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方廣佛華嚴經

  世主妙嚴品第一              如來現相品第二

  普賢三昧品第三              世界成就品第四

  華藏世界品第五              毗盧遮那品第六

  如來名號品第七              四聖諦品第八

  光明覺品第九               菩薩問明品第十

  淨行品第十一               賢首品第十二

  升須彌山頂品第十三            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

  十住品第十五               梵行品第十六

  初發心功德品第十七            明法品第十八

  升夜摩天宮品第十九            夜摩宮中偈讚品第二十

  ********************

  十行品第二十一              十無盡藏品第二十二

  升兜率天宮品第二十三           兜率宮中偈讚品第二十四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             十地品第二十六

  十定品第二十七              十通品第二十八

  十忍品第二十九              阿僧祗品第三十

  夀量品第三十一              諸菩薩住處品第三十二

  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           如來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

  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        普賢行品第三十六

  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            離世閒品第三十八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讀諸經法.根據經中所問所答.作如是問.應如是答.馳驅有範.汪洋有坎.若不然者.

  ********************

  肊說狂瞽.安足爲教。涅槃一偈三十四問.十五品三十四答.楞伽古百八法問.百八

  句答.今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問.品品散答.今讀華嚴.何獨不然。華嚴三十九品.

  集衆說序.爲世主妙嚴品。此無問答.通例不論矣。全書問答.凡六處現.現相品四十

  問.名號品三十八問.定品二問.不思議品十問.離世間品二百一問.入法界品三十

  問.應據六處.按品分讀。然入法界問.在給孤獨園.不在普光明殿.舍利弗等皆已列

  座.又非始成正覺之時.答雖七位.信住行向地及等妙.而是華嚴眷屬.別詮華嚴餘

  義。此處作答.敘五十三德.爲入法界品。又離世閒問.雖在普光殿.始成正覺時.然詮

  位位法相.不析位位差別.是華嚴之緯.非華嚴之經。此處作答.二百一事.皆陳十義.

  爲離世閒品。又現相問.雖時處無異.並義釋經名.然所作答惟佛刹事.是華嚴依報

  果因.非華嚴正法因果。此處作答.凡有五品.將欲答問.放光集衆.爲如來現相品。佛

  與普賢智.俾由三昧起.承佛作答.瑞現讚來.爲普賢三昧品。普賢正答.答法界安立

  ********************

  海問.通陳諸佛刹海.爲世界成就品。答世界海問.別敘本佛依嚴.爲華嚴世界品。華

  藏妙果必有其因敘佛本生.爲毗盧遮那品。夫一佛證覺.必有一佛之國土.卽有一

  佛之法輪.毗盧始坐道場.華藏應先詳敘.然諸佛出世爲轉法輪.華嚴法輪爲行願.

  爲差別.爲位.爲地.爲地上地前地後.是則依問答處.索讀法處.其唯名號問歟.定問

  不思議問皆攝於其中也.現相問中答未盡者皆於此中答也。名號問中大轉法輪.

  初通後別.通凡三品.能轉法者人.答現相問中名號問.爲如來名號品。人所轉者法.

  答佛說法問.卽答現相中佛演說海問.爲四聖諦品。說通法已.放光衆集.復將別轉

  此經法輪.爲光明覺品。別中.地前住行向三賢.住答十住問.住方便位爲信.凡三品.

  解行德.解爲菩薩問明品。行爲淨行品。德爲賢首品。住本位凡六品.序位行德勝進.

