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颜习斋先生传

颜习斋先生名元,字浑然,博野人。父昹,为蠡县朱翁义子,遂姓朱,为蠡人。先生孕十四月而生,生之日,人望见其居上有气如麟,忽如凤,皆惊异。既生,啼甚壮,有文在手曰“生”,舌曰“中”,足纹蝉翅甚密,时崇祯八年乙亥三月也。 

戊寅畿内兵,先生父被掠去辽东,甲申鼎革,癸巳为庠生,名朱邦良。先生幼颖异,读书二三过辄不忘。学神仙导引,娶妻不近。既而知其妄,乃益折节读书。朱翁以讼遁,先生被系,而文日进。塾师异之,叹曰:“此子患难不能动,岂可量乎!” 

年二十余,尊陆、王学,未几归程、朱。初先生父被掠去,久之无音问,母亦他适。先生时思父涕泣,而事朱翁、媪至孝,初不知父非朱氏子也。翁纳妾生子晃,稍疏先生,后更才害谋杀之,先生孝愈笃。媪卒,泣血数月,毁几殆。朱氏一老翁怜之,私谓曰:“若过哀,徒死耳!若祖母从来不孕,安有若父?若父异姓乞养者耳。”先生大惊,访之,信。及翁卒,乃归颜。 

自宋周濂溪得陈抟僧寿涯传,以魏伯阳水火匡廓、三五至精,为太极图,言性与天道,主静立儒宗,程、朱因之,谓之道学;以为远述孔、孟,高出汉、唐诸儒上,实杂佛、老,非孔、孟之真。故秦、汉以来,二千年天下不得儒者之用,并佛、老为三教,而世运以雄侠为兴衰。先生初奉程、朱甚谨,后以居媪丧,觉家礼有违性情者,较以古礼非是,因悟尧、舜之道,在六府、三事,周公教士以三物,孔子以四教。静坐,禅也;读书、讲注,空言也。于是著存性、存学、存治、存人四编以立教,名其斋曰“习斋”,帅门弟子力行孝弟,存忠信,日习礼、习乐、习射、习书数,究兵、农、水、火,堂上琴竿、弓矢、筹管森列。尝曰:“必有事焉,学之要也。心有事则存,身有事则修;家之齐、国之治,皆有事也。无事则道与治俱废,故正德、利用、厚生曰事。不见诸事,非德、非用、非生也。德、行、艺曰物。不征诸物,非德、非行、非艺也。乾坤之祸,莫甚于释、老之空无、宋儒之主静;故先生之学,以事物为归,而生平未尝以空言立教。 

孙征君奇逢,容城人,时讲学河北,先生与之书曰:“宋儒言气质,不及孟子言性善。将作圣之体,杂以习染,而谓之有恶,失践形尽性之旨矣。周公‘以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 

’,孔门‘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一如唐、虞之盛,乃阴阳之秘寄于易,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近世言学者,心性外无余理,静敬外无余功,与周、孔若不相似然。即有谈经济者,亦不过空文著述。元不自揣,撰有存性存学二编,欲得先生一诲正之,以挽士习,而复孔门之旧。顾今天下以朱、陆两门互竞,先生合而同之,意甚盛。然元窃以为朱、陆即独行于天下,或合一同行于天下,而终此乾坤,亦只为两宋之世终此儒运,亦只为空言著书之学,岂不可为圣道民生长太息乎!先生将何以处此也。”又与太仓陆世仪书曰:“汉、唐训诂,魏、晋清谈,虚浮日盛,而尧、舜、周、孔之学所以实位天地育万物者,不见于天下,以致佛、老猖炽,大道沦亡,宋儒之兴善矣,乃修辑注解,犹训诂也,高坐讲论,犹清谈也。甚至谓孝弟忠信不可教,气质本有恶,与老氏以礼义为忠信之薄,佛氏以耳目口鼻为六贼者,相去几何也。元为此惧,著存性编谓理气皆天,气质虽殊,无恶也。恶也者,蔽也,习也。纤微之恶,皆自玷其体,神圣之极,皆自践其形也。著存学编,明尧、舜、周、孔三事、六府、六德、六行、六艺之道,道不在章句,学不在诵读,期如孔门博文约礼,实学、实习、实用之天下,乃二千年来无人道。而元独为之惴惴焉,恐涉偏私,毁谤前贤以自是,顷闻先生先得我心,喜而不寐,故奉书左右,祈一示宗旨,使聋瞽得所尊,奉为依归,斯道幸甚。” 

