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书通旨卷三

元 朱公迁 撰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徃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公孙丑上】

右理义之气

余如平旦夜气亦理义之气也但夜旦之气甚微浩然之气盛大至大至刚乃浩然之气之体叚配义与道乃浩然之气之功用若平旦夜气只是指其清明虚静之境界气象而言盖浩然之气盛大故足以配道义夜气虚静故足以存良心旦气清明故足以验夫仁义之心也斯义也友人刘晋昭相与辨之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鬬及其老也血气旣衰戒之在得【季氏】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公孙丑上】

右血气之气

又如告子言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告子之勿求者只是血气之气孟子引来反覆说到浩然之气乃是理义之气

气质

刚毅木讷近仁【子路】

右以质之美者言之

余如善人有恒者皆是也然此亦是质之偏者但于偏之中得其美者焉视偏于恶者为不同也若论其至极则惟聦明睿知生知安行者足以当之

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泰伯】右以质之恶者言之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先进】

右自其质之所偏而言之

余如狂简狷者皆是也

惟上知与下愚不移【阳货】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中庸四章】

右専以气质不同而言之

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阳货】

右以气质兼乎习俗而言之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并中庸二十章】

右因气质不同主乎学力而言也

愚案言困而不学民斯为下者使学者知所戒言必明必强知之成功而一者使学者知所勉才【附才徳】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泰伯】右兼气质言

愚谓此与才难之才及才养不才敎育英材成徳达财因材笃焉为一类由其气质有不同是以才亦有不同也 又案凢以才徳相对则所谓才者皆兼气质言之才之美与骥不称其力皆是才之美者才为轻而徳为重也其为人也小有才是才之劣者有才无徳所以取祸也此皆圣贤垂教之意也

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或相倍蓰而无筭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非天之降才尔殊也 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此岂人之情也哉【并告子上】

右専以理言

鬼神【附神】

鬼神之为徳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揜如此夫【中庸十六章】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先进】 敬鬼神而逺之【雍也】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中庸二十九章】 非其鬼而祭之

谄也【为政】 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

右自造化而言

愚谓自造化而言是専言之也主乎祭祀而言是偏言之也于二气良能之中我祭其气之与我相接者则理之正也鬼神为徳质诸鬼神怪力乱神皆泛以造化之鬼神言齐明盛服以下及敬鬼神事鬼神非其鬼而祭之皆特举其祭祀之鬼神言也又祭祀之可格者是鬼神之灵质之而无疑者是鬼神之理夫子之不语者是鬼神之妙

故至诚如神【中庸二十四章】

右自人心而言

愚案至诚如神是鬼神之神若所存者神圣不可测之谓神则是神妙之神圣不可测是専言其徳行所存者神是兼言其徳业

礼乐

文之以礼乐【宪问】 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右因论为学兼本与文而言之

愚谓文之一字是用功处立字成字是成功处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阳货】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右因论其文反推其本而言之

愚案一为强僭者言故以仁为礼乐之本一为文胜之敝而言故以敬与和为礼乐之本

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先进】

右因论其文矫其偏胜而言之

愚案夫子一言从先进一言吾从周盖先进礼乐即成周郁郁之文也

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离娄上】

右自人心主乎一事而言之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八佾】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述而】

右自乐之中兼声容情实而言之

愚案尽美言其文尽善言其本集注于闻韶之下言有以极其情文之备情则其尽善者文则其尽美者也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八佾】 师摰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泰伯】 吾自衞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子罕】

右自乐之中専主声音而言之

愚案前一章言正乐之道后二章见圣人正乐之功

今王鼔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鼔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梁恵王下】

右因人君好乐専主人和而言之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并八佾】右因人臣僭乐専以等杀而言之

礼制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为政】

右自其因革可推者而言之

夏礼吾能言之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徴之矣【八佾】 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専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烖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徳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徳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子曰吾説夏礼杞不足徴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中庸二十八章】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徴无徴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徴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逺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中庸二十九章】

