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山公九原

原命

人所云云者命也,而莫有究其所以命者,故其言不雠。祭法曰“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屈狐庸曰“巢陨诸樊、阍戕戴吴”,是二王之命也。而邾文公则曰“死之短长,时也”,迁绎而卒,君子曰知命。然则命一定而不可变乎?曰:奚为其然也!今使有人于此,以生辰干支问都利术士李弥干,弥干曰:法当死溺,吾言无不中。而其人戒畏,岩居终身,不乘船。吾知无死溺法也。易曰“各正性命,保合太和”,故君子修身以俟之。修者其可知者也,俟者不可知者也。至于不可知,则归之命云尔。班彪曰“穷达有命,吉凶由人”,此志士所以专其功、庸人所以息其求之道也。天之命人,其意亦若是而已矣。孔子罕言命,而晓子服景伯则言之;孟子于臧仓之沮,则曰天也。非是无言天命者矣。传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故有礼谊动作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之以福,不能者败以取祸。”夫祸福,在能不能视其所养与取以分焉。而奚其云云命?

[毛会侯云:无奇理而有高笔。吴荆山云:要言不烦,胜刘孝标辩命论。]

原性

孔子言性详矣。莫正于孟子,而荀扬为杂,韩子三品之言弗顾于始。仁义礼智信,孰而可谓不善也?王荆公说性曰:“上智也,下愚也,中人也。其卒也,命之而已矣。”此又要终论其习,虽然,庶几近之。董生纯儒也,其言性若左孟子而与荀卿合者,何哉?曰:性比禾,善比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善与米,人之所继天而成于外,非天在所为之内也。”呜呼,岂其然?禾无不米,米者常也,不幸而不米,而不可谓禾本然也;性无不善,善者常也,不幸而不善,而不可谓性本然也。今其言曰:“中民之性如茧如卵,卵待复二十日而后能为雏,茧待缲以绾汤而后能为丝。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待而后能云者,要终而果然耳,要终而果然,其本无不然可知矣。卵未雏,夫人而知其雏也;茧未丝,夫人而知其丝也。万有一不然,亦决非其性本然,而恶乎而疑之?又谓“善当与教,不当与性,与性则多累而不精,自成功而无待贤圣。”夫诚以善予性,而因教之,以其所固然,其义精矣,胡多累之?有人果自成功而无待贤圣,是孟子所谓豪杰之士也,又何求哉,又何求哉?

[邵青门云:董语殊隽,但未醇耳。据此驳正,亦一快也。]

原情

好善而恶恶者,情也;有善而无恶者,性也。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情之为善,视其性。性水也,情波也,动则波,静则水。谓水无波,谓波非水,可乎,不可乎?传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情也。情性者,动静之谓也,一而已矣。李习之乃欲灭情以复性,曾是喜怒哀乐而可灭也乎?发而皆中节,则性可复也。灭情者伤性。

[吴荆山云:粹然无疵。]

原生

生也者,有与生俱生者也。其来也无始,其逝也无止。其中有主,托于逆旅。逆旅不可以久留,一宿出门,主人安投?故曰“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人情莫不欲生。而圣贤之说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是故道弗闻、仁未成,虚生浪死,若蜉蝣然。横目二足,曾是以为人耶!失道与仁而苟生,生理亡矣,虽谓之死,可也。尽道与仁,而考终命,而凶短折,生之理不亡,虽谓之生,可也。老子云“死而不亡者寿”,蘧庐毁矣,主人固在,然荷重涉远,又不知其阅几逆旅也。苶然疲役,不系马而驰,而曾莫知返其真。于是蘧庐毁,主人随之亡,可哀也!夫人皆知养生,而莫知生之主。薪尽火传,昧者顽然。作原生。

[邵青门云:以吾儒为主,而通二氏之微,亦奇作。]

