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篇 道的描摹 第十六章 知常道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 ,全乃天 ,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语译

若是致虚、宁静的功夫达到极致,以去知去欲。那么万物的生长、活动,我们都不难看出它们由无到有,再由有到无,往复循环的规则。虽然万物复杂众多,到头来还是要各返根源。回返根源叫做“静”,也叫“复命”。这是万物变化的常规,所以“复命”叫做“常”。了解这个常道可称为明智。不了解这个常道而轻举妄为,那就要产生祸害了。了解常道的人无事不通,无所不包;无事不通,无所不包就能坦然大公,坦然大公才能做到无不周遍,无不周遍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于“道”,体道而行才能永垂不朽。

如此,终生也就可免于危殆。

虚静的学说是由往复循环的理论而来。当“静”为道回返原始的形体时,动则为道暂时的表现。动静循环说,乃是道家的基本学理。在第二十五、三十七、四十章内,对此均有详细的说明。

至人的用心像明镜

《庄子》之《应帝王》

不要做任何荣誉的承受人,不要做主谋策划的智囊,不要承担事情的责任,也不要做运用智慧的主宰。了解大道的无穷,便可遨游无边无际的所在;克尽自己天赋的本性,不要自以为有所得而喜。因为世上的一切,不过是虚无罢了!

至人的用心像镜子一般,物去了不送,来了也不迎,自然而然反射出“它”的影像,没有私毫的隐藏或偏见。所以它能够消除物我的对立,应接万物而不被物所损伤。

心情宁静可以治疗紧张

《庄子》之《外物》

静默可以补养疾病,按摩眼角可以防止衰老,心情平静可以治疗紧张。这不过是教劳动的人安静休息的方法。若自身能求平静的人,就用不着做这些了。

因此,圣人改革天下人的习俗和见解,神人从来不过问;贤人改革当世人的习俗和见解,圣人从来不过问;君子改革一国人的习俗和见解,贤人从来不过问;小人趋时求利,君子也从不去过问。

复根(云将和鸿蒙的谈话)

《庄子》之《在宥》

云将到东方游玩,经过一棵神木旁,鸿蒙正在高兴地拍着腿跳来跳去地嬉戏。云将看到了,惊异地停下问他:“老丈是什么人?在这里做什么?”

鸿蒙边拍腿跳跃边回答说:“遨游呀!”

云将恭敬地说道:“我有事想请教你。”

鸿蒙抬头看了看云将,然后应了一声:“嗯!”

于是云将问道:“天气不和,地气郁结,六气不调 ,四时也已不明。如今我想集合六气的精灵,来养育万物,该怎么做才好?”

鸿蒙拍腿跳跃摇头喊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云将不敢再问,只得辞别而去。过了三年,云将又到东方游玩,路过宋境,又碰到鸿蒙。云将高兴极了,上前跪下说:“你 忘记我了吗?你忘记我了吗?”然后再三叩拜,希望听鸿蒙的教示。但是鸿蒙却一味地摇头说:“我顺兴而游,既没什么企求,也没有一定的去所,只是观察万物的形形色色而已,能知道什么呢?”

云将说:“我也自以为无心而做,可是百姓却都跟着我这么做,现在我已是他们模仿的对象了。我该如何摆脱他们呢?请告诉我一些方法吧!”

鸿蒙说道:“混乱自然的常道;背逆万物的真性;未达自然的教化;群兽惊恐而奔散,夜鸟恐惧而飞鸣,草木昆虫均遭祸,这都是在位者造成的过失啊!”

云将惊恐地问:“那么,我该怎么办呢?”

鸿蒙叫着说:“回家吧!不要再问了!”

云将仍不死心地要求道:“要碰到你实在不容易,还是请你告诉我一些意见吧!”