右自其损益不常者而言之

愚案中庸二章前章为在下位者言之故重在位后章为在上位者言之故重在徳有徳有位斯可用损益之权矣 又案论语言宋不足徴中庸言有宋存焉先儒之意以谓自二代之礼言之则杞宋皆不足征自杞宋二国言之则杞比于宋尤不足徴是也愚窃谓以二代之礼言之则杞宋皆可叹已对时王之礼言之则夫子殷人也不忍言宋之不足征也故夏礼曰说殷礼周礼皆曰学而幸其有宋存焉然虽有仅存而非当世之法也故又曰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亲亲而尊尊有哀伤不满之意焉 又如孟子以贡助彻告滕文公以班爵禄荅北宫锜亦皆制度之损益不常者可言其略而不可言其详也然北宫锜但欲闻其制而已故特诵其所闻如此文公则欲见诸施行故即其所闻而复以意推广之盖其荅北宫锜者即夫子文献不足之叹也其所以告文公君臣者即夫子告顔渊以为邦之道也圣贤所言之意有相类者若此

顔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乗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逺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卫灵公】

右自其可以通乎万世者而言之

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

右泛以称物之权言之

愚案此章所言之权义兼小大大而处人伦之变小而适事变之宜皆在其中矣若孟子言执中无权又言权然后知轻重则各因一事而言之只是于常道之中用权以适其宜而已此则直谓之义可也 余如君子时中时措之宜皆与权字异名而同义

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离娄上】

右専以处变之权言之

愚谓此于常道不可行之时然后用权以通之如汤武之放伐伊尹之放废周公之诛管叔大舜之不告而娶是皆权之大者异乎经而不离乎经也不可常者也淳于髠欲论出处乃以嫂溺援手而为喻是岂切当之论乎

废中权【防子】

右即其一事而称之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

右以理言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公孙丑上】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离娄下】

右以心言

愚谓人之所同然者此心也人与物之所以不同者亦此心也知其无不同则当扩之以满其本然之量知其有不同则当存之以全其所受之正此皆示人以用功之要也 又前章兼性情言后章専以性言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滕文公上】

右以道言

愚谓指其异于禽兽者明君子当全天命之性以自别于禽兽也忧其近于禽兽者见圣人必明修道之教以别人于禽兽也言人之生也直则欲人因其生理而顺之言无恻隠羞恶辞譲是非之心则非人则欲人因其本心而扩充之皆恐人之不能尽人道也

人品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季氏】

右兼徳行事业而言

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已而物正者也【尽心上】

右兼心志徳业而言

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述而】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中庸二十章】 乐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何谓善何谓信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尽心下】右兼资质学力而言

道统

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嵗若禹臯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嵗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嵗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嵗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逺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尽心下】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中庸三十章】 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子张】 子畏于匡曰文王旣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子何【子罕】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离娄下】

右道学相传之统

愚谓圣贤或正言以叙道统之所得或因言而见道统之所在或直以为任或谦不敢当语不无少异也其在孔门则克已复礼之功吾道一贯之防乃其正言者若喟然之叹三省之学如愚之气象皆因言而可见者也 又窃论之孔子之道有自来矣然子思则兼尧舜文武言子贡则専以文武言孟子又専以文王言孔子亦自言文王旣没文不在兹乎盖道一而已前而尧舜之道亦文王之道也下而武王之道亦文王之道也近举文王而尧舜之道在其中上举文王而武王之道在其中不必疑其言之异也 又见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类

咨尔舜天之厯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絶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寛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尧曰】

右治道相传之统

余如孔子告顔子以四代礼乐告子张以尊美屏恶之类及子贡称夫子之得邦家者中庸哀公问政章大学治国平天下章孟子所论王道诸章皆可以见治统之相传者如此盖设施之当其可者即圣人授受之中也

尧舜禹汤文武周公

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尽心上】 克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尽心下】

右以徳性言

愚案身之兼用功而言反之举成功而言惟其能身之所以能反之也 又见性类

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尽心上】 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已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公孙丑上】

右以徳行言【亦曰圣人乐善之诚】

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惟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泰伯】右兼徳业言

