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经济文衡前集卷十九

宋 滕珙 撰

仁类

再论为仁之説

答张南轩

此段専务折旧説之非

某再读别纸所示三条窃意髙明虽已灼知旧説之非而此所论者差之毫忽之间或亦未必深察也谨复论之伏幸裁聴广仲引孟子先知先觉以明上蔡心有知觉之説己自不伦其谓知此觉此亦未知指何为説要之大本既差勿论可也今观所示乃直以此为仁则是以知此觉此为知仁觉仁也仁本吾心之徳又将谁使知之而觉之耶若据孟子本文则程子释之已详矣曰知是知此事【知此事当如此也】觉是觉此理【知此事之所以当如此之理也】意已分明不必更求妙且其意与上蔡之意亦初无干涉也上蔡所谓知觉正谓知寒暖饥饱之类耳推而至于酬酢佑神亦只是此知觉无别物也但所用有小大尔然此亦只是智之发用处但惟仁者为能兼之故谓仁者心有知觉乃以仁包四者之用而言犹云仁者知所羞恶辞逊云尔若曰心有知觉谓之仁则仁之所以得名初不为此也今不究其所以得名之故乃指其所兼者便为仁体正如言仁者必有勇有徳者必有言岂可遂以勇为仁言为徳哉今伯逢必欲以觉为仁尊兄既非之矣至于论知觉之浅深又未免证成其説则非某之所敢知也至于伯逢又谓上蔡之意自有精神得其精神则天地之用皆我之用矣此説甚髙甚妙然既未尝识其名义又不论其实下功处而欲骤语其精神此所以立意愈髙为説愈妙而反之于身愈无根本可据之地也所谓天地之用即我之用殆亦其传闻想像如此尔实未尝到此地位也愚见如此

又论与天地万物一体之説

答张南轩

此段谓以下数句义皆未安

来教云夫其所以与天地万物一体者以夫天地之心之所有是乃生生之蕴人与物所公共所谓爱之理也某详此数句似颇未安盖仁只是爱之理人皆有之然人或不公则于其所当爱者反有所不爱惟公则视天地万物皆为一体而无所不爱矣若爱之理则是自然本有之理不必为天地万物同体而后有也某向所呈似仁説其间不免尚有此意方欲改之而未暇来教以为不如克斋之云是也然于此却有所未察窃谓莫若将公字与仁字且各作一字看得分明然后却看中间两字相近处之为亲切也若遽混而言之乃是程子所以谓以公便为仁之失此毫厘间正当子细也又看仁字当并义礼智字看然后界限分明见得端的今舍彼三者而独论仁字所以多説而易差也又谓体用一源内外一致为仁之妙此亦未安盖义之有羞恶礼之有恭敬智之有是非皆内外一致非独仁为然也不审髙明以为如何

论克己复礼为仁之説

答张南轩

此段谓恐启望空揣摸之病

説云由乎中制乎外按程集此误两字当云而应乎外又云斯道也果思虑言语之可尽乎详此句意是欲发明学要躬行之意然言之不明反若极其妙务欲使人晓解不得将启望空揣摸之病矣向见吴才老説此章云近世学者以此二语为防妙隠奥圣人有不传之妙必深思黙造而后得之此虽一偏之论然亦吾党好谈妙有以启之也此言之失恐复堕此不可不察

再答张南轩论仁之説

答张南轩

此段専欲剖析逐段言之未善处

仁説明白简当非浅陋所及但言性而不及情又不言心贯性情之意似只以性对心若只以性对心即下文所引孟子仁人心也与上文许多説话似若相戾又曰己私既克则廓然大公与天地万物血脉贯通爱之理得于内而其用形于外天地之间无一物之非吾仁矣此亦其理之本具于吾性者而非彊为之也【此数句亦未安】盖己私既克则廓然大公皇皇四达而仁之体无所蔽矣天理无蔽则天地万物血脉贯通而仁之用无不周矣然则所谓爱之理者乃吾本性之所有特以廓然大公而后在非因廓然大公而后有也以血脉贯通而后达非以血脉贯通而后存也今此数句有少差紊更乞详之爱之之理便是仁若无天地万物此理亦有亏欠于此识得仁体然后天地万物血脉贯通而用无不周者可得而言矣盖此理本甚约今便将天地万物夹杂説却鹘突了夫子答子贡博施济众之问正如此也更以复见天地之心之説观之亦可见盖一阳复处便是天地之心完全自足非有待于外也又如濓溪所云与自家意思一般者若如今説便只説得一般两字而所谓自家意思者却如何见得耶又云视天下无一物之非仁此亦可疑盖谓视天下无一物不在吾仁中则可谓物皆吾仁则不可盖物自是物仁自是心如何视物为心耶又云此亦其理之本具于吾性者而非强为之也详此盖欲发明仁不待公而后有之意而语脉中失之要之视天下无一物非仁与此句似皆剰语并乞详之如何

