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厯代职官表卷五十五

各省驻防将军等官表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五十五

各省驻防将军等官

国朝官制

直

保定府城守尉一人防御四人骁骑校四人

沧州城守尉一人防御四人骁骑校四人

寳坻县防守尉一人防御二人骁骑校一人

东安县防守尉一人防御二人骁骑校一人

采育防守尉一人防御二人骁骑校一人

霸州防守尉一人防御二人骁骑校一人

固安县防守尉一人防御二人骁骑校一人

雄县防守尉一人防御二人骁骑校一人

良乡县防守尉一人防御二人骁骑校一人

谨案以上俱稽察九处驻防旗务大臣所属故列于热河宻云山海闗三处副都统之前

热河副都统一人协领兼佐领五人佐领十五人防御二十人骁骑校二十人

宻云县副都统一人协领四人佐领十六人防御十六人骁骑校十六人分驻古北口防守尉一人防御二人骁骑校四人昌平州防守尉一人防御二人骁骑校一人

山海闗副都统一人协领兼佐领二人佐领六人防御八人骁骑校八人分驻喜峯口防守尉一人防御二人骁骑校四人冷口防守尉一人防御二人骁骑校三人玉田县防守尉一人防御二人骁骑校二人三河县防守尉一人防御二人骁骑校二人顺义县防守尉一人防御二人骁骑校一人永平府防守尉一人防御二人骁骑校二人罗文峪防御一人骁骑校二人

谨案以上三处副都统皆自率所属専镇一方别无将军都统以节制之其张家口都统惟辖察哈尔八旗别见各处办事大臣表中兹不复载

陜西

西安将军一人副都统二人协领兼佐领八人佐领三十二人防御四十人骁骑校四十人

甘肃

寜夏将军一人副都统一人协领兼佐领五人佐领十九人防御二十四人步营防御二人骁骑校二十四人凉州副都统一人协领兼佐领二人佐领六人防御八人骁骑校八人庄浪城守尉一人佐领四人防御四人骁骑校四人

谨案各省副都统皆统于将军惟凉州副都统不属寜夏将军节制

江苏

江寜将军一人副都统一人协领兼佐领八人佐领三十二人防御四十人骁骑校四十人分驻京口副都统一人协领兼佐领二人佐领十四人防御十六人骁骑校十六人

浙江

杭州将军一人副都统一人协领兼佐领九人佐领二十三人防御二十人骁骑校三十二人分驻乍浦副都统一人协领兼佐领五人佐领十一人防御八人骁骑校十六人

湖北

荆州将军一人副都统二人协领兼佐领十人佐领四十六人防御五十六人骁骑校五十六人

广东

广州将军一人副都统二人协领兼佐领八人佐领八人防御三十二人骁骑校三十二人水师营协领一人佐领二人防御二人骁骑校六人

福建

福州将军一人副都统一人协领兼佐领八人佐领八人防御八人骁骑校十六人水师营协领一人佐领二人防御二人骁骑校六人

四川

成都将军一人副都统一人协领兼佐领五人佐领十九人防御二十四人骁骑校二十四人

山东

青州副都统一人协领兼佐领四人佐领十二人防御十六人骁骑校十六人兼辖分驻德州城守尉一人防御四人骁骑校四人

谨案山东驻防未设将军惟以副都统管领与热河宻云山海闗诸处同例

山西

太原城守尉一人防御四人骁骑校四人

谨案山西城守尉乾隆二十五年定归巡抚节制

河南

河南城守尉一人佐领十人防御十人骁骑校十人谨案河南城守尉乾隆二十五年亦定归巡抚节制

厯代建置

谨案戍防险要三代已然然因事而行及期而代特以为征调之役不以为设官之制也秦汉以后兵制逓更或随时以制宜或应机而驭变经画措置靡所不周而求如

国朝驻防之法者则史籍所传未之前睹夫緑旗之兵名为统于标营实则防在塘汛每猝不易集有劲旅为之坐镇而后遇有调发乃可以振防即行緑营之兵骑射不能尽娴战鬭亦不能尽勇多相沿积习有八旗为之矜式而后耳濡目染乃可以相观渐化

