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福州玄沙备禅师

禅师名师备。福州闽县谢氏子。少渔于南台江上。及壮忽弃舟。从芙蓉山灵训禅师断发。诣南昌开元道玄律师所。受具足戒。芒鞋布衲。食才接气。宴坐终日。众异之。兄视雪峰。而师承之。雪峰呼为头陀。每见之曰。再来人也。何不遍参去。对曰。达磨不来东土。二祖不往西天。雪峰然之。备结屋玄沙。众相寻而至。遂成丛林。说法与契经冥合。诸方有未明要义。皆从决之。备曰。佛道闲旷。无有涂程。无门为解脱之门。无见作道人之见。不在三际。岂有升沉。建立乖真。不属造作。动即涉尘劳之境。静则沉昏醉之乡。动静双泯。即落空亡。动静双收。即漫汗佛性。必须对其尘境。如枯木寒灰。但临时应用。不失其宜。如镜照像。不乱光辉。如鸟飞空。不杂空色。所以十方无影像。三界绝行踪。不堕往来机。不住中间相。钟中无鼓响。鼓中无钟声。钟鼓不交参。句句无前后。如壮士展臂。不借他力。如师子游行。岂求伴侣。九霄绝翳。何用穿通。一段光明。未曾昏昧。到这里。体寂寂。常皎皎。赤赫焰。无边表。圆觉空中。不动摇。吞烁乾坤。迥然照出世者。元无出入。盖名相无体。道本如如。法尔天真。不因修证。只要虚闲。不昧作用。不涉尘泥。若纤毫不尽。即落魔界。且句前句后。是学人难处。所以云。一句当机。八万法门。生死路绝。直似秋潭月影。静夜钟声。随扣击以无亏。触波澜而不散。犹是生死岸头事。道人行处。如火销冰。箭既离弦。无反回势。所以牢笼不肯住。呼唤不迥头。古圣不安排。至今无处所。步步登玄。不属邪正。识不能识。智不能知。动便失宗。觉即迷旨。二乘胆战。十地魂惊。语路处绝。心行处灭。直得释迦掩室于摩竭。净名杜口于毗耶。须菩提唱无说而显道。释梵绝视听而雨花。与么。现行无疑。此外更疑何事。勿栖泊处。离去来今。限约不得。寻思路绝。不因庄严。本来清净。动用语笑。随处明了。更无少欠。时人不悟。妄自涉尘。处处染著。头头系绊。纵悟则尘境纷纷。名相不实。更拟凝心敛念。摄事归空。随有念起。旋旋破除。细想才生。即便遏捺。如此见解。即是落空亡底外道。魂不散底死人。冥冥寞寞。无觉无知。塞耳偷铃。徒自欺诳。我这里则不然也。更不隈门旁户。分明句句现前。不属商量。不涉文字。权名出家儿。毕竟无踪迹。真如凡圣。地狱天堂。皆是疗狂子之方。都无实事。虚空尚无改变。大道岂有升沉。悟则纵横不离本际。到这里凡圣也无立处。若向句中作意。则没溺汝。学人若向外驰求。又属魔王眷属。如如不动。没可安排。恰似焰炉。不藏蚊蚋。本来平坦。何用刬除动转。施为是真解脱。纤毫不受。措意便差。借使千圣出头来。也安排他。一字不得。又曰。仁者如今事不获已。教我抑下多少威光。苦口相劝。百千方便道。如此如彼。共相知闻。尽成颠倒知见。将此喉咽唇吻。只成得个野狐精业。谩汝我。还肯么。只如今有过无过。唯我自知。汝又争得会。若是恁么人出头来。甘伏呵责。夫为人师匠。大不容易。须是善知识始得。我如今恁么道。方便助汝。犹尚不能觏得。可中浑举宗乘。是汝向什么处措手。还会么。四十九年是方便。只如灵山会上。有百千众。唯有迦叶一人亲闻。余皆不闻。汝道。闻底事作么生。不可道。如来无说说。迦叶不闻闻。便当得否。不可是汝修因成果。福智庄严底事。知么。且道吾有正法眼藏。付嘱大迦叶。我道犹如话月。曹溪竖拂。还同指月。所以道。大唐国内宗乘。未有一人举唱。设有一人举唱。尽大地人失却性命。无孔铁锤相似。一时亡锋结舌去。汝诸人赖我不惜身命。共汝颠倒知见。随汝狂意。方有申问处。我若不共汝与么知闻去。汝向什么处得见我。会么。大难大难。备疾大法难举。罕遇上根。学者依语生解。随照失宗。乃示纲宗三句。曰第一句。且自承当。现成具足。尽十方世界。更无他故。只是仁者。更教谁见谁闻。都来是汝心王所为。全成不动智。只欠自承当。涣作开方便门。使汝信有一分真常流注。亘古亘今。未有不是。未有不非者。然此句。只成平等法。何以故。但是以言。遣言以理逐理。平常性相。接物利生耳。且于宗旨。犹是明前。不明后。号为一味平实。分证法身之量。未有出格之句。死在句下。未有自由分。若知出格量。不被心魔所使。入到手中。便转换落落地。言通大道。不堕平怀之见。是谓第一句纲宗也。第二句。迥因就果。不著平常一如之理。方便唤作转位投机。生杀自在。纵夺随宜。出生入死。广利一切。迥脱色欲。爱见之境。方便唤作顿超三界之佛性。此名二理双明。二义齐照。不被二边之所动。妙用现前。是谓第二句纲宗也。第三句。知有大智。性相之本。通其过量之见。明阴洞阳。廓周沙界。一真体性。大用现前。应化无方。全用全不用。全生全不生。方便唤作慈定之门。是谓第三句纲宗也。因见亡僧。谓众曰。亡僧面前。正是触目菩提。万里神光顶后相。学者多溟涬其语。梁开平二年戊辰十二月二十七日。示疾而化。阅世七十有四。坐四十四夏。备状短小。然精神可掬。与闽帅王审知。为内外护。审知尽礼。延至安国禅院。众盈七百。石头之宗。至是遂中兴之。有得法上首罗汉琛禅师。

