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难岁篇第七十三

俗人险心,好信禁忌,知者亦疑,莫能实定。是以儒雅服从,工伎得胜。吉凶之书,伐经典之义;工伎之说,凌儒雅之论。今略实论,令〔观〕览,揔核是非,使世一悟。

《移徙法》曰:“徙抵太岁,凶;负太岁,亦凶。”抵太岁名曰岁下,负太岁名曰岁破,故皆凶也。假令太岁在甲子,天下之人皆不得南北徙,起宅嫁娶亦皆避之。其移东西,若徙四维,相之如者皆吉。何者?不与太岁相触,亦不抵太岁之冲也。实问:避太岁者,何意也?令太岁恶人徙乎?则徙者皆有祸。令太岁不禁人徙,恶人抵触之乎?则道上之人,南北行者皆有殃。太岁之意,犹长吏之心也。长吏在涂,人行触车马,干其吏从,长吏怒之,岂独抱器载物,去宅徙居触犯之者,而乃责之哉?昔文帝出,过霸陵桥,有一人行逢车驾,逃于桥下,以为文帝之车已过,疾走而出,惊乘舆马。文帝怒,以属廷尉张释之。释之当论。使太岁之神行若文帝出乎?则人犯之者,必有如桥下走出之人矣。方今行道路者,暴溺仆死,何以知非触遇太岁之出也?为移徙者,又不能处。不能处,则犯与不犯未可知。未可知,则其行与不行未可审也。

且太岁之神审行乎?则宜有曲折,不宜直南北也。长吏出舍,行有曲折。如天神直道不曲折乎?则从东西、四维徙者,犹干之也。若长吏之南北行,人从东如西,四维相之如,犹抵触之。如不正南北,南北之徙又何犯?如太岁不动行乎,则宜有宫室营堡,不与人相见,人安得而触之?如太岁无体,与长吏异,若烟云虹霓,直经天地,极子午南北陈乎?则东西徙,若四维徙者,亦干之。譬若今时人行触繁雾蜮气,无从横负乡皆中伤焉。如审如气,人当见之,虽不移徙,亦皆中伤。且太岁,天别神也,与青龙无异。龙之体不过数千丈,如令神者宜长大,饶之数万丈,令体掩北方,当言太岁在北方,不当言在子。其东有丑,其西有亥,明不专掩北方,极东西之广,明矣。令正言在子位,触土之中,直子午者不得南北徙耳,东边直丑巳之地,西边直亥、未之民,何为不得南北徙?丑与亥地之民,使太岁左右通,得南北徙及东西徙。何则?丑在子东,亥在子西,丑、亥之民东西徙,触岁之位;巳、未之民东西徙,忌岁所破。

儒者论天下九州,以为东西南北,尽地广长,九州之内五千里,竟三河土中。周公卜宅,《经》曰:“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雒则土之中也。邹衍论之,以为九州之内五千里,竟合为一州,在东〔南〕位,名曰赤县州。自有九州者九焉,九九八十一,凡八十一州。此言殆虚。地形难审,假令有之,亦一难也。使天下九州,如儒者之议,直雒邑以南,对三河以北,豫州、荆州、冀州之部有太岁耳。雍、梁之间,青、兖、徐、扬之地,安得有太岁?使如邹衍之论,则天下九州在东南位,不直子午,安得有太岁?如太岁不在天地极,分散在民间,则一家之宅,辄有太岁。虽不南北徙,犹抵触之。假令从东里徙西里,西里有太岁,从东宅徙西宅,西宅有太岁,或在人之东西,或在人之南北,犹行途上,东西南北皆逢触人。太岁位数千万亿,天下之民徙者皆凶,为移徙者何以审之?如审立于天地之际,犹王者之位在土中也。东方之民,张弓西射,人不谓之射王者,以不能至王者之都,自止射其处也。今徙岂能北至太岁位哉!自止徙百步之内,何为谓之伤太岁乎?且移徙之家禁南北徙者,以为岁在子位,子者破午,南北徙者抵触其冲,故谓之凶。夫破者须有以椎破之也。如审有所用,则不徙之民,皆被破害;如无所用,何能破之!