  序爲升須彌山頂品.須彌頂上偈讚品。位爲十住品。行爲梵行品。德爲初發心功德

  品。勝進爲明法品。行答十行問.凡四品.序位行.序爲升夜摩天宮品.夜摩宮中偈讚

  ********************

  品。位爲十行品。行爲十藏品。向答十向問.凡三品.唯序與位.其行卽十無盡藏也.序

  爲升兜率天宮品.兜率宮中偈讚品。位爲十向品。地上唯地一聖.答十地問.唯位一

  品。此爲經中心.華嚴名則華藏世界.義則十地也.亦稱華嚴經.亦稱十地經也。地後

  等妙二極.等於忍品問三昧自在.三昧凡三品.答十定問.爲十定品。定必有通.答十

  通問.爲十通品。通必致慧.答十頂問.爲十忍品。自在亦三品.數自在.答現相問中變

  化海問.爲阿僧祇品。夀自在.答現相問中夀量海問.爲夀量品。處自在.爲諸菩薩住

  處品。妙於不思議十問.卽如來地等二十句問.答凡五品.總答二十問.爲佛不思議

  法品。別答身問.六根問.爲如來十身相海品.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此普賢行通佛

  因果.答佛所行問.本願因行.爲普賢行品。出現果行.爲如來出現品。華嚴三十九品.

  作如是讀.其文如是.其義別明。

  ********************

猜你喜欢
  大宝积经论卷第四·佚名
  卷四·佚名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三·圆晖
  卷四十四·佚名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佚名
  卷二百六十二·佚名
  四波罗底提舍尼法·佚名
  合部金光明经卷第四·佚名
  佛说守护大千国土经卷上·佚名
  菩提道次第心论卷第二·宗喀巴
  卷第三十·居顶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上·佚名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五·楚石梵琦
  卷十六·道世
  佛说诸法本经(出中阿含别翻)·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申国章·唐圭璋

      待考。   鹧鸪天   十载分符衣绣衣。裳阴处处浙东西。政成已可书银笔,词鹿仍堪付雪儿。   春未半,日方迟。御沟金袅柳如丝。风池留得梅花住,欲与先生荐寿卮。

  • 第十三出至第二十四出·柯丹邱

    第十三出 遣仆 【出队子】[外上]追思前事,追思前事,心下如同理乱丝。虽然颇颇有家私,争奈年高无后嗣,怎不教人日夕怨咨!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当初本欲招赘王十朋为婿,谁知我那婆子嫌贫爱富,定要嫁在孙家。我女不从,因此变作

  • 二集卷六十三·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六十三古今体一百二十首【丙子四】常雩礼成述事崇隆玉陛泰坛圆咫尺明威对昊乾祭举常雩占角後泽沾三日洁斋前情知夏长秋成远顒吁五风十雨骈敢幸时和弛乾惕躬亲

  • 卷第十三·陈与义

    ○赴陈留二首草草一梦阑,行止本难期。岁晚陈留路,老马三振鬐。自看鞭袖影,旷野日落迟。柳林行不尽,想见春风时。点点羊散村,阵阵鸿投陂。城中那有此,触处皆新诗。举手谢路人,醉语勿瑕疵。我行有官事,去作三年痴。遥闻辟谷仙,阅

  • 卷四·陈焯

    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四兵部主事陈焯编杨 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人生有毛被体尺余经月乃落七岁能属文雍熙初太宗闻其名召试诗赋五篇下笔立成深加赏异命内侍送至中书宰相表贺翌日下制曰汝方髫龀不由师训精爽神助文字生

  • 卷四百八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八十八卢钧卢钧字子和举进士中第尝为李绦裵度幕僚历岭南山南昭义宣武节度大中时召为左仆射後以太保致仕卒年八十七诗一首荐冰荐冰朝日後辟庙晓光清不改晶荧质能彰雨露情且无霜共洁岂与水

  • ●玉井樵唱卷中·尹廷高

    (元)尹廷高 撰○五言律信安秋晚西风吹客鬓天地一离愁黄菊山城雨青灯野店秋乔松填缺璋落叶涩寒流吹醒乡关梦笛声人隔楼客中思归孤灯寒照影清夜自沈吟砧杵他乡泪松楸故国心路长归梦短酒浅客愁深了却江湖债携书隐竹林严先