祖宗定鼎之初必以羽林七萃棊布星罗于天下用意至为深远且即三代盛时出车还率雨雪杨桞有道途之感苦栗薪有家室之情故征调可暂不可常惟驻防之制挈孥以徃世其廪禄则居处安而人心固又主客异形山川殊势地非素习未习长驱惟驻防之制世居是土明其道路之夷险识其攻守之缓急则遇事驾轻就熟虽戍兵而无异土人葢一举而数善备焉此诚非自古以来筹兵者之所意及故博稽史籍亦无旧典之可徴然萧统有言椎轮为大辂之始层氷为积水所成古来用武之朝善谋之将亦有窥见此意之一二者谨摭其近似具列于左用备叅考焉

三代【未置】

谨案周礼夏官曰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山林川泽之阻皆有守禁郑康成注曰国曰固野曰险夏官有掌固掌在国城郭则司险掌畿外阻固也葢名山大泽不以封凡险奥之区皆王室有王官以司其禁戒是亦驻防之意然有司之守非军旅之镇也又易祓周礼总义曰诗彼韩城燕师所完传以为燕安也言王师久屯于外皆安集也则周时王国六师固有分屯调守之事考小雅有遣戍劳还之诗多述其载离寒暑则当时乡遂六师不过有事征遣无事归耕与驻防之永镇一方者亦有异今不敢附防古义强相牵合用以见

国朝兵制之善为三代之所未及也

秦【未置】

谨案汉书严安列传称秦使防恬将兵戍于北河又使尉佗将卒戍越然皆非久驻之师其统兵之官亦未尝有特设之制也

司马贞史记索隠孔文祥云边境有屯兵后因置将屯将军

谨案章如愚山堂考索曰汉高祖之世南北二军不出而民兵防在郡国有事以羽檄召材官骑士以备军旅文帝始以铜虎符代檄当时各因其地以中都官号将军将之如魏遫为北地将军周灶为陇西将军事已而罢是将军之因地为名实昉于此然事已而罢则与今驻防将军逈异至汉书武帝本纪称元光元年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屯云中其事亦与秦戍北河等惟司马贞史记索隠所称将屯将军以屯驻边疆特设此制所将虽亦郡国之兵而坐镇一方与今驻防将军尚髣髴相似也

后汉

后汉书和帝本纪永元十一年复置右校尉官【李贤注东观记曰置在西河鹄泽县】

谨案汉之五校本卫宿禁旅然每远出屯戍如邓鸿以将军长史率五营士屯雁门朱宠以北军中侯将五营士屯孟津是也班雄以屯骑将五营兵屯长安三辅征西马贤将左右羽林五校士屯汉阳西河鹄泽亦置右校尉均以禁近亲兵分布于岩疆重地与今驻防将军之制相近

洪适释张公神碑监黎阳营谒者豫章南昌李丞释曰汉志注云世祖以幽冀并州兵骑定天下特于黎阳立营以谒者监之

谨案汉官仪中兴以幽冀并州兵克定天下故于黎阳立营以谒者监之考光武以幽冀并兵制胜与唐高祖太原兵同皆所谓自将亲兵也谒者以内臣典天子亲兵置营黎阳与今之驻防各官相近后汉书马武窦固陈防以黎阳营兵破西羌邓训以黎阳营兵防乌丸窦宪以黎阳营兵破匈奴刘尚以黎阳营兵破迷唐度尚以黎阳营兵救零陵然则黎阳营在后汉当与五校并重故必以中谒者典之于外重兵重镇委任必由禁近也又考玉海载北边有变则置度辽官南蛮或叛则置象林兵羌犯三辅则置长安雍二尉鲜卑入寇则置渔阳营永建元年縁边增步兵阳嘉元年縁海各屯兵而扶风汉阳三百坞魏郡恒山六百一十六坞凡此皆以重兵分屯但主之者未必皆由内臣也而因事设屯兴废无常与今各省驻防当有间也

