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民數第二十

  夫("夫"字原脫,據《通典》卷三補。)治平在庶功興,庶功興在事役均,事役均在民數周,民數周爲國之本也。故先王周知其萬民衆寡之數,乃分九職焉。九職旣分,則劬勞者可見,怠(《通典》作"勤")惰者可聞也,然而事役不均者未之有也。事役旣均,故民(《通典》作"上")盡其心而人竭其力,然而庶功不興者未之有也。庶功旣興,故國家殷富,大小不匱,百姓休和,下無怨疚(《通典》作"疾")焉,然而治不平者未之有也。故曰:"水(原注:一作"泉"。按(《通典》無"曰"字,"水"作"泉")有源,治有本。"道者審乎本而已矣。

  故("故"字原脫,據《通典》補)《周礼》:孟冬,司寇獻民數於王,王拜而受之,登於天府,内史、司會、冢宰貳之。其重之如是也。今之爲政者,未之("之"字原脫,據《通典》補)知恤已矣。譬由(《通典》作"猶")無田而欲树藝也,雖有良農,安所措其疆力乎(《通典》作"雖有農夫,安能措其強力乎")?是以先王制六鄉六遂之法,所以維持其民而爲之綱目也。使其鄰比相保相愛(孫詒讓《札迻》:"此用《周禮》'大司徒'及'族師'兩職文。'愛'當作'受'。前《譴交》篇云:'五比為閭,使之相憂','憂'亦當作'受'。受、愛、憂並形近而誤。"),刑罰慶賞相延相及,故出入存亡臧否順逆可得而知矣。如是姦無所竄,罪人斯得。迨及亂君之爲政也,戸口漏於國版,夫家脫於聮伍,避役逋逃者有之("逋逃"二字原脱,據《通典》卷三補。原注:一作"逋逃者有之"),弃捐者有之,浮食者有之,於是姦心競生而僞端並作矣("而"字原脫,據《通典》補)。小則盗竊(《通典》作"濫竊"),大則攻刼,嚴刑峻法(《通典》作"令")不能救也。

  故民(《通典》作"人",下同)數者,庶事之所自出也,莫不取正焉。以分田里,以令貢賦,以造器("器"字原作"罷",据程本、四庫本改。)用,以制禄食,以起田役,以作軍旅。國以之建典,家以之立度,五禮用脩,九刑用措者,其惟審民數乎?

  紹興二十八年戊寅清明日,假朱丞本校于博古堂,石邦哲識。

  《中論》二卷,漢司空軍謀祭酒椽屬五官將文學北海徐幹偉長譔。有序而無名氏。幹,鄴下七子之一人也,建安之間,疾辭人美麗之文,不能敷散道敎,故著《中論》。辭義典雅,當世嘉之。按《唐志》六卷,今本二卷二十篇。宋大理正山隂石邦哲手校題識。邦哲,字熈明,再世蔵書。至治二年,得之錢塘仇遠氏。明年夏五月已酉,平原陸友友仁父記。

猜你喜欢
  卷十一 善说·刘向
  《尚書古文疏證》卷卷六下·阎若璩
  卷八·孔颖达
  卷十五·王鸿绪
  三十一  非儒·墨子
  提要·胡安国
  卷二十五·何楷
  (十二)·钱穆
  第一章 论常道·林语堂
  卷四·佚名
  最近西洋哲学与佛学·太虚
  优婆塞戒经讲录上(五)·太虚
  佛法原理与做人·太虚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佚名
  劝修净土诗并序·省庵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476 ·佚名

    臧奎 三门与魏野联句题东楼 二陕三门境,江城想未胜。 早衙连庙鼓,夜市杂船灯。 乞任多朝市,忘归有海僧。 东楼仍更好,欲去又同登。 臧奎 夏夜与魏野陈越会宿河亭联句三十韵 雨破畏日沉,月出酷

  • 卷二百二十二·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二杜甫八哀诗【幷序】伤时盗贼未息兴起王公李公叹旧怀贤终于张相国八公前後存殁遂不诠次焉赠司空王公思礼司空出东夷【高丽也】童穉刷劲翮追随燕蓟儿颖锐【

  • 卷九十六 西域传第六十六·班固

    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则接汉,厄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其南山,东出金城,与汉南山属焉。其河有两原:一出葱岭出,一出于阗。

  • 卷十四 晋语八·左丘明

    1平公六年,箕遗及黄渊、嘉父作乱,不克而死。公遂逐群贼,谓阳毕曰:“自穆侯以至于今,乱兵不辍,民志不厌,祸败无已。离民且速寇,恐及吾身,若之何?”阳毕对曰:“本根犹树,枝叶益长,本根益茂,是以难已也。今若大其柯,去其枝叶,绝其本根,可