夫雷,天气也,盛夏击折,折木破山,时暴杀人。使太岁所破,若迅雷也,则声音宜疾,死者宜暴;如不若雷,亦无能破。如谓冲抵为破,冲抵安能相破?东西相与为冲,而南北相与为抵。如必以冲抵为凶,则东西常凶而南北常恶也。如以太岁神,其冲独凶,神莫过于天地,天地相与为冲,则天地之间无生人也。或上十二神,登明、从魁之辈,工伎家谓之皆天神也。常立子、丑之位,俱有冲抵之气,神虽不若太岁,宜有微败。移徙者虽避太岁之凶,犹触十二神之害,为移徙时者,何以不禁?冬气寒,水也,水位在北方。夏气热,火也,火位在南方。案秋冬寒,春夏热者,天下普然,非独南北之方水火冲也。今太岁位在子耳,天下皆为太岁,非独子、午冲也。审以所立者为主,则午可为大夏,子可为大冬。冬夏南北徙者,可复凶乎?立春,艮王、震相、巽胎、离没、坤死、兑囚、乾废、坎休。王之冲死,相之冲囚,王相冲位,有死囚之气。乾坤六子,天下正道,伏羲、文王象以治世。文为经所载,道为圣所信,明审于太岁矣。人或以立春东北徙,抵艮之下,不被凶害。太岁立于子,彼东北徙,坤卦近于午,犹艮以坤,徙触子位,何故独凶?正月建于寅,破于申,从寅、申徙,相之如者,无有凶害。太岁不指午,而空曰岁破;午实无凶祸,而虚禁南北,岂不妄哉!

十二月为一岁,四时节竟,阴阳气终,竟复为一岁,日月积聚之名耳,何故有神而谓之立于子位乎?积分为日,累日为月,连月为时,纪时为岁。岁则日、月、时之类也。岁而有神,

日、月、时亦复有神乎?千五百三十九〔岁〕为一统,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一元。岁犹统元也。岁有神,统元复有神乎?论之以为无。假令有之,何故害人?神莫过于天地,天地不害人。人谓百神,百神不害人。太岁之气,天地之气也,何憎于人,触而为害?且文曰:“甲子不徙。”言甲与子殊位,太岁立子不居甲,为移徙者,运之而复居甲。为之而复居甲,为移徙时者,亦宜复禁东西徙。甲与子钧,其凶宜同。不禁甲,而独忌子,为移徙时者,竟妄不可用也。人居不能不移徙,移徙不能不触岁,触岁不能不得时死。工伎之人,见今人之死,则归祸于往时之徙。俗心险危,死者不绝,故太岁之言,传世不灭。

猜你喜欢
  卷九 九之二·孔颖达
  卷七十四·陈祥道
  律吕新论卷下·江永
  卷二十六·陈经
  卷二十八·林之奇
  四  法仪·墨子
  卷十六·吕本中
  卷一  通礼·颜元
  卷七·佚名
  卷二十一·佚名
  大般若經第二分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佚名
  万定禅师寿言·太虚
  戒持·李叔同
  大般涅槃经 第七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楔子·尚仲贤

    (外扮泾河老龙王领水卒上,诗云)义皇八卦定乾坤,左右还须辅弼臣。死后亲承天帝命,独魁水底作龙神,吾神乃泾河老龙王是也。我孩儿泾河小龙。有洞庭湖老龙的女儿,叫做龙女三娘,娶为小龙媳妇,琴瑟不和,使我心中甚是不乐。且待

  • 卷九十二·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九十二翰林院检讨朱彞尊编【静志居诗话女冠盛于唐杨太真以开元二十三年既册为夀王妃防度为女道士敕曰夀王瑁妃杨氏素以端懿作嫔藩国虽居荣贵毎事精修属太后忌辰永懐追福以兹求度雅志难违用敦道

  • 卷二十·胡文学

    钦定四库全书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 监察御史胡文学编 石盂山人汪仲安先生坦 先生号识环中丞雷峰先生子也少擅异才於书无所不读初爲诸生应省试筮得蛊之上九慨然有遗世意因作高尚赋以见志妇翁太宰闻庄简公先生以太学生至

  • 卷九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九十七沈佺期陪幸韦嗣立山庄台阶好赤松别业对青峯?室承三顾花源接九重虹【一作龙】旗萦秀木凤辇拂疎筇迳直【一作狭】千官拥溪长万骑容水堂开禹膳山阁献尧锺皇监清居远天文睿奨浓岩泉他夕【

