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異端第十三卷

  1、明道先生曰:楊墨之害,甚于申韓。佛老之害,甚于楊墨。楊氏爲我,疑於義。墨氏兼愛,疑於仁。申韓則淺陋易見,故孟子只闢楊墨,爲其惑世之甚也。佛老其言近理,又非楊墨之比,此所以爲害尤甚。楊墨之害,亦經孟子闢之,所以廓如也。

  2、伊川先生曰:儒者潛心正道,不容有差。其始甚微,其終則不可救。如"師也過,商也不及",于聖人中道,師只是過於厚些,商只是不及些。然而厚則漸至於兼愛,不及則便至於爲我。其過不及同出於儒者,其末遂至楊墨。至如楊墨,亦未至於無父無君。孟子推之便至於此,蓋其查必至於是也。

  3、明道先生曰:道之外無物,物之外無道。是天地之間,無適而非道也。即父子而父子在所親,即君臣而君臣在所嚴,以至爲夫婦,爲長幼,爲朋友,無所爲而非道。此道所以不可須臾離也。然則毀人倫,去四大者,其外於道也遠矣。故"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若有適有莫,則於道爲有間,非天地之全也。彼釋氏之學,於"敬以直內"則有之矣,"義以方外"則未之有也。故滯固者入於枯槁,疏通者歸於恣肆。此佛之教所以爲隘也。吾道則不然,率性而已。斯理也,聖人于易備言之。

  4、釋氏本怖死生,爲利豈是公道?唯務上達而無下學,然則其上達處,豈有是也?元不相連屬,但有間斷,非道也。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彼所謂識心見性是也。若存心養性一段事,則無矣。彼固曰出家獨善,便於道體自不足。或曰:"釋氏地獄之類,皆是爲下根之人設此怖,令爲善。"先生曰:至誠貫天地。人尚有不化,豈有立僞教而人可化?

  5、學者于釋氏之說,直須如淫聲美色以遠之。不爾,則駸駸然入其中矣。顔淵問爲邦,孔子既告之以二帝三王之事,而複戒以放鄭聲,遠佞人,曰:"鄭聲淫,佞人殆。"彼佞人者,是他一邊佞耳,然而于己則危。只是能使人移,故危也。至於禹之言曰:"何畏乎巧言令色?"巧言令色,直消言畏,只是須著如此戒慎,猶恐不免。釋氏之學,更不消言常戒。到自家自信後,便不能亂得。

  6、所以謂萬物一體者,皆有此理。只爲從那裏來,"生生之謂易。"生則一時生,皆完此理。人則能推,物則氣昏,推不得。不可道他物不與有也。人只爲自私,將自家軀殼上頭起意,故看得道理小了他底。放這身來,都在萬物中一例看。大小大快活。釋氏以不知此,去他身上起意思。奈何那身不得,故卻厭惡。要得去盡根塵,爲心源不定。故要得如枯木死灰。然沒此理。要有此理,除是死也。釋氏其實是愛身,放不得,故說許多。譬如負版之蟲,已載不起,猶自更取物在身。又如抱石投河,以其重愈沈,終不道放下石頭,惟嫌重也。

  7、人有語導氣者,問先生曰:"君亦有術乎?"曰:吾嘗"夏葛而冬裘,饑食而渴飲","節嗜欲,定心氣",如斯而已矣。

  8、佛氏不識陰陽晝夜死生古今,安得謂形而上者,與聖人同乎?

  9、釋氏之說,若欲窮其說而去取之,則其說未能窮,固已化而爲佛矣。只且於迹上考之。其設教如是,則其心果如何?固難爲取其心,不取其迹。有是心則有是迹。王通言心迹之判,便是亂說。故不若且於迹上斷定不與聖人合。其言有合處,則吾道固已有。有不合者,固所不取。如是立定,卻省易。

