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本例卷十

宋 崔子方 撰

宗庙郊祭门

例日

立宫

成六年二月辛巳立武宫

定元年九月立炀宫【立炀宫讥也故不日以见之】

右二着例一其变例一

作主

文二年春王二月丁丑作僖公主

右一着例

成十七年九月辛丑用郊

定十五年夏五月辛亥郊

哀元年夏四月辛巳郊

右三着例

闵二年夏五月乙酉吉禘于庄公

僖八年秋七月禘于太庙用致夫人【讥致夫人故不日解具致夫人下】

右二着例一其变例一

大事

文二年八月丁卯大事于太庙跻僖公

右一着例

桓八年春正月己卯烝

是年夏五月丁丑烝

右二着例

桓十四年秋八月乙亥尝

右一着例

有事

宣八年夏六月辛巳有事于太庙

昭十五年二月癸酉有事于武宫

右二着例

宣八年夏六月壬午犹绎

右一着例

右立宫作主郊禘凡宗庙之祭皆有国之常事常事不书有讥焉则书凡书讥也故於日月之例无变焉然後知春秋之日月不以例着者皆以示讥其足以知乎讥者不变也

从祀

定八年冬从祀先公【此鲁礼之复正者其不日何也非常祀也是时阳虎欲为乱故顺祀先公而祈焉春秋以为其所有事者无足道也吾志其从祀而已故特略而时志之且以志阳虎之伪也】

右一变例

纳鼎

桓二年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太庙

右一着例

例月

考宫献羽

隐五年九月考仲子之宫初献六羽

右一着例

卜郊【卜牛 牛伤 免牲 免牛 三望附】

僖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宣三年春王正月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犹三望

成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乃免牛夏五月不郊犹三望

成十年夏四月五卜郊不从乃不郊

襄七年夏四月三卜郊不从乃免牲

襄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不郊

定十五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牛死改卜牛哀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改卜牛

右八着例

用牲于社【于门附】

庄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是年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门

庄三十年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文十五年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右四【凡大祀例日则次祀例当月此非常祀当去月以见讥唯秋大水不加月是其例余皆承日食月】

不告月犹朝于庙

文六年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

右一着例

大室屋坏

文十三年秋七月大室屋坏

右一着例

例时

丹楹

庄二十三年秋丹桓公楹

右一着例

刻桷

庄二十四年春王三月刻桓公桷【为葬桓公月】

右一着例

内戎事门

例日

桓十年冬十有二月丙午齐侯卫侯郑伯来战于郎

桓十二年冬十有二月及郑师伐宋丁未战于宋桓十三年春二月公会纪侯郑伯己巳及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

桓十七年夏五月丙午及齐师战于奚

庄九年八月庚申及齐侯战于乾时我师败绩僖二十二年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成二年六月癸酉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帅师会晋郤克卫孙良夫曹公子首及齐侯战于鞍齐师败绩

右七着例

隐十年六月壬戌公败宋师于菅

庄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不正公一岁而两败人之师故不日以见讥】

是年六月公败宋师于乘丘【诈战而胜曰败某师虽然有胜矣岂君子之所尚乎不正公不旬月之间而两败人之师故皆不日以见讥】

庄十一年夏五月戊寅公败宋师于鄑

僖元年九月公败邾师于偃【是丧师故不日以见讥】

是年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郦昭五年秋七月戊辰叔弓帅师败莒师于蚡泉

右七着例四其变例三

治兵

庄八年春王正月甲午治兵

右一着例

大阅

桓六年秋八月壬午大阅

右一着例

焚邑【火攻也】

桓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

右一着例

例月

作军

襄十一年春王正月作三军【戎事例日此不日以见讥详具经解】

右一着例

舍军

昭五年春王正月舍中军【戎事例日此不日以见讥详具经解】

右一着例

作甲

成元年三月作丘甲【戎事例日此不日以见讥详具经解】

右一着例

凡内事门

例月

诸侯来盟

襄二十九年夏五月杞子来盟

右一着例

肆眚

庄二十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眚

右一着例

邑溃

昭二十九年冬十月郓溃

右一着例

春秋本例卷十

<经部,春秋类,春秋本例>

猜你喜欢
  卷十四 十四之二·孔颖达
  卷四十六 特牲馈食礼第十五·郑玄
  鬼谷子提要·王诩
  卷四十一·陈祥道
  卷六·程川
  卷二十·江永
  卷一百十六·秦蕙田
   天下第三十三·刘文典
  卷十二·王植
  第八 摩篇 3·王诩
  难势·韩非
  序品第一·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佚名
  第三十八卷·佚名
  涅槃论一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天倪阁词·胡薇元

    胡薇元1 望江南丰台芍药,周筼析津日记:芍药之盛,旧数扬州,刘贡父谱三十二品。今扬州种绝少,而京师丰台连畦接畛,倚担市者日万余茎。丰台艳,姚冶芍田霞。九折阑干千叶种,二分风力六畦花。夜雨放云芽。2 喜莺迁&middot;牡丹呈□