世仪号桴亭,隐居不仕,著思辨录,学教以六艺为本,言性善即在气质,与先生所见略同云。 

先生既归宗,欲寻亲,时方乱,且嗣未立,久之,乃如关东,誓不得亲不反。既而果得其于沈阳,殁矣,一女适人。寻其墓,哭奠如初丧礼,招魂题主,奉而归。遂弃诸生,终三年丧。 

自是用世之志愈殷,曰:“苍生休戚,圣道晦明,责实在予。予敢偷安自私乎?”遂南游中州,张医卜肆于开封以阅人,所遇甚众,倡实学,明辨婉引,人多归之;然执宋儒之见者比比,未能化也。 

商水李子青,大侠也。馆先生,见先生携短刀,目曰,君善是耶?先生谢不敏。子青曰:“拳法,诸技本。君欲习此,先习拳。”时月下饮酣,子青解衣,演诸家拳数路。先生笑曰:“如是,可与君一试。”乃折竹为刀,舞相击数合,中子青腕。子青大惊,掷竹拜伏地曰:“吾谓君学者尔技至此乎?”遂深相结,使其三子拜从游。 

又于开封市上见一少年,甚伟,问其姓字,沽酒与饮。叩其志不凡,半醉,起舞,为之歌曰:“八月秋风凋白杨,芦荻萧萧天雨霜。有客有客夜彷徨,彷徨良久鸜鹆舞,双眸空千古。纷纷世儒何足数,直呼小儿杨德祖。尊中有酒盘有餐,倚剑还歌行路难。美人家在青云端,何以赠之双琅玕。”少年,朱越千也。 

盖先生自幼学兵法,技击、驰射、阴阳象纬无不精,遇豪杰,无贵贱莫不深交之。而其论治,则以不法三代为苟道,举井田、封建、学校、乡举里选诸法,作王道论,后更名存治编。又著会典大政记。曰:“如有用我,举而错之耳。”乃隐居数十年,不见用于世。且老,令长及大吏数表其门,或造庐而请,有劝之仕者,笑不答也。 

肥乡有漳南书院,邑人郝文灿修之,请先生往设教,辞三聘始往。焉立规制甚宏,中曰“习讲堂”,东一斋曰“文事”,课礼、乐、书、数、天文、地理等科。西一斋曰“武备 

”,课黄帝、太公、孙、吴诸子兵机,攻守、营阵,水陆诸战法,射御、技击等科。东二斋曰“经史”,课十三经、历代史、制诰、章奏、诗文等科。西二斋曰“艺能”,课水学、火学、工学、象数等科,门内直东曰“理学斋”,西曰“帖括斋”,皆北向,凡习程、朱、陆、王及制举业者居之,欲罗而致之,以引进之也。比空二斋,左接宾,右宿来学。门内左六房,设客榻;右六厦,容车骑。东,“更衣亭”,西“射圃堂”,东北隅庖厨仓库,西北积薪。立学规甚备,从游者数十人,远近翕然。乃先生至即雨,经月不已,日益甚,书院临漳,漳水盛溢,弥漫七八十里,人迹绝,垣圮堂舍悉没。先生叹曰:“此天意也。”乃辞归,文灿与门人不能留,俱痛哭送之,于是先生之教亦不能大行焉。 