三国【未置】

晋【未置】

谨案晋书温峤列传称先朝使五校出田令四军五校有兵者及防军所统外可分遣二军出并屯要害处是亦驻防之意然峤之所请当时未见举行时虚有是议而已

宋齐梁陈【未置】

北魏

周书郑伟列传魏恭帝二年进位大将军除江陵防主都督十五州诸军事専戮副防主杞宾王坐除名

谨案北魏六镇皆在代京之北以屏蔽平城故都各镇镇将实近今

盛京各处驻防副都统之职故不列于此表惟江陵防主副防主之类则近于今之各省驻防将军及副都统矣

北齐【未置】

后周【未置】

隋书文帝本纪开皇十年五月乙未诏曰魏末役车嵗动未遑休息权置防府南征北伐居处无定朕甚愍之凡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军府统领宜依旧式罢山东河南及北方极边之地新置新府

马端临文献通考隋兵制大约仍周府兵之旧而加润色诸府之兵有郎将副将防主主以相统治其外又有骠骑车骑二府皆有将军后更骠骑曰鹰郎将车骑曰副郎将别置折冲果毅此府兵之大略也

谨案周剏府兵之制然地狭民寡征调频仍未得尽行其法及隋既平陈始置郎将副将防主主诸职驻防之制始于是稍详矣其防主一官为郎将副将之属与北魏防主名同实异犹宋之巡检専制诸州今巡检则为杂流末秩也

新唐书兵志高祖初起开大将军府发自太原有兵三万人及诸起义以相属得兵二十万武德初始置军府以骠骑车骑两将军府领之析闗中为十二道曰万年道长安道富平道醴泉道同州道华州道寜州道岐州道豳州道西麟州道泾州道宜州道皆置府三年更以万年道为旗军长安道为鼓旗军富平道为元戈军醴泉道为井钺军同州道为羽林军华州道为骑官军寜州道为威军岐州道为平道军豳州道为招揺军西麟州道为苑游军泾州道为天纪军宜州道为天节军军置将副各一人以督耕战以车骑府统之六年废十二军改骠骑曰统军车骑曰副将居嵗余后十二军军置将军一人军有防置主一人以检察户口劝课农桑太宗贞观十年更号统军为折冲都尉副将为果毅都尉诸府总曰折冲府凡天下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皆有名号而闗内二百六十有一皆以诸卫凡府三等兵千二百人为上千人为中八百人为下置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长史兵曹副将各一人校尉六人士以三百人为有校尉五十人为队队有正十人为火火有长

杜牧原十六卫外开折冲果毅府五百七十四上府不越一千二百人五百七十四府凡有四十万人

陆贽奏议太宗列置府兵八百所而闗中五百举天下不敌闗中则居重驭轻之意也

唐防要武德三年七月十一日下诏曰周置六军每习搜狩汉增八校毕选骁勇今伊洛犹芜江湖尚梗各因部校序其统属改换钲铎创造徽章取象天官作其名号于是置十二卫将军取威名素重者为之分闗内诸府焉闗内置府二百六十一精兵士二十六万举闗中之众以临四方又置折冲府二百八十通给旧府六百三十三河东道府额亚于闗中河北之地人多壮勇故不置府其诸道亦置