  • 卷十二·黎民表

    钦定四库全书瑶石山人稿卷十二明 黎民表 撰七言律诗舟抵胥江值王师东下北来风雨满长途浊酒他乡客思孤铜柱烽烟连日夜楼船戈甲下江湖朝廷石画谁今得诸将金貂莫浪图白首看山重引兴故园三径任荒芜午日阻水横石矶同陈亮

  • 第一百十九回 日公使保留众罪犯 靳总理会叙两亲翁·蔡东藩

      却说徐总统迭下命令,黜免段系,至通缉罪魁以后,已与段系不留情面,遂又陆续下令,罢免湖南督军,兼长江上游总司令吴光新职,并将长江上游总司令一缺,饬令裁撤,所有吴光新旧辖军队,由王占元妥为收束,借节军费。同日,又褫夺吴炳湘

  • 卷二十五·高士奇

    <史部,纪事本末类,左传纪事本末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纪事本末卷二十五詹事府詹事髙士竒撰晋文公之伯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

  • 河间王高孝琬传·李延寿

    河间王高孝琬,文襄帝的第三个儿子。天保元年(550)受封,后主天统时,迁任尚书令。当初,突厥与北周的军队攻占太原,武成帝想向东避难。孝琬拦马叩谏,请求委派赵郡王高琛统率军队,一定会军威雄壮,武成帝听从了他的话。孝琬穿上甲

  • 卷二·佚名

    台湾县大杰岭等社熟番及番妇凤山县放■〈纟索〉等社熟番及番妇诸罗县诸罗等社熟番及番妇诸罗县箫垄等社熟番及番妇彰化县大肚等社熟番及番妇彰化县西螺等社熟番及番妇淡水厅德化等社熟番及番妇淡水厅竹堑等社熟番及番

  • 第六十章 胜利接收铸成大错·李宗仁

    我国抗战八年,人民死伤数千万,全国精华地区沦陷殆尽,然终将敌人驱出国土,失地全收,实开中华五千年历史上未有的奇局。孰意胜利不及四年,我国民政府竟被共产党逐出大陆,数百万军队一败涂地,实在也是亘古以来鲜有的怪事。然今日

  • 四 海上的救星·胡适

    这三个大胆的青年,一路上&ldquo;仍是花钱游玩,并不着急&rdquo;。有一天,在君在船上听人说,蔼丁堡距离伦敦还很远,每人火车费要多少钱。他们估计手里的钱已不够买车票去会见吴稚晖先生了。他们这时候才着急起来了。他们船上

  • 卷四 集灵·陈继儒

    天下有一言之微,而千古如新,一字之义,而百世如见者,安可泯灭之?故风雷雨露,天之灵,山川名物,地之灵,语言文字,人之灵;毕三才之用,无非一灵以神其间,而又何可泯灭之?集灵第四。 投刺空劳,原非生计;曳裾自屈,岂是交游。 事遇快意处当转,言

  • 普曜经卷第七·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观树品第二十一  佛告比丘。以成正觉诸天皆来。嗟叹佛已。如来正坐一心观树。目未曾瞬。禅悦为食解慧为浆永安无横。宿夜七日观道场树以报其恩。过七日已。欲行天人各共赍持万瓮香水。色行

  • 平台纪事本末·佚名

    不分卷,未著撰作人姓名。该书的断限为: 自乾隆五十一年 (1786年) 十一月二十七日台湾林爽文发动反清起义起,至乾隆五十三年五月镇压起义的清军撤离台湾止。书的作者在追述了林爽文的身世和以天地会组织群众的情况后,比较

  • 三家世典·郭勋

    一卷,明郭勋撰。郭勋,明初营国威襄公郭英六世孙,袭封武定侯,明正德年间(1506~1521)奉命镇守两广,因而收集中山王徐达、黔宁王沐英及武定侯郭英三家之世系、履贯、勋阀、遭遇本末等编为《三家世典》,所记史实事迹,大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