再论古人教人明白之意

答吕东莱

此段谓学者求仁当实下恭敬存飬克己复礼之功

仁説近再改定比旧稍分明详宻已复录呈矣此説固太浅少含蓄然窃意此等名义古人之教自其小学之时已有白直分明训説而未有后世许多浅陋空上下走作之故其学者亦晓然知得如此名字但是如此道理不可不着实践履所以圣门学者皆以求仁为务盖皆已畧晓其名义而求实造其地位也若似今人茫然理防不得则其所汲汲以求者乃其平生所不识之物复何所向望爱説而知所以用其力耶故今日之言比之古人诚为浅露然有所不得已者其实亦只是祖述伊川仁性爱情之説但剔得名义稍分界分脉络有条理免得学者枉费心神胡乱揣摸唤东作西尔若不实下恭敬存飬克己复礼之功则此説虽精亦与彼有何干渉耶故却谓此説正所以为学者向望之标凖而初未尝侵过学者用功地步明者试一思之以为如何似不必深以为疑也自己功夫与语人之法固不同然如此説却似有王氏所论髙明中庸之也须更究其曲折畧与彼説破乃佳

仁字之义孟子言心该贯体用统性情而合言之也程子言性剖析疑似分体用而对言之也

论仁与心浑然一体之説

答何叔京

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物之所得以为心

所谓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物之所得以为心虽出于一时之臆见然某自谓正发明得天人无间断处稍似精宻若看得破则见仁字与心字浑然一体之中自有分别毫厘有辨之际却不破碎恐非如来教所疑之谓也

再云安土者随所寓而安也敦乎仁者不失其天地生物之心也安土而敦乎仁则无适而非仁矣所以能爱也仁者乐山之意于此可见

论仁本有是心之説

答何叔京

此段谓心主于身所以为体者性所以为用者情

仁是用功亲切之效心是本来完全之物人虽本有是心而工夫不到则无以见其本体之妙故某向者妄谓人有是心而或不仁则无以着此心之妙以此故尔非谓旋安排也但着字差重耳然舍此又未有字可下只此似亦不妨若下句则似初无病【仁是用功亲切之效此句有病后别有説】心主于身其所以为体者性也所以为用者情也是以贯乎动静而无不在焉以此言之己自太粗露了何得更为无着摸乎

论天下归仁之説

答杨子顺

此段谓天下归仁亦是略以其效言

天下归仁亦是略以其效言之非是便能使天下皆知吾之仁也但言若能如此则虽天下之大亦无异词耳人称不称固非己之所急但其效自必至此如食而饱饮而醉亦固然之理也云天下皆归吾仁之中却是太作意説得张皇