  10、問:神仙之說有諸?曰:若說白日飛升之類,則無。若言居山林間,保形煉氣,以延年益壽,則有之。譬如一爐火,置之風中則易過,置之密室則難過。有此理也。

  又問:"揚子言聖人不師仙,厥術異也。聖人能爲此等事否?"曰:此是天地間一賊。若非竊造化之機,安能延年?使聖人肯爲,周孔爲之矣。

  11、謝顯道曆舉佛說與吾儒同處,問伊川先生。先生曰:憑地同處雖多,只是本領不是,一齊差卻。

  12、橫渠先生曰:釋氏妄意天性,而不知範圍天用,反以六根之微,因緣天地明不能盡,則誣天地日月爲幻妄。蔽其用於一身之小,溺其志於虛空之大。此所以語大語小,流遁失中。其過於大也,塵芥六合。其蔽於小也,夢幻人世。謂之窮理可乎?不知窮理而謂之盡性可乎?謂之無不知可乎?塵芥六合,謂天地爲有窮也。夢幻人世,明不能究其所從也。

  13、大易不言有無。言有無,諸子之陋也。

  14、浮圖明鬼,謂有識之死,受生迴圈。遂厭苦求免,可謂知鬼乎?以人生爲妄,可謂知人乎?天人一物,輒生取捨,可謂知天乎?孔孟所謂天,彼所謂道。惑者指"遊魂爲變"爲輪回,未之思也。大學當先知天德,知天德則知聖人,知鬼神。今浮圖極論要歸,必謂死生流轉,非得道不免。謂之悟道可乎?自其說熾傳中國,儒者未容窺聖學門牆,已爲引取。淪胥其間,指爲大道。乃其俗達之天下,致善惡知愚。男女臧獲,人人著信。使英才間氣,生則溺耳目恬習之事,長則師世儒崇尚之言。遂冥然被驅,因謂聖人可不修而至,大道可不學而知。故未識聖人心,已謂不必求其迹。未見君子志,已謂不必事其文。此人倫所以不察,庶物所以不明,治所以忽,德所以亂。異言滿耳,上無禮以防其僞,下無學以稽其蔽。自古詖淫邪遁之辭,翕然並興。一出於佛氏之門者,千五百年。向非獨立不懼,精一自信,有大過人之才,何以正立其間,與之較是非計得失哉!

猜你喜欢
  卷五十五 孟子五·黎靖德
  去级界平民族·梁启超
  春秋集传辨疑卷八·陆淳
  读诗私记原序·李先芳
  卷三十六·盛世佐
  卷十二·敖继公
  用人·韩非
  第五章灵活性·梁漱溟
  《論語十一篇讀》敘·欧阳竟无
  绪 论·林语堂
  论语卷九·朱熹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二·欧阳竟无
  ●续清凉传卷下·张商英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二十[宋铭]·惟白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二·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九出 协计·周履靖

    【浪淘沙】〔老旦上〕淸净是菩提。爱染难离。蒸沙为饭饭终非。暮鼓晨钟勤忏悔。怎免阿鼻。贫尼极乐庵庵主是也。这庵是柳衙香火祠。衙内有故。便与他礼诵祈申。刮些斋施。今日中秋。明日旣望。连値小姐与奶奶诞日。

  • 第十九出 放归·梁辰鱼

    〔末扮文种上〕龙门十丈水。势并关河壮。一日春风吹。终作万重浪。〔悲介〕堪怜主公离越。不觉三年。意谓今生再无归理。谁料积霾见日。枯木逢春。仗范大夫之奇谋。赖我国家之洪福。吴王放赦。得还故乡。实为天幸。

  • 卷二十·沈德潜

    ☆查慎行字夏重,浙江海宁人。康熙癸未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著有《敬业堂集》。○敬业会试出汪东山殿撰之门,东山向日执后辈礼相见者也,至是敬业居弟子列甚恭,而东山仍事以前辈,时论两贤之。生平敬慎笃实,见重内廷,同时班、扬之

  • 卷二十一·方回

    <集部,总集类,瀛奎律髓>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二十一    元 方囬 编雪类 文选以二谢雪赋月赋入物色类雪於诸物色中最难赋今选诗家巨擘一句及雪而全篇见雪意雪景者亦取之虽不专用禁体然用事浅近者皆不取五言

