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25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辜讲
孔子说:“过去人们为了自身利益而去学习,现在人们为了打动别人而去学习。”
辜解
夫明道者明理也,理有未明而欲求以明之,此君子所以有事于学焉。当此求理之时,吾心只知有理,虽尧舜之功不暇计,况荣辱贫富贵贱乎!盖凡事无所为而为则诚,有所为而为则不诚,不诚则伪矣。为学而不诚,焉得有学。此荀子之学所以不纯粹也。
犹忆昔年张文襄赀遣鄂省学生出洋留学,濒行,诸生来谒文襄,临别赠言慰之曰:“生等到西洋宜努力求学,将来学成归国,代国家效力,戴红顶,做大官,可操券而获,生等其勉之。”云云。此与《荀子·儒效篇》勉励学者语又奚以异?余谓文襄之学本乎荀子者,盖为其务外自高,故未脱于功利之念也。昔孔子有言:“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知此可以言学。
编者注
明白大道的人一定懂真理,有不明白的地方而想弄明白,这就是君子为什么需要学习。当追求真理的时候,他的心里只有真理,即使有尧舜那样的功劳都没时间计较,何况荣耀和耻辱、贫穷和富贵、尊贵和低贱呢!所有的事不带着目的去做就诚心,有目的去做而就不诚心,不诚心就是作假。做学问而不诚心,哪里能得到真正的学问呢?这也是荀子的学说不纯粹的原因。
还记得当年张之洞自费资助湖北留学生出国留学,将出发,所有的学生都来辞行,临别时张之洞赠言鼓励他们说:“你们到西洋应该努力学习,将来学成归国,为国家效力,戴红顶,做大官,可轻松完成。你们要加油啊。”这和《荀子·儒效篇》中勉励读书人的话又有什么区别呢?我认为张之洞的思想本来源自荀子,他们只追求外部表现,不能脱离功利心的束缚。以前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真正理解这句话才能讨论学习的问题。
猜你喜欢 卷第十三·董仲舒 徕民第十五·商鞅 卷十 敬慎·刘向 周頌·毛公 卷十人物篇·杨时 张子抄释卷四·吕柟 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孔子 卷十七·钱时 卷四·熊过 卷九·孔颖达 卷三十七·王道焜 卷三十五·严粲 仲夏纪第五·吕不韦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佚名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三·自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