论仁説

文集

此篇谓仁之为道包四徳而贯四端体无不在而用无不行

天地以生物为心者也而人物之生又各得夫天地之心以为心者也故语心之徳虽其总摄贯通无所不备然一言以蔽之则曰仁而已矣请试详之盖天地之心其徳有四曰元亨利贞而元无不统其运行焉则为春夏秋冬之序而春生之气无所不通故人之为心其徳亦有四曰仁义礼知而仁无不包其发用焉则为爱恭宜别之情而恻隐之心无所不贯故论天地之心者则曰乾元坤元则四徳之体用不待悉数而足论人心之妙者则曰仁人心也则四徳之体用亦不待遍举而该盖仁之为道乃天地生物之心即物而在情之未发而此体已具情之既发而其用不穷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莫不在是此孔门之教所以必使学者汲汲乎求仁也其言有曰克己复礼为仁言能克去己私复乎天理则此心之体无不在而此心之用无不行也又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则亦所以存此心也又曰事亲孝事兄悌及物恕则亦所以行此心也又曰求仁得仁则以让国而逃諌伐而饿为能不失乎此心也又曰杀身成仁则以欲甚于生恶甚于死为能不害乎此心也此心何心也在天地则坱然生物之心在人则温然爱人利物之心包四徳而贯四端者也或曰若子之言则程子所谓爱情仁性不可以爱为仁者非欤曰不然程子之所论以爱之发而名仁者也吾之所论以爱之理而名仁者也盖所谓性情者虽有分域之不同然其脉络之通各有攸属者则曷尝判然离絶而不相管哉吾方病夫学者诵程子之防而不求其意遂至于判然离爱而言仁故特论此以发明其遗意而子顾以为异乎程子之説不亦误哉或曰程氏之徒言仁多矣盖有谓爱非仁而以万物与我为一为仁之体者矣亦有谓爱非仁而以心有知觉释仁之名者矣今子之言若是然则彼皆非欤曰彼谓物我为一者可以见仁之无不爱矣非仁之所以为体之真也彼谓心有知觉者可以见仁之包乎智矣而非仁之所以得名之实也观孔子答子贡博施济众之问与程子所谓觉不可以训仁者则可见矣子尚安得复以此而论仁哉抑泛言同体者使人含胡昏缓而无警切之功其或至于认物为己者有之矣専言知觉者使人张皇迫躁而无沉潜之味其或至于认欲为理者有之矣一忘一助二者盖胥失之而知觉之云者于圣门所示乐山能守之气象尤不相似尚安得复以此而论仁哉因并记其语作仁説

猜你喜欢
  宪问篇·孔子
  卷十九·郑玄
  卷七 释丘第十·邢昺
  过犹不及·孔子
  卷一百五十七·卫湜
  卷三十·孔颖达
  第十八卦:《蛊卦》·佚名
  宙合第十一·管仲
  万章上·孟子
  卷二十七·顺治
  第九 权篇 4·王诩
  礼记要义卷第二十九·魏了翁
  在吾人一生中的青年期·梁漱溟
  鞞摩肃经全文·佚名
  法华义记卷第三·法云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四十一·吴景旭

      已集下之中  録品  范元实曰山谷言文章必谨布置毎见后学多告以原道命意曲折予槩考古人法度如赠韦见素诗纨袴不饿死儒冠多悮身此一篇立意也故使人静聴而具陈之耳自甫昔少年曰至再使风俗淳皆儒冠事业也自此意竟

  • 春光·闻一多

    静得像入定了的一般,那天竹, 那天竹上密叶遮不住的珊瑚; 那碧桃;在朝暾里运气的麻雀。 春光从一张张的绿叶上爬过。蓦地一道阳光晃过我的眼前, 我眼睛里飞出了万只的金箭, 我耳边又谣传着翅膀的摩声, 仿佛有一群天使在空中逻

  • 卷一百六十二 慶曆八年(戊子,1048)·李焘

      起仁宗慶曆八年正月盡是年閏正月   春正月辛未,夏國主曩霄卒。曩霄凡七娶:一曰米母氏,舅女也,生一子,以貌類他人,殺之。二曰索氏。始,曩霄攻嚈牛城,傳者以為戰沒,索氏喜,日調音樂,及曩霄還,懼而自殺。三曰都羅氏,蚤死。四曰

  • 名山藏卷之九十四·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臣林杂记(四)◆臣林杂记(四)万安刘吉严嵩赵文华万安刘吉严嵩赵文华○万安万安眉山人正统十三年进士选授为编修累官礼部侍郎长身魁硕眉目如刻画外宽然长者内深刺骨在宫初无学术外事嘱贿内

  • 卷之二百七十八·佚名

    光绪十五年。己丑。十二月。壬申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乙卯皆如之。外记注○谕内阁、本年浙江各府属。被水成灾。民情异常困苦。叠经颁帑拨款。广为赈抚。并谕令崧骏将应徵钱粮