原死

时有昼夜,物有死生,是故昼夜者天之死生也,死生者人之昼夜也。生人之大梦,死人之真觉。世有假寐而梦经百年者,则无以疑今之百年非假寐之梦者也。入梦而不欲觉焉,惑矣。夫梦则恋、觉则畏,吾不知其明也。适来,时也,适去,顺也,生为我时,死为我顺,而皆我之生,故我耳;未始得死,亦我也,未始丧,何恋何畏而不释然?其来也无而之有,其去也有而归无,然则生也,逆旅也,客也;死也,故庐也,主也。古之人,与吾说同者五:列子之叹行而忘归,荣启期之乐处常得终,晏婴之善息伏,庄子无生,向秀无死。吾尝乐此五达人之言,而世之贪夫以为不祥而讳之。以为不祥而讳之,而又动而之死,无怪乎动肉含气,生意尽矣。人之达也难。

[邵青门云:贪生贪,贪死亦贪,大觉则两忘。活泼泼地。]

原神

鸟能为飞而不能为走,兽能为走而不能为飞,无他,形限之也。是故形有局而神无间。今试语人曰,尔能为鱼乎,尔能为鸟乎?人人皆曰不能。不能,诚然也,不能何病?彼夫神仙幻怪,亦好奇者寓言耳,吾盖旷世而未有见也。然梦寐所通,众为鱼,人化鸟,一切非意之所计,樊然无不有觉而乃非也。若是者何也?曰:神也,形之所官者实,而神之所运者虚也。今人入万山之间,欲徧历焉,非裹粮旬月不可,而又疲精殚力、流汗重茧而后能至,乃登高者一呼而万山皆应。万山一声,是万山一我也。有形之我不能徧,而无形之我能徧,形至之逸耶,神至之逸耶?声亦气之发而已,离乎形,形不能至,而声至之者,惟其虑耳矣。目瞻前不顾后,视左弗能及右,又限于隔垣,而四方上下之响无不入于耳。故虚之所出也神,而所受也亦神。故道在集虚。

[吴荆山云:颇得庄列、楞严之解而发妙文。]

原怪

无形而形、无声而声者,物之自为也。形于无形、声于无声,非物所能自为也。见闻不恒,其妖乃兴。惚兮怳兮,爰召咎征。雷风无常,易乃取象于恒者,至变而不变。变化风云之际,可以观夫常,故曰恒。韩子曰:“不能有形与声,不能无形与声者,物怪是也。故其作而接于民也无恒。”其为祸、福,适丁民之有是时也。畴昔之夜,冯子燕于皋狼氏而见怪焉,其男也服女,其女也服男。噫,妹喜戴男子之冠以亡国,何晏服女子之帬以亡身,所谓阴阳反常,不祥甚哉!作原怪。

原怪二

凡妖之作,由人兴也。人不以为妖,虽兴不害。故物之怪,物自怪也。物自怪者,人莫之怪,物将自及焉;人之所怪,怪物之怪也。怪物之怪者,怪不在物也。怪不在物,人将自及焉。神降于莘、石言于晋、豕人立而啼、白虎啮二世之骖、苍犬撠吕后之掖,若斯之类,皆由人兴。是以君子自审,有致怪之道,则恐惧修省,以迓天休而已。不禳于物,不媚于鬼,苟自反无致怪之道,则泰然俯仰,安其故常,何惑焉!西门豹投巫于水,阮宣子伐树于社,公沙穆户外三呼不与语,其怪自息;李叔坚不诧狗戴冠,魏元忠不惊猿守火,数日狗暴死,而魏亦无他,可为善处怪矣。周人之言方怪者自苌宏,而卒杀其身。彼梁孝王、贾谊、袁盎、霍禹山云、诸葛长民辈,见所怪而怪之。见所怪而怪之,怪不在物也,能无自及哉?