愚案主乎君道而言者凡四章此章及舜大知无为而治禹无间然皆以赞其为君之道若尧舜犹病及文王视民如伤则所以形容其爱人之心

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嵗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离娄下】

右以道统言

愚案论语末篇之首章孟子末篇之末章皆是此意但彼则主乎道统而言故厯述其相传之绪此则主乎圣人而言故举其相去之最逺者以为例见其无不同也

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大学传三章】

右以学业言

余如尧舜之执中舜之好问察言明物察伦由仁义行乐取诸人若决江河而莫御禹拜善言恶防酒汤执中汤武身之反之文王望道而未之见周公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凡若此类固皆以圣人徳行事实而言其实可见圣人学业之盛也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寜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滕文公下】

右以事功言

舜其大孝也与徳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徳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夀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徳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徳者必受命【中庸十七章】右以徳行效验言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已正南靣而已矣【卫灵公】

右以临民气象言

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六章】 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及其为天子也被袗衣鼔琴二女果若固有之【尽心下】 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泰伯】 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泰伯】禹恶防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民如

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逺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离娄下】

右兼徳行事实而言

余如孟子论舜所以事亲者所以处人伦之变者亦即其事实言之而徳行因可见也见孝弟及人伦类

孔子

子絶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

右以心言

顔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髙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旣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子罕】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絶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子张】右以道言

愚案顔子賛其道之妙言其不易学者如此子贡赞其道之髙言其不可毁者如此

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旣圣矣【公孙丑上】右以徳言

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滕文公上】 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子张】

右兼道徳言

仲尼不为已甚者【离娄下】

右以徳行言

愚案孟子言仲尼不为已甚孔子自言君子依乎中庸二説互相也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子张】

右以功用言

以子观于夫子贤于尧舜逺矣【公孙丑上】 世衰道微邪説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滕文公下】

右以事功言

愚谓继往圣开来学则其功贤于尧舜拨乱世而反诸正则其功着于春秋宰我举其统体言孟子即其一事言

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徳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公孙丑上】右以礼乐言

岂惟民哉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泰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防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公孙丑上】

右兼资质徳行言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徳川流大徳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中庸三十章】 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歩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万章下】

右兼徳行学业言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并述而】右兼徳行事实言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述而】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子罕】 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

右以言辞言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述而】 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述而】 寝不尸居不容【乡党】 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学而】

右气象见于容貌之间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懐之【公冶】 子入太庙毎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毎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八佾】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茍有过人必知之【述而】

右气象见于言辞之间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并述而】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子罕】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食不语寝不言虽防食菜羮祭必齐如也席不正不坐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并乡党】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衞灵公】

右气象见于应物之际

愚案此有哀矜闵恤之仁有节文委曲之礼所谓充积极其盛见当其可也

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賔退必复命曰賔不顾矣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顔色怡怡如也没阶趋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缩缩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并乡党】

右气象见于事君之际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黙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

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并述而】 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并子罕】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宪问】右自谦之辞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徳之不脩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并述而】

右谦已诲人之辞

孔门弟子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先进】

右以质言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

右兼才学言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雍也】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顔渊则具体而防【公孙丑上】

右以徳行言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乗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乗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賔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公冶】

右兼才徳言

囘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先进】右兼学问心志言 已上皆评论之辞

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公冶】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雍也】

右以才言

吾与囘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囘也不愚【为政】 语之而不惰者其囘也与【子罕】 囘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説【先进】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泰伯】 囘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中庸八章】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惟恐有闻【公冶】 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先进】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公孙丑上】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説【公冶】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先进】

右以学言

余如夫子许商赐可与言诗亦是此类

女与囘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囘囘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公冶】 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徳行顔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先进】宰我子贡善为説辞冉牛闵子顔渊善言徳行【公孙丑上】右兼才学言

犂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雍也】 孝哉闵子骞人不闲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先进】 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顔渊】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絏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并公冶】

右以徳行言

余如雍也可使南面又以徳量言与此类大同小异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雍也】

右以操履言

贤哉囘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囘也不改其乐贤哉囘也【雍也】 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子罕】