  • 卷十六·浦起龙

    钦定四库全书史通通释卷十六     无锡浦起龙撰外篇杂说上【第六○二十五条】春秋【二条○旧本纪条文书直下然其中连断多舛非原文也今改用侧注】案春秋之书弑也称君君无道称臣臣之罪如齐之简公未闻【一脱闻字】失

  • 第六十八回 赵立中炮失楚州 刘豫降虏称齐帝·蔡东藩

      却说金兀朮驱众杀出,时已天晓,韩世忠夫妇,早已起来,忙即戎装披挂,准备迎敌。世忠已轻视兀朮,不甚注意,惟饬令各舟将士,照常截击,看那敌舟往来,却比前轻捷,才觉有些惊异。蓦闻一声胡哨,敌舟里面,都跳出弓弩手,更迭注射。正想用

  • 读礼通考卷八十·徐乾学

    丧仪节四十三皇太子为亲藩外戚制服临丧仪开元礼东宫为诸王妃主举哀本司散下其礼所司随职供办斋师先于宜秋门外道东设皇太子次南向周以行帏设素下牀褥席守宫于重明门外设宫臣七品以上便次其日举哀前三刻左庶子版奏请中

  • 卷十六·李斗

    ◎蜀冈录蜀冈在大仪乡,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云:&ldquo;蜀冈在府西北四里,西接仪征、六合县界,东北抵茱萸湾,隔江与金陵相对。&rdquo;洪武《扬州府志》云:&ldquo;扬州山以蜀冈为首。&rdquo;嘉靖志云:&ldquo;蜀冈上自六合县

  • 别集上卷八·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上卷八 宋 李幼武 纂集 王居正 字刚中上世故蜀人其高祖徙家维扬宣和三年登进士第二名赐上舍出身丁母忧吉调饶州安仁丞荆南教官大名镇江两浙帅牒辟府学教皆不就时诏二千石各举所知部

  • 卷三百三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三十六八旗大臣年表二十七直省大臣年表八将军都统副都统<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五十四·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四 洪武三年秋七月丁亥朔,续修《元史》成,计五十有三卷,纪十、志五、表二、列传三十六,凡前书未备者,悉补完之,通二百一十二卷。翰林院学士宋濂率诸儒以进,诏刊行之,人赐白金二十两、文绮、帛各二,

  • 正确对待上台与下台·孔子

    【原文】 子张问日:“令尹子文①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日:“忠矣!” 【注释】 ①令尹子文:令尹,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宰相。子文,姓斗,名豰于菟(gouwutu),字子文。根据《左传

  • 卷二十·孔颖达

    <经部,诗类,毛诗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毛诗注疏卷二十汉郑氏笺 唐陆德明音义 孔頴达防小雅 【谷风之什】序谷风刺幽王也天下俗薄朋友道絶焉疏【正义曰作谷风诗者刺幽王也以人虽父生师教湏朋友以成然则朋友之交乃是人行

  • 卷八目录·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八目録周易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检讨【臣】陈兆仑干知大始坤作成物干以易知坤以简能监察御史【臣】严源焘

  • 使咒法经·佚名

        南天竺三藏菩提留支奉 诏译  尔时毗那夜迦。于鸡罗山。集诸大众梵天自在天释提桓因等。及无量亿数鬼神等。从座而起。稽首作礼于大自在天请言。我今欲说一字咒饶益众生。唯愿印可听我所说。诸天言善哉如汝

  • 翻译名义集卷第五·法云

    仙趣篇第十六楞严云。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梵语茂泥。此云仙。释名云。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故制字人傍山也。庄子云。千岁厌世。去而上仙。抱朴子

  • 幔亭集·徐熥

    诗集。明徐熥撰。十五卷。熥字惟和。闽县(今属福建)人。万历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生平喜称郑善夫诗。卒年仅三十九岁,与善夫同。此集为其弟徐火勃所鐫。约十三万二千字。卷首有张献翼序。其诗平易自然,五言颇淡

  • 大洞经吉祥神咒法·佚名

    大洞经吉祥神咒法,撰人不详。约出于宋元时。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内载一首长篇五言神咒,称作「一百大吉祥檀识钧玉音神咒」。二百多句咒语中出现九十七句「吉祥檀识钧」。据元人卫琪所撰《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