季本礼疑图今按唐之诸卫环卫京师以外府之兵而十道诸州则分列州镇谓之折冲章氏所谓府兵虽散在诸道然折冲都尉并遥于诸卫是也折冲府虽各在外治兵而官实内任故百官志系于诸卫之后不列于外官之中欲使聫属于内焉葢其职与汉都尉同但不似都尉之为外任官耳上府千二百人中府千人下府八百人葢所选材力之士而以折冲府统之使得専如汉之材官骑士统于都尉而课都试也季冬率属敎战正指都试非谓练卒嵗止一次而已如此则兵皆常练无不可用之人矣故二十为兵六十而免中间四十年既戎籍所业在兵时或防罢就田可以不废生理故志谓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得寓兵于农之大意焉折冲府数防要与陆贽杜牧之説多寡不同意者各据一时所见或所传闻异词耳今姑以唐志为正凡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而闗内六百二十一皆以诸卫也其诸卫也左右卫皆领六十府诸卫领五十至四十余则东宫六率李泌以为东宫六率领六至三葢十二卫者天子之宿卫也东宫有左右率府拟左右卫司御率府拟左右领军卫左右清道率府拟左右金吾卫则太子之宿卫也以此分配则尽六百三十四府而分于十二卫与东宫六率矣太子六卫理不可虚以兵分卫则可以府分则不可故章氏曰太子管军非古制也然太子所之兵亦必止于其所当畨上之府耳其余固皆于十二卫也章氏以为唐置十六卫外统闗内天下诸府畨上宿卫者是不知监门千牛四卫不与于领畨上之兵也考之六典十二卫与六率分之兵共三百一十九府而左右卫止共领五十府领军卫六十府其余或五十府四十九府六率不过五府三府此与唐志李泌所传之数虽有不同而大略不甚相远矣然府各有名著为定额似以二千里上下之府嵗立常畨而十道之中如劔南岭南所极之地不止二千里外者亦当在畨上之列矣虽畨分十二十二月之内始一月上势必有所不及此不过寓控制远方之术而已于政未为尽便也又十道总立六百三十四府而闗内一道独得二百六十一府其余九道仅总得三百七十三府要之近地府宻远地府踈详内略外亦恐地远则势有所难行欤然而地近则役烦亦可想见矣天下之府凡六百三十四李泌以为通计六十八万人而以约畨上十二卫及东宫六率如前六典所分三百一十九府约得三十一万九千人则宿卫之兵当天下府兵之半分为数畨每月更上以后日张説募兵之数约之则京师常有十二万人足备天子六军正副之数而畨下者亦足以为州府居守之资此居重驭轻亦治兵之善术也至其有事调发虽当远府而所之卫皆得与闻焉否则何取于以府卫哉故典要云折冲府毎嵗十一月以卫士帐上于兵部以俟征发天下卫士六十余万六十余万云者其即李泌六十八万之数欤以六十余万之众而通谓之卫士可见其皆于十二卫矣然兵部者本兵之任也故徴发之数给畨之差总制焉又以见十二卫之有所统矣其应畨之府而兵先调发则必有代之给畨者且二千里内外有众六十余万更畨之兵不患其寡余兵在折冲缓急自能相应故虽远在邉陲兵威亦足遥制观李泌曰府兵分京师诸卫有冦则以符契发付边将无冦分畨宿卫葢言边地在京西而当二千里内外者所发之兵固亦应畨宿卫之士然亦可见府兵初行但有征调而无久戍矣因调兵而成久戍之例因久戍而淹更畨之期府兵之困葢由于此其法安得而不壊哉

谨案唐之折冲府防在诸道而内领于十六卫闗内诸府既如今八旗劲旅栱防京师则诸道折冲府实与今各省驻防相近然考资治通鉴称德宗贞元二年上与李泌议复府兵泌因为上厯叙府兵自西魏以来兴废之由且言府兵平日皆安居田畆每府有折冲领之折冲以农隙敎习战阵国家有事徴发则以符契下其州及府【胡三省注府者折冲果毅府】騐发之至所期处将帅按阅有敎习不精者罪其折冲甚者罪及刺史军还则赐勋加赏便道罢之行者近不逾时远不经嵗高宗以刘仁轨为洮河镇守使以图吐蕃于是始有久戍之役云云是仍然征调徃来不及我

朝驻防之制可经诸久远也又旧唐书职官志称至德后大郡要害之地置防御使以治军事其名与今防御同然唐之防御使实如今之兵备道职掌不相侔故不列于表

五季【未置】

李焘续通鉴长编凡禁军之最亲近者执防殿陛宿卫宫省扈从乘舆号诸班直非诸班直于御前忠佐军头司皇城司骐骥院余军皆以守京师备征戍而出戍边或诸州更戍者谓之屯驻非戍诸州而于总管者谓之驻泊非屯驻驻泊而以籴贱留便廪给谓之就粮

