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凡例

此合参。惟沙弥菩萨上上根器者。乃可参阅。非为小根小茎者说也。故参禅者。未得入头。不得先看语录。未受戒者。不得先阅律藏。所以起七参禅时。一切经书置之高阁。诵戒说戒时。严查未受戒者。必先遣出。可见初入禅律之门。古法尚在。凡今爱乐合参。须发心受戒。然后批阅。亦未为晚。如违得罪先圣。自取殃祸。  

合参大旨所贵。即禅即戒。即戒即禅。禅戒并行。不相违背。故参禅到触背不得。处正见持犯不得处。持犯不得处。正见触背不得处。触背持犯。四路交加。如何回避。凡阅此者。须高着眼。  

经律事原直截。理固幽深。不啻该大藏之文。亦乃贯别传之旨。故所注皆是圣贤经史。引证无非祖师机缘。自笑从先卤钝。闭户无闻。且图起后英灵开卷有益。恍然见千古於目前。悟一时於言下。乃不顾岁时老迈。笔力衰微。专为流通。草草成勒。但恐句章差舛。点画淆讹。宁不开罪先圣。抑将遗误后昆。仰质高明。诲人不倦。鉴我苦心。不妨指示。是即再世师恩。感佩无既。  

木公裒述十戒论。字字[打-丁+(容-口+又)]阅律藏乃成。复引经律注论下。读者谓不应以经律注论下。殊不知论注经律也。读之者。宁不悚然警惕。从此征善去恶耶。因次第附於十戒篇后。  

本律云。不习学外书子史治世典章。善戒经云。若为议论。破於邪见。若二分经。一分外书。不犯。由此观之。当辨其书之邪正可否。非漫言不习。此为初地学者。无暇习之。若为议论。破於邪见。则用治世正典。而为开导。即同如来所说正法。法华云。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岂妄言哉。今合参不但惯用六经之言。至於诗文谣谚。无不采摭。无非左羽佛法。俾诸后学爽然自识。若夫荒唐非僻邪语。痛禁绝之。  

经书部帙虽同。事理前后各异。不复别标题目。以此◎别之。勿使紊乱脉络。泾渭自辨矣。  

凡注上无经书题。及虚一字者。即余管见大意。为开发初机。非敢污尊宿耳目也。  

翻译名义五不翻中。秘密不翻。古德云。陀罗尼藏皆不可解。余曰。诸佛祖师所说秘密之法。无不可翻者。亦无不可解者。咒之为用。绝诸渗漏。直下使人自解自悟耳。尝观有目不识丁者。笃信持咒。不惮寒暑。精进忘疲。一旦豁然。显密文字洞彻无碍。岂非不解中自解也。是故下经诸咒。遵佛祖遗训。不翻不解。惟在人自悟。  

本部经偈字句。可以手纪。而其意义无穷。假使如鹙子之智慧。文殊之辨才。赞叹亦不能尽。况余管窥之见。所能揄扬其万一者耶。倘得博闻广见之士。於引证不到处。不妨拈出简示。即当附之卷尾。以供有志於合参者。重为补入。法施功德。宁有量哉。

猜你喜欢
  清净观世音普贤陀罗尼经·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一卷·宝亮
  宗 教 观·太虚
  雲峨喜禪師語錄卷上·佚名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十三·欧阳竟无
  大般若經第五分品目·欧阳竟无
  序·佚名
  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咒经·佚名
  华严经传记卷第五·法藏
  福量品第五·佚名
  学品第二十二·佚名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佚名
  卷二十九·佚名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佚名
  卷五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八十一·彭定求

        卷381_1 【吊国殇】孟郊   徒言人最灵,白骨乱纵横。如何当春死,不及群草生。   尧舜宰乾坤,器农不器兵。秦汉盗山岳,铸杀不铸耕。   天地莫生金,生金人竞争。   卷381_2 【吊比干墓】孟郊   殷辛帝天

  • 序·江顺诒

    词学集成 清 江顺诒辑 宗山参订江先生秋珊,宏才绩学,尤工倚声。折肱于此,垂三十年,著有明镜词。山与先生有同好,倡和往还,多所指授。窃念词之为道,自李唐沿及两宋,滥觞厥制,渐至纷纭歧出,有江河日下之慨。先生忧之,为之寻源竟

  • 卷四百八十六·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八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一百二十 徐威 杂诗 颠倒梦魂中无像成有像无山见夔魖无水见罔象无火毕方横无木枸杞藏无涝商羊奔无旱神马降无病?投肓无