[邵青门云:论正亦圆健。]

原怪三

孔子不语怪,而子原怪,何哉?曰:予非言怪也,言所以处怪之常道而已矣。周书曰:“天子见怪则修德,诸侯见怪则修政,卿大夫见怪则修职,士庶人见怪则修身。”易内传曰:“凡灾异所生,各以其正,变之则除,消之亦除。”予恶夫世之见怪者,祷祠醮祭,厌胜巫蛊,靡所不为。不轨与怪,怪甚无谓也。是故颜训曰:“吾家巫觋符章绝于言议。女曹所见,勿为妖妄。”且訞禨之生,凡皆所以觉悟人,而使之率由典常者也。夫惟圣人见异,竦然修德,则瑞物可保而有也,伏羲之图、禹之九畴、周文武之驺虞凤鸟白鱼是也。庸君反道不修,虽瑞物化而为妖孽,郑之龙、鲁之麟、汉之白雉、莽之黄犀、桓灵之河清嘉禾芝草生、怀愍之玉龟出霸水神马鸣城南、石季龙之苍麟十六白鹿七,皆是也。苟遇灾而惧,反躬自敕,则孽可更而瑞也。商之桑谷、周成王之大风、宋景之荧惑,从可知也。窦武疏曰:“瑞生必于圣世,福至则由善人。在德为瑞,无德为灾。”诚哉是言!汉明日食诏云:“昔楚庄无灾,以致戒惧;鲁哀祸大,天不降谴。今之动变,傥尚可救,有司勉思厥职,以匡无德。”故孔子曰:天灾地孽,所以警人主也。夫既知儆矣,常道惟明。明,妖不胜德,奚其性,奚其怪?

[吴荆山云:名言有补世教。毛会侯云:读原怪三篇正论,运以健笔,方驾韩柳,实天下之奇作]

山公九原跋

山公先生以古文辞鸣浙右,身没无后,遗书散佚。解春文集十四卷,皆客宋漫堂中欢幕中所作。十鉴、九原,则附刊集后者也。戊申岁暮,假知不足斋藏本阅之,抄兹帙入丛书。其十鉴,树议稍迂,未及并录。己酉孟春震泽杨复吉识[昭代丛书]

猜你喜欢
  襄公(元年~三十一年)·左丘明
  宋进书原劄状·钱时
  卷四·赵鹏飞
  西山读书记原序·真德秀
  卷六十八·胡广
  卷六十·秦蕙田
  卷四十·王与之
  士容论第六 任地·吕不韦
  中国古代传说中之博大真人--老聃·钱穆
  談內學研究·欧阳竟无
  调整自己必亲师取友·梁漱溟
  志愿真诚·梁漱溟
  卷十·佚名
  佛教纪元论·太虚
  太虚法师语集·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沙正卿·隋树森

    沙正卿,生平、里籍均不详。或疑即沙可学。可学,永嘉(今属浙江省)人,登至正(一三四———一三六八)进士第,为行省掾。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套数 【南吕】一枝花

  • 列传第九十九 二李元牛杨·欧阳修

    李逢吉,字虚舟,系出陇西。父颜,有锢疾,逢吉自料医剂,遂通方书。举明经,又擢进士第。范希朝表为振武掌书记,荐之德宗,拜左拾遗。元和时,迁给事中、皇太子侍读。改中书舍人,知礼部贡举。未已事,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诏礼

  • 名山藏卷之九十·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列女记(二)◆列女记(二)韩太初妻刘氏黄珍夏氏陈淑真郭丑高裴二家节妇海州侍小花汤节妇唐方妻丁锦奴石孝女赵康妻袁氏黄三苟陈小奴祥符六烈女吴金童妻庄氏俞烈女李氏二女杜元昭妻费氏华亭

  • 卷之一千一百七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雍正实录卷之七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之一百九十九·佚名

    光绪十年。甲申、十二月。辛未朔。上诣储秀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庚子皆如之。记注  ○陕西巡抚边宝泉奏、遵谕轻减陕省差徭。仿照山西章程变通核办。得旨、所奏尚为周密。有局处所。必选正绅。要

  • ◎宋子文的理财术·恽逸群

    宋子文是国民党的“理财大家”,蒋介石连年内战,庞大的军费和特务费用(包括收买分化地方势力的巨大支出),主要依靠宋子文筹划。北洋军阀时代,能够借到两百万元借款的就能做财政总长,袁世凯把盐税及关税一部份(除支付庚子赔款本