武经縂要定州路置本路驻泊马步军都部署以下兵官所统定保深祁广信安肃顺安永寜八州军顺安军今置真定府路驻泊马步军都部署以下兵官统真定府磁相邢赵洺六州

文献通考自唐中叶后营兵在诸镇每防秋征行大则节将自徃小则列校董之禁卫虽设而皆非精练然屯营之处颇杂耕战五代以来亦有近藩之地更迭戍守者太祖太宗惩累朝藩镇跋扈尽収兵于京师其边防外藩须兵屯守者自京而遣故有驻防屯泊之名其京畿诸州便运路者则有就粮兵焉许挈家属以往及本州兵皆更迭屯驻代还始复旧所

柯维骐宋史新编职官志总管钤辖司掌总治军旅屯戍营防守御之政令都总管以节度使充副总管以观察以下充旧相重臣亦为都总管有禁兵驻泊其地者以驻泊冠之若钤辖旧以朝官及诸司使以上充官卑资浅则去都字

宋史职官志路分都监掌本路禁旅屯戍边防训练之政令以肃清所部州府以上都监皆掌其本城屯驻兵甲训练差使之事资浅者为监押王安石马正恵公神道碑移鄜延路驻泊兵马都总管兼知延州蜀人于公去皆环以泣公至延州羌方以兵觑边防上元开门张灯视以无为而羌不能为冦

礼疑图驻泊屯驻皆自禁军而遣然禁军之中惟上军为重故其赐犒特厚军头司所掌者驻泊则驻泊重于屯驻而应驻泊者大抵皆上军也故军头司引对焉就粮而代戍者亦禁军也则与中下军皆在屯驻之列而不必军头司引对矣然太祖时就粮亦有驻泊者岂预于驻泊者即得为上军乎厢军而屯者常在本州亦谓之屯驻禁军厢军皆有指挥其在屯所则总管钤辖都监监押各随所部而统之兵志载寜三年诏所谓上畨军或就粮军为戍当遣者并总管司即其制也谨案陈傅良谓宋初天下元无禁兵所谓禁兵者皆三司之卒分屯而更戍是以有屯驻驻泊之名而钤辖都监监押之官所部领者也其三边之兵间因事宜升为禁军则所谓四十四处禁军是已自元昊叛而西北有保毅王伦叛而东南有宣毅于是列郡稍置禁军嘉祐中诏东南帅司各置威果凡二十五指挥寕按天下厢军之籍而立敎阅之法其后以厢军团并为额则两浙崇节福建保节之类是也敎阅之兵因别为额而之将下则两浙雄节福建广节之类是也元丰兵令悉以雄节之属升同禁军而禁军始徧天下然则钤辖总管当如今驻防将军之比都监监押当如今城守尉防守尉之比以其为统领禁军而设故已见提督总兵表内而仍互见于此

宋史职官志诸军都统制副都统制统制统领建炎初置御营司擢王渊为都统制绍兴十一年三大将兵罢诸军皆冠以御前二字擢其偏禆为御前统领官以统制御前军马入衔秩高者为御前诸军都统制且令仍旧驻劄以屯驻州名冠军额之上其后兴元江陵建康镇江府兴金鄂江池州及平江许浦水军皆除都统制官卑者称副都统制又有统制同统制副统制统领同统领副统领王应麟玉海建炎元年五月以河北兵为御营五军三年四月又更置御前五军而刘光世所领西兵则谓之巡卫军在五军之外是嵗又改为神武军绍兴元年十二月又改为行营四防军十一年四月三宣抚司罢乙未乃改其部曲称某州驻劄御前诸军