  • 第六回 纳群娃羊车恣幸 继外孙螟子乱宗·蔡东藩

      却说王浚因功高赏轻,时怀不平,每在朝右自陈战绩及诸多枉屈情形,武帝虽有所闻,亦如聋瞽一般,绝不与谈。浚不胜愤懑,往往不别而行。武帝念他有功,始终含忍过去。益州护军范通,为浚外亲,尝入语浚道:“公有平吴大功,今乃不能居

  • ◎戚扬遇疯记·李定夷

    江西巡按使戚扬,当代理江西民政长时,每日规定见客两班。其经验及才学优长者,择要笔记,以备择用。某号早晨,见客八人,内有陆军小学堂学生刘九荣,派在末座,当即分别延至内厅,按照排定次序坐定。戚省长即由第一座之高姓者发言,询问

  • 五七○ 江西巡抚郝硕奏缴续获应毁书籍并开单呈览折·佚名

    五七○ 江西巡抚郝硕奏缴续获应毁书籍并开单呈览折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初一日江西巡抚臣郝硕谨奏,为恭进续获应毁各书,仰祈睿鉴事。窃照江省今岁购获应选应毁各书,前已经臣恭折奏缴在案。兹据各属续获应毁书籍呈缴前来。

  • 刘哈剌不花传·宋濂

    刘哈剌不花,他的祖先是江西人。豪爽好义,不治理家产,有古侠之风。居燕赵多年,成为探马赤军户。至正十二年(1352),颍、亳人民起兵反元,朝廷用泰不花任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统领兵马讨伐。哈剌不花上书陈述十件事,第七件是关于军机

  • 王结传·宋濂

    王结字仪伯,易州定兴人。自幼聪颖,读书一目数行,终身不忘。曾随太史董朴学经书,对性命道德之深奥内涵理解透辟,所以投身于事业,显现于文章,都有理论根据。御史王仁说他有做宰相的才干。他二十多岁时,游学京师,上奏谈时政八件事

  • 赛典赤赡思丁传·宋濂

    赛典赤赡思丁,一名乌马儿,回回人,别庵伯尔之后裔。回回族语“赛典赤”,即汉语贵族之意。太祖西征时,赡思丁率千骑奉文豹、白鹘迎降。太祖命他参加宿卫军,随太祖征伐,只呼他为赛典赤而不叫他本名。太宗即位后,授他为丰、净、云

  • 经上第四十·墨子

    故,所得而后成也。止,以久也。体,分于兼也。必,不已也。知,材也。平,同高也。虑,求也。同,长以相尽也。知,接也。中,同长也。{知心},明也。厚,有所大也。仁,体爱也。日中,南也。义,利也。直,参也。礼,敬也。圜,一中同长也。行,为也。方,柱

  • 卷一·王鸿绪

    <经部,诗类,钦定诗经传说汇纂钦定四库全书钦定诗经传说彚纂卷一国风一【孔氏颖达曰诗国风是大师所题也○刘氏瑾曰集传於国风之下系以一者以国风居四诗之首也下文周南一之一者周南又居国风中十五国之首也】集传国者诸

  • 卷五·柯尚迁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全经释原钦定四库全书周礼全经释原卷五明 柯尚迁 撰地官下乡大夫之职各掌其乡之政教禁令释曰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一乡之中必立一上大夫之尊以为主无宰伯正司之号直以本秩名之又不设府史胥徒之

  • 序·惠周惕

    甚哉说诗之难也。自孔子删定六经,教授弟子,于诗则屡言之。而门弟子中如子贡子夏者,一语会心,则反复兴叹,以为可与言诗。外此无闻焉。其后子夏得孔子之传,着为小序,略言作诗之旨,而未有论说。汉儒始句解而字释之,毛公最晚出,而传

  • 卷九十·道世

    △破戒灾第八十八(此有二部)▲述意部第一惟兹戒德,本愿深重。救生利物,称斯为最。是以受之甚易,持之稍难。若非精玩护持,大果何容得证?恐差之毫毛,失之千里。若其小过覆藏,则为难灭;大罪发露,更是可原。故知有过须悔,得入七众;守愚

  • 论用笔十法·张怀瓘

    一卷。唐·张怀瓘撰。是书为以四字一句之口诀,归纳出用笔之规则,共十项。所列用笔十法为:偃仰向背、阴阳相应、鳞羽参差、峰峦起伏、真草偏枯、邪真失则、迟涩飞动、射空玲珑、尺寸规度、随了变转。每项规则之下均有

  • 七佛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法·佚名

    一卷,唐善无畏译。七俱胝佛母尊之仪轨也。

  • 净业障经·佚名

    全一卷。译者不详。约译于前秦、西秦时代(351~431)。又称净业部经、净除业障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本经内容分三段,各以无垢光比丘及勇施比丘之犯淫、杀戒之因缘,阐明由一切法本来清净之知见,根本净化业障。无垢光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