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首十

<经部,诗类,读诗质疑>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首十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训诂传授

汉书艺文志诗凡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讽诵不独竹帛也汉兴鲁申公为诗训诂而齐辕固燕韩婴皆为之传三家皆列於学官又有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而河间献王好之

汉书儒林传毛公赵人也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授同国贯长卿长卿授解延年延年为阿武令授徐敖敖授九江陈侠为王莽讲学大夫由是言毛诗者本之徐敖孔氏曰六艺论云河间献王好学其博士毛公善说诗献王号之曰毛诗儒林传云毛公赵人也为河间献王博士不言其名范晔後汉书云赵人毛长善诗是为毛诗然则赵人毛公名长也谱云鲁人大毛公为训诂传於其家河间献王得而献之以小毛公为博士然则大毛公为其传由小毛公而题毛也

陆玑氏曰孔子删诗授卜商商为之序以授鲁人曾申申授魏人李克克授鲁人孟仲子仲子授振牟子振牟子授赵人荀卿荀卿授鲁国毛享享作训诂传以授赵国毛苌时人谓享为大毛公苌为小毛公以其所传故名其诗曰毛诗苌为河间献王博士授同国贯长卿长卿授阿武令解延年延年授徐敖敖授九江陈侠由是言毛诗者本之徐敖时九江谢曼卿亦善毛诗东海卫宏从曼卿受学因作毛诗序得风雅之旨世祖以为议郎济南徐巡师事宏亦以儒显其後郑衆贾逵传毛诗马融作毛诗传郑玄作毛诗笺然齐鲁韩三氏皆立博士惟毛诗不立

吴太常卿徐整曰子夏授高行子高行子授薛仓子薛仓子授帛妙子帛妙子授河间人大毛公大毛公为诗诂训传於家以授赵人小毛公

释文曰郑玄作毛诗笺申明毛义难三家於是三家遂废矣魏太常王肃更述毛非郑荆州刺史王基駮王肃申郑义晋豫州刺史孙毓为诗评毛郑王肃三家同异朋於王徐州从事陈统难孙申郑

隋书志齐诗魏代已亡鲁诗亡於西晋韩诗虽存无传之者惟毛诗郑笺至今独立

孔氏曰汉初为传训者皆与经别行三传之文不与经连故石经书公羊传皆无经文艺文志云毛诗经二十九卷毛诗故训传三十卷是毛为诂训亦与经别也及马融为周礼注乃云欲省学者两读故具载本文然则後汉以来始就经为注也未审此诗引经附传是谁为之

陆氏曰申培公鲁人少事齐人浮丘伯受诗为楚王太子戊傅戊不好学及戊立胥靡申公申公媿之归鲁以诗经为训故以教无传疑是为鲁诗兰陵王臧代赵绾皆从申公受学臧为郎中令绾为御史大夫皆以明堂事自杀申公弟子千余人同郡临淮太守孔安国胶西内史周霸城阳内史夏寛东海太守砀鲁赐长沙内史兰陵缪生胶西中尉徐偃胶东内史邹人阙门庆忌治官皆有廉节称申公卒瑕丘江公尽能传之及鲁许生免中徐公皆守学教授韦贤治诗事江公许生至丞相传子元成亦至丞相兄子赏以诗授哀帝至大司马由是鲁诗有韦氏学东平王式事徐公许生为昌邑王师其後山阳张长安东平唐长宾沛褚少孙亦先後事式为博士由是有张唐褚氏之学张生兄子游卿以诗授元帝为谏大夫其门人琅琊王扶为泗水中尉陈留许晏为博士由是张家更有许氏学初薛广德亦事王式以博士论石渠授龚舍广德至御史大夫舍至山阳太守时平原高嘉亦以诗授元帝为上谷太守传子容为光禄大夫孙诩以父任为郎中以世传鲁诗知名王莽时逃去不仕又有曲阿包咸师事博士右师细君习鲁诗亦去归乡里世祖即位徵诩为博士至大司农咸举孝廉除郎中至大鸿胪永平初任城魏应亦以习鲁诗为博士徵拜骑都尉卒於官