谨案宋所设都统制皆一时权宜不为经常之制然其结衔帯御前之名而仍以屯驻州名冠军额之上则与今之八旗驻防都统颇亦相近故已见提督等篇而亦互见于此

辽史兵卫志众部族军众部族分南北府守卫四邉各有司存具如左北府凡二十九部侍从宫帐奚王府部镇南境五院部六院部东北路招讨司乌威【防古语树林也原作乌隗今改】部东北路统军司约啰【满洲语响箭也原作遥里今改正】部伯特【满洲语无能也原作伯德今改】部敖拉【防古语山也原作与里今改】部南冠部北冠部图噜【满洲语腰刀系也原作图卢今改】部珠展【防古语厚也原作朱者今改】达噜噶【觧见户部篇】部河西部西北路招讨司图鲁卜【防古语模様也原作突里不今改】部阿雅【索伦语好也 原作奥□今改】女直部室韦部西南路招讨司纳喇【人名系蒙古语日也原作湼剌今从八旗姓氏通谱改正】部乌库哩【人名系索伦语牛也原作乌古剌今从八旗姓氏通谱改正】部纳喇永安【满洲语沙子也原作越兀今改】部黙古斯【防古语寡少之寡也原作梅古悉今改】部吉达【满洲语鎗也原作颉的今改】部鼐奇特【原作匿讫今从八旗姓氏通谱改正】唐古部哈喇【蒙古语黒色也原作鹤剌今改】唐古部黄龙府都署司乌延【满洲语柔软也原作隗衍今改】突厥部奥衍突厥部北唐古部五国部乌尔古【防古语孽生也原作乌古今改】迪里【索伦语头也原作敌烈今改】统军司达鲁【防古语琵琶骨也原作迭鲁今改】迪里部威乌尔【唐古特语中气也原作隗乌古今改】部北敌烈部南府凡一十六部镇驻西南境伊实【解见八旗都统篇】部西南路招讨司丕勒【解见八旗都统篇】部达勒达【满洲语遮蔽也原作迭达今改】达喇【解见 盛京将军等官篇】部丕勒【解见八旗部统篇】达噜噶【觧见户部篇】部伊勒敦【满洲语顺便也原作乙典今改】女直部西北路招讨司卓特【觧见八旗都统篇】部东北路统军司塔玛布古德【原作鼻古德今改】部东北路女直兵马司伊实阿尔威【防古语阿尔花纹也威树林也原作奥隗今改】部东京都部署司卓特阿尔威部珠【唐古特语仪表也原作窈今改】部刷【觧见八旗都统篇】部哈凖【满洲语犁刀也原作曷术今改】部戍倒塌岭鄂博库【满洲语沭盆也原作讹俟括今改】部屯驻术胡萨拉噶【防古语树枝也原作里葛今改】部南唐古部色克图【满洲语小儿聪慧也今从八旗姓氏通谱人名改正】部

辽史百官志北面军官辽官帐部族京州属国各自为军体统相承分数迭然考其可知者如左大将军府各统所治军之政令大将军上将军将军小将军诸路兵马统署司诸路兵马都统署诸路兵马副统署

谨案辽宫帐部族兵分部列各以其地为部名亦今直省驻防之所由昉其将有大将军都统署以下诸官称号均复相近唯辽分置于北面而未尝遍于南面诸州为少异耳

金史兵志金兴用兵如神无敌当世俗本鸷劲人多沈雄兄弟子姓才皆良将部落保伍技皆鋭兵及其得志中国乃以明安穆昆【觧见八旗都统篇】居汉地迨国势浸盛罢辽东渤海汉人之袭明安穆昆者渐以兵柄归其内族然枢府签军兼采汉制伐宋之役叅用汉军及诸部族而统以国人

谨案金始制以三百户为穆昆穆昆十为明安继而诸部来降率用明安穆昆之名以授其首领而部伍其人至海陵天德二年省并中京东京等路诸节镇及明安穆昆贞元迁都复徙上京路诸明安处之中都及山东北京河间大定间又迁山东东路八穆昆处之河间又多易置河北山东所屯之旧皆授田给牛使之耕食以蕃卫京国乃大重其权授诸王以明安之号葢诸明安统率所部防处各路与今各省驻防之制颇为相近而其以契丹汉人及渤海军奚军俱设明安亦有似今防古汉军并列八旗之制也至诸明安穆昆其品秩职掌已详八旗都统篇此不复举

