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详解卷十九

宋 陈经 撰

西伯戡黎【商书】

此篇乃商家之亡周家之兴皆自此而始西伯即武王非文王也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商有君民之大德有事君之小心必无戡黎之事至武王时人心去商久矣孟子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武王是也黎乃近王圻之国黎侯必与纣同恶相济者武王继文王之后为方伯得以专征诸侯黎与纣同恶是以不得不伐以其迫近王圻之故故祖伊所以恐知周之必兴商必亡也虽然武王岂有利商之心哉黎之恶虽在所当讨而亦因此以警纣使纣因之以改过反前日之不善为今日之善则武王退就臣子之位戡黎之举特方伯之称职尔岂非武王之本心哉惜乎祖伊之言虽切而纣乃责命于天此孟津之师所由以兴也

殷始咎周周人乘黎祖伊恐奔告于受作西伯戡黎咎恶也始咎周者商人之恶周自今日始前此商人安于周而有未疑之心至是周人之德日着而商人之恶日长所以见疑而恶之也周人乘黎孔子序书不曰周人乘黎商始咎周而曰殷始咎周周人乘黎可见乘黎在于咎周之后不是因乘黎而始于咎周也既恶周而疑之矣复有乘黎之举加兵于王圻之近国此祖伊所以徬徨警惧奔告于王庶防王之改过求所以图全之计也作书者谓之戡黎序书者加以乘字此乃春秋之法也戡者以兵致讨之谓乘者以力胜之之谓武王乘黎未为过举然君臣之分如天冠地履之不可易移伐王圻之近国以警于王岂臣子之所乐为哉武王于此安得不为法受恶加一乘字然后君臣之分正而千万世之论定此序书者之本防也

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于王曰天子天既讫我殷命格人元罔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王淫戏用自絶故天弃我不有康食不虞天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弗欲丧曰天曷不降威大命不挚今王其如台祖伊乃商之贤臣也因西伯戡黎之故知天命人心将归周故恐惧而告于王曰天子天既讫我商命天人初无二致人事所在即天理也观商之恶如此日甚周人之德如此日着岂非天命将在周而絶商乎讫者絶也格人者至人以人事观之元者以神灵考之此皆无所知其吉者言必凶也常人见其形而君子见其理格人元亦知其理必至于亡也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王淫戏用自絶先王在天之灵岂不欲佑助子孙俾之长乆享天命王既荒淫戏怠自絶于天先王亦莫如之何矣王以淫戏自絶故天于是从而弃絶之何以见天之弃我哉即人事以观之可见天下之民苦于暴虐而不得以安其食沦于恶德而不知虞度其天性之善父子兄弟无以相养而不知蹈循其典常此即天之弃我也今我民罔不欲丧者民本自有爱君敬上之心今至于民无不欲亡以谓天何不降畏威于纣受天之大命以伐商者何为不至乎此乃人各有心而孟子谓之独夫者也桀之恶至于民之为时日曷丧纣之恶至于民罔弗欲丧此汤武之举动所以顺乎人也今王其如台言自今以后王当如我所言恐惧改悔而后可

王曰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祖伊反曰呜呼乃罪多参在上乃能责命于天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者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观纣此言以为我生不有命在天是安其危利其菑者也祖伊又从而反报之曰乃罪之多既以参列在天矣而复责命于天可乎此与夏王有罪矫诬上天何异古之贤主以命在我而不以命在天故经之所言者惟曰勅天之命而已迓续乃命而已祈天永命而已何尝不在己至于无道之君则尝责命于天唐德宗奉天之变乃归之命惟李泌能知此意故曰君不言命使人君而言命则是废人事而委之天若桀纣是也商之即丧言丧亡不待其久也指乃功者言指汝之功事皆丧亡之兆也善有善之功恶亦有恶之功葢其恶之成也指乃功事以为丧亡之兆则其亡者乃其自取之也何与于天哉不无戮于尔商既丧亡则尔岂无戮辱乎其为戮者亦其自取而非与乎天也孔子序书以为商始咎周而祖伊言者初无咎周之辞以此见戡黎者非文王之过故祖伊言于纣者但自反己而已于人何怨之有其初乃以天子称之者犹有望改过于纣也纣乃责命于天祖伊知其商必丧周必兴于此时乃曰尔则非尊君亲上之义

尚书详解卷十九

猜你喜欢
  问辩第四十一·韩非
  卷第三·黄绾
  泾野子内篇卷二十·吕柟
  卷四十四【起昭公七年尽八年】·杜预
  论语学案卷十·刘宗周
  论语集説卷三·蔡节
  原序·惠栋
  后汉书儒林传纠谬第九说文序纠谬附·康有为
  卷二百九十一·佚名
  卷二百一十七·佚名
  偈颂品第十之二·佚名
  现证品第四·佚名
  劝助品第四十·佚名
  无 神 论·太虚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本纪第二·柯劭忞

      ○太祖上   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讳帖木真,烈祖长子也。母曰宣懿皇后诃额伦。烈祖讨塔塔儿,获其部酋曰帖木真兀格。师还,驻于迭里温孛勒答黑,适宣懿皇后生太祖,烈祖因名曰帖木真,以志武功。太祖生时,右手握凝血如赤石