虞惇按汉志鲁故二十五卷说二十八卷隋志鲁诗亡於西晋而小学有一字石经鲁诗六卷今世所传申培公诗说盖後人伪托也

辕固生齐人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後拜清河太守武帝初以贤良徵诸儒多嫉毁之罢归时已九十余矣诸齐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昌邑太傅夏侯始昌最明始昌授东海剡人后苍苍为博士至少府苍授谏大夫翼奉前将军萧望之丞相匡衡衡授大司空琅琊师丹高密太傅伏理詹事頴川满昌由是齐诗有翼匡师伏之学满昌授九江张邯琅琊皮容皆至大官其後伏黯传理家学改定章句作解说九篇位至光禄勲以授嗣子恭恭以黯任为郎永平中拜司空恭删黯章句定为二十万言年九十卒又蜀郡任末广汉景鸾皆以齐诗教授着述焉

虞惇按汉志齐后氏故二十卷传三十九卷孙氏故二十七卷传二十八卷杂记十八卷隋志齐诗魏代已亡郑夹漈谓齐诗今犹有见者盖其真伪未可知也

韩婴燕人孝文时为博士景帝时至常山太傅婴推诗人之意而作内外传其语颇与齐鲁间殊淮南贲生受之燕赵间言诗者由韩生河南赵子事韩生授同郡蔡谊谊至丞相谊授同郡食子公王吉吉为昌邑王中尉食生为博士授泰山栗丰吉授淄川长孙顺顺为博士丰部刺史由是韩诗有王食长孙之学丰授山阳张就顺授东海髪福皆至大官建武初博士淮阳薛汉善灾异谶纬受诏定图?当世言诗推为长後至千乘太守弟子犍为杜抚会稽澹台敬伯钜鹿韩伯高最知名抚定韩诗章句建初中为公车令卒官其所作诗题约义通学者传之曰杜君注抚授会稽赵晔晔举有道又有光禄勲九江召驯阆中令巴郡杨仁山阳张匡皆习韩诗匡为作章句举有道徵博士不就

虞惇按汉艺文志韩故三十六卷内传四卷外传六卷说四十一卷隋经籍志韩诗二十二卷薛氏章句韩诗翼要十卷汉侯包撰梁有韩诗谱二卷唐艺文志韩诗卜商序韩婴注二十二卷又外传十卷盖韩诗至唐犹存未知以何时亡今所存者外传而已

成伯瑜氏曰传曰孔子没而微言絶七十子终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古之学者口相师受或文字假借言音互殊各有专门是生同异而秦季焚书之後故名有鲁诗韩诗毛诗齐诗四家之说鲁人申培公初与楚元王刘交俱受诗於浮丘伯申公为诗作诂训而无其传曰鲁诗武帝以安车蒲席轮徵申公拜太中大夫时年八十余矣申公授江公江公授韦贤贤授子玄成玄成传兄子赏江公又传至王式式传褚少孙及薛广德广德授龚舍齐人辕固生为诗作传号曰齐诗授夏侯始昌始昌传后苍苍授翼奉又授萧望之又授匡衡衡授师丹後汉陈元方亦学齐诗燕人韩婴广推诗意作内外传数万言号曰韩诗其孙商亦以诗为博士淮南贲生初受之贲生传河内赵生赵生传蔡谊及王吉鲁人毛公於其家作诗诂训故曰毛诗河间献王见而深好之赵人毛苌传其业号小毛公为献王博士在汉朝毛诗不列於国庠唯齐鲁韩三家得立学官小毛公传同郡贯长卿长卿传齐人解延年延年授徐敖敖授陈侠始自仲尼删诗以授子夏故子夏作关雎大序及诸篇小序历四传至大毛公汉平帝时毛诗始立兴於齐梁迄於皇唐齐诗无人鲁诗没而魏晋不播江左韩诗虽存无传习之者自郑玄作毛诗笺而三家之传废矣魏太常王肃又述毛公意而驳郑氏之非晋孙毓为诗评十卷论毛郑王三家异同宋徵士周续之及雷次宗并作诗序义江熙谢沈各注二十卷陆玑作草木疏二卷亦论虫鱼鸟兽然土物所生耳目不及相承迷悟明体乖殊十得六七而已崔灵恩撰诸家集注二十四卷沈重及徐爰作音义梁武帝作诗大义四十卷郑玄又述诗意兼国风土地氏族作诗谱一卷又有解题一卷近代纂集诸家互兴理致浅薄非警策之要不得遍举也

