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乘起信论研究序

予去年对欧阳竟无先生之抉择谈,尝作佛法总抉择谈,载在海潮音,于大乘起信论曾涉言及之。嗣梁任公先生有大乘起信论考证之作,而王君恩洋复著大乘起信论料简。以国内佛学者多数习大乘起信论之故,遂嚣嚣然驳难纷出;而武昌印经处同人,更搜集近人有关于大乘起信论之说,汇为是编,曰:大乘起信论研究,坚要予一言为序。予曰:世之啧有烦言于欧阳、梁、王三君者,其未知三君权巧之意者乎!夫梁君特以比来昌言学佛,渐流为时髦之风尚,而实则于先觉遗留之三藏至教,鲜有曾用精审博考之研究,由砉然悬解佛法谛理,然后信受奉行者,大都人云亦云,就流通之一二经论,约略涉览,辄馍糊影响以谈修证!夫于教理既未有深造自诣之信解,遂遽事行果而欲求其无所迷谬,其何可得乎?此梁君所以撷录日人疑辩之余绪,取今时学佛者所通依之起信论以深锥而痛札之!纵笔所至,且牵及一切大小乘之三藏,使囫囵吞枣之学佛者流,从无疑以生疑,因疑深究,庶几高阁之宝藏至教,皆浸入学佛者之心海,乃能确解而坚信耳!至于欧阳君、王君,其意亦同,加以古德据起信而将唯识判为大乘权教,遂致千年来之学佛者,对于唯识无复造极之研究;今欲导之壹志专究,须先将蔽在人人目前之起信辟除,亦势之必然者也。谓予不信,请观欧阳居士复唐大圆之书云:‘今时之最可怜者,无知之佛教徒,好奇之哲学徒,名虽好听,实则沉沦,不得已而抑起信,或于二者有稍益欤?起信是由小入大过渡之作,有摄大乘论读,不必读之可也’。又请观王君之料简云:‘夫斯论(起信)之作,固出于梁陈小儿,无知偏计,亦何深罪!特当有唐之世,大法盛行,唯识法相因明之理,广博精严甚深抉择,而此论乃无人料简;灵泰、智周之徒,虽略斥责而不深讨,贻诸后世习尚风行,遂致肤浅模棱刬尽慧命,似教既兴,正法以坠,而法相唯识千余年来遂鲜人道及矣’!由此观之,则三君之说,皆菩萨之方便,盖可知矣。待他日‘开权’之时节因缘一到,在三君必自有其‘显实’之谈,今何用遽兴诤辩哉!然武昌印经处之刊此,其亦犹三君之意乎?则于‘为实施权’之佛事,亦不为无功已。佛二九五0年夏月,释太虚。


猜你喜欢
  卷第一百四·霁仑超永
  论谤佛·印光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七·王日休
  第五十六卷·佚名
  卷十九·佚名
  佛说大孔雀咒王经卷上(前方便法)·佚名
  礼忏文之二·佚名
  九峰诠禅师·惠洪
  王阳明与新中国哲学·太虚
  墨 子 平 议·太虚
  卷第五·霁仑超永
  优婆塞戒经讲录上(三)·太虚
  卷五十七·佚名
  卷第三十六·白岩净符
  卷第十六·寒松智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十二出 谈义·梁辰鱼

    〔外易道服上〕堪笑流离一楚囚。萧萧空自佩吴钩。终天怨气方纔释。向日忠心尙未酬。伍员。自报楚归吴。佐吴入越。窃谓旣甘心于西鄙。必得志于东藩。讵意主公厌恶忠言。听信奸佞。大仇摧于将复。积功毁于垂成。彼之

  • 楔子·孔文卿

    (正末扮引二将上)(坐定开)某姓岳名飞,字鹏举。幼习武艺。随高宗南渡于金陵。不经旬日,有大金国四太子追袭。到于浙西钱塘镇,立名行在,即其帝位。某统军在朱仙镇拒敌,四太子闭门不出。某平生愿待复夺东京,近新交上表,欲起军去

  • 卷六百十一·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十一皮日休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网晩挂溪上网暎空如雾縠闲来发其机旋旋沈平緑下处若烟雨牵时似崖谷必若遇鲲鲕从教通一目罩芒鞋下葑中步步沈轻罩旣为菱浪颭亦为莲

