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六 两江总督高晋等奏购访遗书情形并进呈书目折

一六 两江总督高晋等奏购访遗书情形并进呈书目折

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初二日

大学士管两江总督臣高晋、署理江苏巡抚臣萨载谨奏,为遵旨购访遗书,据实覆奏事。

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十四日准大学士刘统勋字寄内开,乾隆三十七年十月十七日奉上谕:前以历代流传旧书及国朝儒林撰述,向来未登大内收藏书目者,已降旨直省督抚会同各学政通行购访,汇列书名奏闻,再命廷臣检核,行知取进。迄今几及匝岁,曾未见一人将书名录奏,饬办殊为延缓。我国家重熙累洽一百二十余年,于今文治光昭,远暨山陬海澨,所在经籝书库,藏弆甚多,采掇本非难事。其间卽属家传善本,珍秘有加,然一闻稽古右文之诏,且令有司传钞副本,善为经理,当无不踊跃争先。为大吏者果能及时率属加意搜罗,自当有求必应,何至阅时既久,裒集无闻?或各督抚等因前后适遇调任,受代因循,未及悉心董率,又或疑陈编故册非如民生国计为刻不容缓之图,因以奉行具文,徒致往返迟滞。此在远僻省分,一时或难于荟萃,至如近畿之北五省及书肆最多之江浙地方,又复从何借口?甚非所以体朕念典勤求之至意也。各督抚等其卽恪遵前旨,饬催所属,速行设法访求,无论刊本、钞本,一一汇收备采,俟卷帙所积稍充,卽开具目录,附折奏明,听候甄择移取。仍将现在作何办定章程及有无购得若干部之处,先行据实奏覆。将此于奏事之便,通谕督抚学政知之。钦此。遵旨寄信前来。

臣等伏查本年二月准礼部咨,于正月初四自恭奉谕旨:以古今来著作之家,或逸在名山,未登柱史,宜及时采集,汇送京师,以彰千古同文之盛,令直省督抚会同学政通饬所属,加意购访。并以本朝士林宿望,向有诗文专集,及近时沉潜经史,原本风雅,如顾栋高、陈祖范、任启运、沈德潜辈,着有成编,亦令一并查送。等因。煌煌圣训,于文思光被之时,举微显阐幽之典,艺林盛际,千古难逢。又明示章程,令善为经理,先将各书叙列目录,开明要指,奏请饬发廷臣校核咨取,睿虑周详,更复无微不烛。臣等理宜夙夜祇承,早为集事,乃几匝岁,尚未奏进,仰荷皇上天恩谆切告戒,降旨饬催,惭感下忱,曷可言喩。

窃惟江苏地方向为人文之薮,本朝百数十年,沐浴圣化,读书仕宦之家,尤为极盛,经籝书库,各献所藏,自应较他省为易得。臣等恭奉明诏,誊黄揭示,一面转饬两司通谕各属,实力查办去后。旋据各州县陆续呈缴,均属耳目习见及琐屑无当之书,其坊肆所鬻,又系经生呫哔之类为多,皆不足以裒集进呈,上登册府。乃与两司悉心筹议,于紫阳书院特设书局,分派官吏收掌较录,并请院长在籍侍郎彭启丰总理其事。仍复另发简明告示,剀切晓谕,俾知刷印缮录,均属官为经理,不致费及己赀。又恐珍藏秘本,交官后转致遗失稽留,并给印票,将所缴之书,令其亲填卷数,缮录已毕,卽行照票给还,以杜观望。仍饬各府州董率各学敎官就近采访,一并缴局查核。其已有之书,令院长率同在局各官,逐细校阅,紬释要指,开明节略,以备进呈。此臣等数月以来遵旨办理之章程也。

惟是历代以来,名儒著作,厥有成书,久已流衍人间,备在方策,其余摛词掞藻,驰骛卢名,率多酬唱诗文,无裨实学,是以购访所得,亦属寥寥。兹蒙圣恩垂谕,谨将己购各书,经臣等督率局员绎出要指可备采择者,共二十二种,开具目录,恭呈御览,伏候皇上勅下廷臣甄核,饬取进呈。

再,现收到局翻阅未竣者一十五种,各府禀据各敎官采访所得尚未解到者二十五种,统俟较核清楚,再行奏进。臣等仍恪遵谕旨,严饬所属广事搜罗,务使山陬海澨,咸知圣主念典勤求之至意,俾家藏秘籍尽皆出献,用以上副石渠,仰邀乙览,断不敢奉行具文,自蹈严谴。

所有臣等遵旨购访缘由,谨会同学政臣彭元瑞合词恭折奏覆,伏乞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朱批:知道了。

(宫中朱批奏折)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四·刘昫
  卷五十五·志第二十四·仪卫志一·脱脱
  卷三十一·本纪第三十一·明宗·宋濂
  卷四百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九·赵尔巽
  卷六前赵录六·崔鸿
  卷三十五·谷应泰
  卷三十三·张廷玉
  宋史全文卷二十一下·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佚名
  卷之九百九十二·佚名
  卷之三百十七·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纪昀
  附卷之三·佚名
  徐维震·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巻十二·刘履

    钦定四库全书风雅翼卷十二元 刘履 编选诗续编二唐诗二杜工部诗三十七首杜甫开元未下第逰齐赵天宝中献三赋授右衞率府功曹遭禄山乱防贼中亡走谒肃宗拜左拾遗寻以直言失官流离秦蜀间后依剑南节度使严武表为防谋检校工