  •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范晔

    董卓字仲颍,陇西临洮人也。性粗猛有谋。少尝游羌中,尽与豪帅相结。后归耕于野,诸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为杀耕牛,与共宴乐,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遗之,由是以健侠知名。为州兵马掾,常徼守塞下。卓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

  • 东都事略卷六十·王称

    列传四十三  陈从易字简夫泉州晋江人也举进士为岚州团练推官再调彭州军事判官王均反从易摄州事有谋杀监兵欲从乱者从易捕其首斩之及緜汉相继陷而均移书至州从易即命焚之以安众然亦戒其家僮聚薪堂后曰吾力不足以守则

  • 资治通鉴后编卷十·徐乾学

    宋纪十【起重光大荒落正月尽昭阳协洽九月凡二年有竒】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徳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六年春正月乙巳诏诸路转运使下所属州令长吏择见任判司簿尉之清亷明干者具以名闻当以次引对授知县之任 辛亥易州破

  • 卷之八百九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齐太公世家第二·司马迁

    赵季 译注【说明】《齐太公世家》记载了姜姓齐国自西周初太公建国起,至公元前379年齐康公身死国灭,总计近千年的历史。姜姓齐国,是春秋时代我国中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在地理上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自

  • 孙艹贲传·张廷玉

    孙艹贲,字仲衍,广东顺德人。禀性机敏,无书不读,诗文提笔立就,词藻灿烂然。何真占据岭南,开府扩地,贲艹与王佐、赵介、李德、黄哲都为何真以礼相待,并称“五先生”。明朝廖永忠南征,贲艹为真起草降表。永忠征贲艹主管教育。洪武

  • 卷七十八·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七十八雍正七年二月上谕四十五道初二日奉上谕陕省兵丁年来効力甚多朕深为轸念伊等出征之时若因已给行粮遂扣其坐粮则伊等妻子在家难以养赡嗣後出征之兵丁等於照例支给行粮外仍给与坐

  • 卷十二·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十二宋 徐天麟 撰礼六【吉礼】宗庙太上皇庙【三辅黄图云在长安西北长安故城中香室街南鸿翔府北关辅记云在酒池北】孝元永光五年毁 建昭五年复竟宁元年五月毁 孝成河平元年复世世奉祠高庙【

  • 许隽人·佚名

    许隽人先生小传许先生名世英字隽人安徽人前清光绪二十二年廷试拔贡授刑部主事任法律编纂员宣统元年任奉天高等审判厅长旋擢江西提法使二年随徐谦氏赴欧洲考察司法制度并赴美国列席监狱改良会议中华民国元年张金波上将

  • 卷八十五·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八十五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三十三襄公十六年考异足利本传以报宋扬梁之役扬作杨注同注韩襄无忌子也无也字 时皆诸侯大夫义取皆平故得会郑伯无故字释文间音闲也【三叶】元

  • 卷二·范处义

    钦定四库全书 诗补传卷二      宋 范处义 撰 召南 鹊巢夫人之德也国君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鳲鸠乃可以配焉 序诗者所谓国君积行累功在文王则为余事周之爵位虽历世已久然召南旣以国君夫人立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述赞卷第三·窥基

    大慈恩寺沙门 基撰经曰。尔时世尊复依遍照如来之相。赞曰。上来第一明实相境法。此下第二寂静法性现等觉门。即是观照正智体境前门。真性此明智相。于中亦三。初叙佛说法门之号。此门有二。初明所依如来之相。后陈所

  • 卷十三·彭绍升

    居士传十三李师政梁敬之斐公美传李师政者上党人也。唐初官门下典仪。武德中太史令傅奕七上书。请除佛法。仆射萧瑀争之力。事虽不行。然犹下沙汰僧道之令。议者率谓三王无佛而年永。二石有僧而政虐。损化由於奉佛。益

  • 紫信笺·程小青

    “那时候是在半夜过后,十二点钟已经敲过了好一会。昨天上半天下了一阵疏疏的秋雨,午后两三点钟虽住了雨点,天色仍是阴沉沉的。到了晚饭后八点钟光景,忽又下起大雨来,足足注泻了三个多钟头。虽然不能把‘倾盆’的字样形容那

  • 贪官污吏传·佚名

    明珠,字纳兰,于康熙戊午迄戊辰,十馀年间,权势最盛。是时镇定三藩,干戈将靖,明珠为满首相,与汉首相杜定德等同尽赞襄之力,故世祖恩眷颇优。尝以御书大轴赐之曰:“朕万岁馀暇,留心经史,时取古人墨迹临摹,虽好慕不衰,然未窥其堂奥,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