右兼徳行心志言 已上皆称之之辞

余如闵子骞之言必有中南宫适之君子尚徳哉若人亦皆夫子称之之辞也 已上称许之辞凡二十四章其为夫子之言者十有六但由之瑟一章是先儆之而又称賛之衣敝緼袍一章是先称之而又儆教之此圣人之善教也

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并子张】

右以徳行言 已上皆贬之之辞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顔囘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雍也】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顔囘者好学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先进】 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子罕】

右以学言 已上皆伤叹之辞

余如顔渊之死伯牛之疾夫子皆有伤叹之辞然于顔渊则归之于天于伯牛则归之于命莫之为而为莫之致而致盖亦末如之何也已 又有圣人责之之辞见于论语者凡十章如子路使门人为臣求也为季氏聚敛冉有季路欲佐季氏伐颛臾此是因其行事之失而责之宰我之问丧樊迟之问稼圃则因其请问之失而责之宰我言使民战栗子路言有是哉子之迂则因其言辞之失而责之至于子贡方人而疎于自治冉求之画宰予之昼寝而甘于自弃亦皆有责之之辞盖圣人欲人有过则改之责之之深者所以为爱之之至也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先进】

右以气象言

余如不违如愚是顔子之气象堂堂乎张也是子张之气象与此类同皆气象见于容貌之间者也又案顔渊季路侍一章见二子之气象见于言

辞之间者如此子路曽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见四子气象见于言辞之间者如此然浴沂咏归有髙明广大之气象朋友共敝有勇知方有敦厚质实之气象顔渊之气象则近于孔子之自然冉有公西华之气象则亚于子路之笃实者也子思

昔者鲁缪公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公孙丑下】子思居于衞有齐宼或曰宼至盍去诸子思曰如伋去君谁与守【离娄下】

右圣贤去就之义

缪公之于子思也亟问亟餽鼎肉子思不悦于卒也摽使者出诸大门之外北面稽首再拜而不受曰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盖自是台无餽也 缪公亟见于子思曰古千乗之国以友士何如子思不悦曰古之人有言曰事之云乎岂曰友之云乎【并万章】

右圣贤交际之道

愚谓于衞见子思尽人臣之道于鲁见子思居賔师之道大扺子思为人方正而严毅上可以见曽子之传下可以见孟子之所传

孟子

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离娄下】

右以道统自任

愚案无有乎尔之云亦是此类虽为自谦之辞实则自任之意也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上】

右以圣学自任

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辨哉予不得已也【滕文公下】

右以辟异端自任

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曽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曽西蹵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曽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曽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曽比予于是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公孙丑上】右以行王道自任

愚案所谓四十不动心者亦是此意但此则知时识势见孟子之智彼则胜重任大见孟子之勇又案孟子毎多自任之辞如教亦多术及引而不是以教人之道自任我非尧舜之道不敢陈于王前是以格君之道自任当今之世舍我其谁是以平治天下之道自任至论孔门弟子则曰姑舍是述道统则不及曽子子思论夷恵伊尹则曰愿学孔子皆可见其以圣人之道自任处

古今人物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公冶】 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八佾】右以量言

愚谓一为清者之量一为霸者之量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宪问】右以学言

愚谓使者以愿学之心称伯玉可谓知贤者矣若公明贾以时然后言以下三者称文子则是以徳行之美赞之不几过其实乎故夫子一信一疑之

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述而】 防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微子】 三子者不同道其趋一也一者何也曰仁也【告子下】 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卫灵公】 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公冶】 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子张】

右以徳行言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宪问】 盆成括仕于齐孟子曰死矣盆成括盆成括见杀门人问曰夫子何以知其将见杀曰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尽心下】

右以才徳言

愚谓孟公绰优于徳而短于才盆成括有其才而无其徳也

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袵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并宪问】 管仲得君如彼其専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公孙丑上】