猜你喜欢
  卷第四十六·佚名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九·宗喀巴
  十八部论一卷·世友
   第四十一則 趙州投明須到·胡兰成
  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卷第六·佚名
  卷第二十七·昙噩
  卷第三·祖琇
  称赞功德品第十·佚名
  附录·大珠慧海
  三法度论卷下·佚名
  佛心会宣言书·太虚
  评组织论中的全化论·太虚
  卷三·佚名
  优婆塞戒经讲录上(三)·太虚
  佛说无所希望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四出 露丑·李渔

    〖普贤歌〗(净幅巾、华服上)老婆睡在别人舱,自己埋头不敢张。棒槌擦裤裆,头毛不肯长,几时才做黄和尚?我是空自从娶了杨小姐过来,已经数日。把大船装着他们两个,自己另雇一只小船尾在后边,莫说不敢见面,就是张也不敢去张一张。只

  • 卷二十一·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二十一地理霍山赋【有序        唐】皮日休臣日休以文为命士所至州县山川未尝不求其风謡以颂其文幸上发輶轩使得采以闻六年至夀之骑邑曰霍山山故岳也邑赘于阯至之二日离邑一舍望乎

  • 列传第四十七 萧惠开 殷琰·沈约

    萧惠开,南兰陵人,征西将军思话子也。初名慧开,后改慧为惠。少有风气,涉猎文史,家虽贵戚,而居服简素。初为秘书郎,着作并名家年少。惠开意趣与人多不同,比肩或三年不共语。外祖光禄大夫沛郡刘成戒之曰:“汝恩戚家子,当应将迎时俗

  • 卷七十一·志第二十二·礼乐五·宋濂

        ◎礼乐五   ○乐服   乐正副四人,舒脚幞头,紫罗公服,乌角带,木笏,皂靴。   照烛二人,服同前,无笏。   乐师二人,服绯,冠、笏同前。   运谱二人,服绿,冠、笏同前。   舞师二人,舒脚幞头,黄罗绣抹额,紫服,

  • 始诛第二·王肃

    孔子为鲁司寇,摄行相事,有喜色。仲由问曰:“由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今夫子得位而喜,何也?”孔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乐以贵下人乎?”于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戮之于两观之下,两观阙名尸于朝。三日,子贡进曰:“夫少正

  • 卷之一百四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第二五二移光绪九年十二月初九日一一六○六--三·佚名