  • ●八、性情一斑·秦翰才

    溥仪性情还不失为笃厚一路,对待亲故很有恩意。像陈宝琛是溥仪的老师傅,每到长春,溥仪必优礼有加,临去送给匹头等物(宫中簿籍登记溥仪给人家的东西,都称“赏某人”或“下赐某人”,只有给醇亲王和陈宝琛的独称“送”,而对于宝琛

  • 一二七四 谕内阁着吏部查明朱钤等四员因何未到热河看书分别从重议处·佚名

    一二七四 谕内阁着吏部查明朱钤等四员因何未到热河看书分别从重议处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内阁奉上谕:据纪昀参奏罚往热河看书人员,内朱钤、吕云栋、陈木、石鸿翥四员,至今将满一月,尚俱

  • 中州人物考卷一·孙奇逢

    容城孙奇逢 撰○理学曹靖修端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戊子举于乡学者称为月川先生天资颕异造诣笃实教人务躬行实践日事著述寒暑不辍坐下足两砖处皆穿其专静如此事父母最孝及遭丧五味不入口寝苫枕块始终不易既塟庐墓六年不

  • 张至发传·张廷玉

    张至发,淄川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历任玉田、遵化知县。经人推荐考察调任京官,授职礼部主事,改任御史。当时齐、楚、浙三大派系势力正兴盛。张至发是齐派,上疏陈述内耗的弊病,于是说:“陛下讨厌拉帮结派,而掌权的宰相

  • 卷五十九 深衣第三十九·郑玄

    (陆曰:“郑云:‘以其记深衣之制也。名曰《深衣》者,谓连衣裳而纯之以采也。有表则谓之中衣,以素纯则曰长衣也。’”)[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名曰《深衣》者,以其记深衣之制也。深衣,连衣裳而纯之以采者。素纯曰长衣,有表则

  • 卷九十九·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九十九    宋 卫湜 撰宾牟贾侍坐於孔子孔子与之言及乐曰夫武之备戒之已久何也对曰病不得其衆也咏叹之淫液之何也对曰恐不逮事也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对曰及

  • 卷四十·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四十      婺源江永撰少牢饋食禮上   吉禮七經【鄭目録云諸侯之卿大夫祭其祖禰於廟之禮於五禮屬吉禮】少牢饋食之禮【禮將祭祀必先擇牲繫于牢而芻之羊豕

  • 卷二十五·孔颖达

    <经部,诗类,毛诗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毛诗注疏卷二十五汉郑氏笺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逹疏大雅 【荡之什】序荡召穆公伤周至大壊也厉王无道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故作是诗也音义【荡唐党反召时照反本又作邵卷内召公召伯皆同

  • 卷五百二十八·佚名

    △第三分妙相品第二十八之一尔时善现便白佛言:住有想者若无顺忍亦无修道得果现观。住无想者岂有顺忍若净观地广说乃至若如来地若修圣道依修圣道断诸烦恼。由此烦恼所覆障故尚不能得声闻独觉相应法地。况入菩萨正性离生

  • 护 法·太虚

    ──十六年三月在福州功德林欢迎会讲──此来,为佛法际此危急存亡之秋,有以谋团结而图救护,已经贵林代表宣告于先。且诸林友既信行佛法,则于佛理必多研究了解,而能真实修行矣,毋容赘述。但佛法处此危难之空气中,谋如何救护佛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五·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庄严品第十七尔时须菩提白佛言:&ldquo;世尊!菩萨摩诃萨大庄严,何等是大庄严?何等菩萨能大庄严?&rdquo;佛语须菩提:&ldquo;菩萨摩诃萨摩诃衍大庄严,所谓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庄严,四念处庄严乃至

  •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卷上二·良贲

      经工巧妓艺超诸世间。  解曰。赞方便行。此地菩萨修诸谛观。为利有情作工巧等。俱舍论云。起工巧心唯是意识。作工巧处有其二种。一身工巧四尘为体。二语工巧五尘为体。言技艺者谓业艺也。工巧技艺超过世间。皆

  • 新华严经论 第十八卷·李通玄

    长者李通玄撰 第二随文解释者。如前挍量初发心功德四十段文中。最初一段帝释请。如文可知。第二文中。举初发心有十种广大难知法。如文可知。第三段中。正举供养广大。第四段中。正明将人所供不可挍量如歌罗分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