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二入品第四

佛告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善知十二入。菩萨摩诃萨正观择十二入时作是念。眼中眼入不可得。眼中眼入无决定。又眼入根本不可得。何以故?眼入从众缘生颠倒起。以缘色故系在于色。二法合故有。因色有眼入。因色说眼入。二法相依故说名眼色。所谓眼色。色是眼入门与缘故。眼是色入门与见故。是故说入。以色缘故说眼入。以眼见故说色入。但以世谛故说。其实眼不依色色不依眼。眼不依眼色不依色。但从众缘起。色作缘故说名眼入。又从众因缘起。眼所知见相故。说名色入。云何为说。随世俗颠倒法故说。第一义中眼入不可得。色入不可得。智者求诸入。不见有实入。但以凡夫颠倒相应。以二相说是眼入是色入。是眼入是色入。即示虚妄入。欲令众生如实知诸法实相故。说是诸入皆从众因缘生颠倒相应行。此中诸入实相不可得。何以故?若眼入若色入。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眼入色入。亦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但现在因缘知色故说眼入如凡夫所行。智者通达诸入皆是虚妄无所有。从忆想颠倒分别起。知见非入是入。不说诸入性。诸入无决定相。但以众因缘生故说。如来说是诸入知见相。所谓是诸入虚妄无所有。属诸因缘颠倒相应行。诸入无有作者,无使作者,眼入不知不分别色入。色入亦不知不分别眼入。二俱离相。若法离相。此中不可分别。说是入相皆从因缘生。如凡夫颠倒。如贤圣所通达。是眼入色入。无生无灭。不来不去相。眼不知眼眼不分别眼。色不知色色不分别色。何以故?二俱空故二皆离故。眼不知眼性。色亦不知色性。眼色皆无性无法。此中无一决定相。眼不自作。眼亦不自知。色亦不自作。色亦不自知。二俱无所有故。眼不作是念我是眼。色亦不作是念我是色。眼色性如幻性。以虚妄假名故。说是眼是色。诸菩萨摩诃萨。观择眼入色入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触亦如是,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观择意入。菩萨摩诃萨观择意入时作是念。意入中意入不可得。意无决定入相。意入无根本。何以故?意入即是众因缘生。从颠倒起。系法入缘。二法和合能有所作。是意入因法入起。因法入可分别说。是二相依。意是法入处。意是法入门。法入是意入门。是故说名法入。缘法入门故说是意入。示意相门故说是法入。以世谛故说。其实意不依法法不依意。因缘生故以诸法为缘故说意入。因缘生故示意相故说法入。随世谛颠倒故说。第一义中意入不可得。法入亦不可得。智者求诸入不见有实。但凡夫颠倒相应。以二相说是意入是法入。是意入法入虚妄无所有。如来如实通达故示是诸入。如是诸入从因缘生。颠倒相应行。此中意入法入实不可得。又意入法入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又意入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但能觉现在因缘故。说意入法入。随凡夫心故说。智者通达是意入法入虚妄无所有。从忆想颠倒分别起。非入是入。何以故?诸入中无决定入相。智者通达是诸入虚妄无所有。意入法入自性不可得。亦不得是意入法入所起实相。是意入法入但因缘生。如来说是诸入知见相。是诸入虚妄无所有。颠倒相应行属诸因缘。意入法入无有作者,无使作者,意入不知不分别法入。法入亦不知不分别意入。何以故?二俱离故。若法离相此中无可分别。是诸入皆从因缘生。随凡夫颠倒心故说。如贤圣所通达。意入法入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意入不知意不分别意。法入不知法。不分别法。二俱空故二俱离故。意不知意性。法不知法性。是二性无所有。此中无一决定法。意不能成意。不能坏意。法不能成法不能坏法。二俱无所有故。意入不作是念我是意入。法入不作是念我是法入是二俱空皆如幻相。但假名字故分别说。菩萨摩诃萨观择意入法入如是,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正观择内六入。外六入。所谓是十二入皆虚妄。从众缘生颠倒相应。以二相故有内外用。凡夫不闻真法。不知十二入如实相故。贪着眼入。我是眼入。我所是眼入。贪着色入。我是色入我所是色入。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亦如是,我是意入我所是意入。我是法入我所是法入。以食着故为十二入所缚。驰走往来五道生死不知出道。菩萨摩诃萨于此中正观十二入时。见是十二入虚诳不牢坚。空如幻相。不贪着眼入若我若我所。乃至不贪着法入若我若我所。以不贪着故。不忆念分别。菩萨如是善知十二入。持世。菩萨摩诃萨得如是诸入方便。于一切十二入中。不系不缚亦证诸入。而能分别诸入。亦以众缘生法。通达十二入。亦以无相相。坏十二入。亦不堕是诸入所依道中。亦知诸入性则是无性。亦知诸入方便究竟到边。持世。譬如机关出水四面俱洒。十二入亦如是,内外因缘能有所作。此中实事不可得。是十二入先业机关所系故能有所作。持世。所谓入者,是诸凡夫。无知见者烦恼所入门。眼是色门。以生爱恚故。色是眼门。以生爱恚故。耳鼻舌身意是法门。以生爱恚故。法是意门。以生爱恚故。如是十二入。与爱恚共合故不知实相。持世。菩萨摩诃萨于此中善知诸入性。知是诸入实相故。不为爱恚所制。持世。菩萨摩诃萨善知诸入如是,