郑樵氏曰诗有四家毛诗最後出而独传何也曰岂惟毛诗始汉之春秋公谷为盛至後汉左氏始立而後之行者独左氏礼家之学五传弟子分曹教授小戴最後出而今之言礼者惟小戴为宗此无他六经始出诸儒讲习未精且未有他书证其是非故杂伪之说可入赵宾之易张霸之书是也历时既久古人简牍时出於山崖屋壁之间学者议论既精因得即其书以考同异而长短优劣见矣长者出而短者废自然之理也六经自秦火後独诗以讽诵相传齐鲁与燕语音不同训诂亦异独毛之出也自以源流得於子夏而其书贯穿先秦古书其释鸱鴞也与金縢合释北山烝民也与孟子合释昊天有成命与国语合释硕人清人黄鸟皇矣与左传合而序由庚等六章与仪礼合盖当毛氏时左氏未立孟子仪礼国语未甚行而学者亦未能信也惟河间献王博见异书深知其精至晋宋诸书盛行肄业者衆而人始翕然知其说近正且左氏诸书汉初儒者皆未见而毛先与之合不谓之源流子夏可乎唐人云齐诗亡於魏鲁诗亡於晋韩诗虽存无传之者今韩氏章句已不存矣而齐诗犹有见者然唐人既谓之亡则其书之其伪未可知也

虞惇按齐鲁韩毛四家之诗惟毛氏最後出而其传最盛齐诗亡於魏鲁诗亡於晋韩诗至唐犹存而无传习之者今所存者外传而已郑氏作毛诗笺孔氏作正义专申毛郑之旨宋朱子集传始尽斥毛郑而独申臆解六百年来学者非朱子弗道也盖毛郑之废久矣然考其渊源师友之所自与夫儒先论撰之说毛公之诗不谓之源於子夏不可也故今列诸家授受之次第於以志其盛而惜其衰

读诗质疑卷首十

 

猜你喜欢
  平书卷三物宜篇上·王源
  卷八十六·卫湜
  目录·毛奇龄
  提要·郑小同
  卷九·张洽
  奏议·乾隆
  凡例·李光地
  哀公·哀公三年·左丘明
  大方廣佛華嚴經·欧阳竟无
  高僧傳卷第一·慧皎
  开元释教录卷第二十(入藏录下)·智升
  复 性 觉 书·太虚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八·佚名
  序言三: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李叔同
  大般涅槃经 第八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九·郁达夫

    ◆云雾登升旗山菊花方开好山多半被云遮,北望中原路正赊。高处旗升风日淡,南天冬尽见秋花。◆关君谓升旗山大似匡庐因演其意匡庐曾记昔年游,挂席名山孟氏舟。谁分仓皇南渡日,一瓢犹得住瀛洲。◆前在槟城偶吟俚句南洋诗友和

  • 第二折·尚仲贤

    (正末引卒子上,云)咱英布一向在项王麾下,拥四个万众,镇守九江,单则不曾封王,以此心常怏快。不意一时间听了随何说词,便背楚归汉。一路行来,渐近成皋关了,怎不见汉家有甚么粮草供应,人马迎接?敢则是随何自家的意思,要赚咱去献功,那

  • 卷四百三十 元祐四年(己巳,1089)·李焘

      起哲宗元祐四年七月盡其月   秋七月己巳朔,冀州南宮等五埽危急,詔撥提舉修河司物料一百萬應副。   庚午,朝奉大夫岑象求為考功郎中。   辛未,中書省言:「內外官再任,及六曹郎官於本曹易部,並係降誥,緣元除已給,請今

  • 白门新柳补记·薛时雨

    前书以记为名,是记事非品花。采访所及,随得随录,名次之先后,与色艺之优劣无关焉。即以记事而论,传闻异词,爱憎异性,难免参错,稗官小说,游戏而已,不得以信史责之。前书间有遗珠,特为补记。养和近作淮海之游,他日归来,当不以鄙人为僭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五·佚名