右以事功言

愚谓孔子志在尊王室故称管仲之功孟子志在行王道故卑管仲之功 又子路子贡不知管仲有及人之功故孔子称之公孙丑又但知有管晏而不知王道之大故孟子贬之

栁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尽心上】

右以操守言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并公冶】 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雍也】 子谓衞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子路】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宪问】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公冶】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栁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衞灵公】 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宪问】 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乗舆济人于溱洧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嵗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毎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离娄下】 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乗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孰谓微生髙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并公冶】 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于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孟子曰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虽然仲子恶能廉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壌下饮黄泉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抑亦盗跖之所筑与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抑亦盗跖之所树与是未可知也曰是何伤哉彼身织屦妻辟纑以易之也曰仲子齐之世家也兄戴盖禄万钟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也辟兄离母处于于陵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防者已频顣曰恶用是鶃鶃者为哉他日其母杀是防也与之食之其兄自外至曰是鶃鶃之肉也出而哇之以母则不食以妻则食之以兄之室则弗居以于陵则居之是尚为能充其类也乎若仲子者蚓而后充其操者也【滕文公下】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箪食豆羮之义也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尽心上】

右以事言

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何谓善何谓信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尽心下】

右以人品言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栁下恵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栁下恵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微子】

右兼徳行志节言

愚谓泰伯仲雍俱是以天下让而夫子称之有轻重不同盖泰伯乃太王长子确然当有国者而见几明决用意忠厚当其挟仲雍俱逃之时仲雍未必能及此只从其兄所为耳况仲不去太王亦岂舍季厯乎

或问子产子曰恵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宪问】

右兼人品事实言

愚案圣贤论人有不同者同一子产也举其重而言曰惠人数其事而称之曰养民也惠即其乗舆济人之事而言之曰惠而不知为政同一伯夷也孔子以统体言而曰贤孟子以一偏言而曰圣同一夷恵也以一事言之曰圣人百世之师以一徳名之曰圣之清圣之和以一偏之敝言之曰伯夷隘栁下恵不恭

大人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并离娄下】 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离娄上】 有大人者正已而物正者也【尽心上】

右以徳言为圣人之称

愚案格君心之非正已而物正専主为人臣者而言其余则通乎上下而言

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告子上】

右以徳言为圣人君子通称

説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髙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乗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尽心下】右以势位言

畏大人【季氏】 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尽心上】

右兼徳位言

君子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并学而】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聦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 君子尊徳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髙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中庸二十七章】

右以徳言为学者之称【亦曰以学言】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君子不器【为政】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君子矜而不争羣而不党 君子贞而不谅【并衞灵公】右以徳言为成徳之称正言之也

子路问君子子曰脩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脩已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脩已以安百姓脩已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宪问】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矣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顔渊】

右以徳言彻上彻下之道因其人而言之也

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并尽心上】 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中庸十一章】 君子笃恭而天下平【中庸末章】右以徳言为圣人之称

愚案四书所言君子甚多其等第不一今略取其的然有所指者以为例余不能悉举者可以类推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泰伯】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尧曰】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大学传十章】

右以位言

愚谓以位言者必有其徳而后称其位故圣贤凡以君子为为人上者之称必言所以为人上者之道微意可见也

侍于君子有三愆【季氏】

右兼徳位言

士不可以不毅任重而道逺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逺乎【泰伯】 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曰何谓尚志曰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尽心上】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衞灵公】 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尽心上】 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子张】 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忌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犹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 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已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脩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并尽心上】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 士而懐居不足以为士矣【宪问】

右以人品言正言之也

愚案任重道逺以学力言居仁由义以趋向言虽无文王犹兴以才智言杀身成仁忘人之势以操守言见危致命以下兼有学有守言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则兼有守有为而言若士而怀居及耻恶衣恶食亦以志趣而言之此则为士者之戒也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并子路】

右以人品言因其人而言之也

愚案夫子之告子贡者是兼才能徳行而言所谓因其材而笃之也其告子路者是専主人伦而言所谓因其失而救之也

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 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并万章下】

右以爵禄言

余如无罪而杀士亦是専指在位者言之与此类同

善人【附有恒者】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先进】 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何谓善何谓信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尽心下】 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述而】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徳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子路】