鸿蒙无奈,只得告诉他说:“要自养己心。你只要无为,万物各会自生自化。如果再能忘掉形体,抛弃聪慧,那就可与自然混合为一了。把你有为的心解开吧!把你有知的灵释放吧!做一个无知无魂的人才是对的。”

“万物纷纭,都不离生死的变化,最后还是复归本根而又不知其所以然的,才能终身不离本根,若是知道的话,便又离开本根了。不必问‘它’的名称是什么,也不必追究‘它’的实情,万物本来就是自然生长的。”

听完这番话,云将兴奋地说道:“你不但告诉我德的力量,又昭示我沉默不言的道理,我寻求了好长的一段时间,今天总算得到了。”于是深深叩头,拜辞而去。

天地开始与回返大道(大顺)

《庄子》之《天地》

天地开始,有段时间是什么都不存在的,然后一些没有名字的东西渐渐出现。因而产生了“一”,但是没有形体。万物由此而生的称为“德”。这些东西虽然没有形体,却有阴阳之分,阴阳流通,称为“命”。阴阳动则物生,物之理一生成,就称为“形”。形体保护精神,使他们各有行动的自然法则便是“性”。

修养万物的本性回复到道德的范围,再将道德修养到极致,就和天地刚开始的时候一样了;和泰初相同就进入虚空的境界,那虚空的境界便是至大无涯的大道。……万物混合而无形,又无知无觉,就叫做“玄德”,和“大顺”的意思完全一致。

猜你喜欢
  論語全解卷一·陈祥道
  论语集注大全卷十七·胡广
  孝经指解·佚名
  卷三十·严虞惇
  卷十二中·王天与
  难一·韩非
  抱朴子內篇卷之一   暢玄·王明
  福州玄沙备禅师·惠洪
  卷三·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六·欧阳竟无
  博山和尚参禅警语卷之上·元来
  寄禅和尚行述·冯毓孥
  大乘起信论研究序·太虚
  第二十五卷·佚名
  宗镜录卷第十二·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二出 却媒·李渔

    〖女临江〗(小生冠带领外上)看花醉杀琼林酒,身到处,尽温柔,消魂更是内家楼。一番驰马过,三日使人愁。下官侯永士,自从别了蕙娟来京赴试,且喜得中第一甲第三名,钦赐探花及第。这一次的榜首,就是那轻财重义,买妾赠我的华中郎。他是

  • 提要·柴望

    【臣】等谨案柴氏四隠集三巻宋柴望及其从弟随亨元亨元彪之诗文也望有丙丁龟鉴已著录随亨字瞻屺登文天祥榜进士歴知建昌军事元亨字吉甫与随亨同举进士歴官朝散大夫荆湖防制元彪字炳中号泽曜居士尝官察推宋亡以后兄弟俱

  • 卷四十四·本纪第四十四·脱脱

        理宗四   二年春正月乙亥朔,大元城利州、阆州。诏湘潭县民陈克良孝行,表其门。   二月甲辰朔,诏太常厘正秦桧谥,因谕辅臣曰:"谥’缪狠’可也。"荧惑犯权星。乙巳,诏利州统制吕达战没,赠官四转,官一子承信

  • 卷一百六十七·毕沅

      ◎宋纪一百六十七 ∷起昭阳大荒落四月,尽阏逢敦牂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绍定六年金天兴二年,蒙古太宗五年   夏,四月,壬寅,葬恭圣仁烈皇后于永茂陵。   金崔立

  • 弘光朝伪东宫伪后及党祸纪略·戴名世

    呜呼,自古南渡灭亡之速,未有如明之弘光者也!地大于宋端,亲近于晋元,统正于李,而其亡也忽焉!其时奸人或自称太子,或自称元妃,妖孽之祸,史所载如此类亦间有,而不遽亡者,无党祸以趣之亡也。党祸始于万历间,浙人沈一贯为相,擅权自恣,多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五十六·佚名