先是自孙征君外,先生自谓父事者五人:曰刁文孝,名包,字蒙吉,祁州人。崇祯举人,高隐卒,学者私谥曰“文孝先生”。曰李孝悫,名明性,字洞初,蠡人,高隐,卒,先生私谥“孝悫先生”。曰张石卿,名罗喆,清苑人。殉难光禄寺卿罗彦之弟,高隐。曰张公仪,名来凤宁晋人。崇祯举人,高隐。曰王五公,名余佑,字介祺,新城人。隐于五公山,孙征君门人。而朝夕共学者曰王养粹,字法干,蠡人。弃诸生,隐。其后诸君子相继殁,养粹亦亡,先生泫然曰:“吾无与为善矣,天乎!其终弃予也乎!”然进修益刻厉不懈。 

年七十,寝疾,七日而卒。卒之时谓门弟子曰:“天下事尚可为,若等当积学待用。 

”言罢而逝。先生生平不欺暗室,年三十,与王养粹共为日记,凡言行善否,意念之欺歉,逐时自勘注之。尝暮行委巷中,背痒欲搔,旋自省曰:“昏巷无人,容貌不庄,何以服鬼神?”又尝曰:“吾尊孔学而抑程、朱,苟一事自欺,何以逃程、朱之鬼责?故勇于改过,以圣人必可学,动必遵古礼,老而弥笃,乡里有圣人之目。乃遭人伦之变,艰危贫厄终身。” 

一子殇,遂无子,以族孙为之后。而传其学者李孝悫先生之子塨一人而已。 

王源曰:孔、孟不得志,天下变为秦,王道熄,而天下无复能平矣。非明行其道之无人哉!宋儒自谓能明、能行,而道其所道,愈失其真。先生起而辨正之,躬行以实之。古今剥复之分,不在是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而尧、舜君民之业,终不获亲见于其身,亦可惜矣!

猜你喜欢
  隐公(元年~十一年)·公羊高
  仲尼见景公景公曰先生奚不见寡人宰乎第三·晏婴
  论儒第十一·桓宽
  法言義疏十·汪荣宝
  思辨録辑要卷二十二·陆世仪
  卷二十六·李明复
  卷四·钱时
  诗序·胡广
  卷五十三·王与之
  卷二十六·王与之
  卷五百三十四·佚名
  卷二十二·赞宁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原文·佚名
  如何去除不如法之境界·印光
   第九十五則 長慶如來無二種語·胡兰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八出 夜怨·洪昇

    【正宫引子·破齐阵】【破阵子头】〔旦上〕宠极难拚轻舍,欢浓分外生怜。【齐天乐】比目游双,鸳鸯眠并,未许恩移情变。【破阵子尾】只恐行云随风引,争奈闲花竞日妍,终朝心暗牵。  〔清平乐〕卷帘不语,谁识愁千缕。生

  • 诗人·闻一多

    人们说我有些象一颗星儿,无论怎样光明,只好作月儿的伴,总不若灯烛那样有用——还要照着世界作工,不徒是好看。人们说春风把我吹燃,是火样的薇花,再吹一口,便变成了一堆死灰;剩下的叶儿象铁甲,刺儿象蜂针,谁敢抱他的赤裸的胸怀?又

  • 卷一百三十四·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三十四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十一 程 颢 顔乐亭【为孔周翰作】 天之生民是为物则非学非师孰觉孰识圣贤之分古难其明有孔之遇有顔之生圣以道化贤以学行万

  • 卷一百四十八·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卷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四十八卤簿类五言排律元日望含元殿御扇开   【唐】张 筥万国来朝歳千秋觐圣君辇迎仙仗出扇匝御香焚俯对朝容近先知曙色分冕旒开处见钟磬合时闻影动承朝日花攒似庆云蒲葵那

  • 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第八·司马迁

    微子开者,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纣之庶兄也。纣既立,不明,淫乱于政,微子数谏,纣不听。及祖伊以周西伯昌之修德,灭?九国,惧祸至,以告纣。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是何能为1于是微子度纣终不可谏,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乃问于太师、少师曰:

  • 资治通鉴后编卷六十八·徐乾学

    宋纪六十八【起上章困敦六月尽重光赤奋若六月凡一年有一月】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徳神文圣武睿哲眀孝皇帝嘉祐五年六月乙丑诏戒上封告讦人罪或言赦前事及言官事弹劾小过不闗政体者时殿中御史吕诲言故事台谏官许风闻言事