  • 卷下·郑文宝

      德明宫本南唐烈祖之旧宅,在后苑之北,即景阳台之故址。有太湖石特奇异,非数十人不能运致,即陈后主之假山遗址。其下有井,石栏有铭,字迹隐隐犹在。  后苑有宫髻石,世传张祐旧物,上有“杜紫微杭州刻字柏寄”之迹

  • 卷二商部上·赵璘

      商為臣,凡自王公至有秩已上,皆入此部。  郭汾陽在汾州,嘗奏一州縣官,而勅不下。判官張曇,言於同列,以令公勳德,而請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體甚也。汾陽王聞之,謂寮屬曰:「自艱難以來,朝廷姑息,方鎮武臣,求無不得;以是方鎮跋扈

  • 卷之二十四·佚名

    吴元年六月丙午朔 日有食之昼晦○己酉 张士诚被围既久欲突围决战觇城左方见军阵严整不敢犯乃遣徐义潘元绍潜出西门欲掩袭我军转至阊门将奔常遇春营遇春觉其至分兵北濠截其兵后遣兵与斗战良久未决士诚复遣参政黄哈剌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之三·佚名

    宣德十年三月癸酉朔 上以造山陵及修殿宇匠夫勤劳人赐藁鱼二斤钞十锭<革翁>鞋一双○放朝鲜国妇女金黑等五十三人还其国金黑等自宣德初年取来久留京师 上悯其有乡土父母之念特遣中官送回且谕其国王悉遣还家勿致失所○中都

  • 卷十九·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十九 唐 张守节 撰 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    史记十九 太史公读列封至便侯曰有以也夫长沙王者着令甲称其忠焉昔高祖定天下功臣非同姓疆土而王者八国至孝惠时唯独长沙全禅五世以无嗣絶竟

  • 卷四十二·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四十二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 张苍阳武人也好书律历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如淳曰方板也谓事在板上者也秦置

  • 論語全解卷三·陈祥道

    公冶長第五 

  • 孟子集疏卷四·蔡模

    宋 蔡模 撰公孙丑章句下【凡十四章自第二章以下记孟子出处行实为详】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谓时日支干孤虚王相之属也地利险阻城池之固也人和得民心之和也】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

  • 卷二·孙瑴

    钦定四库全书古微书卷二明 孙防 编尚书考灵曜天有九野九千九百九十九隅去地五亿万里【一野千一百一十一隅】何谓九野中央钧天其星角亢【一作角亢氐】东方皥天【吕氏曰苍天广雅上天】其星房心【亦作房心尾】东北变天

  • 卷七十九·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七十九钱塘程川撰礼二十小戴礼记十领恶全好杨至之记云领管领使之不得动又云领治也治去其恶也【甘节録仲尼燕居】礼记耆欲将至有开必先家语作有物将至其兆必先却是疑有物讹为耆欲其兆讹为有

  • 公孙丑下·孟子

    公孙丑下本篇除第一章单纯介绍孟子言论外,其余各章兼记孟子的事迹、行为和言论,以立身处世的态度为主,其中有不少名言。全篇原文共14章,本书选7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原文】孟子曰:“天时不如地

  • 卷二·朱朝瑛

    钦定四库全书读春秋略记卷二   明 朱朝瑛 撰桓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书即位以正其始也始之不正而亦书之为亲者讳也讳之而斥絶其臣以着其从逆故终桓之世不卒大夫使天下之人知以从逆为戒则乱臣贼子将孤立是惧而不敢

  • 李克书·李克

    序《李克书》一卷,周李克撰。《汉志.儒家.李克》七篇注云「子夏弟子,为魏文侯相」。陆德明《经典释文诗叙录》云「子夏传曾申,申传魏人李克,克传鲁人孟仲子」。陆玑《毛诗疏》谓「卜商为之序,以授鲁人申公,申公授魏人李克」。

  • 序·净挺

    嘉兴大藏经 学佛考训学佛考训序读书难读佛书尤难不博通不旁览遂呶呶于是非得失之间盖鲜有合也俍亭和尚于学无不窥著书满家已卓卓自命矣虽然犹有虑今所称禅学者皆闇于绿字赤文者也经生之家守其师说又不习禅典奈何于是

  • 澎湖纪略·胡建伟

    台湾地方志。清胡建伟撰。十二卷。建伟,学者称勉亭先生,广东三水人。乾隆进士,累官知县、通判。官澎湖期间,建有“文石书院”。又于省城创“澎湖书院”。是志为其组织采访,博览文献,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成书。此志为

  • 薛仁贵征辽事略·佚名

    元代话本小说。作者不详。此书最早著录于明《文渊阁书目》卷6“杂史”类,注:“一部一册,阙”。《永乐大典》卷5244“辽”字韵收载本篇的全文。话本以薛仁贵为中心,叙述他的征辽事迹,故事情节与新、旧两《唐书》的《薛仁贵

  • 尊孟辨·余允文

    三卷。续辨二卷。别录一卷。宋余允文撰。允文字隐文,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生卒年不详。《尊孟辨》对宋代司马光、李觏、郑厚(字叔友)三家有关驳诘孟子的言论一一进行辨说,旨在推倒群疑,定孟子于一尊,故书名曰《尊孟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