湖县进士韦许为迪功郎以其献书籍也庚申直宝文阁知桂州许中令再任曹成之犯广西也中尝率兵与岳飞会诏录其功进职二等至是又任之中进职在六月丁巳辛酉御笔福建州县盗贼焚劫之家悉捐其

  • 记清流党·佚名

    光绪初年,承穆庙中兴之后,西北以次戡定,海宇无事,想望太平。两宫励精图治,弥重视言路。会俄人渝盟,盈廷讨和战,惠陵大礼议起,一时棱具风骨者,咸有以自见。吴县潘祖荫、宗室宝廷、南皮张之洞、丰润张佩纶、瑞安黄体芳、闽县陈宝

  • 第三十七回 下井陉阵开背水 获左车计降强燕·黄士衡

    话说韩信、张耳率兵向代地进发,早有代地边吏飞报代相夏说。说起代地,本属陈余,赵王歇前立陈余为代王,陈余因时局未定,自己留赵辅佐赵王,却命夏说为代相,留守代地。当日夏说闻信,急引兵前赴阏与地方拒敌,恰遇汉军到来,两下交战一

  • 卷之六·佚名

      顺治元年。甲申。秋七月。丙戌朔。兵部右侍郎金之俊启言、凡土寇率众归顺者。应赦罪勿论。缚渠来献者。应分别叙功。就抚之众。州县官编置牌甲。令安故业。无恒产者、设法安插。请颁谕各镇道府、以便遵行。摄政

  • 卷六十·郝经

    <史部,别史类,郝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六十     元 郝经 撰传第五十七 吴臣 薛综【子珝?】 胡综【徐详】 骆统【父俊谢渊】 陆瑁是仪 李衡 薛综字敬文沛郡竹邑人也其

  • 韩世家第十五·司马迁

    支菊生译注【说明】韩国是战国时期力量最弱的国家。它东邻魏国,西邻秦国,两个邻国都比它强大得多。韩国两面受敌,常被侵伐,一篇《韩世家》,最常见的字句是“秦拔我××”、“秦伐我”、“魏败我”、“魏攻我”等等。加以韩

  • 王廷凑传·刘昫

    王廷凑,本为回鹘的阿布思族人,世代隶属安东都护府。曾祖名叫五哥之,事奉李宝臣父子。王武俊收他为养子,因他骁勇、果敢、善斗,王武俊很看重他。由于积年军功被授左武卫将军同正,追赠越州都督。祖父末怛活,追赠左散骑常侍。父

  • 毛吉传·张廷玉

    毛吉,字宗吉,余姚人。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被授予刑部广东司主事。该司管辖锦衣卫。锦衣卫卒刺探百官阴事,他们以片纸入奏,官员即得罪,公卿大夫无不惊恐不安。他们公开请托,轻侮官员,即使有罪被交给刑部,也没有人敢鞭打他们

  • 一九 外国文和外国教师·邹韬奋

    教外国文的教师,最理想的当然是外国人。例如教法文请法国人,教英文请英国人或美国人。(英国人的英文和美国人的英文也有差异,尤其是口头语,虽则它们是彼此看得懂听得懂的。)这倒不是我要盲目地崇拜外国人,却有我的理由。试以

  • 第四节 洪秀全失败·蒋廷黻

    洪秀全得了南京以后,我们更能看出他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而在建设新朝代。他深居宫中。务求享作皇帝的福,对于政事则不放在心上。宫廷的建筑,宫女的征选,金银的聚敛,官制宫制的规定,这些事情是太平天王所最注意

  • 卷一百二十二·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一百二十二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二十二><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二十二>晉鼓考工記韗人為皋陶長六尺有六寸左右端廣六寸中尺厚三寸穹者三之

  • 卷三十·汪克宽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胡傳附錄纂疏卷三十元 汪克寛 撰哀公下【甲敬王三寅十三年】八年【晉定二十五齊悼二衛出六蔡成四鄭聲十四曹陽十五國亡陳閔十五杞僖十九卒宋景三十泰悼五楚惠二吳夫差九】春王正月宋公【景】入曹以

  • 食鉴本草·宁原

    食疗著作。2卷。清·宁原撰。李时珍评曰: 《食鉴本草》, 嘉靖时京口宁原所编。取可食之物, 略载数语, 无所发明。

  • 锦江禅灯·丈雪通醉

    凡二十卷,另有目录一卷。清代临济宗僧丈雪通醉(1610~1693)着,康熙三十二年(1693)重刊。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五册。通醉广搜历代诸家史传、语录,依指月录等之体例,将历代各宗共为一源,而不别分五家七宗等枝末派系,惟于卷目之下标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