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春秋管窥卷四

新昌县县丞徐廷垣撰

闵公

元年春王正月

不言即位左氏谓以乱故然闵公既立虽国内未靖宜有以镇定之不应以乱遂废即位之礼实以继弑君不忍言即位故不书也

齐人救邢

夏六月辛酉葬我君庄公

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落姑

盟大国而请复季友又次以待非闵公弱龄所能辨是知鲁尚有人焉为之辅佐而政不在庆父故得与覇主盟以召季子若政在庆父则闵公已为所制安得出与齐盟而又能次郎以待乎观落姑之盟有以知庆父之无能为也矣

季子来归

时主防国危内贼未讨国人思得亲贤以安社稷故盟落姑以请季子其归也如家人妇子之喜于觏止故曰来归称季子嘉之也

冬齐仲孙来

此仲孙湫也何以不名左曰亦嘉之也嘉而言亦者盖湫来省难而不以去庆父为急顾云待其自毙其为齐侯谋隘矣犹曰嘉之者以其云务寜鲁难而亲之杜覇主觊觎之念为有功于鲁焉耳

二年春王正月齐人迁阳

夏五月乙酉吉禘于庄公

禘者时祭之名于大祫祭亦曰禘又免丧后吉祭曰禘按王制天子诸侯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天子礿特禘祫尝祫烝祫诸侯礿特禘一特一祫尝祫烝祫皆时祭也特则各于其庙祫则羣庙之主皆升而合食于太祖之庙毁庙之主不与曽子问所谓祫祭于祖则祝迎四庙之主是也祭统曰凡祭有四时春礿夏禘秋尝冬烝礿禘阳义也尝烝隂义也禘者阳之盛尝者隂之盛昔者成王康王追念周公之所以勲劳者而欲尊鲁故赐之以重祭外祭则郊社内祭则大尝禘是也大尝禘升歌清庙下而象管朱干玉戚以舞大武八佾以舞大夏此天子之乐也故鲁之尝禘得用天子之乐惟周礼春祠夏禴秋尝冬烝与王制不同疑周礼一书周公作而未之宣行故名未画一然时禘实应在夏故孟献子曰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七月日至可以有事于祖七月而禘正指夏时五月也至郊特牲之春禘秋尝明堂位之季夏六月以禘礼祀周公乃汉儒见春秋鲁禘有在二月遂谓之春有在六月遂谓之季夏其实春禘非礼也大祫祭则毁庙之主与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太庙王者五年一大祫诸侯三年一大祫王者之大祫为大禘以王者禘其始祖所自出而以始祖配故异其名所谓不王不禘也诸侯之大祫至其太祖而上有谓禘其祖所自出而祖以下不得与非也葢始祖之所自出推之亦至逺矣祭者以一气相为感通使羣昭羣穆咸如在枝叶之相承源流之通贯属毛离里之恩莫不萃于一堂而后百世犹在目前若祖以下不与则气不相接思不相亲恐非所以昭来格矣雝与长发皆大禘之诗雝歌文武长发美元王相土以及成汤非祖以下咸与之证乎鲁自成康赐以重祭大祫亦僣用禘祀文王而以周公配非天子赐也故夫子非焉于时禘则直书曰禘如禘于太庙用致夫人是也于大禘则隐其名如大事于太庙跻僖公不言大禘葢讳之也何谓大事以凡祭曰有事故大祭曰大事也大事而跻僖于闵亦羣庙合食之证宣八年之有事太庙昭十五年之有事武宫皆时祭也不言祭之名而曰有事盖所志在祭则举其祭之名言禘言尝言烝也所志不在祭而礼有因祭之事以及者则仅曰有事而志其礼之所因不必言祭之名也大禘大祫本为天子诸侯之别自礼纬称三年一祫五年一禘不分天子诸侯而后人遂讹祫禘为天子所并用马融王肃谓禘大祫小郑康成谓祫大禘小贾逵刘歆则谓一祭二名由不分天子诸侯故其説多参差也吉禘者免防后之吉祭也免防当二十五月今庄公薨止二十二月故春秋书以志其非左传曰速也公羊谓未可以吉谷梁谓防事未毕而举吉祭故非之无有言不当禘者杜元凯谓三年防毕致新死者之主于庙庙之逺主当迁入祧因是大祭以审昭穆谓之禘庄公防制未阕而吉祭又不于太庙故详书以示讥其説未是左传曰凡君薨葬哭而祔祔而作主特祀于主烝尝禘于庙按礼既葬反哭而虞是日以虞易奠卒哭曰成事是日以吉祭易防祭明日祔于祖父祔者始作新主隮祔于皇祖之庙所谓葬哭而祔祔而作主也自祔及练祥禫以至吉祭皆特祀于主吉祭后値烝尝禘乃合食于太庙所谓特祀于主烝尝禘于庙也吉祭为免防后之祭名防大记曰禫而从御吉祭而复寝明吉祭在禫后于士大夫曰吉祭于诸侯曰吉禘盖乐舞偹具同于尝禘之礼故曰吉禘观晋大夫之对穆叔曰以寡君之未禘祀则知列国诸侯免防之吉祭皆谓之禘非特鲁也于庄公者明特祀于主犹禘武公禘僖公襄公之皆特祭非祫于太庙也彼太庙中止有时祭大祫曷常有吉与不吉之名乎杜氏误认吉禘为大禘而以不于太庙为非礼后儒遂谓屈太祖羣庙之主而就庄公为屈尊从卑不及太祖羣庙之主乌在其为审昭穆又曰鲁禘非礼春秋书不胜书于失礼之中又失礼则书皆未细审左传礼经故也夫鲁禘非礼自在大禘不在吉禘与时禘吉禘为常事不书此书者以未可以吉而吉也故考礼者必先明乎时禘吉禘大禘之分而后礼与非礼可得而辨耳