猜你喜欢
  佛说希有较量功德经·佚名
  卷第二十一·佚名
  序听迷诗所经·佚名
  净慈要语跋·永觉元贤
  重编诸天传上卷·佚名
  月灯三昧经卷第八·佚名
  卷二十七·道世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玄奘
  念佛三昧宝王论卷下·飞锡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八·佚名
  七曜星辰别行法(自翼计者氐星不当房星当也)·一行
  第十七章 阿梨耶提婆阿阇梨等时期·多罗那他
  四、胡子无须·慧开
  卷第七十二·霁仑超永
  卷二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五·王十朋

    钦定四库全书 东坡诗集注卷十五 宋 王十朋 撰 送别 赵德麟饯饮湖上舟中对月 老守惜春意主人留客情官余闲日月湖上好清明新火发茶乳温风散粥饧【子仁白居易清明诗留????和冷粥出火煮新茶】酒阑红杏闇日落大堤平【扬

  • 卷十七·陈耀文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花草稡编> 钦定四库全书 花草稡编卷十七 明 陈耀文 辑 长调 东风齐着力【除久】        胡浩然 残腊收寒三阳初转已换年华东君律管迤逦到山家处处笙簧鼎沸会佳宴坐列仙娃花丛里金炉

  • 卷四百四十八·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四十八白居易感悟妄缘题如上人壁自从为騃童直至作衰翁所好随年异为忙终日同弄沙成佛塔锵玉谒王宫彼此皆儿戏须臾即色空有营非了义无着是真宗兼恐勤修道犹应在妄

  • ◎双十节就职之三总统·刘以芬

    民国以来,有三总统于国庆日就职,曰袁世凯、曰徐世昌、曰曹锟。袁为叛国罪人,其心目中不知有民国,更何知所谓国庆?而所以必择是日就任总统者,盖以国庆,各国使节例必进贺,果是日兼举行第一任总统就任典礼,不特为无上光荣,且亦足以

  • 皇王大纪卷二十五·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康王丧葬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制衾冒棺椁使死者有终生者无憾歴夏商至周而礼节大备凡病革者内外皆扫寝东首于北牖下废牀彻防衣加新衣体一人男女改服属纩以俟气絶男

  •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卷二·佚名

    晋惠帝晋武帝泰始三年立子衷为皇太子衷武帝第二子也是为惠帝母杨后纳妃贾氏武帝初欲为太子娶卫瓘女贾充妻郭槐赂杨后左右使后说纳其女妬忌多权诈太子畏而惑之时朝臣咸知太子不堪亲政事瓘侍晏凌云台阳醉跪武帝前欲言而