  • 卷下·郑亦邹

    成功自江南丧败,地蹙军孤。念永历亡在外,存亡不可知;第仿天佑、天复故事,孤持正朔,乃稍稍议迁。适红夷甲螺何斌负债走厦,盛陈沃野千里,为四省要害,横绝大海,实霸王之区;且言可取状。诸部群集,以险远为难;谈极日而不决。成功意锐,捩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七十五·佚名

    万历三十年八月庚寅朔户部尚书赵世卿言蓟州等镇管粮郎中胥从化称本部年例后期营路兵马两月粮银未关本月十六日各军汹汹即欲鼓噪幸抚院多方安慰稍稍暂止及今如何接济尚可遏乱未萌万一延缓蠢动之众必见谓绐已而疑之前谋

  • 第三三○禀道光二十三年五月十一日一二二○二--七·佚名

    郊铺户金长和等向淡水厅,佥举郭尚茂顶充已故北门总理郑用锺之缺具佥禀本城郊铺户金长和等,为佥举顶充事。缘本城北门总理郑用锺因病身故,现在无人承顶,未便久延。和等爰就各郊铺,公同选举,兹查有铺民郭

  • 卷十·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十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成帝纪第十 孝成皇帝【荀悦曰讳骜字太孙骜之字曰俊应劭曰諡法安民立政曰成师古曰骜音五到反】元帝太子也

  • 孝静帝纪·魏收

    孝静皇帝,名善见,清河文宣王元..的世子,母亲胡妃。永熙三年(534),官拜通直散骑侍郎,八月,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出帝元修既已西入潼关,齐献武王高欢迎请不到元修,便与百官商议,拥立元善见为肃宗孝明帝元诩的皇位继承人,

  • 卷32·陈邦瞻

    仁宗庆历七年十一月,贝州贼王则据城反。以明镐为河北安抚使。则,涿州人,初以岁饥,流至贝州,自卖为人牧羊,后隶宣毅军为小校。贝、冀俗尚妖幻,相与习为《五龙》、《滴泪》等经及诸图谶书,言:“释迦佛衰谢,弥勒佛当持世。”则之与

  • 曲礼上·戴圣

    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临财毋茍得,临难毋茍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直而勿有。若夫,坐如尸,立如

  • 卷三百二十·佚名

    △初分真如品第四十七之三诸天子。然世间有情多行摄取行起我我所执。谓色是我是我所。受想行识是我是我所。眼处是我是我所。耳鼻舌身意处是我是我所。色处是我是我所。声香味触法处是我是我所。眼界是我是我所。耳鼻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三十四·念常

      周文王时为柱下史伪第九(第十九化云。周文王时老君为变邑子。时帝纣荒虐天下涂炭。乃乘飞飙之轮。风伯前驱。彭祖骖乘。降坡山之阳。西伯揖之拜为守藏吏。武王克商。迁为柱下史。作赤精经。教文王以仁义之道。作

  • 破 神 执 论·太虚

    ──三年冬在普陀作──一 立界分  二 出计分  三 破执分  四 结益分余昔者作无神论,率尔操觚,供某某两报之需,义未甄择也。顷闻有神教徒取以驳之者,不知其说如何!然余前论虽肤泛,要亦略有诠次,非仅知恃天宠爱者能

  • 古农佛学答问卷七·范古农

    佛化常识门(一)法会之仪式问:兹读居士林出版朝暮课诵,排班东西对立,次转向上问讯,随复东西对立,三慢板,接鼓,向上礼佛三拜一问讯。两阵鼓毕,末后三鸣大磬,不知作何表示。或云此三大磬系和尚上殿拈香进殿一下,至薄团下一下,开具一下

  • 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佚名

    僧伽跋摩,意为“众铠”,天竺人,生卒不详。僧伽跋摩善解三藏,尤精《杂心》。南朝宋元嘉十年(433),他出流沙至于京邑。后应慧观等人之请,译出《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十卷等。《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又称为《摩得勒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