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经稗 清 郑方坤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七

经稗

五经总义类

提要

臣等谨案经稗十二卷国朝郑方坤撰方坤号荔乡建安人雍正癸卯进士官至兖州府知府是编杂采前人说经之文以多摭诸说部故名曰稗言犹正史之外别有稗官耳汉代传经専门授受自师承以外罕肯旁征故治此经者不通诸别经即一经之中此师之训故亦不通诸别师之训故専而不杂故得精通自郑康成淹贯六艺参互钩稽旁及纬书亦多采掇言考证之学者自是始宋代诸儒惟朱子穷究典籍其余研求经义者大抵断之以理不甚观书故其时博学之徒多从而探索旧文网罗遗佚举古义以补其阙于是汉儒考证之学遂散见杂家笔记之内宋洪迈王应麟诸人明杨慎焦竑诸人国朝顾炎武阎若璩诸人其尤著者也夫穷经之要在于讲明大义得立教之精意原不以搜求奇秘为长顾有时名物训诂之不明事迹时地之不考遂有凭臆空谈乖圣人之本旨诸人于汉学放失之余捃摭而存一线亦未始非饩羊之遗也顾诸家无谈经之専书篇帙纷繁颇难寻检方坤能荟稡众说部居州次于考核之功深为有禆特録存之亦朱子注中庸不废沈括梦溪笔谈之意也原本易书诗春秋各一卷三礼共一卷四书共一卷篇页颇为繁重今析为十有二卷以便省览云乾隆四十四年三月恭校上

总纂官 (臣)纪昀 (臣)陆锡熊 (臣)孙士毅

总校官 (臣)陆费墀

猜你喜欢
  论语集编卷五·真德秀
  春秋大全卷十三·胡广
  第十四章 25·辜鸿铭
  卷二十六·程川
  卷六·姚际恒
  黔娄子·黔娄
  分别品第十三·佚名
  佛本行经度宝称品第十八·马鸣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十·欧阳竟无
  大智度論卷第十四·欧阳竟无
  释氏稽古略卷三·觉岸
  佛说佛名经卷第二·佚名
  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卷第三·佚名
  文殊问经字母品第十四·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六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芮煇·唐圭璋

      煇字国瑞。生于宣和三年(1121)。与兄烨同登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乾道初,提举浙西常平。转江西转运判官。淳熙初提刑浙东,为秘书少监、国子兼祭酒兼国史院编修。以吏部侍郎兼同修国史。累官兵部尚书。宋史翼卷十三有传

  • 第六十一回 密意柔情真元帅戏假公主 将凰认凤雄娘子遇雌丈夫·萧晶玉

    却说北安王因太子发兵南抢,放心不下,带着王后、嫔妃、宗亲、王子,百万雄兵,离了五国城,来至狼牙山下,安下百里的连营。时时差了数十个细作,探听太子交兵的胜败。这日正与洪后帐中正坐,只见小番来报说:“太子分兵围困雁门,

  • 第三折 述·李玉

    [生巾服上]忆自春明别故人,燕云遥望动星文。今朝长啸归山坞,共向西风泣楚均。我周顺昌削籍家居,自恨不能叩阍,剪除魏贼。犹幸好友文文起兄在京,他是信国子孙,传家忠孝;文章气节,绝代无双。前岁大魁天下,黄童、白叟,尽识他为国家

  • 唐贤三昧集巻下·王士祯

    刑部尚书王士祯编髙适寄孟五少府秋气落穷巷离忧兼暮蝉后时已如此髙兴亦徒然知君念淹泊忆我屡周旋征路见来雁归人悲逺天平生各千里相望在贞坚酬裴主簿雨后睢阳北楼见赠之作暮霞照新晴归云犹相逐有懐晨昬暇想见登眺目问

  • 綦毋潜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綦毋潜(生卒年不详):字孝通(一作季通)荆南(今湖北西南部)人。开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一度弃官还江东,后复任宜寿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右拾遗,复授校书,终著作郎。晚年退隐江南。他与王维、王昌龄、李欣,储光羲等人有

  • 第四十四回 分三党廷臣构衅 备六礼册后正仪·蔡东藩

      却说司马光病殁以后,吕公著独秉政权,一切黜陟,仍如光意,进吕大防为中书侍郎,刘挚为尚书右丞,苏轼为翰林学士。轼奉召入都,仅阅十月,三迁清要,寻兼侍读;每入值经筵,必反复讲解,期沃君心。一夕值宿禁中,由中旨召见便殿,太皇太后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纪昀