  • 提要·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唐诗品彚       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唐诗品彚九十卷拾遗十卷明高棅编棅有啸台集已着録宋之末年江西一派与四灵一派并合而为江湖派猥杂细碎如出一辙诗以大弊元人欲以新艳奇丽矫

  • 列传第七十五 李常赵崔齐卢·欧阳修

    李揆,字端卿,系出陇西,为冠族,去客荥阳。祖玄道,为文学馆学士。父成裕,秘书监。揆性警敏,善文章。开元末,擢进士第,补陈留尉。献书阙下,试中书,迁右拾遗,再转起居郎,知宗子表疏,以考功郎中知制诰。扈狩剑南,拜中书舍人。乾元二年,宗室

  • 涌幢小品卷之十·朱国祯

    讲读学士免考弘治十年。考察京官五品以下。掌院侍读学士杨守址疏言。臣与掌詹侍读学士王鏊俱在听考之数。但臣等俱掌印信。俱有鼠属官。进而与吏部会考所属。则将坐于堂上。退而听考于吏部。则当候于阶下。一人之身。

  • 一三一○ 军机大臣奏查《大藏全咒》告竣时间及板片存贮栢林寺片·佚名

    一三一○ 军机大臣奏查《大藏全咒》告竣时间及板片存贮栢林寺片乾隆五十三年九月二十五日查经咒馆,系三十七年正月内归并清字经馆,所办《大藏全咒》,于三十九年十二月内告竣,交武英殿刊刻。所有刊得板片,由武英殿存贮栢林

  • 卷十五·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十五宋 吕中 撰神宗皇帝论安石才学治平四年以王安石知江宁府曾公亮曰安石真相才吴奎曰臣尝与安石同领郡牧备见迂阔用之必乱纪纲以安石为翰林学士奎曰安石文行诚善上曰当事何如奎曰恐迂阔上

  • 孙扌为传·宋濂

    孙扌为字自谦,曹州人。至正二年(1342)进士,授济宁路录事。张士诚在高邮起义时,或谓其有降意,朝廷择乌马儿为使,往招士诚,并用扌为伴随。时扌为在家,不知此事。中书藉口扌为有集贤院待制之职,给以使用驿站的方便,扌为勉强奉命到

  • 曾泉传·张廷玉

    曾泉,泰和人。永乐十八年(1420)进士,选为庶吉士,后改任御史。宣德初年,都御史邵王己甄别官吏,泉被贬为汜水典史,逝于任上。正统四年(1439),河南参政孙原员上书称“:泉行为端正,为官廉洁,勤于政务,办事敏捷,不因被降黜而有怠惰之心

  • 张文襄公选集三·张之洞

    致天津李中堂(电牍)致台北邵抚台、唐藩台致台北唐藩台致上海赵竹君致台北唐藩台致台北唐藩台致台北唐藩台致天津李中堂到两江署任谢恩折(奏议)致上海上海道刘道台、吴淞曹统领、江阴张统领、镇江陈统领(电牍)致台北唐抚台致

  • ●皇朝通典卷九十一·佚名

    州郡二 ○州郡二 山東省 山西省 河南省 △山東 【 東西距一千六百四十里南北距八百十里東至海一千三百里西至直隸大名府元城縣界三百四十里南至江蘇徐州府沛縣界五百七十里北至直隸河間府寧津縣界二百四十里東南至江

  • 后出师表·诸葛亮

    【原文】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1】,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2】,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3】?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4】

  • 卷三十八 论语二十·黎靖德

      ◎乡党篇   △总论   乡党记圣人动容周旋,无不中礼。〔泳〕   如乡党说圣人容色处,是以有事观圣人;如言'燕居申申、夭夭',是以无事时观圣人。学者於此,又知得圣人无时无处而不然。〔焘〕   乡党一篇,自"天命之

  • 浮邱子卷六·汤鹏

    九材  浮邱子曰:九材曷谓也?一曰古今间出之材,二曰刚柔并济之材,三曰酝深不测之材,四曰果敢击断之材,五曰纷云挥霍之材,六曰聪明曲到之材,七曰文章靡丽之材,八曰辨对捷给之材,九曰使令轻便之材。  古今间出之材:其读书论世,恢

  • 提要·李光坡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仪礼述注      礼类二【仪礼之属】提要【臣】等谨按仪礼述注十七卷国朝李光坡撰光坡有周礼述注已着録是书取郑注贾疏总撮大义而节取其词亦间取诸家异同之説附于后其中注疏原文有可以

  • 周礼疑义举要卷一·江永

    婺源江永撰天官周礼六卿之制至成王末年犹可考顾命同召大保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是六卿也迨其后而官制改别有一人为卿士执政冢宰位在其下故诗云皇父卿士畨维司徒家伯维宰【今诗误作家伯冢宰】仲允膳夫葢上卿执政者皇

  • 弘明集卷第十三·僧祐

      郗嘉宾奉法要颜延之庭诰二章王该日月烛。奉法要(郗中书)  三自归者。归佛归十二部经归比丘僧。过去见在当来三世十方佛。三世十方经法。三世十方僧。每礼拜忏悔。皆当至心归命。并慈念一切众生。愿令悉得度脱。

  •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四·湛然

    次利益妙中二。先释名。次正释。自行功德指前五妙。次后四妙已是益他。受化得益于兹别立。益虽不等同归法华。是故名为利益妙也。次正释中先开章。次依章解释。解释中所以不言序中益者。序但预表当益。当文无益可论。

  • 太上经戒·佚名

    太上经戒。撰人不详,约出朴南北朝。慕集上清、灵宝及天师道戒律六种。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戒律类。参校本:《云笈七签》卷三十八。《云笈七签》卷38移录。辑六朝戒律6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