  • 文山诗补钞·管庭芬

    文山诗补钞文天祥南华山北行近千里,回复忘西东。行行至南华,忽忽如梦中。佛化知几尘,患乃与我同。有形终归灭,不灭惟真空。笑看曹溪水,门前坐春风。金陵驿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

  • 卷第二百五十八 唐紀七十四·司马光

      起屠維作噩(己酉),盡重光大淵獻(辛亥),凡三年。   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龍紀元年(己酉、八八九年)   春,正月,癸巳朔,赦天下,改元。   以翰林學士承旨、兵部侍郎劉崇望同平章事。   汴將龐師古拔宿遷,軍于呂梁。時溥逆戰

  • 内篇 补注第十七·刘知几

      昔《诗》、《书》既成,而毛、孔立《传》。《传》之时义,以训诂为主,亦犹《春秋》之传,配经而行也。降及中古,始名传曰注。盖传者转也,转授于无穷;注者流也,流通而靡绝。惟此二名,其归一揆。如韩、戴、服、郑,钻仰《六经》,裴

  • 卷之一百七·佚名

    洪武九年秋七月癸丑朔日有食之○甲寅以刑部尚书韩士原为江西布政使 燕府伴读李浚文为左参政吴府伴读张里仁为右参政士原东平之汶上人仕元为浙江行省都事来归授济南乐安州同知累迁至今官○乙卯享大庙○遣官祭功臣于鸡

  • 第十九回 惊异表吕公妻女 经大泽刘季斩蛇·黄士衡

    话说吕公接过刘邦名帖,见贺礼甚厚,不觉大惊,亲自出到门前迎接。刘邦见了吕公,上前施礼。吕公一见刘邦状貌,愈加敬重,引到厅上。萧何见刘邦入门,两手空空,知他万钱都是假话,便笑道:“刘季本来喜为大言,都无实事。”刘邦故作不曾听

  • 卷六十五·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六十五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孙子武者齐人也【正义魏武帝云孙子者

  • 王建立传·欧阳修

    王建立,辽州榆社人。唐明宗当代州刺史,用建立当虞候将。庄宗曾经派女奴到代州祭墓,女奴侵扰代州百姓,建立捉住鞭打她们。庄宗发怒,想杀他,明宗庇护得免。明宗在魏反,入京,曹皇后、王淑妃都在常山,建立杀常山监军并其守军,保护了

  • 第三讲·孙中山

    民权两个字,是我们革命党的第二个口号,同法国革命口号的平等是相对待的。因为平等是法国革命的第二个口号,所以今天专拿平等做题目来研究。平等这个名词,通常和自由那个名词,都是相提并论的。欧洲各国从前革命,人民为争平等

  • 卷五十五·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五十五宋 宋敏求 编大臣宰相罢免上长孙无忌开府仪同三司制李靖特进制魏徵特进制王方庆麟台监修国史制姚元之相王府长史制张说停中书令制源乾曜停侍中制裴耀卿张九龄尚书左右丞相制陈希烈太

  • 卷一百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十三营建志二京城营建规制二【在京官兵房屋 守   陵官兵房屋 关厢道路】在京官兵房屋顺治五年八月谕户部等衙门曰京城汉官汉民原与满洲共处

  • 卷十八·戴锡章

    西夏称大安十年春正月,大举犯兰州。初,宋李宪以兰州为西夏必争地,夏众为王文郁击退后,犹数至河外,而相羊不进。意必大举,乃增城守堑壁,楼橹俱备。至是,果大举入犯,步骑号八十万,围兰州,意在必取。督众急攻,矢如雨雹,云梯革洞,百道并

  • 十一年·

    (乙丑)十一年大明弘治十八年春正月1月1日○朔丁亥,王行望闕禮于明政殿。進表裏于王大妃殿,受百官賀,御仁政殿行會禮宴,觀處容舞、舞鶴等戲。○傳曰:「今後赴京每行,貿七寶來。○傳曰:「興淸、運平樂合奏後,卽令散去,使不得相雜相

  • 第一卦 乾 乾为天 乾上乾下·佚名

    乾:元,亨,利,贞。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

  • 卷中·佚名

    佛告阿难。汝今至心受持此四大观法。慎勿忘失。为未来世一切众生当广演说。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作此观时。以学观空故。身虚心劳。应服酥及诸补药。於深禅定。应作补想观。补想观者,先自观身。使皮皮相裹,犹如

  • 卷第三十二·白岩净符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三十二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南六 汝州南院宝应慧颙禅师(南六兴化奖嗣) 上堂。赤肉团上壁立千仞。僧问。赤肉团上壁立千仞。岂不是和尚道。院曰是。僧便掀倒禅床。院曰者瞎驴乱做。僧拟

  • 婆罗门避死经·佚名

    全一卷。东汉安世高译于建和二年至建宁三年(148~170)。又作避死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册。本经相当于增一阿含经第三十一品第四经。内容叙述四婆罗门仙人精进修得善法五通,常畏惧死亡,一入于空中,一入大海中,一入山腹中,一入地内

  • 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佚名

    一卷,后汉严佛调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