    忠义传唐 【二】○唐二颜杲卿【袁履谦】 贾循张巡许远【南霁云 云万春 姚誾】 程千里【袁光廷】 庞坚【嶭愿】张兴 崔伦 蔡廷玉 符令奇刘乃孟华张伾周曾张名振 【石演芬 】吴溆 高沐贾直言 辛谠 黄碣

  • 一六 两江总督高晋等奏购访遗书情形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一六 两江总督高晋等奏购访遗书情形并进呈书目折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初二日大学士管两江总督臣高晋、署理江苏巡抚臣萨载谨奏,为遵旨购访遗书,据实覆奏事。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十四日准大学士刘统勋字寄内开,乾隆三十七年

  • 卷二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二十一论刑狱疏【嘉靖六年】      黄 绾臣谨奏伏惟我朝太祖高皇帝肇迹民间享国特久备历艰难饱谙物态故立制定法准今酌古周备无遗视汉唐宋为过之至刑狱一事尤在所慎既设刑部以掌邦禁

  • 黄锡赓·周诒春

    黄锡赓 字绍三。年三十六岁。生于上海。已婚。初学于武昌文华大学。及上海圣约翰大学。光緖三十四年。自费游美。入理海大学。习矿业工程。宣统三年。得机器工程师学位。民国元年。得硕士学位。民回二年。回国。任大

  • 卷十三·陈经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十三宋 陈经 撰伊训【商书】此篇乃太甲即位之初年伊尹首陈伊训之书可以观古人之事君尤必谨其初也成汤以太甲属之伊尹乃受遗托孤之臣宗庙社稷之安危轻重系焉与在朝百官事体不同若周公之于成王

  • 第25章 宪问篇第十四(2)·孔子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左氏记孔子之言曰:‘陈恒弑其君,民之不予者半。以鲁之众,加齐之半,可克也。’此非孔子之言。诚若此言,是以力不以义也。若孔子之志,必将正名其罪,上告天子,下告方伯,而率与国以讨之。至于所以胜齐者,孔子

  • 摩訶僧祇律大比丘戒本·欧阳竟无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譯 六念法.一者當知日數月一日二日乃至十四日十五日月大月小悉應知.二者清 旦當作施食法今日得食施某甲某甲於我不計意我當食.〈如是三說〉三者日日自憶 若干臘數.四者當憶念受持衣及淨

  •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二十·圆悟克勤

    偈颂高宗在藩邸三次请升座说偈善因招善果。种粟不生豆。大福德人修。大福德人受。八万四千波罗蜜。一毫头上已圆成。棒头喝下承当得。高步毗卢顶上行。至简至易至尊至贵。往还千圣顶[寧*頁]头。世出世间不思议。弹指

  • 摄大乘论释 第十卷·世亲

    摄大乘论释 第十卷世亲菩萨释陈天竺三藏真谛译释入因果修差别胜相第五之一对治章第一释曰。此义有五章。一对治二立名三得相四修相五修时论曰。如此已说入因果胜相。云何应知入因果修差别释曰。前已总说六度因

  • 苑洛集·韩邦奇

    二十二卷。明韩邦奇撰。韩邦奇字汝节,号苑洛,朝邑 (今陕西大荔)人。正德三年 (1508)进士,累官至吏部员外郎,南兵部尚书。曾因以疏论时政,多次被诬奏怨谤,逮系寺官,屡起屡罢。韩邦奇性情刚直,尚气节,又嗜学,诸经子史及

  • 黄帝阴符经注解(邹䜣注)·佚名

    黄帝阴符经注解,题「崆峒道士邹䜣注」。邹䜣即南宋理学家朱熹化名。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又《四库全书》收入此书一卷,标名《阴符经考异》。是书经文取四百余字本,分上中下三篇而不题章名。注文着重以理学

  • 法华文句记·湛然

    凡十卷。唐代湛然述。又称法华经文句记、妙法莲华经文句、文句记、法华文句疏、妙法莲华文句疏记、妙法莲华经文句疏、天台法华疏记、妙乐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本书为天台大师智顗所作法华三大部中‘法华文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