秋八月辛丑公薨

公薨不地讳弑也不书葬病季友之不讨贼也或谓夫人为闵公之母为子讨母可乎曰夫人与闻乎弑覇主讨之可也臣子无讐母之理若庆父再弑其君实为首恶而不正其罪岂非失于讨贼乎又谓庆父缢于宻鲁已讨之不为纵也余曰讨贼当明正其罪如卫人杀州吁楚人杀陈夏徴舒斯为讨耳今庆父死而谥以共且为立后与无罪等奚得云讨讨则经书刺矣或又曰诛而隐之乃季子亲亲之谊故叔牙酖而经书卒与其隐也庆父之隐犹叔牙也余曰不然公子牙今将耳将则弑逆之事未形季子逆探其心而诛之以靖乱隐之若无罪此当隐而隐为得亲亲之谊若庆父再弑其君罪恶昭灼非至亲所得相为容隐者犹假亲亲之名而不正其诛使其继世嗣位是纵之也岂曰讨之云乎不则齐桓于哀姜且杀而以其尸归寜庆父首恶而宥之彼虽不自缢度亦不免于覇讨其得不陈尸于市者实季友曲庇之也故庆父不书刺闵公不书葬以病季友也

九月夫人姜氏孙于邾

孙者讳出奔之谓夫人何以不去姓氏子不可以絶母也文姜非母乎何以去姓氏盖文姜妻杀夫其罪重哀姜母杀子其罪轻于杀父之母则父为重母当以义絶于杀子之母则子为轻母不可以义絶也

公子庆父出奔莒

庆父出奔明负罪而奔也曷为不去公子以不讨其弑逆之罪也何以知不去公子为不讨弑逆之罪曰卫州吁齐无知以罪讨而去族鲁公子翚郑公子归生齐公子商人楚公子比皆不讨罪而不去公子正以着臣子之纵贼也或谓弃疾杀公子比不为讨乎曰比被胁而立弃疾杀而代之利其位耳非讨罪也故杀比不称人罪弃疾也与庆父之缢而不书均不得为讨贼也

冬齐高子来盟

十有二月狄入卫

郑弃其师

猜你喜欢
  序·孙星衍
  提要·高拱
  卷三十六·陈祥道
  第五篇 生活的准则 第五十二章 袭常道·林语堂
  卷二十二·王与之
  书经集传序·蔡沈
  (二)·钱穆
  (五)·钱穆
  佛藏经往古品第七·佚名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二·圆悟克勤
  一 足 显·太虚
  大乘宗地图释(注一)·太虚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七·佚名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十六·佚名
  宗镜录卷第三十七·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曹冠·唐圭璋

      冠字宗臣,号双溪居士,东阳人。居秦桧门下,教其孙损。为十客之一。绍兴二十四年(1154),与埙同登甲科。二十五年(1155),自平江府府学教授擢国子录。寻除太常博士兼权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秦桧死,放罢。寻被论驳放科名。乾道

  • 卷七十三·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十三苏頲苏頲字廷硕瓌之子幼敏悟一览至千言辄覆诵擢进士第调乌程尉举贤良方正历监察御史神龙中迁给事中修文舘学士中书舍人明皇爱其文由工部侍郎进紫微侍郎知政事

  • 醴陵士人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醴陵士人,姓名及生平不详《花草粹编》卷七录词一首。 ●一剪梅 醴陵士人 宰相巍巍坐庙堂,说着经量,便要经量。 那个臣僚上一章,头说经量,尾说经量。 轻狂太守在吾邦,闻说经量,星夜经量。 山东河北久抛荒,好去经量,胡

  • 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七十三·柯劭忞

      洪福源(茶邱 君祥 万) 王綧(阿剌帖木儿 兀爱)   洪福源,本高丽唐城人。父大纯,为麟渊都领,因家焉。太祖十一年,契丹叛众乞奴、金山等窜于高丽,陷江东城据之。十三年,太祖使哈真等追讨之,大纯率众迎降,仍归高丽。十七年,太祖