    前代理新竹知县周,将卷簿移交于新任知县朱前代理新竹县正堂周为交代事。案蒙本府宪陈札:「以敝县代理新竹篆务,已逾三月,所有前县徐任交代,应即照章接办,并委淡水县监盘会算」等因。遵经会同查算,将徐任

  • 卷五·胡一桂

    钦定四库全书史纂通要卷五元 胡一桂 撰周诸侯鲁鲁周公旦周武王弟也王伐商周公佐王定天下封於少昊之虚曲阜【今兖州仙源县】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王子伯禽代封於鲁伯禽即位之後管蔡反淮夷徐戎并兴伯禽率师伐之肸【

  • 吕安国传·萧子显

    吕安国,是广陵郡广陵县人。宋大明末年,吕安国作为将领而受到任用,他为人稳重而干练,受到刘面力的称许。泰始二年(466),刘面力在寿春征讨殷琰,吕安国作为建威将军出任刘面力的军副。众军在横塘击破殷琰的长史杜叔宝的军队,吕

  • 吉温传·刘昫

    吉温,天官侍郎吉顼弟弟吉琚的小儿子。狡邪善变很能谄媚奉承人,常在帝王宠幸的宦官中交游,与他们亲热得就像亲戚一样。生性残忍,审判案子十分果决。天宝初(742),为新丰县丞。当时太子文学薛嶷正受君王宠幸,引荐吉温入殿庭问

  • 十三年·佚名

    (乙亥)十三年大明崇祯七年春正月1月2日○癸丑,大司諫李埈上疏曰:今於議禮,殿下爲至情所蔽,雖以勳舊大臣之言,而拒之以威怒,則三司之連被貶斥,而猶且爭之者,惟恐君父之以失禮,見譏於後世,而實無一毫利益於其身也。伏願回震霆之怒,如

  • 二十二年·佚名

    (丙子)二十二年清康熙三十五年春正月1月1日○朔戊午,上下備忘記,特諭于八道監司曰:獻歲發春,草木皆欣欣有生意,而哀我無罪無辜之億萬生靈,獨罹此罔極之饑饉。仳離道殣之慘,在秋冬而已多,矧今日氣象之岌岌,尤如何哉?今日卽是丙子也

  • 卷十五·敖继公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説卷十五    元 敖继公 撰特牲馈食礼第十五注曰于五礼属吉礼继公谓此篇言士祭其祖之礼特牲馈食之礼【食音嗣】特牲谓豕也士祭用三鼎乃以特牲名之者主于牲也

  • 一切相应诸佛三昧曼罗仪轨分第二十一·佚名

    金刚手菩萨,复说甚深法。微妙不思议,广大最上明。清净本无相,无作而无荆是真实究竟,最胜无有上。大適悦妙乐,以真净法界。而利益众生,最上义妙字。施一切成就,善施安乐法。以金刚入寤,而觉寤众生。是秘密胜义,决定金刚具。为第

  •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十七·明雪

    明住天台護國寺嗣法門人寂蘊編附塔銘傳塔銘(并序)若昔大猷載在儒典,靜言圮族有誅慢,自賢志自滿有誅,朋家作讎作威作不典,有誅所稱唐虞之際,三代之英,設坊自上,猶有險膚譸張,聒聒屑屑之辭,胥動多方,而下濫為庶人之議者。嗚呼!非天

  • 媚幽阁文娱·郑元勋

    明文总集。明郑元勋(字超宗)编。共18卷。今存有明崇祯间刻本。集前有陈继儒、唐显悦序以及崇祯三年(1630)自序。清乾隆间将其列入《禁书总目》中,传本极稀。民国间《中国文学珍本丛书》第一集辑印了此集,使其得以较为广

  • 扈从西巡日录·高士奇

    一卷。清高士奇撰。康熙十年(1671),康熙帝巡视山西,驻骅五台山,高士奇以侍讲供奉内廷,扈从前往。本书即按日记其从京师至五台山沿途见闻。始于二月十二日,迄于三月初七日。凡山川古迹,人物风土,皆考源流,颇为详核。而康熙帝所

  • 高氏三宴诗集·高正臣

    三卷。唐高正臣编。正臣字号、籍里与生卒年均不详。曾官襄州刺史。此集所载皆同人会宴之诗,以 一会为 一卷,各冠以序。一为陈子昂,一为周彦晖,一为长孙正隐。三会正臣皆预,故汇而编之。与宴者共二十 一人。考之《新唐