    弘治四年十月甲辰朔孟冬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蔡震杨伟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杨淳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遣内官祭司并之神○初有旨命给内府上衣监匠役米馔光禄寺卿胡恭言此辈俱有本

  • 卷之一千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纪昀

    元纪 【十三】顺帝 【一】○顺帝一顺帝名托欢特穆尔明宗长子母哈喇鲁特氏郡王阿尔斯兰之裔孙也初太祖取西北诸国阿尔斯兰率其众来降乃封为郡王俾领其 部族及明宗北狩过其地纳哈喇鲁特氏而生帝文宗至顺元年明宗后班布

  • 孟怀玉传·沈约

    孟怀玉,平昌安丘人。他的高祖孟珩,是晋朝的河南尹。祖父孟渊,官至右光禄大夫。父亲孟绰,在高祖起义后当给事中、光禄勋,死后被追认为金紫光禄大夫。孟怀玉世世代代住在京口。高祖东伐孙恩,用孟怀玉当建武司马。孟怀玉参加起

  • 苏味道传·刘昫

    苏味道,赵州栾城人。少年时代就与同乡李峤同以文辞知名,当时人们称之为苏李。二十岁,在赵州举进士。调任咸阳县尉。吏部侍郎裴行俭看出他日后大有发展,甚加礼遇。到征伐突厥阿史那都支时,引荐任管记。孝敬皇帝妃父裴居道第

  • 刘分攵传·脱脱

    刘分攵字贡父,与刘敞同登进士科,之后在下面州县里为官二十年,才得为国子监直讲。欧阳修、赵概推荐他为试馆职,御史中丞王陶因与他有旧隙,故率侍御史苏肕共同排挤他。后刘分攵官至员外郎了,才得以做馆阁校勘。熙宁年间,判尚书

  • 唐纪七十七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中之上乾宁四年(丁巳、897)·司马光

    唐纪七十七 唐昭宗乾宁四年(丁巳,公元897年) [1]春,正月,甲申,韩建奏:“防城将张行思等告睦、济、韶、通、彭、韩、仪、陈八王谋杀臣,劫车驾幸河中。”建恶诸王典兵,故使行思等告之。上大惊,召建谕之;建称疾不入。令诸王诣建自陈

  • 卷一百九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八刑考【四】刑制雍正十三年九月皇上御极特谕本年恩诏赦欵甚多但奴仆告家主之案名分攸关情罪可恶毋得援恩赦免嗣後遇有奴仆首告家主者虽所告皆实亦必重治其罪着为令定文武生员犯赌

  • 卷七十·纪昀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厯代职官表卷七十新疆各官表<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七十<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七十新疆各官国朝官制总统伊犂等处将军一人防賛大臣一人【裁设无定】领队大臣五人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四·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四 洪武十七年八月丙寅朔,上谓廷臣曰:“治天下者,不尽人之财,使人有余财,不尽人之力,使人有余力,斯二者人皆知之,至于不尽人之情,使人得以适其情,人或未知也。夫使人得以适其情者,不以吾之所欲而

  • 卷一百五十九·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五十九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三十二飨燕礼仪礼公食大夫礼【郑目録云主国君以礼食小聘大夫之礼于五礼属嘉礼 疏篇中荐豆六黍稷六簋庶羞十六豆此等皆是下大夫小

  • 卷八下·敖继公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说卷八下    元 敖继公 撰聘礼第八賔即馆注曰即就也卿大夫劳賔賔不见【见贤遍反】注曰以己公事未行上介以賔辞辞之继公谓其劳以爵之高下为先后不同时不见犹

  • 卷九 治法·张伯行

    此卷论治法。盖治本既立,则治具宜张,举凡用人行政兵农学校利弊之故,经权之宜,皆不可不讲,以成极治之功也。朱子曰:天下制度,无全利而无害底,但著利害分数如何。朱子曰:不察其贤否忠邪,而惟党之务去,则彼小人之巧开自谋者,必将有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