  • 曲律·魏良辅

    魏良辅一, 择具最难,声色岂能兼备?但得沙喉响润,发于丹田者,自能耐久。若发口拗劣,尖粗沉郁,自非质料,勿枉费力。 一,初学先从引发其声响,次辨别其字面,又次理正其腔调,不可混杂强记,以乱规格。如学《集贤宾》,只唱《集贤宾》;学《桂

  • ●卷十三·邵博

      孔子与宾牟贾言《大武》,曰“声氵㸒及商”何也?对曰:“非《武》音也,有司失其传也。若非有司失其传,则武王之志荒矣。武王之志犹不贪商,而孟子曰文王望道而未之见,谓商之录未尽也,病其有贤臣也。文王贪商如此其甚,则事君之

  • 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司马迁

    张连科 译注【说明】《吕不韦列传》是吕不韦一个人的传记,但作者通过这篇传载,反映了秦廷内部的争权夺利、皇太后的放荡生活,以及政治斗争的残酷无情。在本传中,作者突出塑造的是吕不韦的形象。吕不韦本

  • 刑论第四·孔鲋

    仲弓问古之刑教与今之刑教。孔子曰古之刑剩今之刑繁。其为教。古有礼。然后有刑。是以刑剩今无礼以教。而齐之以刑。刑是以繁。书曰。伯夷降典。折民维刑。谓先礼以教之。然后继以刑折之也。夫无礼则民无耻。而正之以

  • 卷一百六十·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六十   宋 卫湜 撰故天子制诸侯比年小聘三年大聘相厉以礼使者聘而误主君弗亲飨食也所以愧厉之也诸侯相厉以礼则外不相侵内不相陵此天子之所以养诸侯兵不用而诸侯自为正之具也郑氏曰比

  • 卷二十六·严粲

    钦定四库人王书 诗缉卷二十六 宋 严粲 撰 思齐【音齎】文王所以为圣也 此诗五章皆言文王之所以为圣也孔氏以为文王所以得圣由其贤母所生止是首章之意耳 思齐大任【音泰壬○朱氏曰思语辞○今曰旧作思念之思然思齐思

  • 卷之六·张居正

    周书周,是国号。周之建国,自后稷始,至于文王为西伯受命,武王克商而为天子,因以为有天下之号。这书记周家一代的事,故名周书。泰誓上泰字,与大字同。誓,是誓师之词。昔武王伐纣,与天下诸侯会于孟津,出令以誓戒师旅。史臣记其誓师

  • 卷七十六(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十六四转轮王品第二十六之二大王。过去有王名曰地天。如法为王名为法王。七宝具足。所谓轮宝。象宝。马宝。明珠宝。玉女宝。长者宝。主兵宝。是名七宝。大王。彼地天王父名曰地生。彼地生王临命

  • 庆 祝 元 旦·太虚

    ──二十二年元旦在厦门南普陀讲──今天是中华民国二十二年的元旦,在这一元旦中,我们于正在讲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的法会中来庆祝元旦,因有其特别的意义二种;此二种意义,却合著近几天所讲本生心地观经上的意义。一、此经报恩

  • 复大菩提会秘书维利申喀函·太虚

    维利申喀法兄大鉴:顷奉五月十一日大函,藉悉前寄汇票,业蒙察存,并承宠召参预大法苑开幕典礼,至深感谢!悲观比丘现在印度,届时由彼前来参预典礼,至为便利,请迳函悲观知照。通信地址,向加隆吉打中国总领事卢春芳君索取便妥。承嘱开

  •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卷上·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八千,诸大弟子学戒具足,菩萨万二千,一切圣通无所不达,已得总持辩才无量不起法忍,其德无限,彻睹诸根,应病授药为师子吼,救济十方,众生百千莫不蒙度。尔

  • 明道篇·王惟一

    道家著作。1卷,元·王惟一撰,成书于元代。书中阐述:“要在至心诚意,格物致和,去人欲之私,存无理之公,自然见心中无限药材,身中无限火符,药愈探而不穷,火愈炼而不息矣。”等习炼气功的重要问题。

  • 太上慈悲道场灭罪水忏·佚名

    三卷,元始天尊称三元日三元官考校罪福,述朝礼天尊、悔罪。水忏的名称始于唐代佛教。

  •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佚名

    凡二卷。北魏昙摩流支译于景明二年(501 )。又作如来入一切佛境界经、智慧庄严经、如来庄严佛境界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叙述佛陀对妙吉祥童真(文殊师利)宣说不生不灭之法,开示如来法身之本义、方便示现之道理及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