右自其资质而言

愚谓自赋质而言善人生质虽美然必学而后可以入道也自进徳而言善人有恒者皆有入道之资此其所以为可取也 又案人而无恒一章言凡人皆不可以无恒亡而为有一节言欲学圣人者尤不可以无恒

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并子路】

右自其设施而言

愚谓论其人则皆以资质言也论其事则此以设施言也

狂狷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枉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子路】 万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士狂简进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獧乎狂者进取獧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曰如琴张曽晳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何以谓之狂也曰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獧也是又其次也【尽心下】

右自其志节而言之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公冶】

右指其所习而言之

乡原

乡原徳之贼也【阳货】

右正其罪而言之

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徳之贼也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万章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徳之贼何哉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恱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徳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徳也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尽心下】

右极其情状而言之

君子小人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并子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顔渊】 君子易事而难説也説之不以道不説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説也説之虽不以道説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子路】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并宪问】 君子怀徳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恵【里仁】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

知也【并衞灵公】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衞灵公】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二章】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十四章】 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中庸末章】

右以徳言

饶子曰所谓小人有数样硁硁小人以其器量之浅狭也樊须小人以其所务者小也无为小人儒以其所业虽正而用心则私也至以小人与君子对言者则指其心术浑然不好底为小人宜与君子毎毎相反也愚谓以君子小人对言之正以明其徳行心术之不同均可谓之以徳言者盖徳有凶有吉也

女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雍也】

右以学言

君子之徳风小人之徳草草上之风必偃【顔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并阳货】 君子犯义小人犯刑【离娄上】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大学传三章】

右以位言

猜你喜欢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孔子
  凡例·胡广
  第十九章 25·辜鸿铭
  奇怪篇第十五·王充
  式微·佚名
  仪礼释宫増注·江永
  卷六·胡广
  卷二十九·顺治
  原序·王昭禹
  原儒·章太炎
  卷三百五十七·佚名
  五十五观章第七·佚名
  甚深品第五十八·佚名
  焦山学教与金山研禅·太虚
  撰集百缘经卷第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喻陟·唐圭璋

      陟字明仲,睦州(今浙江建德)人。元祐元年(1086),福建提点刑狱。八年(1093),为湖北转运副使。   蜡梅香   晓日初长,正锦里轻阴,小寒天气。未报春消息,早瘦梅先发,浅苞纤蕊。揾玉匀香,天赋与、风流标致。问陇头人,音容万里。待

  • 嵗时杂咏巻二十一·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端午端午防眞如迟适逺从舍弟在酒局苏 轼一与子由别却数七端午身随防丝繁心与昌苦今年疋马来佳节日夜数儿童喜我至典衣具鸡黍水饼既怀香饭筒仍愍楚谓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语宁知是官身糟麴困薫煮独携一子出

  • 卷八百四十六·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四十六齐巳春寄尚顔含桃花谢杏花开杜宇新啼燕子来好事可能无分得名山长似有人催檐声未断前旬雨电影还连後夜雷心迹共师争几许似人嫌处自迟回寄梁先辈慈恩塔下曲

  • 卷三百八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八十孟郊宇文秀才斋中海柳咏玉缕青葳蕤结为芳树姿忽惊明月钩钩出珊瑚枝灼灼不死花蒙蒙长生丝饮栢泛仙味咏兰拟古词霜风清飕飕与君长相思揺柳【一作采柳】弱弱本易惊看看势难定因风似醉舞

  • 列传第五十五 崔光·魏收

    崔光,本名孝伯,字长仁,高祖赐名焉。东清河鄃人也。祖旷,从慕容德南渡河,居青州之时水。慕容氏灭,仕刘义隆为乐陵太守。父灵延,刘骏龙骧将军、长广太守,与刘彧冀州刺史崔道固共拒国军。慕容白曜之平三齐,光年十七,随父徙代。家贫