  • 卷之一千五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五卷 咸丰(下)·缪荃孙

    何桂清奏(咸丰十年正月十八日)据署苏松太道吴煦、候补知府蓝蔚雯先后密禀:咸丰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续到英夷兵船一只,二十八日又到一只,共载夷兵二百余名,连前到九只,共计十一只,并无动静。该国副水师兵头尊士于十二月十三日

  • 第一章 一捆矛盾·林语堂

    有一次。几个朋友问他:"林语堂,你是谁?"他回答说:"我也不知道他是谁,只有上帝知道。"又有一次,他说:"我只是一团矛盾而已,但是我以自我矛盾为乐。"他喜爱矛盾。他喜欢看到交通安全宣传车出了车祸撞伤人,有一次他到北平西郊的西

  • 卷十六 邓寇列传第六·范晔

    (邓禹、寇恂)◆邓禹传邓禹字仲华,南陽郡新野县人。十三岁时,就能朗诵诗篇,在长安从师学习,当时光武也游学京师,邓禹虽年幼,但见到光武后就知道他不是一位普通人,就与他亲近交往。数年后回家。等到汉兵起,更始即位,豪杰们多荐举

  • 论女学·梁启超

    《孟子》曰:“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痛哉斯言乎,执一人而目之曰禽兽,未有不色然怒者。然信如子舆氏之言也,则今日之近于禽兽者何其多也!海内之大,员其首、方其足之种,盖四万万。其名之为农、为工、为商、为兵,终身未尝读书

  • 卷05·陈邦瞻

    太祖乾德二年春正月,南汉侵潭州,防御使潘美击却之。时南汉主刘

  • 第一章 中国史黎明期的大势·张荫麟

    从前讲历史的人每喜欢从&ldquo;天地剖判&rdquo;或&ldquo;混沌初开&rdquo;说起。近来讲历史的人每喜欢从星云凝结和地球形成说起。这部书却不想拉得这么远。也不想追溯几百万年以前,东亚地方若干次由大陆变成海洋,更由海

  • 卷二十八·郑玄

    ◎夏官司马第四[疏]郑云:“象夏所立之官。马者,武也,言为武者也。夏整齐万物,天子立司马,共掌邦政,政可以平诸侯,正天下,故曰统六师平邦国。”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夏官司马,使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

  • 卷六十五·王与之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六十五   宋 王与之 撰秋官司寇下布宪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王昭禹曰布以敷施之宪以表示之○郑锷曰国朝自淳化三年始置诸路刑狱事乃周家布宪之意然不止于二人而已今

  • 卷四十六·佚名

    △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三尔时文殊师利。如象王回。观善财童子,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善知识亲近善知识。问菩萨行求菩萨道。善男子,是为菩萨第一之藏。具一切智。所谓求善知识。亲近恭敬

  • 刀仗品第十八·佚名

    昔有一国名曰贤提。时有长老比丘。长病委顿羸瘦垢秽。在贤提精舍中卧无瞻视者,佛将五百比丘往至其所。使诸比丘传共视之为作糜粥。而诸比丘闻其臭处皆共贱之。佛使天帝释取汤水。佛以金刚之手。洗病比丘身体。地寻震动

  • 实宾录·马永易

    十四卷。北宋马永易撰。马永易字明叟,维杨 (今江苏扬州)人。宋徽宗时曾任池州石埭县尉。其事迹不可详考。只在 《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里有记载: 马水易曾著有 《唐职林》、《元和朋党录》、《寿春杂志》等书。

  • 尚书埤传·朱鹤龄

    十七卷。清朱鹤龄(1606-1683)撰。鹤龄字长孺,号愚庵,江苏吴江人。清代经学家。明末诸生,明亡弃去。与顾炎武友善,长于笺疏之学。所着除《尚书埤传》之外,尚有《毛诗通义》、《禹贡长笺》、《读左日抄》、《春秋集说》、《易

  • 月令明义·黄道周

    四卷。明黄道周撰。南明福王时官礼部尚书。唐王立,任为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率师至婺源抗击清军,兵败被执至江宁(今江苏南京),不屈而死。道周学识渊博,贯通古今,通晓天文历数,工书善画,文章风节高天下。着有《易象

  •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佚名

    一卷,唐玄奘译。佛对舍利弗说东方五佛与南方二佛之名号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