    正统四年五月戊申朔巡抚狭西右副都御史王文言庆王薨世子未封禄米例应停止 上曰王宫眷具在而停其禄岂亲亲之道其给之如故○广西总兵官安远侯柳溥奏蛮寇韦万川仍紏众侵扰议率兵剿捕请摘广东或湖广官军一千来益之 上敕溥

  • 卷之三百九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张弘范传·宋濂

    张弘范,字仲畴,张柔之第九子。善于骑马使枪,又颇能写诗做歌。二十岁时,兄弘略任顺天路总管,去寿阳行都报告一年内本路户口、田地和赋税征收等政事,弘范代行兄之职务,吏民都佩服他办事果断,有条有理。蒙古军在所过之地肆意杀掠

  • 谴非第六·桓谭

    王者初兴,皆先建根本,广立藩屏,以自树党,而强固国基焉。是以周武王克殷,未下舆而封黄帝、尧、舜、夏、殷之后,及同姓亲属、功臣、德行,以为羽翼,佐助鸿业,永垂流于后嗣。乃者强秦罢去诸侯,而独自恃,任一身,子弟无所封,孤弱无与,是以

  • 补卷下·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读左日钞补卷下吴江朱鹤龄撰成公二年曲县周礼注郑司农云宫县四面县轩县去其一面判县又去其一面特县又去其一面轩县三面其形曲故春秋传曰曲轩诸侯之礼也赦之以劝事君者乃免之却克不杀丑父丑父必归齐师矣史

  • 卷四十二·王道焜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四十二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昭公九经【乙酉】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塟宋元公【三月而葬速】○三月公至自齐居于郓○夏公围成【杜成孟氏邑不书齐师帅贱众少重在公】○秋公防齐侯莒子邾子杞

  • ◎修学篇 佛法基础·虚云

    佛法大义一讲到&ldquo;佛法&rdquo;两字,实与世间一切善法,等无差别。豪杰之士,由于学问修养的成就,识见超常,先知先觉,出其所学,安定世间。诸佛祖师,由于历劫修行的成就,正知正觉,发大慈悲,普度三界。世出世间贤圣,因行果位,一道齐

  • 法界安立图卷上之下·佚名

      燕山沙门 仁潮 集录二广步大地四洲图  四洲说  业因  舍报相  山海图  山海说  地动缘  龙王宫  金翅鸟  阿修罗  天修罗战  龙神身量  业因  地狱名  八热狱图  游增狱图  苦

  • 野老书·马国翰

    无名氏撰。《汉书·艺文志》农家类著录《野老》十七篇,注云:“六国时,在齐楚间。”又应劭说:“年老居田野,相民耕种,故号野老。”宋代王应麟 《汉书艺文考证》中引南朝刘宋袁淑《真隐传》认为,作者曾游于奉、楚间,年

  • 列仙传·刘向

    古代神仙传记。西汉刘向撰。二卷。 向有《说苑》已著录。宋陈振孙等疑为出自东汉或魏晋方士之手,伪托向作。所记赤松子、黄帝、容成公、老子、吕尚、彭祖、安期先生、王子乔、东方朔、玄俗等七十位仙家事迹。起于赤松

  • 太上元始天尊说续命妙经·佚名

    元始天尊劝人诵经呼名,使人长生益寿。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起连载于《新小说》月刊,至四十五回。后由上海广智书局出版单行本。作者吴沃尧(1866—1910),字小允,号茧人,又号趼人。因又自称为我佛山人。他写的小说数量很多,《二十年

  • 明仁宗实录·杨士奇

    十卷。起永乐二十二年八月,讫洪熙元年五月。始修于洪熙元年闰七月,杨士奇任总裁,蹇义等纂修。宣德五年五月,与《太宗文皇帝实录》同时进呈。记仁宗在位时期史事,起永乐二十二年(1424)八月,讫洪熙元年(1425)五月。始修于洪

  • 八大灵塔名号经·佚名

    全一卷。宋朝法贤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经叙述佛陀住世时曾亲举八大灵塔名,并劝听者供养之。本经虽为小经,然卷末所附佛陀一生之编年史,与十二游经、僧伽罗刹经等,皆可作为研究佛传之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