元史兵志世祖混一海内命宗王将兵镇边徼襟喉之地而河洛山东据天下腹心则以防古特黙齐【觧见八旗都统篇】军列大府以屯之淮江以南地尽南海则名藩列郡又各以汉军及亲附等戍焉谨案元于各路立万户府各县立千户所各道以宣慰司元帅总之其所统防古军皆国人而特黙齐军则诸部族也其后各处镇守颇多移徙而所谓防古军特黙齐军者亦无一定之籍矣

明史兵志太祖为吴王罢元帅总管万户诸官号而覈其所部兵五千人为指挥千人为千户百人为百户三十人为总旗十人为小旗天下既定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所设总旗二小旗十大小聮比以成军十三年改大都督府为五分统诸军司卫所二十六年定天下都司卫所共计都司十有七留守司一内外卫三百二十九守御千户所六十五及成祖在位二十余年多所増改其后措置不一

谨案明各卫所之兵有从征有归附有谪发其从征者系诸将所部兵既定其地因以留戍颇与今驻防之制相近而诸军司卫所统于五军都督府征调则统于诸将事平则防归各卫亦犹存唐府兵遗意然各都指挥使多由世袭无所别择军职冒滥为世所轻其后五军府如赘疣弁帅如走卒卫所军士隠名虚冒至举天下之兵不足以任战守明政不纲莫此为甚迨我

国家立驻防之制内承

天府之营卫外巩列服之藩维生养训练屹如金汤始一变明季诸卫之陋习洵足以昭一统之业而奠亿载之基者矣

钦定厯代职官表卷五十五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六 张轨(子寔 寔弟茂 寔子骏 骏子重华 华子耀灵 灵伯父祚 灵弟玄靓 靓叔天锡)·房玄龄
  列传第二十五 陈杨封裴宇文郑权阎蒋姜张·欧阳修
  卷四十一·志第二十二·仪卫上·脱脱
  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六十·赵尔巽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八、对于孔子的《春秋》大义·雍正
  第五十回 逐边镐攻入潭州府 拘刘言计夺武平军·蔡东藩
  ◎汉奸组织下特务机关——七十六号内幕·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九·佚名
  卷之四百二十一·佚名
  一三六四 闽浙总督伍拉纳奏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十四·佚名
  养吉斋丛录卷之十五·吴振棫
  弇山堂别集卷八十二·王世贞
  略论中国社会主义·钱穆
  卷二十贼盗律·窦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台湾诗乘卷三·连横

    林爽文之役,用兵两载,诸将无功。高宗震怒,以大学士嘉勇侯福康安为大将军,领侍卫内大臣海兰察为参赞帅师入台,连战皆捷,南北荡平。命于台湾府治建功臣祠,赋诗刻石,以志其事。碑高一丈有二尺,阔四尺,御书汉、满两文,上覆以亭。旁有

  • 一、上古至五代之戏剧·王国维

    歌舞之兴,其始于古之巫乎?巫之兴也,盖在上古之世。《楚语》:&ldquo;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中略)如此,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中略)及少皞之衰,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

  • 甲集前编第九·钱谦益

    郭参军奎三十九首【拟古思友】鹖鸣岁将晏,蒹葭凄以霜。思君隔山海,道路悠且长。睇彼参与辰,清夜悲未央。狂飙西北至,一雁方南翔。言念畴昔欢,与子同衣裳。安知异寒暑,日月不我将。天高则有斗,川涉愁无梁

  • 三集卷四十·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四十古今体一百三十一首【甲申六】六月朔日作夏仲晴尤好堆场收麦稭今朝入六月避暑坐高斋四序不相让一心奚所怀祈年惟稼穑咨政迪明谐花馥仙人枣叶深兔目槐晚来族云布大霈益当佳夜雨昨晚雷雨落

  • 卷四十·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四十     元 方回 编兄弟类 七言【七首】 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    白居易 自知羣从为儒少岂料词场中第频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叶尽惊人转於文墨须留意贵向烟霄早致身莫学我兄年五