  • 一一四三 安徽巡抚书麟奏缴应禁书籍并恳再予展限一年折(附清单一)·佚名

    一一四三 安徽巡抚书麟奏缴应禁书籍并恳再予展限一年折(附清单一)乾隆五十一年四月十三日安徽巡抚臣书麟跪奏,为查缴应禁各书,仰祈睿鉴事。窃照明末野史暨国初人所著悖妄各书,节蒙圣训,实力搜查,经前任各抚臣陆续查缴,并先后

  • 张文腂传·刘昫

    张文馞,贝州武城人。隋炀帝大业末年,他家由魏州搬迁到昌乐。张文馞幼年丧父,因孝顺母亲敬爱兄长而闻名。贞观初年,以通晓经传而中明经举,补并州参军之空缺。当时,英国公李责力是并州长史,对张文馞很是器重而以礼相待。他又被

  • ●《物犹如此》刊竣漫书简端十首·徐谦

      江西广丰白舫徐谦,时年八十有一   性善人为万物灵,如何让物独惺惺。新翻花样拈公案,别有伤心老泪零。   不乏完人史册间,贞廉忠孝考班班。尘封可惜抛高阁,都道青天何处攀。   且莫惊奇且莫疑,从来万物圣人师。借

  • 卷二十二·陈启源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稽古编卷二十二吴江陈启源撰荡之什下【变大雅】崧高崧高传并举甫申齐许四国以为姜氏四伯之后郑笺因之以甫申为甫侯申伯当矣至以甫即训夏赎刑之甫侯则吕记讥之谓二人宜皆宣王时贤诸侯而郑氏逺取穆王时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二·慧立

    沙门慧立本 释彦悰笺起阿耆尼国终羯若鞠阇国从此西行至阿耆尼国阿父师泉。泉在道南沙崖。崖高数丈。水自半而出。相传云。旧有商侣数百在涂水尽。至此困乏不知所为。时众中有一僧。不裹行资依众乞活。众议曰。是僧事

  • 致安东格西书·太虚

    安东格西大喇嘛座下:前五年得法尊比丘来柬,藉闻总持二藏,博达五明,既充解行,尤富悲愿,曾允莅内地弘化之情。太虚因与四川檀越刘督办等,于世界佛学苑之系内,就重庆缙云山,筹设汉藏教理院,盖专备座下之讲学地也。顷年、法尊比丘从

  • 大乘义章 第十七卷·慧远

    大乘义章 第十七卷远法师撰净法聚因中贤圣义二门分别(一释名二辨相)第一释名。言贤圣者和善曰贤。会正名圣。正谓理也。理无偏那故说为正。证理舍凡说为圣矣。此贤与圣同异有三。一同体名异。其犹眼目。以同体故

  • 卷第十六·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十六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九 【经】复次出现宝光主海神得以等心施一切众生福德海众宝庄严身解脱门不可

  • 洹词·崔铣

    十二卷。明崔铣 (1478—1541)撰。崔铣字仲凫,一字子钟,亦字后渠,河南安阳 (一作乐安)人。弘治十八年 (1505)进士,授编修,见刘瑾长揖不拜,出为南吏部主事,刘瑾败,召充内庭,明世宗即位,擢国子监祭酒后,官至南京礼部右侍

  • 小隐书·敬虚子

    明代敬虚子撰,全书一卷。该书著隐者三十人,自传说时期的许由、巢父,迄北宋靖康末年(1127年)的顺昌山人,各为之作传,复议赞论。现存版本有《古今说部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版本。

  • 太平经国书·郑伯谦

    十一卷,宋郑伯谦著。其书发挥《周礼》之义,取名《太平经国书》,意本刘歆以《周礼》为“周公致太平之迹语”。首列四图:(1)《成周官制》;(2)《秦汉官制》;(3)《汉官制》;(4)《汉南北军》。其大意是将宫中、府中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