  • 元文都传·李延寿

    元文都是元则的儿子。他性情耿直,在北周时任右侍上士。隋开皇初年,被任命为内史舍人。炀帝即位后,屡迁至御史大夫,因事而被免职。不久,又被任命为太府卿,在当时很有声誉。大业十二年(616),炀帝前往江都,下诏让文都和段达、皇

  • 徐有功传·刘昫

    徐有功,是国子博士徐义远的孙子。他以明经科中举,调任蒲州司法参军,袭受封爵为东莞男。他为政宽厚仁慈,吏人都感受到他的恩德,便互相约定:“如犯了徐司法杖刑的,大家都要斥责惩罚这种人。”由此,人争着为他效命。他任司法参军

  • 颜鲸传·张廷玉

    颜鲸,字应雷,慈奚谷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授官行人。提升为御史,出朝巡视仓场。当时奸人马汉倚仗定国公权势,放高利贷钱给运漕兵卒。如果不及时偿还,就没收他们的粮饷,被怨家所告。马汉持定国公的信来求情,颜鲸立即将

  • 刘基传·张廷玉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曾祖父刘濠曾在宋朝为官,任翰林掌书。宋亡之后,县城男子林融倡导义旅。事情败露,元朝派使臣将其同伙列成名册,许多人被株连。使臣中途留宿刘濠家,刘濠便将使臣灌醉,然后放火烧了他的宿舍,名册全被烧毁,使臣

  • 卷三十六·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三十六 朱批谢赐履奏摺 雍正元年三月二十六日廵视两淮盐课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臣】谢赐履谨 奏为奏明事窃【臣】一介寒微至愚极陋荷蒙 皇

  • 卷一百三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三十四刑部九比科诸司职掌律令户役    田宅    仓库课程    钱债    市?  户役明律脱漏户口凡一户全不附籍有赋役者家长杖一百无赋役者杖八十附籍当差 若将他人隐蔽在户

  •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卷第四·佚名

    大隋北印度三藏阇那崛多译  南无无垢名称如来  多致他 毗富[口*(隸-木+士)]毗富[口*(隸-木+士)]若那毗富[口*(隸-木+士)]莎呵  南无法海涛波功德王如来  多致他 三摩(上)三摩(上)三摩悉剃(他细反)帝 莎呵

  •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一·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 诏译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净光天上未曾有不思议清净菩萨众集会菩提道场。是时世尊告净光天子。今此菩萨未曾有不思议行最上神通变化三摩地解脱

  • 新华严经论 第十三卷·李通玄

    长者李通玄撰 第二释三昧之名者。于此三昧名之中。义分为三。一释三昧名。二释三昧体用。三叹三昧之德 一释三昧之名者。名毗卢遮那如来藏身。毗卢云光明。遮那云种种。如来是法性之体。藏身是含容众法。智是明。以

  • 大沙门百一羯磨法一卷·佚名

    (白羯磨二十四白二羯磨四十七白四羯磨三十因羯磨不限百一以类相从不出百一羯磨之法要须曲尽乃成羯磨今粗略法用可知耳)舍界羯磨大德僧听。僧本结内界一住处一说戒故。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一住处一说戒中舍本界。如是白

  •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七·佚名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悔众教罪之余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行遍住者。见有客苾刍来。不为告白其事如何。佛言。若有客来。应须告白。时彼苾刍见有客来。未解衣钵。遂便前作白言。具寿。我苾刍某甲故泄精。犯僧伽伐尸沙罪

  • 九华诗集·陈岩

    宋诗别集。1卷。陈岩著。本书为专门题咏安徽省九华山的名胜和物产的专集。原作甚多,已有散佚,此本为元至大年间方时发收集遗留作品210篇重刊的。《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皆七言绝句,凡咏名胜者二百另七首,咏物产者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