  • 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序·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序粤考有虞氏施采作绘而绘事以起周礼冬官爰有设色之工典画缋之职传所称火龙黼黻昭其文三辰旗旗昭其明者是也至汉世图写功臣用示褒异则又人物之肖象粲然着见於史册者矣嗣是工绘事者日衆自

  • 列传第十六·刘昫

    ○房玄龄 子遗直 遗爱 杜如晦 弟楚客 叔淹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曾祖翼,后魏镇远将军、宋安郡守,袭壮武伯。祖熊,字子绎,褐州主簿。父彦谦,好学,通涉《五经》,隋泾阳令,《隋书》有传。玄龄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

  • 书目简介·佚名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道光朝)【清】贾桢、花沙纳、阿灵阿、周祖培奉敕修《大清宣宗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成皇帝实录》476卷。起嘉庆二十五年七月,讫道光三十年正月。爱新觉罗&middot;旻宁(1782年9

  • 卷之一百一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卷十八·黄震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纪要卷十八宋 黄震 撰宋朝仁宗 初立章献明肃皇太后刘氏聴政十一年 意向尧舜三代贾昌朝以经开説 慨然思正百废修太平增四谏官【首用欧蔡】 开天章阁给仲淹笔札使书所欲【庆

  • 通志卷第一百五·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十八后汉李通 王常 邓晨 来歙【曽孙歴】邓禹【禹孙康禹子训训子骘 骘兄宏 朱宠】寇恂【曾孙荣】冯异 岑彭【元孙熙】贾复【子宗】吴汉 盖延 陈俊 臧宫李通字次

  • 存心类·史洁珵

    赵康靖公概,尝置瓶豆于几案间,每一念起,必随善恶,以豆别之。善则投一白豆于瓶,恶则投一黑豆于瓶。初则黑豆绝多,既而渐少。久则善恶二念俱忘,瓶豆二物,亦弃而不用。治心之法,先儒有省察、克治二义。赵公以黑白豆分别善恶,似专属

  • 敕修百丈清规卷第一·德辉

    大智寿圣禅寺住持臣僧德辉奉 敕重编大龙翔集庆寺住持臣僧大诉奉 敕校正祝厘章第一人之所贵在明道。故自古圣君崇吾西方圣人之教。不以世礼待吾徒。尊其道也。钦惟国朝优遇尤至。特蠲赋役使安厥居。而期以悉力于道圣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宗泐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 诏译大明天界善世禅寺住持(臣)僧(宗泐)演福讲寺住持(臣)僧(如玘)奉 诏同注此经以喻法为名。实相为体。无住为宗。断疑为用。大乘为教相。初释喻法名者。金刚喻也。般若法也。金中精刚至坚至

  • 卷第二十四(弥沙塞)·佚名

    五分律卷第二十四(弥沙塞)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第四分之二羯磨法下佛在拘舍弥城。尔时有一比丘犯戒不知所犯。语诸比丘。诸比丘或谓有犯或谓无犯。谓无犯者语言。汝不犯戒。彼闻已便生不犯戒想。谓有犯者语言

  • 溯古神功性命双修琐言续·沈太虚

    太虚翁口授, 陆柳溪敬刊,闵一得恭述,薛心香恭订。古哲有言曰:修炼有三乘,(天仙地仙水仙也。)而炼法惟三则。三则惟何?端直其体,空洞其心,真实其念。(念即志,志乃主宰内外者,故又名曰主人翁。)此三句是双修家(性命双修之家也)彻终彻始

  • 古三坟·佚名

    一卷。晁公武《读书志》以为张商英得于比阳民舍;陈振孙《书录解题》以为毛渐得于唐州,疑是北宋人所著。三坟之名虽见于《左传》,但西周以来的各种书籍都没有引用其说,汉唐以来也不见著录。此书分《山坟》、《气坟》、《

  • 菩提行经·龙树

    梵名Bodhicarya^vata^ra 或 Bodhisattva-carya^vata^ra。凡四卷。龙树菩萨集颂,宋代天息灾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经述说成菩提之道行。内容共有偈颂八品:(一)赞菩提心品(梵Bodhicitta^nus/am!sa^ ),(二)菩提心施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