  • 卷一百六十七·杨士奇

    永乐十三年八月乙丑朔○丙寅 永宁县进嘉禾五十四本 以北京军民养马者多增置行太仆寺卿少卿各一员寺丞八员○丁卯○遣官释奠先师孔子○戊辰祭 太社太稷命皇太子行礼 敕辽东总兵官都督刘江曰朕命尔备御一隅诸事皆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三·佚名

    正统五年十一月庚子朔行在钦天监进正统六年大统历 上御正朝受之给赐亲王及文武群臣颁行天下○敕朵颜卫都指挥完者帖木儿及大小头目等曰比奏本卫头目委塔委心朝廷无他异怀兼多识见欲保协同视事已允所言但命谨守国宪安

  • 卷之三百八十二·佚名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十二月壬午。谕军机大臣等、电寄龚照瑗、电悉。即着该大臣传旨慰唁。以示邦交。现月  ○直隶总督王文韶奏、提督聂士成遵议挑留淮军三十营。营制悉照旧章。训练改用西法。延聘教员。以资训练

  • 已畦琐语·叶燮

    吴江叶燮星期着 治民有一定之法程则人知所遵而奸吏猾胥不敢上下其手同一事也赏则均赏罚则均罚故赏一人而天下劝罚一人而天下惩也乃有赏不足劝罚不足惩者可不深思其故乎 好官不过多得钱耳此玩世不恭语也后人藉以为入官

  • 九十三 曹寅奏陈江西地方盗案摺·佚名

    原附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初四日请安摺内 再,臣探得江西彭泽县地方有盗案一起,内有刘名扬、朱黄友二名漏网脱逃,地方官将伊家属拘禁。而刘名扬、朱黄友遂勾结各处流民,纠合二百余人,欲图劫狱。因借此恃强抢夺客商米船,当经地方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纪昀

    后唐纪 【二】明宗愍帝废帝○明宗明宗皇帝世本代北无姓氏父电为鴈门部将生子邈佶烈以骑射事太祖为人质厚寡言执事恭谨太祖养以为子赐名嗣源梁之攻兖 郓也太祖遣李存信将兵三万救兖郓存信留莘县不进使嗣源别以兵三千先

  • 卷十九·鄂尔泰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国朝宫史钦定四库全书国朝宫史卷十九经费三恩赐皇后千秋恩赐金九十两银九百两上用縀纱等四十五疋【内】蟒缎九疋縀九疋宁绸九疋宫绸九疋纱九疋春绸九疋绫九疋皇贵妃千秋恩赐上用縀六疋官用縀六

  • 卷二百四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五帝系考【七】皇族觉罗兴祖直皇帝长子大祖系二世大祖恭载皇子门三世以下素赫臣尼扬古【以上三世】【臣】等谨按玉牒载大祖三子第一子素赫臣第二子谭图第三子尼扬古今照世派编纂必

  • 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和价值·吕思勉

    历史是怎样一种学问?究竟有什么用处?从前的人,常说历史是“前车之鉴”,以为“不知来,视诸往”。前人所做的事情而得,我可奉以为法;所做的事情而失,我可引以为戒。这话粗听似乎有理,细想却就不然。世界是进化的,后来的事情,决不能

  • 卷二十八 丧服第十一·郑玄

    [疏]《丧服》第十一。○案:郑《目录》云:“天子以下,死而相丧,衣服、年月、亲疏、隆杀之礼。不忍言死而言丧,丧者,弃亡之辞,若全存居于彼焉,已亡之耳。《大戴》第十七,《小戴》第九,刘向《别录》第十一。”○释曰:案《礼器》云:“

  • 慈仁品法句经第七(十有八章)·佚名

    慈仁品者,是谓大人圣人所履德普无量。为仁不杀,常能摄身,是处不死。所適无患,不杀为仁,慎言守心。是处不死,所適无患,彼乱已整。守以慈仁,见怒能忍,是为梵行。至诚安徐,口无粗言,不瞋彼所。是谓梵行,垂拱无为,不害众生。无所尧恼,是

  • 诸法集要经卷第十·佚名

    观无畏尊者集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生天品第三十二  若人修众善  清净心质直  当得生天中  牟尼之所说  乐布施爱语  慈心常相应  护念诸众生  

  • 卷第二十·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二十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六门总摄颂曰(此二颂摄至第三十一卷半)。猛兽筋不应  灯光及勇健驮娑度尼法  因许乔答弥尼不前长者  可与余卧具不合濽水污  第六总应知第六门第一子

  • 复斋易说·赵彦肃

    六卷,宋赵彦肃著。赵彦肃号复斋,其书故名。大旨在依象数以求理, 言象数以六爻为主。以为先圣作《易》,有画而已;后圣系其辞,一言一字皆自画中来。其说与朱熹不合。故《语类》谓其说太精,取义太密,或伤简易之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