  • 东都事略卷八十八·王称

    列传七十一  吕公着字晦叔宰相夷简子也识虑深逺有度量夷简尝曰此子公辅器也任爲奉礼郎举进士累迁殿中丞通判颍州欧阳脩爲守甚重之召试馆职辞不就判吏部南曹仁宗谕曰朕知卿有恬退之节嘉祐中同判太常寺数言濮王在殡请

  • 王思政传·令狐德棻

    王思政字思政,太原祁地人。体形魁梧,有计谋。魏正光年间(520-525),以平民出任员外散骑侍郎。当时,万俟丑奴、宿勤明达等人扰乱函谷关以西,北海王元颢率兵讨伐,写信让王思政随军。军事上的所有谋划,都和王思政一块推敲。当时,

  • 广南土司传·张廷玉

    广南,宋朝时名叫特磨道。当地土著酋长姓侬,是侬智高的后裔。元朝至元年间,设立了广南西路宣抚司。该司开初统领有路城等五个州,后来只统领安宁、富州两个州。洪武十五年(1382),广南西路宣抚司归附朝廷,朝廷便将其改为广南府

  • 唐顺之传·张廷玉

    唐顺之,字应德,江苏武进人。祖父唐贵曾任户科给事中。父亲唐宝做过永州知府。唐顺之颇有天赋,从小聪明异常,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博览了众多的文献典籍。在二十三岁时,他参加了嘉靖八年(1529)的会试,荣登榜首,以进士资格入翰林院

  • 榕村语录卷十四·李光地

    三礼问周家制度是周公手定孔子却説文王之文何也曰想是文王已有成模所以説倬彼云汉为章于天丕显哉文王谟周公守其家学而修之耳故孔子接文王周公算在见知里周礼一书幸而存必有发用之时汉武帝直谓是战国黩乱不经之书其后

  • 卷十·胡士行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十    宋 胡士行 撰君奭第十八         周书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召公不恱【不喜久居重位】周公作君奭【留之】周公昔有明农之请矣不欲居成功也召公之不恱此意也或以为

  • 卷二十二·夏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二十二宋 夏僎 撰立政周公作立政此书之作盖周公当成王即政之后虑其恃天下之已治而忽于任人使小人乗间而至则君子不于朝而政自此不立所以盛陈任人之説也而名篇以立政者盖深言任人乃所以立政也

  • 卷十三·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毛氏传卷十三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闵公【公名啓史世家名开避景帝讳也庄公子母叔姜諡法在国逢难曰闵】元年春王正月不书即位者以继弑而不忍行即位之礼宜也说见隐元年齐人救邢狄伐邢在上年冬齐桓用管仲之

  • 云 南 漫 谈·太虚

    云南备征志,系清王乐山著,都二十一卷。自史记西南夷传,至明黔宁沐氏世袭事,都六十种,其中以清冯苏撰滇考上下卷为最精雅;而传闻互异之辞,亦当参综诸著以见其错杂之源流也。古滇说虽讹芜,但所传“前哀牢王兵阻其道,阿育王三子不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八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八卷释第六行已复住广辨阿那含 释第七到彼岸广辨罗汉乃至诸佛 辨二人谤佛法僧一以不信故谤二以谬解故谤 释七种果谓方便果报恩果等 释佛性非有如虚空非无如菟角义 广释佛性如虚空义

  •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十三卷·马鸣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十三卷马鸣菩萨造真谛三藏译摩诃本地具足品藏非患道路大决择分第二十五如是已说一种功德摩诃本地明白离恶品藏大决择分。次当说摩诃本地具足品藏非患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本地道路中

  • 跋·义寂

    余曾闻之师。世多梵网疏钞。而义寂师所述最为妙诠也。尔来求之仿佛乎宝觉尊者之于首楞严者。有稔于期矣。顷寓城北密严庵。偶书林某氏携来一古书曰。此是寂法师之梵网疏也。余惊叹顶受而烧芗拜阅。传写展转误鲁鱼者不

  • 壶山四六·方大琮

    文别集。宋方大琮著。一卷。其书原不著撰人名氏,清修《四库全书》时,用浙江鲍士恭家藏本,订为方大琮撰。是集共收启札六十八篇。皆四六骈体。有《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